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的詩堪稱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爭議無數,依然陽光、青春、勵志 他在中國當代詩歌史留下『聲音』(圖)

詩歌解析

雖然汪國真的詩在詩歌界一向存有很大爭議,嚴厲者甚至批評「他,從技術到內容上都不算詩人。」但時間證明了,他的詩歌在一代人的青春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堪稱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

肖雲儒:他的詩是新詩潮中「報春的燕子」

「汪國真的詩,不屬於深刻思考的時代,但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詩人都做反思型、批判型,我們也需要青春活力、陽光明媚的,汪國真承擔了他能夠承擔的歷史責任。」文學評論家肖雲儒昨日接受華商報採訪時表示,對於汪國真,你可以不喜歡他,但他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中留了自己「聲音」。

肖雲儒說,「首先,他的詩,是新詩潮中『報春的燕子』,讓讀者從高大全的歌頌式,轉向親近平民人生的視角。我們看到了跟自己生命有關的詩歌,這些詩影響一代人的青春走向、價值坐標,矯正一代人調整感情和眼光,轉向溫馨青春的生命,這就是成功。」但之後,伴隨西方思潮進入中國,西方詩歌潮流隨之而來,「西方詩歌中的哲學思考,對生命對社會深刻理解,讓朗朗上口、平易近人的詩歌遭受非議、冷淡,甚至被認定為淺薄、沒有思考,汪國真的作品看似也變得『不吃香』了。」

不過,最近五六年的朗誦會,肖雲儒也發現了一個特徵,那就是簡明、好懂,有生命力的詩歌,再次被人接受,對此,他的理解是:「與西方詩歌中的哲學思考,相伴的是不符合中國老百姓欣賞習慣的審美價值,詩壇中的晦澀、難讀的作品,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讓詩歌遠離老百姓,僅成為圈內人深刻思考,詩歌成了小眾的藝術,可大眾也需要詩歌,因此,說出勵志、活力,對愛情的理解的詩歌,又重新被老百姓所關心。」

王久辛:他的詩歌始終青春、勵志、溫暖

陝籍在京詩人、首屆「曾迅文學獎」得主王久辛對華商報記者說,「同為寫詩者,我們永遠只會在詩會上相遇。」王久辛說,汪國真為人善良,溫文爾雅,是個「完全不具備攻擊性」的人,在詩歌界,從沒聽過他說任何人的「壞話」,有如此之人,方有如此之詩,汪詩所以能始終呈現三個鮮明特點:青春、勵志、溫暖。這三點看似清新明麗,實際上與作家路遙的直面現實、人生、苦難,在文學上是相通的、暗合的。我們面對汪的詩,猶如面對一幅油畫,太近了反而看不清眉目,應隔開一段時空距離再去看,可能會更清楚一點,詩歌如此,文學也是如此。王久辛說,不論是名滿天下的當時,還是多年後的自甘平淡,汪國真都在寫詩,從容地寫詩,不計毀譽,令人敬佩、敬仰。王久辛說他還佩服一點,就是汪國真在詩歌創作上,從未搞過任何譁眾取寵的、怪異的東西,其文字始終規範而典雅,不極端、很給力,對年輕人尤其是高中生及初入大學校園者,會有極好的激勵作用。

夏烈:他是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

「我在青少年時候,我的閱讀點在其他地方,換句話說,他不是我的菜,但是,是汪國真『菜』的人,車載鬥量。」文學評論家夏烈昨日接受了華商報採訪,他認為,汪國真的詩與今時今日的「心靈雞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從內容上看兩者都有本真的一面,大多數人都有心靈問題,普通人買不起高貴的補品,熬只雞,喝口湯,生活就過去了,即便現在也批評『雞湯』的泛濫,但你不看勵志,你不喝雞湯,高壓生活如何度過。」

昨天,汪國真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汪國真的離開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話題,今天的信息潮,跟他當年的大紅大紫是前後呼應的。」夏烈認為,雖然詩歌專業圈對汪國真持保留意見,甚至有很厲害地批評說:「他,從技術到內容上都不算詩人。」但另一方面,汪國真又的確為一代文學愛好者帶來深遠影響,「現在的一撥中年文藝男女青春感受和記憶,都與汪國真的作品結下密切聯繫。」

此外,夏烈還認為,集體追憶汪國真的大眾行徑,從內核分析是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他說:「你說今天的刷屏效果,大家都在緬懷或者肯定他的詩歌嗎?未必,他們是在緬懷自己的青春記憶,誰陪伴你一段時間,青春歲月是無法抹去的,這是文化史也不可以忽略的階段,汪國真就曾擔任這個角色。」

空林子:他後來深愛古典詩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汪國真可謂以新詩暴得大名,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生前曾唯一次加入過一個古典詩詞組織——燕堂詩社,並擔任常務理事。而他在古典詩詞方面到底感悟如何、修為如何,華商報記者也聯繫到了知名詩人、燕堂詩社秘書長空林子女士。

空林子與汪國真是多年朋友,她曾應汪之約,吟七律一首《致汪國真兄》相贈,「擊節何須憶漢唐,江湖無處挽流光。塵霜不老吟詩客,波浪猶逢顧曲郎。彩筆千秋甘寂寞,孤燈一夜作輝煌。北風窗外雲煙散,萬裡春花做夢鄉。」今日重讀,感慨不已,她說當時「塵霜不老吟詩客」,指的是詩人之心,經風霜塵土而不改,一顆詩人的真心不老,「哎,今天卻已是故人長絕!」

「汪國真兄成名甚早,對待詩友卻總是謙和溫厚。」空林子說,「而且,真正是文如其人,通讀過他的所有詩歌作品,感覺是瀟灑清新,絕無故作深沉、故弄玄虛之態」。在提到汪國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時,空林子很感慨,說很多寫新詩的人對傳統詩歌或一無所知,或不屑一顧,而汪國真十分熱愛國學,對於古典詩詞特別推崇,深愛古典詩詞,雖然幾乎是半路學藝,但其熱情極高,非常渴望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他後來給幾百首古典詩詞譜曲,還自己演唱,足見熱情之一斑,實在讓人感佩。空林子說,汪國真加入了燕堂詩社,並擔任常務理事,以期與一幫同道者攜手振興傳統文化。至於汪國真在古典詩詞方面的「段位」,空林子也坦言,「毋庸諱言,國真兄的格律詩詞,也有平仄不合的瑕疵。不過,其語感之流暢、思想之積極,卻令我感到由衷地佩服」。

一個曾以新詩名滿天下的詩人,後自覺「皈依」古典詩詞,並以極大的熱情,以譜曲、演唱等形式弘揚古典詩詞,且潛心嘗試古典詩詞創作,其人已逝,但相信給文壇詩界留得些許思考的。

華商報記者 王鋒 任奕潔

人生故事

順其自然的人生也能遍地開花

汪國真祖籍廈門,1956年,汪國真在北京出生。在父母的影響下,八九歲時接觸古詩詞,又通過大院間的互相借書,讀了《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成名之前,他也曾經歷很長時間的不得志,但一朝成名後,汪國真用「順其自然」來形容他的人生軌跡。

7年工人生活後在大學裡開始寫詩

1971年,15歲的汪國真初中畢業被分到了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在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汪國真度過了7年「三班倒、開銑床」的工人生活。那時的他心有不甘,他自己的領悟能力很強,曾經獲得北京儀表局銑工比賽第一名。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突然傳來,他早知道暨南大學各方麵條件比較好,於是積極備戰準備參加高考,1978年9月,汪國真考入暨南大學中文系,時年22歲。那時,他開始寫詩歌。

1979年4月13日,汪國真的詩在《中國青年報》第一次發表。幾天後,他收到了編輯寄來的鼓勵信,以及稿費2元。這極大地鼓舞了汪國真。從此,他常去閱覽室,記下地市級以上刊物的地址,把作品像撒網一樣撒向全國,可惜,90%是退稿。

28歲時,汪國真經常捧著寫滿詩歌的本子,從一家編輯部跑到另一家。青年汪國真的詩,僅僅被他自己欣賞,甚至連一些不知名的文學刊物都拒絕刊登他的作品。巨大的挫敗感,讓汪國真品嘗著煩惱與苦悶的滋味。在1984年的《熱愛生命》裡,汪國真寫下:「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三句,描繪的正是他當時的心情。這首可視為汪國真代表作的詩,4年裡,在北京、四川兩家期刊轉了一圈,都沒人願意發表,最後只能被汪國真默默收存起來。

工作後的幾年裡,汪國真依舊給各家雜誌寄去詩歌,熱情不減,甚至逃課去圖書館抄寫刊物的通信地址。於是周圍總是傳來不同版本的嘲笑聲,當時有很多異樣的聲音,說他根本不是這塊材料,詩寫得太爛了。汪國真的回答很簡單——每天下班早早回家,埋頭寫作,「創作的速度很快、量很多,一年肯定不止寫365首。」一成不變的,還有大量的閱讀。

異樣的聲音從未消失,自己從未煩惱

1990年,第一本詩集《年輕的潮》出版,汪國真這個名字被推向全國。「詩集出版,把讀者潛在的熱情一下給表面化了。」汪國真沒想到,詩歌的手抄本幾乎一夜之間風靡全國。《年輕的潮》首印15萬冊,此後數次再版,達到60多萬冊。「年輕」系列印數總計超過100萬。他收集了40多本他的盜版書,加上盜版,他的書總數超過一兩千萬。《年輕的潮》在北京王府井書店一個月內賣出5000本。在上海,汪國真的詩集曾有一個上午賣掉4000多本的紀錄。但是汪國真表示,他沒趕上「好時候」,雖然書賣了很多,但那時是稿費制,一般人10行詩無非40元,出版社給他80元,他已經感覺是天上掉餡餅。

名聲與非議像是孿生兄弟,從來都是相伴而生。即使在汪國真「大熱」之時,不同聲音也從未停止過。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汪國真的詩歌「膚淺而單薄」,貼上了「格言體」和「心靈雞湯」的標籤。「海子死了,汪國真誕生了。」朱大可把回憶汪國真的詩歌稱作「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汪國真說,20多年來,異樣的聲音從未消失過,自己卻從未為此煩惱過。

曾參加主持人大賽 與許戈輝搭檔

1990年到1992年,大紅大紫的汪國真遇到一個問題:字寫得很差。據說,差到連畢業論文都是找人謄寫。「那時候年輕,就想證明另外一件事也能做好。」從1993年起,汪國真開始臨摹歐陽詢的楷書、王羲之的行書以及草書。與此同時,汪國真還在向更多領域進軍。出音樂專輯,籌備音樂會,出書畫集。這20多年,汪國真用「順其自然」來形容他的人生軌跡,「如果把愛好搞得很功利,就想賺錢出名,達不到目的就會很痛苦,但只是愛好,就談不上失落。」汪國真自學作曲。徐沛東還給汪國真的一首詩《擋不住的青春》譜了曲,作為電視劇《萬歲高三(2)》的主題歌,演唱者是蔡國慶。風頭最勁的時候,汪國真參加了1991年央視舉辦的第一屆主持人大賽。「當時已經出名了,沒有太多考慮,一般別人請我做什麼事情,不想讓別人感覺我架子很大,參加就參加吧。」報名上千人,最後他進到了前八名,決賽時與許戈輝搭檔。「決賽的時候我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因為緊張,當時我是正在風頭上的人,心態不輕鬆,而像這種比賽必須要輕鬆。」當時許戈輝得了第一名,汪國真得了第六名。宗和

《熱愛生命》—汪國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相關焦點

  • 他是我們青春裡的烙印——追記詩人汪國真
    他的詩備受青少年青睞 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用於詩歌創作。1990年首部詩集《年輕的潮》出版。同年,開始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汪國真熱」在全國範圍掀起。2005年起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創作中心主任。
  • 汪國真走了 青春永在路上
    以一首《熱愛生命》在上世紀90年代留給青年讀者深刻印象的詩人汪國真,於4月26日凌晨2時10分因病在京去世。這條消息讓無數人的心收緊、難過。日前,新華出版社剛剛出版《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書中不僅收錄了汪國真多首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詩作,還有他新近創作的詞、散文,還附有他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    作家張寶瑞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我認識汪國真23年了。今年6月22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健在,朋友們會為他過60歲生日。」
  • 汪國真:青春不停歇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專電(記者閆祥嶺 史競男 周瑋)距囊括作者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等多種產品的新詩精選集《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出版不足一個月,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26日凌晨去世。青春,成為詩人最後一個註腳。  汪國真1956年生於北京,祖籍福建廈門,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
  • 讀《汪國真詩》憶青春過往
    汪國真說到汪國真的詩,想必就暴露了自己的年齡,不是嗎?再後來,知道很多學校演講比賽,都會有人選擇這首詩。只不過此時,我還不知道它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汪國真老師。《妙齡時光》:不要輕易去愛,更不要輕易去恨,讓自己活得輕鬆些,讓青春多留下些瀟灑的印痕/你是快樂的,因為你很單純,你是迷人的,因為你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友情成為草原上的牧歌,讓敵意有如過眼雲煙,伸出彼此的手,握緊令人歆羨的韶華與純真。班主任那天講了什麼,我什麼都不記得,我只記住那首名為《妙齡時光》的詩,因為這首詩,我還算順利的走過高中。
  • 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原標題: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書籍信息]   書 名: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作 者 汪國真   出版日期 2015年4月>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定價 22元   I S B N 978-7-5166-1403-7   [作者簡介]   汪國真,祖籍福建廈門,生於北京。
  • 青春的逆行靠什麼?汪國真的1首詩,道出逆行者的內在動力
    引言又是一年的五四青年節,五四精神傳承有你、有我、有他。千百年來歷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有多少青春的逆行者前僕後繼,在歷史的徵程裡,他們無不勇敢奮鬥,用無悔的青春,勇敢大膽的付出,接力前行。讀了詩人汪國真的這首詩,我仿佛看到了逆行者身影背後的內在動力。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紀念汪國真,致敬我們遠去的青春
    2015年4月26日凌晨,那個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詩人——汪國真,悄然離世了,享年59歲。他的離去,引來無數人緬懷和追憶。有人說:「我們在紀念汪國真,更是在紀念我們的青春。」紀念汪國真逝世5周年,作為深受他的詩歌影響的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忘不了年少輕狂的點點滴滴,總希望寫點文字寄託哀思,致敬青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年輕人最時髦最熱衷的三個行為就是:學許國璋英語、練龐中華字帖、讀汪國真詩歌!青春、勵志和溫情,是汪國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徵。
  • 詩歌界為何對汪國真嗤之以鼻?
    創作初期受阻,「一年肯定不只創作365首」和舒婷、顧城一樣,汪國真是「80一代」詩人,他1956年出生在北京。那一代人在青年時代經歷「文革」,多數都沒有上過高中,有當工人或下鄉勞動的體驗,體會過讓人窒息的中國,也多有在「四人幫」倒臺後迎來命運的轉折。汪國真家境不錯,父母是幹部。
  • 趙波:汪國真是我的青春時代
    人生如浮雲一般,又有萬千言語湧上心頭,詩人們曾溫暖熨燙過我寂寞的詩句以及青春記憶,都在一瞬間恍惚如同昨日。生於七〇年代,我的青春期的標誌是瓊瑤、三毛、汪國真、席慕蓉。這裡面,汪國真是最接地氣的,那時候常常在《知音》雜誌的卷首語上看到他的詩句,例如他的流傳度很廣的一首代表作《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便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當時我十三四歲,汪國真正當風華正茂的年紀,詩寫得多
  • 汪國真去世!他的詩伴隨我們成長
    網友「詩人大衛」稱:「不敢相信, 詩人汪國真今凌晨兩點十分去世,剛打手機,接電話的是他妹妹,這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有君子之風。與他出行過幾次,印象特別好,音容笑貌依在……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隨後,汪國真工作室負責人確認了其去世的消息。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聯繫到了汪國真助理侯軍,他本人也確認了這一消息。
  • 可恨青春年少時,無緣拾得汪國真這首愛情詩,不然早都脫單了
    文字/南山果果對於恰逢青春年少的男女來說,愛情是一道美妙的音符,使人陶醉於其中。雖然愛情的音符如此美妙,如此令人嚮往,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在青春年少時相遇愛情。那麼,在青春年少時,要擁有什麼樣的感悟,才會相遇愛情呢?
  • 有聲│汪國真「月明星稀的晚上」
    作者:汪國真丨朗誦:高昂[1]  1984年發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國真熱」。汪國真的詩歌,在主題上積極向上、昂揚而又超脫。
  • 在遺作《青春在路上》中汪國真自撰三頁簡歷,他在總結自己
    汪國真       4月中旬,汪國真新書《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出版。該書責任編輯、新華出版社的劉志宏給汪國真所在的醫院打電話詢問,得知汪國真已經轉到了重症監護室。再打電話,醫生說:「有什麼事,你只能跟他的家屬說了。」兩天後,汪國真去世。
  • 詩人汪國真最後的歲月
    2008年接受採訪 總是很得體,從來不拒絕 初成名時汪國真瘦削、文藝、架一副眼鏡,符合人們對一個詩人的形象需求。 大衛說,汪國真自己並沒有抱怨業界的拒絕:「他是個很清澈的人,知道自己名氣大,又知道自己的詩歌確實與專業水準存在差距,他對專業的詩人充滿尊重。」 在這個時代業已產業化的青春文學、校園文學,在汪國真那時,卻是個尚未被正名的模糊地帶。
  • 汪國真經典詩歌《擋不住的青春》全文賞析
    今日凌晨,詩人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的詩歌曾在20世紀90年代盛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 59歲詩人汪國真去世,習近平曾在APEC上引用他的詩句
    當天凌晨2:10分,詩人、畫家汪國真因肝癌不治在北京301醫院去世,享年59歲。此時,距他最新一本詩選《青春在路上》出版,僅僅一個月的時間。       據悉,4月30日上午八點在八寶山東禮堂將舉行汪國真先生悼念儀式。
  • 致五四青年節:送給青春的歌
    今天的文章內容與薛之謙無關,所以關注我的謙友們,可以不用特意看了今天只是因為是五四青年節,公眾號做的文章,不想因為無人關注被浪費掉所以特意在我的百家號上再發一遍粉絲少就是這麼悽慘……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所以,今天的主題
  • 奇怪的「汪國真現象」:印象很深,但就是想不出來他有什麼作品
    國內多家龍頭出版社爭相出版有關汪國真的詩歌、格言短句、隨筆著作,甚至是與他人的對話錄。歌壇更是率先推出了汪國真抒情詩歌系列磁帶,銷售量是當年的第三名;同年,他的詩集被評為十大暢銷書之一,而其中文藝類的獨此一本;同年,汪國真開始遊走全國各地演講,紅遍各大高校。
  • ​ 作品選刊 | 「致青春 致祖國」三行詩
    「致青春 致祖國」三行詩優秀作品     青 春高一1 徐淼汗水滴灌青春的芽枝,生命的活力如朝氣的讚歌,我們永遠銘記,青春被刻在了奮鬥裡致青春高二 1班  周天穎在逆行的跑道上勇往直前,在青春的校園中激情澎湃,在祖國的疆土上暢想未來。
  • 致青春 | 汪國真詩歌選讀
    汪國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中國大陸現代詩人、書畫家。祖籍廈門,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其代表作有《年輕的潮》、《年輕的風》、《年輕的思緒》、《年輕的瀟灑》《熱愛生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