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特級校長有九大建議|夜讀

2020-12-27 瀟湘晨報

來源:人民教育

可能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想法:要是孩子能像愛玩手機遊戲一樣喜歡學習就好了!所謂內在動力,指的是做事的動力來自於內在,是為了享受樂趣,提高能力。如果孩子能以內在動力來面對學習,就不再需要父母亦步亦趨地監督,他/她也可以真正從學習中獲得樂趣。應該怎麼做?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的建議吧!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 給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衝衝,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02 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 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如果答案是後者,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迴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04 13歲前緊抓語言最合適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

05 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06 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道題,記下時間後進行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07 把學習變成養小球藻、剪蚯蚓……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後,埋入泥土裡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這就像變魔術一樣,那個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生物學家。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電晶體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興奮了,也是我馬上改夢想為做一個無線電發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很容易操作,家長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做,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遊戲學數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長方形、圓、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成觀察、記憶、想像、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08 鼓勵自學+討論

我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就去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而不是固定一個時間請老師來給學生補課。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別。

我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會的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果是雙贏的,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

09 坐在孩子身邊看會兒書吧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小朋友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

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麼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文章來源:「中小學數位化教學「微信公號

作者:謝應平(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

編輯:馬麗

【來源:上海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市特級校長的9點建議!
    大家最關心的是:我該怎麼做,孩子才能進入好學校,最後成為人生贏家?對於這個問題,復旦附中老校長謝應平給了9個忠告——文 | 謝應平上海市特級校長 原復旦大學附中校長(原文再編輯)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 想要激發孩子的無限可能嗎?第一步,喚醒他的學習大腦!
    如果,你是第一次意識到開發大腦的重要性,那麼可以從第一章節開始;如果,你總是懷疑自己,可以著重從思維模式入手;如果,你難以持續激發自己的動力,控制自己的精力,可以認真研究內在動力的章節;如果,你一路嘗試一路受挫,方法方式,也許能夠幫助你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 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這就是《摔跤吧爸爸》中的啟蒙契機,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孩子不是軟弱和柔軟的代名詞,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有力量和選擇的權利。而我們父母就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天賦興趣,然後在背後督促孩子前進即可。成功的內在動力,是需要孩子先去主動探索,願意堅持。在心理學上動力的專業名詞是動機,所謂的內在動機就是來自於內心,具有享受樂趣的成分,提高自我技能和涵養的出發點是和自己密切相關的。
  • 育兒角度解析《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這就是《摔跤吧爸爸》中的啟蒙契機,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二、《摔跤吧爸爸》:"內在動力"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孩子不是軟弱和柔軟的代名詞,他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有力量和選擇的權利。而我們父母就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天賦興趣,然後在背後督促孩子前進即可。成功的內在動力,是需要孩子先去主動探索,願意堅持。
  • 聽特級教師講:如何成為特級教師
    老師應該具備這種創設最佳的教學環境的本領,有效地用好上課的前三分鐘,使學生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 ——著名特級教師 李烈 有效地用好上課的前三分鐘,使學生對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鋼琴學習的動機?鋼琴學習
    孩子鋼琴學習動機激發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決定性影響雖然鋼琴學習活動是發生在孩子與教師之間,但由於孩子年齡小,理解、自制能力較差,因此很多家長都相當程度地介入到孩子學習之中去,更由於家長每天與孩子在一起,有時伴隨著他練琴的全過程,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
  • 對話兩大校長:公民同招細則即將公布,如何提升學習內驅力?
    湯金寶校長:  (1)內驅力對成長的深遠意義  低齡的孩子主要是聽家長的,但是一到中學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養成,有自我意識了,他的學習和生活就有了自我意願,這個自我意願就是內驅力的初始表現形式。
  • 孩子學習沒有動力?利用「狄德羅效應」,讓孩子一步步愛上學習
    最近,表姐經常和我說話,聊天內容自然和他家的孩子有關侄子最近的數學成績不理想是因為換了數學老師從那以後,侄子的學習熱情一直不高,放學之前,他總是把數學作業放在第一位,但現在他卻堅持到了最後表姐不能直接打電話和老師交流,所以每天自己在家趕時間表姐覺得這樣下去沒辦法,就找我商量孩子的學習問題我建議表姐先讓孩子喜歡現在的數學老師
  • 孩子學習沒動力?不如試試體驗式教學,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孩子們能自主感受學習樂趣,激發學習動力。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在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同時,同樣具備其他很多的優點。1、理論聯繫實際,並非紙上談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自主提升學習效率體驗式教學的特有環境氛圍影響下,孩子自主的體驗感受更加深刻且更容易引起共鳴。
  • 孩子不愛學習是內在觀念錯誤,心理師教你這樣做,效果明顯
    作者簡介:柔媽,國家心理諮詢師,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歡迎關注我,你有教育困惑,我有解決方案。孩子不愛學習,不好好寫作業,看見書本就頭疼,沒有學習動力,甚至因為厭學出現生理不健康的反應,這些都是令父母頭疼的事情。這些問題都是不愛學習的行為表現,心理學分析問題,是有科學依據的,通過表面行為發掘內在原因,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有解決方案。
  • 面對英語學習,如何激勵孩子?
    孩子的一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寫字,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都是在父母、老師的激勵下完成的,學習英語同樣如此。相信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如何激勵孩子學習英語都是一項非常重要且複雜的課題。
  • 從不苛求孩子「勤奮」,猶太人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這句話似乎借用到孩子的學習上,則是「沒有方向的努力都是他鄉,沒有主動的學習都是流浪」——很多孩子非常努力刻苦、拼命三郎,一開始成績也不錯,似乎贏在了起跑線上,但隨著時間推移,迷茫卻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力不從心。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有多少在終點哭泣?一定要謹防孩子陷入 「越努力越被動」的怪圈。我們再一次探討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力的重要性。
  • 從笨小孩到哈佛大學大腦教練,《無限可能》告訴你:如何激發潛能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打造更出色的大腦,他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寫成了《無限可能》這本書,旨在把自己的方法傳授給更多的人,幫助大家如何學習,從而不讓每一個大腦掉隊。那麼,他是如何激發自己的超能力,從學習困難戶到大腦教練呢?《無限可能》給了我們答案。
  •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老師和家長經常花很多時間,考慮如何激勵學生,並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但通常,最簡單的方法被忽略了,在培養優秀學生方面,老師和父母可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學習限制在課堂上。通常,學校被認為是主要的教學資源。
  • 特級的育人智慧 陳紅梅:我眼中的幸福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各自獨特的精彩,需要園丁傾注汗水與心力,用不疾不徐、尊重天性的態度靜候花蕾驟然綻放。教師博雅與上海特級教師、特級校長聯誼會,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靜待花開」特級校長、特級教師談育人智慧。聽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們在人生不同階段對育人理念的思考感悟和精彩論述。
  • 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也每個適齡孩子必須做的事情。但有調查顯示,只有6%的學生感覺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而94%的學生則認為學習是讓人心煩和不快樂的事,他們所希望的就是放假休息,或者是上電腦課,體育課。面對這種現象,確實值得人們深思,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呢?
  • 華工校長開講思政課,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第一動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近日,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的校長思政課上,華工校長高松為各學院學生代表和「青馬班」學員代表帶來了一堂主題為「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第一動力』」的講座。
  • 沒事帶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有助於激發孩子上進心,提高學習興趣
    對此,教育專家表示: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只是責罰和威脅他們,逼迫孩子去學習,可能會讓他們更加厭學。孩子不願讀書想要打工,媽媽放任幾天,娃更愛學習了小蝶的孩子今年15歲了,剛剛上初三,為了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績,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都變了。
  • 立體式管理激發隊伍新活力
    在此背景下,寧國聚焦人的問題,探索「立體式」管理機制,激發了教育隊伍新的活力。突出專家辦學 抓住關鍵少數校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好校長會帶出一所好學校,會興起一方教育。寧國堅持抓住校長這個「關鍵少數」,讓校長們能聚焦主業、主攻專業、舒心執業,走好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 給孩子愛學習的動力
    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優秀教育的起點必然是培養優秀的習慣!劉墉的強勢建立規則和德國人嚴謹習慣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啟示,無習慣,不優秀!(二)齊悅(群主):《給孩子愛學習的動力》每位爸爸媽媽都想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那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