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附資源)】:《飛越瘋人院》

2021-02-07 IN交大

電影中的精神病院裡,時刻帶著一種被遮蔽了的壓抑。氣氛似乎是和諧的,光線也是柔和的,連吃藥治療時都放著輕柔的音樂,病人們在醫院裡四處活動,打牌抽菸。表現良好的人,甚至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外出。

麥克卻與這座精神病院不同,開始,他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音樂裡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藥片。而這樣的舉動對於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麥克其實也並不是刻意的去做出這樣的反叛,他的行為僅僅是出於天性。他無拘無束的性格必然和壓抑的病院格格不入。在麥克的撞擊下,原來安穩守紀的「瘋人」們也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們享受海邊陽光的沐浴,受跟女人在一起的樂趣,享受爭取自我反抗後從未感受過的發自生命本身的愉悅。

麥克實際上破除的是一種儀式。當他到來之後,吃藥、開會,心理治療,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質疑。雖然麥克的要求都遭到了拒絕,但對於一直機械般重複這些程式的瘋子們來說,麥克的舉動無疑觸動了他們。這使得當他們面臨這種非暴力的壓抑時,產生了新的反映。一個病人的質問:「既然比利不願意說,你為什麼非要問他。」而查理也開始大聲哭泣著要自己的香菸。像是在一個壞孩子作了示範之後,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誘發了他們「壞」的天性。

護士長擔任了一個惡毒的母親角色。她管理和維持著瘋人院的秩序,永遠是一幅嚴肅、端莊、對局勢把握遊刃有餘的表情。她支配調度著這些規範化世界裡的瘋子,因為她熟知他們的弱點。所有的瘋子們對她而言,都更像是犯了錯誤在這裡尋求管教的孩子。尤其對於孱弱口吃的比利,她更象是一個母親,一個視孩子的長大為犯罪的母親。在片中開會討論的內容也透露了比利「瘋狂」的真正原因是:他的母親阻止了他和女孩約會。比利也曾反問麥克:「你以為我不想離開嗎?」因為比利以為作為一個不成熟的孩子只有滯留在有「母親」庇護的瘋人院裡才能夠安全,雖然他也渴望長大並離去。而在聖誕夜的「成人儀式」後,比利奇怪地恢復了正常的語言能力,面對護士長的詰問,他理智的說:「我可以解釋一切」。但是護士長卻拿出了對付比利的致命武器,她說:「想想如果你媽媽知道了會怎樣?」於是比利瑟縮著恢復成那個懼怕母親懲罰的孩子,殺死了成熟的自己。

導演福爾曼的出色不僅在於他成功的詮釋了原著精華,而在於他把一個反叛的主題用好萊塢式的經典語言來陳述出來,敘事層面同隱喻層面結合完美。在攝影處理上,也有同樣的埋下了不少伏筆。大多數畫面中的護士長始終佔據著前景的中心位置,拍護士長時,多用仰視,拍病人時,則是俯視。當護士長和瘋子們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嚴重時,吃藥和護士長主持心理治療的意識反覆出現,作為常規敘事因素,這不僅是在重複上延宕這種情緒,而且逐漸的把這表意為一種儀式,而對於儀式的破除,就意味著神話的終結。

而印第安酋長代表的則是另一種文化特徵。他來自叢林,回歸叢林,他的反抗並不是麥克那樣是無意識的舒展天性,他的裝聾作啞也不完全是為了避免傷害。這一切是為了要躲避,拒絕語言就意味著拒絕與體制發生關係,所以我們看到的酋長像是一位真正的隱士,安然地生活在這個類同於囚牢的空間裡。而當麥克警醒了他身上原始的力量時,他主動的對他說話了。最後,他用解除軀殼束縛的方式讓麥克的靈魂隨著他回到叢莽之中,酋長搬起了麥克生前揚言要舉起,卻沒有力量舉起的大理石水槽,用它砸破了桎梏,飛越了麥克沒有來得及飛越的瘋人院。

from 豆瓣

相關焦點

  • 推薦電影《飛越瘋人院》
    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選擇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戴錦華老師的電影網絡課廣告推送,她要講50部電影,我想陸續看完它們,想循著戴老師的講述,學習看電影。《飛越瘋人院》是其中之一。該片於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電影| 飛越瘋人院
    ·弗萊徹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Lawrence Hauben、博·古德曼    第48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米洛斯·福爾曼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傑克·尼科爾森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路易絲·弗萊徹    第3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飛越瘋人院
  • 不容錯過的五十部經典電影——飛越瘋人院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經典電影是《飛越瘋人院》。在1975年的奧斯卡上,作為同名電影的《飛越瘋人院》一舉摘取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和男女主角等在內的五項大獎,而傑克·尼克爾森飾演的麥克也成為了奔向自由生活而不屈抗爭的偉大象徵。
  • 影片·飛越瘋人院
    麥克墨菲推薦理由&觀後感想1 討論精彩:|真實的善惡難分|身臨其境|   《飛越瘋人院》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是「自由」。   《飛越瘋人院》使人身臨其境,讓我們走進精神病患者的身體裡,端詳麥克在最前方揮舞衝鋒鎗的英勇模樣,揣摩對面的醫護群體是善是惡,思考保全自身的辦法,猶豫要揚起還是掐斷心中光亮或奄奄一息的火苗。
  • 《飛越瘋人院》:一場硬搖滾的浪漫反抗
    △電影版《飛越瘋人院》劇照(1975)1962年,Ken Kesey原著小說《飛越布穀鳥巢》出版。△電影版《飛越瘋人院》劇照(1975)從小說,到戲劇,到電影;從文字,到舞臺,到熒幕。50多年裡,《飛越瘋人院》不斷被閱讀、討論,常演不衰。
  • 飛越瘋人院,飛越命運的掌控
    >一部榮獲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的經典電影(奧斯卡歷史上只有三部電影獲此殊榮)。最近很榮幸的收到了《飛躍瘋人院》的最新樣刊。也讓我第一次有機會拜讀這一人類歷史上的思想著作。作為「電影文學館叢書」中的一冊,我希望自己能讀到更多的著名影片的原著小說。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有它根植的獨特的時代背景,《飛躍瘋人院》也不例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精神病學的聲名在美國人的想像力裡達到了巔峰[1]。
  • 【電影】《飛越瘋人院》不自由,毋寧死?
    《看見》第八章——我只是討厭屈服,配的插圖在136頁,電影《飛越瘋人院》麥克默菲在鐵絲網前仰頭、露齒而笑 —— grin and fight.
  • 十個:《飛越瘋人院》要飛越的其實是我們的心
    另一部想看的冒險題材《絕命海拔》,評分略高,但拍片少的可憐,所以今晚還是推薦一部經典老片《飛越瘋人院》。同樣的一部電影,有的人學會了對自由的憧憬,有的人學會了活在當下,而有的人只是學會了抱怨和對現實的不滿。所以說不是電影的好與壞,而是看電影的人。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飛越瘋人院》劇照。這是中國版話劇《飛越瘋人院》第二輪演出時的一幕,死亡被直接地呈現。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飛越瘋人院》並不陌生,更多的人已通過電影知道了這個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計劃著帶領一眾病人逃離瘋人院。最終,這個帶領大家奔赴自由的人卻被切除了大腦額葉,最終被戲劇性地殺死。
  • 《飛越瘋人院》45年後,「瘋人院」依然無處不在
    今天(11月19日)是《飛越瘋人院》上映45周年,或許無需贅述它的成功,IMDb Top 18,5座奧斯卡獎盃,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也說:「幾乎每個人最愛的電影清單上都會有《飛越瘋人院》」。一如片名所寫,《飛越瘋人院》的故事和內核都非常簡單直接,麥克·墨菲(傑克·尼科爾森 飾)試圖領導全院精神病人反抗,飛越瘋人院的高牆。
  • 影史最經典電影之一《飛越瘋人院》影評
    《飛越瘋人院》是於1973年,由米洛斯.福爾曼根據坎.凱西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小說發表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年代是美國十分動亂的年代,造成了當時大多的一些報紙,小說與電影所表達多是具有批判性的,小說中的諷刺意味更加的明顯]《飛越瘋人院》可以說的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
  • 《飛越瘋人院》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75-11-19(美國)片長: 133分鐘又名: 飛越杜鵑窩(臺) / 飛越喜鵲巢IMDb連結: tt0073486豆瓣評分:9.1飛越瘋人院的劇情簡介 · · · · · ·  麥克墨菲(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飾)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
  • 《飛越瘋人院》導演去世,而你可能依舊誤解這部電影
    一些讀者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一定看過《飛越瘋人院》。米洛斯·福爾曼曾經憑藉《飛越瘋人院》(1975)和《莫扎特傳》(1984)兩度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米洛斯·福爾曼其中,《飛越瘋人院》高居豆瓣電影 Top 250 的第 42 位,被 30 萬人標記看過,60 % 的人給出五星好評。
  • 豆瓣評分9.1的電影《飛越瘋人院》,改編話劇依舊不會讓人失望!
    從小說,到戲劇,到電影;從文字,到舞臺,到熒幕。50多年裡,《飛越瘋人院》不斷被閱讀、討論,常演不衰。1963年,Dale Wasserman將《飛越瘋人院》搬上百老匯舞臺,3年半演出1025場。1975年,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的《飛越瘋人院》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 《楚門的世界》《飛越瘋人院》好萊塢的「社會良心電影」政治片
    以下以《楚門的世界》、《迷牆》、《天生殺人狂》、《飛越瘋人院》四部電影為例論述社會政治片中的一些共同特徵。《飛越瘋人院》裡,設定了一個瘋人院的場景,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影射,瘋人院裡的制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制度,護士長拉契特作為制度的維護者和執行者,剝奪了病人的娛樂的權利和其他許多正當的權利,是對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壓抑和剝奪。第二,體制是迷惑大多數的,唯利是圖的。《飛越瘋人院》中,麥克默菲很久之後才得知所有病人都是自願進入瘋人院的,病人們是自願屈從於體制的。
  • 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因為看完電影《飛越瘋人院》後我不僅被主演傑克·尼克爾森精湛的演技所折服,還被影片營造的壓抑氛圍,以及悲劇式結尾所震撼。同時,看完該片後我不僅深深地同情影片中的角色,還對我所身處的現實社會有了別樣的感觸!
  • 《飛越瘋人院》:當籠子試圖磨平你的稜角,不要讓心靈停止飛翔
    《飛越瘋人院》:當籠子試圖磨平你的稜角,不要讓心靈停止飛翔 2020-07-04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飛越瘋人院》「鄭」式回歸,逃離束縛,自由與你共享
    《飛越瘋人院》,來鄭州啦!全城各大公交車站牌、商場戶外大屏都已經安排上了。想必你一定聽說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年上映的這部影片,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狂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至今仍在各種電影排行榜上高居前列。
  • 觀點▕ 為什麼《飛越瘋人院》能成為「奧斯卡中的奧斯卡」
    小說反映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青年反戰的情緒和當時社會流行的類似「無政府主義」的思潮。 我的反問是何為社會因素和藝術因素的關係。誠然,本片的視聽語言中規中矩,整部影片沒有什麼特別精彩的視聽段落,但是《飛越瘋人院》的整體構思和完美的劇作法卻值得古往今來的電影製作者們有效參考。 《飛越》在一定程度上,被認作一部具有批判性的政治影片。
  • 話劇《飛越瘋人院》本月亮相常州大劇院
    常報全媒體訊 記者從常州大劇院獲悉,7月30日晚,百老匯、奧斯卡經典作品《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將亮相常州大劇院。劇迷、電影迷可以前來,感受這部經典作品對自由的詮釋和嚮往。《飛越瘋人院》是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