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段時間沒有在我的老窩子發帖了,實在是抱歉了各位,每天忙著我的靶場建設,實在是怠慢了這邊的哥們,姐們,在這裡報哥先給大家道個歉。
今天騰出些時間,所以就想把之前拍攝的一個視頻變成稿子發上來,剛剛好是很多國內的朋友都接觸過的,有的朋友肯定非常熟悉,那就是國內仿製的前蘇聯的SKS。
說到這槍大家一定非常清楚其構造,使用,保養等等的環節,對於其歷史肯定也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不過我覺得還是摘錄一些內容給大家,同時再配合視頻給大家說說這支傳奇的56半自動突擊步槍!
說到56半,我們不得不從建國開始,1950年代,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軍工業,蘇聯在1951年同意將包括SKS半自動步槍在內的8種輕武器全套技術資料提供給中國。1956年,SKS的仿製成功,定型名為1956年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又稱56式半自動步槍,簡稱56半)並開始量產,實現完全國產化,在以後的生產中在原材料、生產工藝、槍機組件、配用刺刀等方面進行了改進。
1950年代末56式槍族大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代原本服役的中國制53式步騎槍、日本三八式步槍和美國M1903春田步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兵武器,而當時一個陸軍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2支56式自動步槍(仿製AK)、2支56式班用機槍(仿製RPD)、7支56式半自動步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是以全民皆兵為指導思想,軍隊強調傳統步槍的作用,56式當做「衝鋒鎗」的角色並未成為步兵班的主要輕武器,在步兵班戰士還是以配備56半為主。
真正讓56半成名的,是1962年中國和印度爆發邊境衝突(中印邊境戰爭),56半自裝備後首次投入戰鬥,相比印軍用的英制手動步槍,56半以其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半及56式,壓制住了印度步兵裝備的恩菲爾德手動步槍,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終贏得戰事。
而60年代中解放軍展開大練兵,聞名全軍的「郭興福教學法」就是以裝備56半為主的步兵分隊為戰術訓練對象。1968年,兼顧56式自動步槍的連續火力與56半的精確射擊優點,所謂「步衝合一」的63式自動步槍(外國曾稱為68式)裝備部隊,取代56半和56式,56半其後撥入民兵部隊。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步槍暴露出各種問題,當時部隊有「還我半自動」呼聲,後終於撤裝,部隊重新裝備56半和56式。
1979年爆發中越邊境戰爭,戰前中國步兵班中除班長裝備56式衝鋒鎗外,其餘士兵仍較普遍地裝備56半。戰爭爆發前國防部普遍地緊急給參戰部隊換裝56式衝鋒鎗,這是因為在兩國邊界一帶的山地叢林環境中56半精確射擊的特點多是無從發揮,反而在近戰中火力遠不如具備連發射擊能力的自動步槍。由於AK-47系列槍枝(包括中國軍隊裝備的56式衝鋒鎗及繳獲越軍的AK-47/AKM突擊步槍)因結構原因命中率較低,而中國軍隊因歷史原因又特別喜歡對敵人做精確射擊。
不過一線部隊除偵察兵和突擊隊外其他大部分中國士兵依舊使用56式,因此在中越戰爭紀錄片中常常可以看到手持56式的中國步兵搜繳殘敵和警戒的鏡頭。在這場戰爭期間直接催生了中國軍隊對81式自動步槍的研製。1983年中越雙方再次爆發邊境衝突時,中國軍隊已普遍換裝了自己研製的命中率較高、能夠精確射擊的81式自動步槍。81式雖然是借鑑了AK-47的自動原理,但在導氣系統、槍機、空倉掛機等也借鑑了56半。
從1980年代起,56半正式撤裝,逐步被81式、95式及03式等較新型的兵器所取代,漸漸退出了一線部隊。中國軍隊僅保留少數56半作儀仗隊的禮賓用槍,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以及隸屬武裝警察部隊的國旗護衛隊。此外,在一些軍訓院校及民兵部隊也可以看到56式的蹤影。
1980年代,56半曾向美國民用市場出口,是名氣很大的中國出口民用步槍,由於大部分是北方工業公司出口的,在美國民間被稱為「北方SKS」
以上就是一點簡單的56半的故事
轉自:鐵血論壇
想跟站長聊拆鞋?聊軍品?第一時間看到新的軍品評測文章?很簡單,加老子微信!個人號!不是公共號!二維碼就在下面,自己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