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汪國真是我的青春時代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生於七〇年代,我青春期的標誌是瓊瑤、三毛、汪國真、席慕蓉

詩人汪國真(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趙波

那天朋友告訴我詩人汪國真駕鶴西去。人生如浮雲一般,又有萬千言語湧上心頭,詩人們曾溫暖熨燙過我寂寞的詩句以及青春記憶,都在一瞬間恍惚如同昨日。

生於七〇年代,我的青春期的標誌是瓊瑤、三毛、汪國真、席慕蓉。這裡面,汪國真是最接地氣的,那時候常常在《知音》雜誌的卷首語上看到他的詩句,例如他的流傳度很廣的一首代表作《熱愛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便勇敢地吐露真誠/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當時我十三四歲,汪國真正當風華正茂的年紀,詩寫得多,也好讀,學校裡開展演講和朗誦比賽,選讀他的詩還有流沙河先生的《理想》,理想是燈,一溜排比句讀下來,最後感嘆號般的大總結,人生正能量滿滿,總能得個名次啥的。我的手抄本上密密麻麻地抄寫著他的詩,三毛文章的片段,還有席慕蓉的《青春》。那些如今已經泛黃的本子,本子裡夾著的月季花花瓣,還有那些被記憶壓在箱底的詩句,都如同一種遙遠的存在提醒我,曾經我那麼地需要他們的詩句,生活在江南的一個小城,在學校和家庭父母間找不到理解和安慰的孤獨時候,他們如同精神上的老師和摯友時時提醒我,不要鬱鬱寡歡,以後的路還很長,不要絕望,活著就總能精彩。

而當我慢慢長大,開始了我自己的人生,走出了故鄉常州,去了上海讀書和生活,有了自己的情感和工作,似乎就和汪國真越來越拉開了距離。提起他,有人似乎承認自己曾經如此幼稚。可是當初就是那些幼稚的滋養,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賦予我們對於文學最初的感動和心靈的觸動。我這樣一個文學愛好者,慢慢出版了二十幾本自己的書,以寫作為一生的職業和愛好,誰能不說沒有那些最初文學撫育者和方向指引者的功勞,可是他們沒有得到過絲毫好處,甚至在我同樣生活在北京的那些年,沒有一次拜訪,沒有寫過讚美他的文章。好像只是偶爾當花邊新聞一樣聽說他還在寫詩,還在寫書法,但是,卻覺得那一切都和自己無關。想起來,多冷酷,多市儈,多不應該……感恩汪國真先生,您的真,我們會記住一生。

相關焦點

  • 紀念汪國真,致敬我們遠去的青春
    2015年4月26日凌晨,那個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詩人——汪國真,悄然離世了,享年59歲。他的離去,引來無數人緬懷和追憶。有人說:「我們在紀念汪國真,更是在紀念我們的青春。」紀念汪國真逝世5周年,作為深受他的詩歌影響的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忘不了年少輕狂的點點滴滴,總希望寫點文字寄託哀思,致敬青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年輕人最時髦最熱衷的三個行為就是:學許國璋英語、練龐中華字帖、讀汪國真詩歌!青春、勵志和溫情,是汪國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徵。
  • 汪國真:青春不停歇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專電(記者閆祥嶺 史競男 周瑋)距囊括作者詩歌、散文、書法、繪畫等多種產品的新詩精選集《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出版不足一個月,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26日凌晨去世。青春,成為詩人最後一個註腳。  汪國真1956年生於北京,祖籍福建廈門,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
  • 汪國真走了 青春永在路上
    日前,新華出版社剛剛出版《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書中不僅收錄了汪國真多首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詩作,還有他新近創作的詞、散文,還附有他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    作家張寶瑞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我認識汪國真23年了。今年6月22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健在,朋友們會為他過60歲生日。」
  • 他是我們青春裡的烙印——追記詩人汪國真
    原標題:他是我們青春裡的烙印 汪國真的詩歌通俗易懂、積極樂觀,備受青少年青睞,本人在當時獲得了「青春詩人」「詩壇王子」等美譽。20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高校出現了汪國真詩歌演講熱潮,他的許多詩句,也都是知識青年們在結交朋友、戀人時最常被援引的。這股汪國真熱,從50後傳到80後,影響了許多人。
  • 汪國真的詩堪稱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
    但時間證明了,他的詩歌在一代人的青春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堪稱一代文藝青年的「致青春」 肖雲儒:他的詩是新詩潮中「報春的燕子」 「汪國真的詩,不屬於深刻思考的時代,但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詩人都做反思型、批判型,我們也需要青春活力、陽光明媚的,汪國真承擔了他能夠承擔的歷史責任。」
  • 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原標題: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書籍信息]   書 名:青春在路上 ——汪國真新詩精選   作 者 汪國真   出版日期 2015年4月近年來,汪國真還開始音樂的研究和創作。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新詩精選集。書中收錄了他多首新詩,格調積極向上、催人奮進,尤其對當下的年輕人有勵志作用。同時,書中還囊括了他新近創作的詞、散文,並附有他的書法、繪畫。可謂匯集了汪國真各方面才藝於本書當中,極具珍藏價值。 汪國真生前最後遺作隆重出版!
  • 讀《汪國真詩》憶青春過往
    汪國真說到汪國真的詩,想必就暴露了自己的年齡,不是嗎?這首詩,我當時抄在日記本的最後一頁,作為告誡我高中三年的緊箍咒,那本高一的日記本現在依然還在。熟讀汪國真詩集的朋友們,有沒有可以如數家珍的想到它呢?《妙齡時光》:不要輕易去愛,更不要輕易去恨,讓自己活得輕鬆些,讓青春多留下些瀟灑的印痕/你是快樂的,因為你很單純,你是迷人的,因為你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友情成為草原上的牧歌,讓敵意有如過眼雲煙,伸出彼此的手,握緊令人歆羨的韶華與純真。
  • 汪國真經典詩歌《擋不住的青春》全文賞析
    今日凌晨,詩人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的詩歌曾在20世紀90年代盛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 青春的逆行靠什麼?汪國真的1首詩,道出逆行者的內在動力
    引言又是一年的五四青年節,五四精神傳承有你、有我、有他。千百年來歷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有多少青春的逆行者前僕後繼,在歷史的徵程裡,他們無不勇敢奮鬥,用無悔的青春,勇敢大膽的付出,接力前行。青春的逆行裡有你、有我、有他,有無數個你我他在勇敢奮鬥,一往無前,砥礪前行,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前程!汪國真《熱愛生命》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無奮鬥,不青春!在今天,特抗擊新冠疫情期,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多少抗疫英雄,多少青春的逆行者,勇敢奮鬥,砥礪奮進新時代。用奮鬥詮釋青春,共克時艱!青春的逆行靠得是什麼?
  • 詩人汪國真最後的歲月
    1998年,汪國真遇到他的讀者、時任廬江縣縣長常啟斌,受邀為廬江的周瑜墓紀念碑擬寫碑文,「既然他們研究決定我的書法可以,那我就寫吧。」汪國真後來回憶。 大衛說,汪國真自己並沒有抱怨業界的拒絕:「他是個很清澈的人,知道自己名氣大,又知道自己的詩歌確實與專業水準存在差距,他對專業的詩人充滿尊重。」 在這個時代業已產業化的青春文學、校園文學,在汪國真那時,卻是個尚未被正名的模糊地帶。
  • 【訃文】陳杰人:汪國真去世 帶走一個純真時代
    聽到這個消息,「傑人觀察」的第一感覺就是「天妒英才」,他才59歲呀,為什麼這麼早就走了?莫非真的如同他曾經最著名的詩句所云——「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對於當今的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汪國真一定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但對於生於六七十年代的多數人而言,這個名字正是純真、夢想的代名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汪國真和席慕容等著名詩人一道,以其溫和、純美而富於理想和愛意的清新詩句,影響了整整兩代人。
  • 在遺作《青春在路上》中汪國真自撰三頁簡歷,他在總結自己
    汪國真       4月中旬,汪國真新書《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出版。該書責任編輯、新華出版社的劉志宏給汪國真所在的醫院打電話詢問,得知汪國真已經轉到了重症監護室。再打電話,醫生說:「有什麼事,你只能跟他的家屬說了。」兩天後,汪國真去世。
  • 餘秀華評價汪國真:我看不起他,靠一句廢話,在詩壇混了大半輩子
    她說:「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說「我只是死皮賴臉地活著」,她的詩直白而生猛,有一股真摯的「拙氣」。就是這樣一個新興詩人,餘秀華卻語不驚人死不休,說出了一段頗有爭議的話。在餘秀華眼中,汪國真並不算一個好詩人,他的經典語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完全是一句廢話,而他恰恰平記者一句缺乏想像力的話在詩壇混了大半輩子。
  • 詩歌界為何對汪國真嗤之以鼻?
    創作初期受阻,「一年肯定不只創作365首」和舒婷、顧城一樣,汪國真是「80一代」詩人,他1956年出生在北京。那一代人在青年時代經歷「文革」,多數都沒有上過高中,有當工人或下鄉勞動的體驗,體會過讓人窒息的中國,也多有在「四人幫」倒臺後迎來命運的轉折。汪國真家境不錯,父母是幹部。
  • 趙波《共產黨人劉少奇》榮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傳遞時代正能量
    在外形上,長期健身的趙波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減掉20多斤,體重從143斤降到了118斤,減掉了肌肉,讓自己與身材清瘦的劉少奇更加接近。在北京的前期籌備中,趙波經歷了6輪定妝,嘗試了7個頭套,而每個頭套的完成,至少10個小時以上。
  • 可恨青春年少時,無緣拾得汪國真這首愛情詩,不然早都脫單了
    文字/南山果果對於恰逢青春年少的男女來說,愛情是一道美妙的音符,使人陶醉於其中。雖然愛情的音符如此美妙,如此令人嚮往,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在青春年少時相遇愛情。那麼,在青春年少時,要擁有什麼樣的感悟,才會相遇愛情呢?
  • 獨家專訪丨趙波:演員當千面,一步一攀登
    劇中,80後演員趙波獨挑大梁,從24歲演到63歲,將劉少奇同志在時光中或青春熱血、或沉穩睿智的不同面貌悉數呈現,用真摯的表演還原了偉人光環背後的個性與情感。「前三次出演,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提前了解了少奇同志,我買了一套《劉少奇傳》,看完之後感觸很深。」深入了解少奇同志生平,讓趙波對出演這個角色更加審慎。趙波推掉了一些只要求外形相似、但沒有更多塑造空間的邀約,直到聽說《共產黨人劉少奇》項目啟動。
  • 趙波:致敬最可愛的人
    趙波也是下足了功課,在嚴峻的拍攝條件下,不畏嚴寒艱辛,盡力做到完美呈現出人物的真實形象。為了將梁興初的一系列戰場指揮特點、人物性格展現出來,趙波在接手劇本後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充電。從觀看相關影視劇到查閱大量歷史資料,趙波對梁興初將軍的眾多細節特點有了深入了解。劇中,他的言談舉止都充分尊重歷史,並在合理化的藝術創作中再度升華,重塑了一位沙場戰將的生動形象。
  • 汪國真去世!他的詩伴隨我們成長
    網友「詩人大衛」稱:「不敢相信, 詩人汪國真今凌晨兩點十分去世,剛打手機,接電話的是他妹妹,這是一個非常謙遜的人,有君子之風。與他出行過幾次,印象特別好,音容笑貌依在……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隨後,汪國真工作室負責人確認了其去世的消息。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聯繫到了汪國真助理侯軍,他本人也確認了這一消息。
  • 趙波丨高曉松的「白月光」,姜文的「女兒」,閱男無數,放浪不羈
    十三歲時,青春萌動,寫少女情詩,幻想各樣的多愁善感,記錄孤獨的感受。作品發表在常州市的日報、晚報、雜誌,還到電臺讀自己的詩。然後再到江蘇省的媒體。因為文革,家族文化的傳承中斷了,趙波又把它接上。她遇到了大她16歲的吳亮,一名文學批評家,嫁為人婦是她的選擇:他滿足了我對爸爸的想像。也許是被愛情滋潤的緣故,趙波的作品出現了高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