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2020-12-23 陝西法制網

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前兩天,姐姐打電話過來,沒說幾句,就為了外甥的事唉聲嘆氣。

原來自從小外甥上了五年級之後,學習就越來越不在狀態,上周期中考試出分,他的成績更是跌到谷底。

每天放學回家,作業不做,拿起手機就在沙發上打遊戲,怎麼催他都沒用。

早上上學的時候,甚至還賴在被窩裡不起來,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

那天把表姐給氣得,一巴掌就呼了過去。

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僅沒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反而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

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

01

工廠

前幾天,《人物》一篇關於#生產iPhone12的00後#的報導火了。

這群活躍在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年輕人自嘲為「提桶者」,他們把人生裝在一個桶裡,為了便於遷徙,桶裡只有維持生活最低限度的衣物和用品。

一個00後提桶者的標配

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來這裡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夠錢,儘早脫離這種枯燥無趣的生活。

但結果是往往到了9月又會被迫回到這裡,周而復始。

19歲的黃牙,初中畢業就沒讀下去了。

他曾經也好高騖遠,覺得自己只要不讀書,做什麼都能做好。

但在去富士康上完第一個夜班後,他整個人都崩潰了。

他的工作就是負責給iPhone 12 擰螺絲。

這樣比半個米粒還小的螺絲,只能通過幾斤重的螺絲槍去吸,一晚上下來平均要打1300個,光抬手就要抬一千多次。

簡單又機械的重複,勞累不說,甚至會讓一個人精神直接麻木掉。

凌晨3點,只要流水線一開,成百上千的零件湧過來,你若稍有停頓,就會被積壓的零件淹沒......

校園之外,再無溫室可言。

這些工廠裡的00後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如此,讀書時渾渾噩噩,對未來沒有任何計劃,早早輟學打工。

可是真正步入社會後,又沒有任何的時間和能力去思考提升,只能日復一日的陷入打工循環中無法自拔。

也許他們當初認為,讀書和不讀書又能怎樣,反正以後都是要出來的打工的。

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

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看看那些忙碌在生產線上的年輕人,看看那一排排待擰的螺絲,看看他們麻木的臉……

然後告訴他,如果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你偷過的每一個懶,生活都會在日後加倍奉還。

02

山區小學

曾聽到不少教育工作者有這樣的困擾:

現在的孩子,因為生活條件的優渥,他們已經很少有上一代人「要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動力,也找不到努力奮鬥的理由。

他們待在溫室已久,嚮往外面的花花世界,心態浮躁不安,讀書稍微累一點就想懈怠,想放棄。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與他們相隔不遠的同一片土地上,有些貧困山區的孩子,為了能上學,為了能讀到書,每天都要跋山涉水走上十幾公裡。

雲南某個小縣城裡,有個學校叫「黃連小學」。

位於高寒地區的黃連小學

而在這裡讀書的孩子,比黃連還要苦。

這裡曾是附近山裡唯一的學校,有200來名孩子,都靠走路上學。

特別是冬天的時候,他們要在凌晨5點就起床,天還沒亮,就打著手電筒走山路。

山路漫長且崎嶇,有的地方又險又窄,冬天冰霜大,稍不留神就會摔倒,而這種路,他們通常一走就是一兩個小時。

遇到冬天,更是讓上學的道路難上加難,只要一下雪,這些道路幾乎滿地冰霜,寒風像刀子在臉上割過,孩子們手上腳上,全是凍瘡。

可是哪怕再凜冽的寒風,再彌天的大雪,這些孩子也從沒喊過一句累。

因為他們深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走出大山,徹底擺脫貧困,扭轉自己的命運。

這個世上,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有的孩子每天坐著舒適的校車去上學,哪怕窗外風雨交加,他們仍然可以在開足暖氣的教室裡愜意的吃早餐。

可有的孩子,卻要伴著雞鳴摸黑爬起,在最刺骨的寒風中飽受煎熬。

有的孩子明明擁有著最好的學校、教室、師資,卻熬夜打遊戲、在上課時呼呼大睡......

有些孩子卻要每天要爬一個小時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裡外的懸崖,窩在崖壁邊上課。

當你的孩子對讀書嗤之以鼻的時候,不妨帶他去山區的小學看看。

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所擁有的學習環境,窗明几淨的教室、乾淨整潔的課桌、方便快捷的交通......

告訴他,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但你未來所有的幸福生活,都需要靠你自己去打拼。

看看那些比你還苦十倍的孩子吧,他們都在為了拼一個更好的未來努力奔跑,你又有什麼理由中途放棄呢。

03

工地

在網上看到一則這樣的故事。

爸爸讓孩子在房間裡自習,可悄悄走進門去,發現孩子在玩手機。

原來孩子偷偷將一個壞手機修好,然後藏到了自己的房間裡,背地裡不知道偷偷玩了多少次。

爸爸也沒打罵他,只臨時做了個決定,這周不讓孩子去補習班了,帶著他去一趟工地。

周六凌晨4點,孩子在睡夢中被叫醒,睜著惺忪的睡眼被爸爸拉去了工地。

在工地上,爸爸給孩子安排的任務是搬磚,至少要搬一上午,不能偷懶。

孩子從小衣食無憂,在家裡連打掃衛生都很少做,哪裡幹過這種重活,沒一會功夫,孩子就開始喊累了。

可爸爸卻一臉嚴肅道:「你不是不想上學嗎?那就早點接觸接觸這社會,看看你要是不上學了,能不能幹好這活。」

孩子無奈之下,只能繼續去搬磚,直到全身無力癱躺在地上,這才作罷。

看著孩子那滿手的泥灰,爸爸問道:「搬磚累不累啊」

孩子帶著哭腔說:「累!」

「以後想讀書還是想搬磚啊」

想讀書!

是的,讀書確實很苦,但是相比在工地搬磚的苦,真的是微不足道。

一個瘦弱的中年婦女,戴著口罩遮灰,咬著牙扛起一大袋水泥,被壓得腰都直不起來。

幾個背沙的中年男人,戴著一頂遮陽的草帽,提著和泥沙的灰桶,有一個人口渴,直接就拿起出水的管子,朝著嘴裡就猛灌下去。

這些工人難道不知道累嗎,難道不想擺脫這種生活嗎?

不是的,是因為他們除了繼續幹下去,別無選擇。

他們要用瘦弱的肩膀支撐起一個家,養活年邁的父母,拉扯年幼的孩子......

可正因為深知體力勞動的辛苦,所以他們寧可拼了命的用血汗錢去送孩子讀書,也要讓下一代能擺脫這種勞苦的生活。

讀書也許不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卻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最好走的一條路。

一個作家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親身體驗體力勞動的苦,讓他感受流著汗掙錢的滋味。

讓他明白:

現在要求他好好讀書,就是不想他以後被迫謀生,透支青春和體力,賺最微薄的工錢。

而是希望讀書可以化作他向上攀爬的階梯,支撐他看到更遠更美的風景。

04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孩子是最幸運的一代,也是最光鮮的一代。

是啊,但他們同時也是最浮躁,最迷茫的一代。

中國式父母總是傾其所有的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把生活中的苦與累默默吞下,以至於太多孩子看不透生活的本質,更無從理解讀書賦予人生的重要意義。

所以,我們帶孩子早日看清成年人世界的真相,真切感受肩膀上的酸痛,就是要告訴孩子:

你今天吃不了讀書的苦,未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與未來幾十年漫長的人生路相比,現在短暫地吃讀書的苦真的算不上什麼。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藏著父母的良苦用心。

作為父母,我們寧願欠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長大後卑微的成年。

請務必告訴孩子,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不用排隊,演唱會最貴的票位置也最好,世界從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挨過三冬四夏,暫受些此痛苦,雪盡後方能盡看梅花。

來源:洞見

相關焦點

  •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嘮叨
    早上起床咳嗽裝病,謊稱身體不舒服;將書本作業視為"危險品",隨意丟棄甚至撕毀;亦或是頂撞老師,直呼"我不想上學"。喜歡上學的孩子都有相同的表現,而不喜歡上學的孩子,卻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最讓父母擔心的,莫過於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好,還不想讀書了。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我不想上學了,太沒意思了",你會怎麼做呢?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讀書學習。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成長成才,才能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特別是為孩子規劃好美好的未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孩子不想讀書,父母要帶她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好用百倍
    從這就能看出現在家長到底有多在乎孩子的學習,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現在學生壓力大的問題也是很難解決。 8歲男孩不想上學,媽媽一招讓男孩老老實實學習 安安是一個上小學2年級的男生,因為平時就很愛睡懶覺,到底上學兩年了每天早上都要大哭一場才能去上學,這天又是起床困難的一天。
  • 沒事帶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有助於激發孩子上進心,提高學習興趣
    可是兩個星期後,他就在電話裡哭訴,覺得堅持不下去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要熬夜,真是太累了,還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學習。小蝶覺得他可能是想偷懶,於是將他帶到自己的辦公室實習了兩天,深刻地讓孩子明白了有專業的人做的工作可能更加地有趣、有意義,於是真正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了。
  • 混日子不想讀書的孩子,帶他去看看火葬場
    作為家長,你家的孩子,是不是總是心不在焉,學習浮躁。作為老師,你們班上的學生,是不是總是漫不經心,散淡懶惰。對此,你肯定非常頭疼。有沒有靈丹妙藥呢?有的,請你經常帶孩子到這些地方走一走,保管有效!他的手上總有大小不一的傷口,搬菜運菜,經常被碰傷,這就是他的家常便飯。他的雙手整個掌面,更是布滿了老繭,疙疙瘩瘩的,就像老樹皮。尤其到了冬天,雙手常有帶血的口子。因為經常在冷水裡泡,在寒風中吹。
  • 「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你家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念頭:認為讀書很苦,想要放棄。當家長得知孩子不想讀書的想法時,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認為孩子不懂得珍惜讀書的機會,跟孩子發脾氣。「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 不想上學只想玩?李玫瑾教授:打罵沒有用,帶他去這4個地方走走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因為貪玩而不願意上學就有問題了。如果孩子表現出厭學情緒,並開始和你擺「上學無用論」。別急著打罵,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不如帶他去李玫瑾教授推薦的這4個地方,讓他切身感受過,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這部片: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苦
    ,所以當孩子上學的時候就不把學習看的太重要,都把心思放在了玩上,才會有不想讀書的想法。 我以前的同學也有中途就不念的,離開校園的時候還滿臉笑意,仿佛覺得外面的世界能讓他更開心,可是當他步入社會一個月的時候,因為沒知識沒文化,不僅學東西的速度比別人慢,而且是個新人,工資少,連自己都養活不起。這個時候他陷入了難題中,最終還是覺得回到校園好好學習。
  • 孩子不想讀書時,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講大道理更管用
    孩子不愛學習、貪圖玩樂該怎麼辦?有時候,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怎麼勸都勸不動?你越是強迫孩子學習,他就越是反感和排斥,這可把家長們愁壞了。孩子不想讀書,肯定是有道理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惡言相向」,更不是「棍棒教育」,而是要找到合適孩子的教育方法。有時候轉換一下教育方式,或許能幫助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 沒事幹就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轉一轉,比浪費口舌「勸學」有用得多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們的「厭學情緒」暴漲,不願起床、不願去學校,請假也越來越多。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便同意請假;也有的家長比較狠心,不想上學,那就帶你去「打工」!
  •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這4個地方走走
    前幾天在微博上有個話題:「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麼?」底下最高贊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上班」。如果非要在當代成年人中找一個共同點的話,那一定是不想上班。「今天也是不想上班的一天」「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工作還有錢花」這種話已經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平均兩三天就要說上一次。
  • 親子旅行|帶孩子必須去22個國內地方
    ,要知道現在的父母平日裡為了生活打拼,他們很少有時間陪陪孩子,更別說經常帶孩 子出去遊玩了。親子出遊的好處數不勝數,可是有很多沒有經驗的父母卻不知道帶孩子去哪裡玩耍好,哪些地方更適合親子遊呢?別心急,以下為爸爸媽媽帶來的22個地方,最適合全家出遊的場所,趕緊來看看都是哪些景點吧。
  • 孩子不想上學?給他看這部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
    如果孩子覺得上學辛苦給他看看這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去上學,短短一段路程,有學校巴士、有家長接送、有老師護送,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的另一些地方,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踏上求學之路。每一天,這些年幼的孩子沿著懸崖鑿出的小路去貴州盤浦小學,而這條路,只有半米寬。湖南南方的小村莊,要想去學校,孩子們必須通過許多沒有安全措施的梯子,否則,他們要繞4個小時的遠路。
  •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這四個地方走走
    知乎上有人問:「你在什麼時候不想工作?」有人答:無時無刻。的確,現代人越來越佛系,越來越不想工作了。「不想工作」「混吃等死」「不想努力了」成了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當然了,對很多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句自嘲,不工作是不可能的。若有朝一日,你真的不想工作了,不妨去這四個地方走一走。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帶他看這部片:沒有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小語說:孩子不想讀書、對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這是很多父母正在煩惱的問題。怎麼辦呢?這篇文章也許能讓你找到答案。《窮富翁大作戰》這部真人紀實片是香港十多年前拍攝的,今天看來還是很有感觸。這個時代,應該很少有人懷疑知識改變命運的真實性,卻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可行性保持懷疑。我想,片中真實的案例,能帶給普通家長很多啟發。
  • 孩子不想讀書,可以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任何說教管用
    媽媽,我不想再上學了。上學太累了。 我認為這句話對很多父母來說都很熟悉,因為許多上學的孩子有不想上學的想法,有些孩子會和父母早點表達它。如果您的孩子對您這樣說,您將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他是否受到侮辱並被迫返回家中做作業?
  • 除了參加「葬禮」,這「3個地方」儘量別帶孩子去,並非封建迷信
    01寶媽帶孩子參加葬禮,事後孩子生病不適,醫生指責:心太大曾聽說這麼一件事,值得家長們引起重視。寶媽的女兒3歲的時候,孩子爺爺就去世了。當時,寶媽也考慮不想讓女兒去葬禮,但是寶爸和奶奶都說:「讓唯一的孫女去送爺爺一程吧,畢竟爺爺在世的時候那麼愛她。」寶媽也有所觸動,而且當時姥姥和姥爺也要來參加親家公葬禮,家裡沒人照顧女兒了。寶媽也想著現在是科學時代,自己不應該疑神疑鬼,所以做好準備帶女兒參加她爺爺葬禮。
  •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學齡前兒童學習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很難一一去深入研究,但是以上四個原因是比較常見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辦?李玫瑰教授曾經說過,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這些地方,或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李玫瑾:沒事的時候多帶孩子到這三個地方去,孩子不優秀是很難的。
  • 孩子不愛學習時,帶孩子看看這3部電影,比起說教這招更管用
    有的時候,孩子不想去學習,家長們也勸不動。並且有的時候,你越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他就越是不學。那我們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龍應臺對兒子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成績。帶孩子看看這3部電影「我們都上過學,也曾每天走在上學的路上。但沒有一條上學之路是這樣的。這些孩子們每天都要面對危險。攀爬、忍耐嚴寒、划船數小時,一切只為過上更好的生活。道路雖然艱難,有時卻能收穫最純粹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