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一個困惑,為什麼周易講的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而道家卻說「一生二,二生三」呢?天地道法似乎也存有矛盾。
小時候我父母喜歡研究周易,家中不少書,我也會偷偷翻著看,雖說我不懂宗教,但是對東西方宗教的發展卻有興趣,但是僅僅是興趣,因為沒有那樣一顆「虔誠」的心,所以我想是不能理解其奧義的。
從某種角度講,試圖把兩種道法糅合到一起去理解,看起來不太尊重先賢聖人,但是心中有疑惑時,就萬般彆扭,總會不自覺去想,後來懵懵懂懂覺得好像糅合了它們的邊界,看上去我們可以從不同視角來看待其中的「道」,有人覺得「一生二,二生三」包含了周易,一個不過是奇偶交替,另一個不過是偶中有奇,我倒覺得並非這樣的包含關係,周易這句話談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而道家這句話則是側重於和合歸一,兩者站位視角完全不同。我沒有這個功力去把心中的理解說出來,只是模模糊糊覺得十分深邃。
我大概有一些體悟的是,兩者都談及了「兩儀」陰陽,也看了不少釋義,有說奇偶性,有說天地陰陽,練過武術和太極,說的是剛柔並濟,但是種種學說,不過浮光掠影,難以深入,但是有意思的是,卻給了我許多啟發,在自己的領域範圍內,在工作中,乃至生活,教育中,都會有反思,並且實在太讚嘆古人的智慧,充滿敬畏感。
所以我是個無神論者,但很敬畏宗教學說中的各種神明,尊重和好奇於它們的世界。
說點我點體悟吧,兩儀陰陽,用我們的行話來講,就是「二元對立分類」,噢耶,估計忠實的讀者會說,我也明白,哈哈!如果針對每一個類別我們繼續這樣劃分下去,看起來會是一連串非常長的樹狀結構。
但是且慢,事情並不止於「兩儀」,兩儀生了四象出來,我反正無法解釋四象了,所以就來隨意發揮想像,也許我們可以用數學的四個象限來比喻,也許我們可以看成東南西北,也許我們可以認為是金木水火相生相剋,或是春夏秋冬之循環往復,還可以看成上下與進退,甚至可以讓人聯想到「四元數」,四維空間。
對於一件事有好壞兩面性,這是從相對「靜態」的角度去分析的,如果拉遠一點看,看到的不只是這樣事物當下之形態,更是這樣事物的變化,發展的趨勢,此時我們可能就會察覺到這裡頭的「好」與「壞」可能都在分化中,「好」的部分有著向上或向下的趨勢,「壞」的部分同樣也有向上向下的趨勢,好到一定程度變壞了,壞到一定程度變好了,說的是「勢態」之好壞,之變化,物極必反,時來運轉,「物生之謂化,物極之謂變」,變化,變化,無非如此。
這樣你就看到了四種不同的狀態,乃至分化出更多的狀態,這也是人們難以捕捉事物變化之奧秘的原因,過於複雜,雖有規律,但少有人窺見其真面目,凡人也難以掌控,那些少部分能夠暫時掌控規律的人,稱之為「藝術家」(此藝術家非彼藝術家)。
人們一直在說,教育是一種藝術,藝術在哪兒呢?你看你和你愛人,二生三,三生萬般煩惱,一年365天,可不是眼花繚亂麼,若要生出四來,那就天下大亂.(開個玩笑,老子若見到我這樣比喻,可不是要翻白眼了)
說正經的,你和孩子,成人與兒童,實際上可以看成兩個對立面,也許你們可以達到對立統一,這個過程比較艱辛,你個人的成長之力,與兒童的成長之力交融,會形成「四象」,你們彼此會迎合對方,也彼此會抗拒對方,由此形成了張力,通過千變萬化,一對對成人與兒童,形成了一對對不同的關係(模式),往往會形成不平衡的關係,比如「母強子弱」,或是「生長之蠻力掌控了一切」。
從人這個角度,我特別有興趣的一點是,人是怎麼生出情緒來的,如果有家長也仔細研究過兒童發展心理學,然後把不同階段的情緒發展放到一起來看,你會發現,與「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極為貼合。
嬰兒從生下來後就能體會到「愉快」與「不愉快」的情緒,接著他們會體會到:喜、怒、哀、懼的情緒,儘管在最初階段,心理學家認為嬰兒基本上把憤怒哀傷懼怕都用一種「傷心」的情緒表達出來,他們就是大哭,各種各樣的大哭,讓你覺得世界都要塌下來了。
後來,他們開始能夠感知更加細微的情緒差別了,於是他們除了快樂和憂傷以外,又區分了憤怒與懼怕,我是這樣理解的,從他們呱呱墜地開始,分化出兩極的情緒,一為愉快,二為不愉快;之後,他們的情緒出現了在「調性」上的方向,「憤怒」是一種向上向前推進的「不愉快」之力量,而「懼怕」則是一種向下退縮的「不愉快」之力量。
再然後,他們需要經過很長很長的社會化過程,逐步明白各種情緒,包括理解他人的情緒,換個各種角度去理解他們,至於他們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通常心理學家認為與社會習俗體系,與家庭教養方式等等有關,有沒有經驗,更多在於成人是否提供了場景和機會。
直到8歲左右,兒童才能理解一個人是可以同時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的!這是了不起的發展,而這一發展與思維發展的某個突破性裡程碑不謀而合,8歲左右的兒童會基本掌握互補可逆的關係(相關研究總結戳這裡),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去研究這個,但是這個現象看上去並不是偶然的,其中存在著某種聯繫,或者說有著某種規律支配著情感與理智這兩極的發展。
隨著兒童能夠理解矛盾的情緒之後,關於道德的發展也開始迅速推進,然而所有的道德理論都在告訴人們,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發展到道德最高階段,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我在交流群中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明天再來講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