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有一句臺詞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有病沒病,這人就是活的一個精氣神兒。
電影講的是癌症背景下,一群患者如何掙扎著不被惡魔壓垮,以及這個過程中對命運的感悟與抗爭,抗癌家庭的酸甜苦辣,以及兩個少年的懵懂與相互救贖。
在這個電影中,這群癌症患者的一個力量的源泉,或者說第二個家,就是癌症患者互助會,最先成立這個互助會的女人,是一個已經康復的癌症患者,她面對生活樂觀積極,帶領一眾病友,每天大喊,「我不怕病魔!我不怕病魔!」
但這樣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卻在看到復發診斷書時,選擇了地下室自殺。這不是一個被病魔殺死的人,這是一個被病魔摧毀的人。
正是從康復到復發這樣一個斷崖式的落差,徹底摧毀了這個女人的精神。斷崖式的心理落差是從哪幾方面毀掉我們的呢?
一、巨大的心理落差會摧毀我們的掌控感
掌控感是一個人安全感的來源,有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假設,假如我們的生活中存在一個按鈕,你認為通過這個按鈕可以掌控你的人生。
那麼是認為自己擁有這個按鈕的人更覺得安全、幸福;還是認為自己沒有擁有這個按鈕的人覺得更加安全幸福呢。
答案是,認為自己擁有這個按鈕的人。也就是說,當人認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時,他們會體會到更大的幸福感。
但是,我們的人生真的可以由我們一手操縱嗎?
答案是否定的。天災人禍是我們不能加以預測的,一個酒駕的司機就可以輕輕鬆鬆摧毀兩個家庭。那麼在面臨這種突如其來的災難時,這兩種類型的人,哪個受到的打擊會更大呢?
答案,依然是那些認為自己可操縱自己人生的人。相對於那些原本就認為生活不可控的人來說,「有按鈕」的人被摧毀的不止是生活,還有一直以來的信念。當信念被摧毀,他們甚至可能會自暴自棄,甚至完全放棄對生活的把握。
這就是斷崖式心理落差,或者說「捧殺」帶給人的毀滅性打擊。而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最佳狀態就是,認為我們對生活是存在「一部分」掌控的。
二、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退行」
退行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在現階段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我們可能會「退行」到兒時的某一階段,以幼稚的手段來對問題進行回應。
比如有了二胎之後,六七歲的大寶又開始尿床、吮吸手指,以此來重新贏得父母的關注,就是經典的退行。
巨大的心理落差發生時,個體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大哭、大叫等對解決問題完全無用的行為。也有可能會回憶起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彌補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感。
通過回憶往昔的成功經歷,確實可以喚起我們產生高峰體驗時的積極情緒感受,但是過分沉溺於此,則有可能「上癮」。
就像青少年為了獲得成就感與高峰體驗而沉溺於網路遊戲一樣,如果你 也出現醉心於過去的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出現了回憶上癮的情況。
三、面對巨大的心理落差我們要怎麼重振旗鼓呢?
首先我們要接受這個現實,不能通過退行、回憶往昔等幼稚手段來抱薪救火。其次,我們需要重新找回對生活、對自我的控制感,從小事開始——比如從每天給自己做早飯這件小事開始,由簡到難,逐步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
結語:
生命如同駕駛,你永遠不知道前方車主是瘋子還是正常人,但我們知道的是,方向盤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山海
編輯|山海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