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帶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有助於激發孩子上進心,提高學習興趣

2020-12-28 媽之道

執筆:肖肖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對於絕大部分家庭而言,讀書可能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唯一方式,可有些小孩就是對學習沒多大的興趣,急壞了父母。

對此,教育專家表示: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只是責罰和威脅他們,逼迫孩子去學習,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厭學。

孩子不願讀書想要打工,媽媽放任幾天,娃更愛學習了

小蝶的孩子今年15歲了,剛剛上初三,為了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績,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都變了。

小蝶兒子覺得很累、很壓抑,又加上看到高中輟學的表哥在外面打工,一個人似乎生活得很好,更加不想學習了,於是第一次月考的時候,成績下降了很多。

本人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老師發現他的情況很不對勁,於是請了家長過來,小蝶已經知道了孩子的成績,明白他的心態可能是出了問題,於是向老師保證,會好好開導孩子。

果然,回到家後,兒子表示初中讀完就不讀了,想出去打工。

小蝶明白言語可能說服不了孩子,於是向老師請了假,說孩子在家上補習班,實際上聯繫了親戚,讓兒子去他的工廠試試。

孩子聽後很高興,感謝媽媽這麼深明大義,可是高興地收拾行李去了。

可是兩個星期後,他就在電話裡哭訴,覺得堅持不下去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要熬夜,真是太累了,還保證自己一定會好好學習。

小蝶覺得他可能是想偷懶,於是將他帶到自己的辦公室實習了兩天,深刻地讓孩子明白了有專業的人做的工作可能更加地有趣、有意義,於是真正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了。

果然,孩子回到學校後非常刻苦,成功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在高中也一直名列前茅。

一個人,特別是學生,如果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很可能會覺得枯燥,或思想被限制,不知道自己學習的意義。這個時候帶他們出去走走,很可能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改變想法。

哈佛一位女校長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世界上需要大家去探索的的東西有很多,可以幫助他們改變心境。

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可以帶他們去這幾個地方,也許有助於激發其上進心,讓孩子進一步地思考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提高其學習興趣。

1、火車站

春節的時候帶孩子去火車站走走,看看各式各樣坐火車回家的人,可以詢問一下他們的職業,每年回家的次數,還可以看看他們的狀態和學歷等。

幫助孩子明白學歷高的人臉上的疲憊可能少一些,因為他們更容易獲得輕鬆一些的工作,或者可以選擇的未來多一些,每年回家的次數也可能比較多。

這時正好可以教育孩子,如果好好學習,未來可能不用這麼辛苦,為了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背井離鄉,收入可能還低。

圖文無關

2、工廠

有些孩子不想上學可能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想出去闖闖,出去打工或做生意,過得瀟瀟灑灑,等他人到大學畢業的年紀,自己已經有了一份不小的資產。

這時父母也別忙著懲罰孩子,可以帶他們出去體驗一下工廠流水線的日常,明白賺錢是不是真的那麼容易,有專業和沒專業的孩子在選擇工作上有什麼差別?

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可能就明白了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工作,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3、大學校園

很多孩子對大學是沒有概念的,沒有體會過在優秀的大學學習、生活,或擁有優秀學歷的感受。

帶他們去好的大學和差一點的大學逛逛,體會大學的精彩豐富的生活,可能就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好好學習了。

不過對於一些情商很低的孩子,父母帶他們去再多的地方也可能改變不了他們的心態。因此,孩子的學習動力需要從小就培養,以免將來厭學。

1、明確遠大的學習目標

很多孩子厭學是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不明白未來可以從事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閱讀更多的書籍或是感受世界的豐富,開拓他們眼界,豐富人生選項,孩子才可能真正明白自己未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事一份怎樣的事業。

2、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

從開始學習到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過程太長了,很多孩子會在中途覺得疲憊或走錯方向,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制定階段性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以免孩子走偏和疲憊。

3、給予孩子鼓勵和獎勵

在孩子學習方面,鼓勵比懲罰更好用,在他們取得階段性的目標後,及時獎勵會形成一個正向的激勵,讓他們備受鼓舞,學習更有勁。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說起自己孩子的不爭氣,曉明的父親總是一臉感嘆的表情。他說,曉明每次考試不好回家,批評他好好學習,曉明都會反駁說,「我沒怎麼學,還能考這樣,我同桌天天學,也才比我高几分,有時還不如我!」曉明父親覺得曉明沒有上進心,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有上進心。 那麼上進心是什麼呢?
  • 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
    哈佛大學的幾位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在他們調查和分析的大量事例中,發現那些雙商都高的孩子,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的學習,家長會經常帶他們去這幾個地方走一走,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機智、見多識廣。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一:大人的聚會長見識遇到與親戚朋友的聚會時,多數家長喜歡把孩子留在家或者給老人看管,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適合那個場合,恰恰相反,孩子特別需要參與到大人的聚會中去。
  • 孩子不愛學習,要利用好環境優勢,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的學習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愛學習成績好的。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有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可謂是用心良苦,要想讓孩子愛學習,首先就是要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的養成,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的,家長要掌握好方法。
  • 李玫瑾:四個激發孩子數學興趣的小遊戲,讓孩子快快樂樂愛上數學
    數學因為它的抽形象,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數學學習是最為頭疼的,尤其是遇到家長用刷題的方式,逼迫孩子去學習,反而讓孩子更加畏懼、厭煩數學學習。用盡了辦法也不能讓孩子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本文整理了一些能激發孩子數學興趣的思維遊戲,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用來激發孩子的數學學習。
  •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孩子提高學習專注力,你知道怎麼做嗎?
    案例小光10歲,是一位三年級的男生,性格比較活潑。近來,許多老師都反映小光上課總是發呆走神,對學習沒多大興趣,情況比較嚴重。小光晚上的作息時間:7:00-8:00做作業;8:10-8:30看電視;8:409:10看書;9:30之前睡覺,並製作成小卡片張貼在顯眼的地方。如果小光每天按規定完成任務,就獎勵10分,累積到100分時,獎勵一件小禮物或帶他;吃大餐。在媽媽的堅持下,小光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起床時不再那麼拖拖拉拉了,學習的時候也比較有精神了。
  •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老師和家長經常花很多時間,考慮如何激勵學生,並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但通常,最簡單的方法被忽略了,在培養優秀學生方面,老師和父母可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學習限制在課堂上。通常,學校被認為是主要的教學資源。
  •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嘮叨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學習沒意思呢?學習過程缺乏成就感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數學題太難解不出,古詩難懂總是丟分,那麼我們就會下意識的去逃避這門學科,從而造成了偏科的現象。這個道理現在放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依舊適用,當孩子從學習中獲得了挫敗感而無法排解,他們就會因為缺乏成就感而逃避學習。
  • 孩子不愛讀書?帶他到這三個地方走走,李玫瑾:比說教管用多了
    兒童愛學習不是單靠天生就能左右的,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兒童的學習態度,更多的還是需要父母后天的培養,培養兒童的學習是要花很多精力的,激發兒童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兒童為什麼不愛學習?有一個媽媽就曾反饋,她有一個八歲半的孩子非常討厭學習,父母拿他沒辦法,就去詢問心理醫生,醫生建議他們與孩子多溝通,尋找不愛學習的原因。
  • 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喚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就可以聯想起很多,這樣邊想邊學,有時彈完第一遍還要彈第二遍、第三遍,根本不會把練琴當成是負擔。  有些音樂內容是在直接模仿現實,如流水、下雨、汽笛、鐘聲等形象,我們可以啟發孩子通過聽覺來進行聯繫,這樣可以就大大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例如在《約翰。
  • 從小對書有個好印象,有助於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從小對書有個好印象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好印象,可能因此就會對書充滿好奇和興趣。如果不巧,正好印象不好,可能影響之後閱讀習慣的養成。小時候,我看到姐姐的課本全是字,就是有圖片也是黑白的,就覺得「哇,書真沒意思啊」。
  • 把3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陳美齡:讓孩子主動學習,小學做好這件事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有上進心,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時候孩子經常不愛學習,注意力不集中 ,家長為此非常苦惱,如何可以提高孩子的內驅力呢?這裡不得不提到一位曾經家喻戶曉的歌手—陳美齡,她的人生可以稱之為傳奇。
  • 豆神教育:做好語文教育核心產品,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豆神教育作為大語文教育體系的開創者,副總裁張亮在對話時說:「教育公司的核心還是教育產品,尤其做語文教育,對產品的打造更是核心,做一個好的語文教育產品首先是基於對語文學科的理解,以及對語文整個知識圖譜的重新構建,讓孩子沿著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理解中國的傳統知識以及語言文化的能力
  • 孩子學習不自覺,多半是這個原因!僅四招,幫你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的講了孩子學習效率低,需要培養五個好習慣:培養預習的習慣,培養整理的習慣,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培養思考的習慣,培養做完作業要自查的習慣。孩子有了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學習效率有提高的辦法,有沒有改善孩子學習不自覺的方法呢?當然有。孩子學習不自覺,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為什麼不自覺?
  • 3個孩子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的育兒秘籍,值得家長學習
    作為三個兒子的母親,她用自己的智慧把三個孩子送到史丹福大學。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能知道養育孩子的壓力有多大,一個孩子很難培養才能,更不用說三個淘氣的男孩了。但陳美玲不僅教育了三個兒子,還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很多家長對她的教育方法感興趣。面對家長們的疑惑和渴望,陳美玲慷慨地發表了自己的育兒秘籍,總結了5點,值得家長們收藏學習。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帶孩子玩這6個親子小遊戲,激發大腦潛能,建議收藏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學習之路,學習著目之所及的一切,從認識每一個人開始。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只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逼迫孩子要將自己不擅長的學習的很好。我們都明白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可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是每個家長的難題,用什麼方式開發孩子潛能,我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6個小遊戲,可以激發孩子大腦潛能,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
  • 從不苛求孩子「勤奮」,猶太人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這些背負「贏在起跑線上」使命的孩子,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得勤奮」,學習得勤奮,練習才藝得勤奮,無論是向爺爺拜年,第一次見到同學媽媽,還是學校老師,或是在電梯裡遇到鄰居叔叔,他們都會對學生說出這句話。但是「勤奮」得有三個前提。第一個前提是,方向要正確。
  • 經常帶孩子玩這5個益智小遊戲,開發大腦提高專注力,孩子更聰明
    今天我就是要分享給大家5個,我平時和孩子玩的益智遊戲,在開發孩子大腦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更聰明,快帶你家孩子一起玩吧。遊戲方法:找三張不同的撲克牌去掉花牌,依次擺在桌子上,我第1次帶孩子玩時,順序是從左到右,黑桃3、梅花1、方片4,之後隨機選取一張牌讓孩子記住這張牌,之後再將牌扣回桌上,然後三張牌隨便挪移位置,最後讓孩子找到自己看到的那張牌。如果猜對了就算獲勝,兩人輪換著做。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特級校長有九大建議|夜讀
    來源:人民教育可能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想法:要是孩子能像愛玩手機遊戲一樣喜歡學習就好了!所謂內在動力,指的是做事的動力來自於內在,是為了享受樂趣,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能以內在動力來面對學習,就不再需要父母亦步亦趨地監督,他/她也可以真正從學習中獲得樂趣。應該怎麼做?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的建議吧!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不僅沒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反而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