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寶「藏」|連心!西藏近16萬名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

2021-01-11 新華社客戶端

記者7日從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獲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近16萬名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通過「扶志與扶智」助力農牧民脫貧。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推進區(中)直單位、駐村工作隊、援藏幹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和包戶幫扶貧困戶工作,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想出路、辦實事。

2020年7月6日,西藏扎囊縣吉汝鄉扎西林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央珍(左)、黨支部書記旺扎(右)和專業合作社社員次旺曲珍查看民族手工業(邦典)質量。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米麵油還沒吃完,就又送過來了,還帶我看病、買藥、添置物件,比親人還親。」談起和他家結對認親的幹部尚俊霞,西藏林芝市朗縣扎村村民索朗巴珠動情地說。

尚俊霞曾是西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駐紮村工作隊隊長。在扎村,她與兩戶群眾結成對子精準幫扶。為減輕索朗巴珠做飯的負擔,她幫忙添置了電飯煲。看到老人就醫不方便,她忙前忙後地張羅買藥、看病,成了群眾打心眼裡認可的「親人」。

「共產黨派來的幹部,幫我們解決實際困難,和我們心連心,真的比我的兒女還親。」這是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居民洛松旦增對天津援藏幹部的褒獎。

近年來,天津各級幹部自發與昌都群眾結親200餘戶。天津先後19批次、100餘人到昌都進行對接,共籤訂各類協議10餘個,實現「萬企幫萬村」全覆蓋。此外,天津市11所優質中小學採取「一對一」和「一對多」的方式,與昌都市4個區縣21所學校建立幫扶結對關係。

2020年3月26日,在西藏林芝市朗縣扎西塘村的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西藏林芝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員何曉雪(右)正在為學生輔導功課。 新華社發(索朗羅布 攝)

在脫貧攻堅政策支持和近16萬名幹部結對認親幫扶下,西藏著力培育發展村集體經濟、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如今,全區5400多個村(居)中共有5127個村(居)有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萬元的集體經濟佔2520個,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集體經濟有396個,培育致富帶頭人9311名,有效帶動了群眾脫貧和農牧區經濟發展。

「在大規模的結對幫扶活動中,黨員幹部與農牧民群眾打成一片,真心實意解民憂,受到群眾的擁護歡迎。」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呂葉輝說,「黨群幹群關係更加親密,為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文字記者:陳尚才、唐弢

視頻記者:洛登、旦增尼瑪曲珠、孫陽

海報拍攝:周錦帥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視覺/編輯:金地

相關焦點

  • 數說寶「藏」丨給力!5年近350億元資金支持助西藏發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據各部委、省市援藏指揮部統計數據,2016年以來,各對口支援部委、省市和企業累計籤約援藏項目247個、資金近350億元。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村裡建起了農貿市場、小超市、藏餐館、農機維修店等,我們還要建苗圃、擴大奶牛養殖規模,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村民實現多渠道增收。」在那曲市色尼區幸福新村,村主任赤列羅桑向記者描繪著他們的美好生活。佔地15995平方米的幸福新村總投資達3650萬元,是色尼區首個現代化易地安置小區。
  • 結對手拉手 漢藏一家親——薩迦縣舉行滬藏學生手拉手結對儀式
    結對手拉手 漢藏一家親——薩迦縣舉行滬藏學生手拉手結對儀式 2020-07-19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城市板橋村召開2019年度分紅暨「結對連心共奔小康」座談會
    (通訊員:薛敏忠)1月15日,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韓城市板橋鎮板橋村組織幫扶「四支隊伍」、聯戶幫扶幹部、貧困戶在一起召開板橋村集體經濟光伏發電項目2019年度分紅暨「結對連心、共奔小康」座談會。同時結對聯戶幫扶幹部與貧困戶一起對2020年的幫扶工作進行對接,交流分享這幾年的幫扶感受和感想,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談政策,拉家常,聊發展,謀未來。
  • 結對幫扶24年,紅河「諾瑪飛雞」飛進上海變「金鳳凰」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深度貧困地區,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上海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8.23億元,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保障等項目2634個,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萬餘人,有力補齊了貧困地區住房、安全飲水、醫療、教育等方面的短板,助推了紅河脫貧攻堅。紅河「諾瑪飛雞」飛進上海變「金鳳凰」。
  • 數說寶「藏」|倍增!西藏五年來全社會用電量增幅超100%
    得益於清潔電源和大電網建設,西藏自治區用電負荷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十三五」規劃期間,西藏全社會用電量從2015年的40.53億千瓦時,到2020年全年預計達到82.45億千瓦時,增幅超過100%。和平解放後,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西藏電力工業開始起步,1960年拉薩納金水電站正式送電,拉薩普通市民首次用上電燈。此後,羊八井地熱電站和羊湖、金河等水電站先後建成,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一批大型光伏電站相繼建設,西藏綜合能源體系逐步形成。
  • 數說寶「藏」丨強力!這五年,中央3136億元投資西藏經濟社會發展
    入冬以來,西藏普蘭縣的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機器轟鳴,生產勢頭正旺。自從總投資74億元的阿里聯網工程12月4日正式投運,這家企業一到冬天常被拉閘限電的日子便一去不復返。西藏西部阿里、日喀則兩地(市)的16個縣的38萬名群眾,也享受到了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
  • 從這組數說寶「藏」海報,看西藏今日幸福生活
    西藏自治區水利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累計改造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581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得到解決。200多萬名農牧民喝上了乾淨水。  13726  西藏昌都市邊壩縣草卡鎮村民扎西卓嘎說:  「現在合作社與技能培訓學校合作,不但教我們農牧民學習生產技術,還解決銷路問題,我們家一共5個溫室大棚,每個大棚年收益有1萬多元。」
  • 內鄉縣板場鄉:五個聚焦精準發力 解鎖貧困群眾「幸福密碼」
    2020年度,全鄉發展食用菌800萬袋,其中貧困戶147戶發展166萬袋,平均每袋收益5元以上,戶均可增收5.6萬元以上。為進一步提升產業帶貧成效,該鄉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實現了對所有貧困戶的全覆蓋,2020年度全鄉家庭農場帶動貧困戶土地流轉增收18萬餘元,季節性用工貧困戶153人增收50萬餘元,合同用工貧困戶16人增收20萬餘元。
  • 新時代西藏故事:紅太陽照耀格桑花開
    在日喀則,民族團結結對認親,拉近了各民族群眾的心靈距離和情感距離,播撒了民族團結種子;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城市更好地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讓外來人口參與社區管理、擔任雙聯戶長,實行民漢合校、混合編班,各族學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學在一起、成長在一起。
  • 為了貧困群眾的康寧幸福
    村裡曾有一個康寧寺的寺廟,故名「康寧寺村」,「康寧」二字寄託著一代代康寧寺村人對康寧幸福的渴望,直到2017年,這個僅有450戶的小村莊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5戶591人,也就從這年開始,按照縣委安排,桐柏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對口幫扶康寧寺村,派出了以機關服務中心主任安兵為隊長和第一書記、機關二名年輕同志為成員的駐村工作隊,機關全體同志全員參與結對幫扶,三年來,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員和全體幫扶同志與村兩委幹部一道用情用心傾力幫扶該村貧困群眾
  • 西藏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兩年多前,阿松的家還在西藏著名的「三巖片區」——1600公裡外的昌都市貢覺縣木協鄉康布村。 「三巖」不是巖,藏語是「群山環繞、地勢險惡」的意思,是西藏最落後的地區之一,人居環境惡劣,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脫貧攻堅中,西藏自治區堅持扶貧搬遷向城鎮聚集,向生產資料富裕、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地區聚集,對包括木協鄉在內的「三巖片區」7個鄉、45個行政村實施跨地市易地扶貧搬遷。
  • 雲南迪慶實現整州脫貧,幹部群眾勁頭十足奔小康
    雲南迪慶實現整州脫貧,幹部群眾勁頭十足奔小康  開欄的話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5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西藏自治區和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貫徹落實黨的治藏方略,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展現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對外開放、生態良好
  • 3年7批,靖江永壽百餘名幹部及人才結對掛職見實效
    交匯點訊 2017年,靖江市與陝西永壽縣籤訂幹部、人才培養工作框架協議……3年來,永靖兩地相互選派7批34名科級幹部、近百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掛職鍛鍊……  「半年掛職工作給我的感受很深,『借船出海』、共建共贏的招商模式,回購重組、騰籠換鳳的工作方法,敢想敢幹、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我在扶貧第一線」:扶貧幹部就是一盞明燈,能慢慢照亮貧困群眾的...
    靖西是個風景如畫的邊境小城,在去鄉下的路途上感覺滿眼都是風景,如果不是貧困,這裡的人生活該有多幸福,如果不是貧困,他們也不會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初步統計靖西有28萬人在外務工),他們是多麼眷念這片土地。我想,我應該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在在家鄉創造幸福的生活。當地的幹部群眾對我們掛職幹部非常熱情,非常支持。
  • 數說寶「藏」丨夠多!消費扶貧讓超億元「天上好物」出藏
    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西藏被譽為「地球第三極」,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特色產品。但產業化水平不高、物流渠道不暢、營銷推廣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相關產業發展。    消費扶貧為西藏農特產品銷售打開了新渠道。
  • 6年累計實現21.9萬貧困人口脫貧 山青水綠點染「銀利川」
    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25%「說到利川,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利川紅、騰龍洞、水杉王、龍船調。其實,利川還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集老少邊窮於一體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貧困人口絕對數居全省縣市第一。」沙玉山說,脫貧是利川天大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