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精神上摧毀一個人,其實只要2個字「捧殺」

2021-01-20 心理蘇庸子

卷首語:

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有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有病沒病,這人就是活的一個精氣神兒。

電影講的是癌症背景下,一群患者如何掙扎著不被惡魔壓垮,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命運的感悟與抗爭,抗癌家庭的酸甜苦辣,以及兩個少年的懵懂與相互救贖。

在這個電影中,這群癌症患者的一個力量的源泉,或者說第二個家,就是癌症患者互助會,最先成立這個互助會的女人,是一個已經康復的癌症患者,她面對生活樂觀積極,帶領一眾病友,每天大喊,「我不怕病魔!我不怕病魔!」

但這樣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卻在看到復發診斷書時,選擇了地下室自殺。這不是一個被病魔殺死的人,這是一個被病魔摧毀的人。

正是從康復到復發這樣一個斷崖式的落差,徹底摧毀了這個女人的精神。斷崖式的心理落差是從哪幾方面毀掉我們的呢?

一、巨大的心理落差會摧毀我們的掌控感

掌控感是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有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假如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一個按鈕,你認為通過這個按鈕可以掌控你的人生。

那麼是認為自己擁有這個按鈕的人更覺得安全、幸福;還是認為自己沒有擁有這個按鈕的人覺得更加安全幸福呢。

答案是,認為自己擁有這個按鈕的人。也就是說,當人認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時,他們會體會到更大的幸福感。

但是,我們的人生真的可以由我們一手操縱嗎?

答案是否定的。天災人禍是我們不能加以預測的,一個酒駕的司機就可以輕輕鬆鬆摧毀兩個家庭。那麼在面臨這種突如其來的災難時,這兩種類型的人,哪個受到的打擊會更大呢?

答案,依然是那些認為自己可操縱自己人生的人。相對於那些原本就認為生活不可控的人來說,「有按鈕」的人被摧毀的不止是生活,還有一直以來的信念。當信念被摧毀,他們甚至可能會自暴自棄,甚至完全放棄對生活的把握。

這就是斷崖式心理落差,或者說「捧殺」帶給人的毀滅性打擊。而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最佳狀態就是,認為我們對生活是存在「一部分」掌控的。

二、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退行」

退行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在現階段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我們可能會「退行」到兒時的某一階段,以幼稚的手段來對問題進行回應。

比如有了二胎之後,六七歲的大寶又開始尿床、吮吸手指,以此來重新贏得父母的關注,就是經典的退行。

巨大的心理落差發生時,個體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大哭、大叫等對解決問題完全無用的行為。也有可能會回憶起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彌補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感。

通過回憶往昔的成功經歷,確實可以喚起我們產生高峰體驗時的積極情緒感受,但是過分沉溺於此,則有可能「上癮」。

就像青少年為了獲得成就感與高峰體驗而沉溺於網路遊戲一樣,如果你 也出現醉心於過去的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出現了回憶上癮的情況。

三、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我們要怎麼重振旗鼓呢?

首先我們要接受這個現實,不能通過退行、回憶往昔等幼稚手段來抱薪救火。其次,我們需要重新找回對生活、對自我的控制感,從小事開始——比如從每天給自己做早飯這件小事開始,由簡到難,逐步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

結語:

生命如同駕駛,你永遠不知道前方車主是瘋子還是正常人,但我們知道的是,方向盤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山海

編輯|山海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相關焦點

  • 操控摧毀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其實只要1個手段——斷崖式心理落差
    在這個電影中,這群癌症患者的一個力量的源泉,或者說第二個家,就是癌症患者互助會,最先成立這個互助會的女人,是一個已經康復的癌症患者,她面對生活樂觀積極,帶領一眾病友,每天大喊,「我不怕病魔!我不怕病魔!」但這樣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卻在看到復發診斷書時,選擇了地下室自殺。這不是一個被病魔殺死的人,這是一個被病魔摧毀的人。
  • 不管是「捧殺」還是「棒殺」最終都會毀掉一個人
    對於第一種情況而言,我們通常都將其稱之為「捧殺」,而就一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棒殺」。但是不管事情「捧殺」還是「棒殺」,單叢字面來看,都帶了「殺」字,那肯定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表揚方式。相反,這兩種情況,無論是哪一種,都能很輕易地毀掉一個人。先說說「捧殺」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 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編輯我們可以看到,要摧毀一個人,身體的傷害是最弱的,充其量只是讓人受到一點痛感,只能對意志力薄弱的人有用,對於真正受過這方面專業訓練的人來說,並不一定能造成摧毀的效果,說不定還能激起他更強的反抗心理。「上謀伐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突破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才能達到讓其崩潰的目的,而且更徹底,有些人你看他身體正常,但是卻失去了壯志,其實就是他已經被人從內心摧毀了,有人可以重建,有人則永遠失去恢復的可能。編輯那麼有那幾種方法可以從心理學角度摧毀一個人呢?
  • 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法
    當別人吹捧你的時候,要當心了,很有可能是「捧殺」。為什麼說「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快方法」,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說明!例子一:石勒捧殺王浚王浚是西晉的將領,他在八王之亂中逐漸壯大自身實力,在五胡亂華的時候,他偏安一隅,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其勢力範圍在幽州一帶。
  • 相比詆毀,你更應警惕那些捧殺你的人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嘴上說著大家是朋友,不管你幹什麼都會向著你的人,其實可能是最巴不得你輸得一塌糊塗。1了解捧殺心理學我們在了解這個詞彙之前,就要先知道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捧殺是一種高段位行為,殺人於無形。最真實的一句話是:「最怕你慢慢被人捧殺,你還渾然不自知。」一個人在想要毀掉你的時候,會把你捧得高高的,高到你德不配位,高到你蔑視周遭的一切。其直接結果是:你的上級覺得你浮躁功利,你的同事覺得你狂傲自大。
  • 心理學:真正安慰一個人,只需要這七個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每個人都有面臨失敗與挫折的時候,在困境之中,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與鼓勵。所以,很多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會尋求朋友的幫助,希望朋友能夠理解自己、很好地安慰自己。同樣,心理學表明,安慰與鼓勵他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又叫利社會行為,是指符合社會希望並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係的重要基礎。安慰他人,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他人的煩惱,緩解情緒波動。
  • 語言和精神虐待是如何摧毀一個人的--電影《煤氣燈下》
    而煤氣燈效應也成為了一個代名詞,指一個人通過語言和精神虐待對另一個人進行操控和洗腦的過程。這部片子因為有大量心理暗示和一些心理學知識,因此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希區柯克的作品,其實是喬治庫克導演的。影片非常直觀的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原本心智正常,能夠獨立思考的美貌少女,是如何在她宛如拿著心理學聖經的惡魔丈夫的操控下,一步步喪失自我,沒有自尊,情緒失控,最後幾乎崩潰瘋癲的故事。
  •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的三個方法,自己不使用,對別人的使用要拒絕
    今天我們就看看以下這三個方面。心理學:毀掉一個人一、貼標籤對一個人貼標籤,是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對物理世界中的物品貼標籤是人類的習慣,是我們為了方便記住東西,歸置物品,於是這種習慣我們就順手延續到了心理世界,對一個人順口貼標籤,比如說開口就說
  • 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女性們更值得注意突來的吹捧!
    捧殺,是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女性朋友們更值得注意突如其來的吹捧!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這算打壓,但捧殺和打壓都是職場PUA的兩種形式。捧殺讓人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一味地覺得自己很完美。等到跳出井底去回望時,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美麗的謊言。而打壓則是和捧殺完全不同的一種模式,無論做什麼都說不對,而且還不停地說你,讓人懷疑人生,極度不自信,自己真的那麼差勁。
  • 新劇翻車的鍋,憑什麼讓張一山一個人背?每一個捧殺的人都要買單
    而《鹿鼎記》的評分也低於2.5分,堪稱他的演員路上翻車的最厲害的一部劇。其實他落到被萬人群嘲的下場,離不開每一個「捧殺」他的人。走到哪裡,觀眾都認為奧斯卡欠了他一個小金人,這就是觀眾對他的期待,這就是「捧殺」。
  • 人性:想讓一個人「倒下」,只要做到這一步驟就行了
    作者:心理盧先生自從我學了心理學後,不知為什麼,我非常喜歡研究人性,我很願意琢磨人的心理,特別是根據一件事,或者根據一個人微妙的動作,判斷出一個人的心中所想後,那種感覺特別的有成就感。可也正因為這樣,我幫親朋好友解決了很多問題的之後,雖然他們當時很感謝我,但是跟我接觸久了之後,他們反而越來越畏懼我,甚至有些人會謹言慎行,生怕我看穿了他們的心理。
  • 心理學:一個人越來越成熟的五個表現,你中了幾個?
    成熟有時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而是伴隨著時間與經歷,慢慢成長,一個人越來越成熟的五個表現,看下你有嗎?心理學:成熟2、感恩,享受親情年輕的時候,會覺得友誼很重要,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交朋友上面。但是隨著內心的成熟,發現比起友情,還有我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的親情也需要我們善待。
  • 心理學:以下2種方式,徹底讓你忘記一個人
    忘不掉一個人,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但這種情況所產生的「後遺症」,卻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不適。 這不得不提到心理學,從心理學上看,運用以下兩種方式,可讓你徹底忘記一個人。有這方面苦惱的人,儘量都試試。
  • 心理學:一個人是否與眾不同,看這三個方面就知道了
    心理學:與眾不同1、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真正與眾不同的人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有著強烈目標與動機的。心理學上有一個潛意識的說法,其實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按照我們潛意識在做,我們內心覺得自己是什麼,那麼我們會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這些特徵,戴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尊崇自己的潛意識,用自己的意識帶領自己的行為終於實現了夢想。
  • 怨懟摧毀關係--【知見心理學】會痛的不是愛
    來源:If it hurts,it isn't love作者:[美]恰克 · 斯佩扎諾博士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本書其他文章,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很多人不想和伴侶分享怨懟的情緒,因為我們不想處理隨之而來的麻煩和痛苦,問題是怨懟會摧毀關係。
  • 《offer2》何炅舉例捧殺事件令人不寒而慄,周深一句話打破冷氛圍
    看了《令人心動的offer2》我真的自卑了,這到底是令人心動還是自卑啊,成員學歷都好厲害。新的一期中Yamy空降做客,觀察導師何炅、撒貝寧、周深聊到職場捧殺與棒殺的事件,大家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Yamy說有一種情況是捧殺和棒殺同時進行,這才是最為可怕的,一方面你以為自己很好,另一方面卻得不到同事的認可,這是想到自己前段時間的經歷了嗎,聽yamy講起來還挺心酸的真實體悟了吧,職場遇到這樣的人對自己的傷害真的太大了,希望每個人都能遠離職場捧殺與棒殺啊。
  • Yamy被辱罵後首上綜藝,談及職場捧殺與棒殺,還沒走出pua的陰影
    《令人心動的offer》是一檔很有意義的綜藝,在這裡大家可以學習到職場上的很多小技巧,年輕的藝人範丞丞、周深等都來學習了,不管是娛樂圈還是其他的職場,每一個打工人都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在節目中,有新人在職場上遭遇了捧殺和棒殺, 捧殺即是所有人對一個人進行吹捧,新人入職的時候本身就是比較優秀的,所以大家對他進行了表揚,而棒殺則是嚴厲地打擊,有的人被捧高了之後就飄了,這個時候棒殺也是有成效的。
  • 摧毀一個人有多容易?心理學家:簡單的三句話就能做到
    人的心理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往往可以做到很堅強。所以你才能看到那麼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面對潛移默化的改變,卻非常脆弱。很多能人志士,也許一開始都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執著的目標。
  • 「捧殺」殺不死樸素演員任素汐
    「我自己只要不捧殺自己,沒人能捧殺我」 任素汐可太颯了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認識自體心理學自體心理學是站在對人類充滿同情的人文立場來理解人性的。它的共情、自體客體、主體間性、修復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自體心理學認為: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