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麗大姐姐鎮樓!
文章作者:包包
原標題:《敗家講壇:重炮巨艦終結者——《19XX》系列小回顧》
一、緊急起飛!
1984年由CAPCOM開發的街機STG遊戲——《1942》正式誕生。老實說呀,《1942》很長時間裡在我們當中所引起的反響還真不大,可能是因為多數人是通過FC紅白機上的移植版接觸了《1942》,枯燥的BGM,呆板的飛行動作實在讓玩家打不起興趣。不過後來接觸到街機版才發現這一作品的樂趣:街機版敵機速度很快,而且BGM雖然也是「滴滴滴」的「電報聲」,但中途卻摻雜有類似於鼓點的音效,聽了一段時間竟然還挺上頭的。
街機版裡飛機左右移動時候身子還會隨之傾斜,而非FC版裡猶如紙片一樣呆板移動。《1942》裡首次出現了日後系列裡常見的「紅色小飛機」,玩家如果能打爆所有紅色小飛機還能獲得相應的寶物。街機版裡主要是不同顏色的「POW」:棕色是提升火力(FC版是綠色)、白色是「全震」(類似《魂鬥羅》的老鷹)、黃色是召喚僚機(FC版是黃色)、黑色是1UP、紅色是一次「翻筋鬥」 別看有那麼些寶物,一旦被擊落,一切都玩完兒。
《1942》中還沒有保險設定,所以只能依靠「翻筋鬥」來躲避子彈和敵機。其實用這一招牌技躲過敵人巨型飛機時還是很有魄力的。不過要注意:你的敵人是無數「無頭蒼蠅」般的小飛機,要小心撞上!玩過FC版的都以為這又是無限循環的遊戲,實際上《1942》的關卡是採取倒數,一共32關,街機版裡關卡開頭會寫有戰鬥地點:中途島、馬紹爾、阿圖、拉包爾、萊特島、塞班島、硫磺島、衝繩以及最後的東京。熟悉太平洋戰爭的朋友看到這裡一定特震驚!
畢竟CAPCOM作為日本廠商,設定二戰期間美軍P-38閃電戰鬥機狂扁日軍,可以說比起TAITO的《紅巾特攻隊》來,屁股似乎正了不少。不過續作裡出現了虛構敵人,風格也從二戰到了科幻。
(遊戲高分榜竟然是「CAPCOM的版權聲明」)
《1942》的FC版是CAPCOM在FC上的首秀,總銷量達到140萬,榮登CAPCOM百萬銷量殿堂(《戰場之狼》才120萬)。遊戲幕後製作人正是岡本吉起,其實岡本吉起做起STG來也該是「手到擒來」。早在其在KONAMI工作時,處女作便是STG的《時空飛行員》(TIME PILOT)。
這款1982年的街機遊戲中,玩家駕駛飛機,從一戰、二戰再到未來穿越,而戰機卻可以在屏幕上自由移動,可以說是很有創意的遊戲了。別看遊戲單調,CAPCOM依舊愛放彩蛋:擊中從屏幕側面飛出的小飛機後,敵機會轉著圈子「跳芭蕾」,然後出現了一個小風車——彌七。
風車出自CAPCOM處女作《決戰異星球》(VULGUS)裡的敵人,後來像《1943》、《威虎戰機》等等CAPCOM遊戲中,均有神秘風車的出現。
二、獵殺孔雀
1987年,CAPCOM又一次讓P-38從航母上起飛,只是開頭航母不幸被敵人擊沉而已啦。實際上P-38是陸航的王牌戰機,可遊戲裡總是從航母上起飛。
續作《1943》的宣傳語是「戰鬥精神全開!!」《1943》的副標題是「中途島之戰」,其實中途島戰役早在1942年就打完了,飛龍、蒼龍、赤城、加賀也早餵鯨魚了,但遊戲裡還是讓它們多活一年,然後讓玩家繼續擊沉它們。
《1943》中玩家能攻擊「POW」來更換武器:三路攻擊、炮彈、霰彈(俗稱「泡泡糖」)、雷射等。新增艦艇類敵人,而且多為BOSS,特別是最後一關竟然是將大和戰艦擊沉!不過在1943年,歷史上真正讓聯合艦隊感受到黑暗來臨的肯定還是山本五十六乘坐一式陸攻11型被擊落,這便是「獵殺孔雀」行動。包包記得後來玩《1942》時,一直在想到底哪家飛機裡藏著「八十錢」呢?
同年CAPCOM又給《1943》弄出個改版——《1943改》,主角從P-38成了波音斯迪爾曼75雙翼機(當年更多作為「教育機」存在),看上去好像落後很多,但也讓遊戲更加可愛,甚至有種看宮崎駿《紅豬》的感覺。
當然其他地方都和《1943》相同:打爆BOSS後,屏幕中均出現主角和BOSS的特寫,配上BOSS名字外加破壞率,確實讓人熱血沸騰。
《1943》中諸如蜻蜓、招財貓、澡盆還有奶牛等稀奇古怪的寶物漫天亂飛,自然也包括吉祥物彌七。或許這些東東的存在讓激烈殘酷的戰車有了點溫馨吧?
四、哎呦我說命運呀
1996年《19XX:命運否決戰》誕生。從名字也能看出,雖然裝備都是二戰風格的,但實際上卻是一場虛構的戰爭:19XX年,世界各地戰火不斷,而幕後黑手則是「OUTER LIMITS」組織,他們利用火箭技術和各種高科技武器讓地球陷入水生火熱中。
OUTER LIMITS的殺手鐧是末日武器,而遊戲結尾裡玩家操控戰機面對即將墜落地球的彈頭,選擇毅然決然地戰鬥。隨著白光閃過,英雄凱旋。話說這段BGM很有味道,有種英雄對命運的無奈,到最後改變命運的豪邁。
《19XX》裡有三架飛機——震電、P-38和蚊式,劇情裡拯救世界的壯士有兩位:馬克·瑞爾特(MARK RARATTO)和喬治·哈米爾(GEORGE HAMILL),關於這倆的資料不多,只知道馬克的哥哥是反派組織裡駕駛亞音速戰鬥機F.BLACKER的飛行員。
三、歐陸風雲
1990年CAPCOM在CPS1基板上發行了《1941》,其副標題為「COUNTER ATTACK」(反攻)。
《1941》不好說是前傳,因為這次背景是歐陸戰場。1941年恰恰是二戰升級的時候: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同時英德兩國的不列顛空戰也打得火熱。遊戲第一關是在北大西洋,第二關BOSS更是二戰期間赫赫有名的俾斯麥號(也是在1941年沉沒的)。
五、最後的瘋狂
2000年,CAPCOM又給《19XX》系列出了新作同時也是街機平臺上的絕唱——《1944:空翻大師》(1944:THE LOOP MASTER)。「LOOP」有「繞圈子」的意思,指的是該系列裡的招牌動作,不過國內竟然還有「環島徵服者」這個翻譯。
《1944》中1P是P-38,但2P則是以前的敵人——零戰!《1944》是《19XX》系列中唯一不是CAPCOM製作的遊戲,同時也是唯一沒有移植過家用機平臺的,其真正製作方是RAIZING,這家公司在國內知名度較高的一部作品就是《空戰之路》。
後來RAIZING更名為8ING,同時也停止了街機遊戲的製作開始專門給CAPCOM製作授權過的遊戲。RAIZING的前身就是東亞企劃,後來東亞企劃破產之後就誕生了TAKUMI(《千兆之翼》)、GAZELLE(《石破天驚》)、CAVE(《怒首領蜂》)和RAIZING。
《1944》一改往日豎屏幕而是MVS基板上常見的寬屏幕,其他地方都沒變,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BOSS戰之前會出現寫有其名字的通緝令,而飛行員只需要籤上「接受」就開戰。如果沒能將BOSS完全乾掉,則會出現二位飛行員的背影顯得十分落寞。
謝謝看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