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讀書,可以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任何說教管用

2020-11-17 璇媽教育經驗

媽媽,我不想再上學了。上學太累了。

我認為這句話對很多父母來說都很熟悉,因為許多上學的孩子有不想上學的想法,有些孩子會和父母早點表達它。

如果您的孩子對您這樣說,您將如何面對這種情況?他是否受到侮辱並被迫返回家中做作業?還是試圖說服他講一大堆道理?

我希望閱讀本文後,父母能夠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並希望他們在撫養孩子時能夠接受他們。帶著孩子看一些教育文獻對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會很有幫助。 。

《翻山涉水上學路》

這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描述了世界各地兒童上學的艱難途徑。

紀錄片中的孩子年齡在4至12歲之間。他們每天去上學要穿過荒蕪的草地,穿過寸草不生的沙漠,穿過極其寒冷的冰原,甚至穿過戰場。

肯亞南部的一個遊牧民族的孩子每天必須穿越10多公裡才能上學。他們必須面對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可以說孩子們上學的路很困難,如果孩子遲到了,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永遠無法重返學校,這使人們非常擔心。

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阿爾法兒童每天都必須走世界上最熱的路去上學,因為附近有一座活火山,尤其是在夏天,當地面溫度高達70攝氏度的夏天,孩子們必須將溫度提高一倍。荒蕪的沙漠經歷了荒蕪的沙漠,有時還遇到了沙塵暴。更可怕的是,在孩子們遇到沙塵暴後消失之後,他們再也找不到了。許多父母無奈。畢竟,這是唯一的一條路。

在尼泊爾的坎普(Kamp)村,孩子們每年在雨季都要穿過一條60米寬的湍流河來學習,只能使用生鏽的鋼索過河。電纜上的小刺經常把孩子們稚嫩的小手扎得都是傷,不僅如此,而且還有殘酷而清晰的規定:除非電線斷了,政府才會處理此事並再三考慮建一座橋。

在俄羅斯最冷的奧伊米亞康,一些孩子可以在零下50度的低溫下上學大約30分鐘,但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只要通過學習,他們以後才能真正走出這個小鎮,到外面那個世界。

在這樣的場景中,您可能會覺得自己離我們很遠,有些父母可能會覺得您看不到紀錄片,但是這個場景離我們不遠。四川有一個叫做「懸崖村」的村莊。這裡的孩子們有愚蠢的技能,可以翻山越嶺,爬牆,上學,光在觀看紀錄片心裡都五味雜陳。

在雲南省福宮縣馬集鎮,孩子們每天都用細弱的鐵繩穿過怒江上學。更不用說孩子們看著下面動蕩的河水。我想大人也一樣會害怕的。

在微博上上熱搜的「冰花男孩」,他每天去學校4.5公裡。每次上學時,他都充滿了霜,甚至臉都凍成了紅色。是的,甚至他的眉毛和睫毛也變白了。

我認為無論是小時候還是小時候,我們都不想讀書。我們發現閱讀很累,我們不僅有很多作業,而且還有很多關於學校系統的規定。孩子們竭盡所能裝病,撒謊,甚至逃課避免上學。

這些孩子不知道的是,在同樣的藍天白雲,不同的緯度和經度下,有無數的孩子「用命上學」!這些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跋山涉水,每次上學逃避死亡,都是因為他們相信「知識改變了命運」。為什麼我們在如此好的條件下不努力學習呢?

《窮富翁大作戰》

這是一部真人紀實片,邀請一些社會精英在這個節目上一周體驗無家可歸的底層生活。

他們堅信只要有鬥志,就可以堅持下去,但事實是,他們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感到無能為力。節目結束時,雖然只是幾天的生活經歷,但是田北晨卻在這些日子裡產生了很多情緒:這個社會嚴厲懲罰了那些不會讀書的人。

所以孩子,為自己讀書吧

作為父母時,聽到孩子抱怨他們不上學,上學,甚至不想成為賺錢的主力時,我希望每個父母都能以正確的方式與他們的孩子在學校溝通教育並告訴他們為什麼要讀書,而不僅僅是責怪他們。如果大聲責罵,您還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給孩子們一些例子或理由,使他們更好更好地理解。

如果您的孩子感到灰心並且想要放棄,而不是因為冗長的講道而灰心,那麼最好使用一些書籍來教育孩子,例如:《孩子 為你自己讀書》這種課外閱讀。

許多父母可能認為這種書對他們的孩子來說太白費了,但是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沒有包含這些美麗而浮躁的詞語或太多所謂的雞湯,而是以實用的語言講述。對於孩子來說,最簡單,最深刻的真理之一就是為自己讀書。閱讀這本書後,您會發現它發人深省。

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還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學習技巧,可以幫助孩子們掌握閱讀技巧,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們恢復自信心,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學習。

這本書的價格也很實惠,但是兩杯奶茶的價格使孩子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真實閱讀的含義,而不是等待他們長大後悔自己沒有好好讀書。

喜歡它的父母可以單擊下面的連結購買真實的書籍: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想讀書時,和他一起看看這些「紀錄片」,比講大道理更管用
    孩子不愛學習、貪圖玩樂該怎麼辦?有時候,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怎麼勸都勸不動?你越是強迫孩子學習,他就越是反感和排斥,這可把家長們愁壞了。孩子不想讀書,肯定是有道理的。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惡言相向」,更不是「棍棒教育」,而是要找到合適孩子的教育方法。有時候轉換一下教育方式,或許能幫助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讀書學習。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成長成才,才能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特別是為孩子規劃好美好的未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嘮叨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勝過千言萬語在清華教授看來,個人的天賦有所差異,但是通向成功的特質卻有共同點,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三觀,以及培養成功必備的能力,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也更有出息。家長的言行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家長有正確的引導的話,孩子將會就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 和孩子一起讀書
    其實少年是愛書之人,閱讀是他的愛好,之一。對老母親而言,和孩子一起讀書,是所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沒有之一。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各種狀況接踵而至,衝突頻發,幸而還有書這個媒介,仍能與孩子有共同話題保持密切交流,每念及此,老母親除了慶幸還是慶幸。以前,老母親很是急功近利,找了一堆世界名著塞給孩子,恨不得他所有的閱讀都被經典佔領。
  • 孩子不愛學習時,帶孩子看看這3部電影,比起說教這招更管用
    有的時候,孩子不想去學習,家長們也勸不動。並且有的時候,你越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他就越是不學。那我們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龍應臺對兒子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成績。帶孩子看看這3部電影「我們都上過學,也曾每天走在上學的路上。但沒有一條上學之路是這樣的。這些孩子們每天都要面對危險。攀爬、忍耐嚴寒、划船數小時,一切只為過上更好的生活。道路雖然艱難,有時卻能收穫最純粹的美麗。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這些工廠裡的00後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如此,讀書時渾渾噩噩,對未來沒有任何計劃,早早輟學打工。可是真正步入社會後,又沒有任何的時間和能力去思考提升,只能日復一日的陷入打工循環中無法自拔。也許他們當初認為,讀書和不讀書又能怎樣,反正以後都是要出來的打工的。
  • 孩子不想上學?給他看這部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
    如果孩子覺得上學辛苦給他看看這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去上學,短短一段路程,有學校巴士、有家長接送、有老師護送,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的另一些地方,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踏上求學之路。請告訴孩子,不想吃生活的苦,那現在必須要吃讀書的苦!
  • 讀書讀不下去?看看這一部紀錄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附視頻)
    看看這一部紀錄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如果孩子覺得上學辛苦給他看看這部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去上學,短短一段路程,有學校巴士、有家長接送、有老師護送,然而,在這個世界上的另一些地方,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踏上求學之路。
  • 「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你家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念頭:認為讀書很苦,想要放棄。當家長得知孩子不想讀書的想法時,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認為孩子不懂得珍惜讀書的機會,跟孩子發脾氣。「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 讀書太苦?作業太多?如果孩子厭學怕吃苦,請看看這些照片!
    開學的日子,也是孩子開始叫「苦」的日子。開學摸底考、繁多的作業接踵而來。但是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但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看看下面的10張照片,你就會發現,你的努力沒有白費!
  • 孩子,我知道讀書苦,當你想放棄時,請看看這6部紀錄片
    更重要的是,相比西方只有富人才能進高校機會,在中國,教育的結果可能會因天分不一樣,但每一個人接受教育的起點和競爭的機會卻是公平的。這才是中國式教育的最大魔力所在。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高考的餘熱剛剛散去,紀錄片《高考》中的劉洋洋卻被深深地印刻在腦海裡。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給他看這部紀實片:沒有選擇的人生有多可怕
    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幾乎所有精英在體驗之前,都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而在節目中,他決定去體驗低學歷低收入的80後如何掙扎向上,五天裡,他先後去奶茶店打工、送信。在奶茶店打工的時候他「感覺像打仗」,雖然幾個小時的重複性勞動讓他熟悉了如何調奶茶,但他明顯覺得自己的思維停滯了,「像齒輪在轉,看不到任何方向,看不到任何前途」。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身為成年人,我們都很清楚學習對我們的生活和未來有多大的幫助,特別是許多學習好的父母,更是為他們在童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而高興,但在今天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卻在急劇下降。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得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知識儲備 | 這部紀錄片爆火,又多了一部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的紀錄片.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
  • 給孩子看看這些紀錄片
    假期讓孩子在放鬆的同時還能學到知識、開闊眼界,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一方小小的屏幕上,孩子就可以領略自然的神奇風光,探索科學的奧妙,感受全國各地的風俗人情,驚嘆於藝術的魅力……足不出戶,意識卻可以抵達遠方。
  •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揭露人生殘酷真相:讀書苦,路卻最好走
    吳俊急得火燒火燎,一向信奉棍棒教育的他,此時為了照顧孩子的心情,也不敢罵不敢打,說話也是瞻前顧後的。索性在出成績那天,吳俊得知兒子考了五百多分,他忍不住對著鏡頭哭到哽咽:「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從小到大,他讀書我都陪著,就為了這一個夢想。」
  • 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和孩子一起在家看世界
    、玩和吃我有要求 和你們分享育兒、教育點滴 最近一段時間不能出門,和孩子們在家呆著,每天都在想今天可以幹點什麼、學點什麼,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樣頭疼。 這兩天上網搜羅了10部紀錄片,開始帶著孩子們一起開闊眼界了~ 如果你家也有個在家閒著不知道幹什麼的孩子,快收藏下這10部紀錄片,帶著孩子一起看吧!
  • 被央視震驚了,豆瓣評分9.4,這部最新紀錄片非常值得和孩子一起看,附觀影連結
    提起紀錄片,很多人先想到的是BBC,因為BBC的紀錄片口碑極高,也是很多孩子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啟蒙的首選。每集時長50分鐘,選取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展現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文、自然和現代景觀。這是孩子認識祖國,學習地理及人文知識的絕佳教材,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觀看,那感覺像是在旅行。
  • 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請告訴他:沒有選擇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田北辰,父親是香港一代褲王,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創立了自己的服裝王國,到今天,坐擁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說是無人不識。他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但如果有鬥志,弱者也能變強者。而平均薪酬,僅僅是讀書的「門檻意義」。紀錄片用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除了與社會準入門檻緊密相關,讀書更本質的價值是讓人擁有議價能力,從沒有選擇到可以選擇。從片中為生存奔忙的人身上,你可以看到貧窮並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無望、無奈,無更多精神追求的狀態。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