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八大人覺經》是日常實修反省的座右銘?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很多人就算不學佛,也都知道《般若心經》,可能也會認定,《心經》是字數最少的佛經。但事實上,在三藏典籍中,另有一些經論,字數同樣不多,甚至有些比《心經》還要少。另外還有一些佛經,字數雖比《心經》稍多,但文字更簡易明了,相對而言《心經》反而核心名相太多,不易被普通人領會。今天介紹一部簡短佛經,希望大家能有一定收穫。

《八大人覺經》,後漢安世高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殊勝地位

正如該經所云,「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清代同治年間(1863年),吳坤修居士精選的《釋氏十三經》即有此經。

二、說法緣起

本師釋迦牟尼佛提醒佛弟子,應該經常至心誦念實行諸佛菩薩覺悟體會的八個方面的內容。

三、核心內容

該經雖歸納於小乘部,實際上含有深刻的大乘思想。後漢高僧安世高翻譯。該經較短,只有一卷,不足500字,但內容豐富,說明了菩薩行者應覺知並實踐的八種正念正行:覺無常、覺多欲、覺貪求、覺懈怠、覺愚痴、覺貧怨、覺欲患、覺生死。

四、經典語錄

1、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2、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3、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4、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5、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6、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相關焦點

  • 傳普法師講八大人覺經:八大人覺謂何意
    佛陀說:「一個人講法、一個人聽法功德最大。」首先要感謝的是,今天能夠有這次講經的機緣,我們要感謝中國佛教協會、感謝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基地、也感謝我們的吉林省佛教協會,能夠成就大家有這樣的勝緣。我來自江蘇,我的法名叫傳普,我今天要講的經文是《八大人覺經》。我看今天來的出家眾少,我想出家眾可能會對《八大人覺經》要熟悉一點。
  • 深入經藏:《八大人覺經》 菩薩是怎麼修行的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盧海林)我們來看這部經,題目叫《佛說八大人覺經》,東漢安世高翻譯,他是安息國人,安息國就是現在的伊朗高原。沙門是一個音譯詞,有時候寫成桑門,桑樹的桑,是古代印度對各種宗教出家修行人的泛稱,並不是專指佛教的。
  • 佛教有八正道和有八大人覺都是指什麼?
    《佛說八大人覺經》,寫得非常好啊!下邊講八大人覺。這是講的八正道。「一心修習。八大人覺。」八大人覺,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邊講啊,有八大覺,八大人覺、大人覺。哪八大呢?第一叫少欲,第二叫知足。少欲、知足是兩個。第三個叫遠離,遠離世間,遠離五欲六塵,遠離各種感受,遠離各種知見。第四,精進,要有精進的覺悟。第五,正憶念,不斷地反覆的憶念。第六,定心,把心定下來。第七是智慧。
  • 傳普法師:覺悟修行之道——《八大人覺經》的啟示
    《八大人覺經》在佛遺教三經中篇幅最短。全經也只不過是比我們熟悉的《心經》略長几十個字,然而在那麼簡短的一篇經文當中,佛陀卻將利益一切眾生之道一一地娓娓道來。佛陀說八大人覺是八項菩薩大人所覺悟之法。什麼名謂菩薩?在寂天菩薩的《入行論》中說:「一切眾生相續中,凡具有菩提心者即名為菩薩。」那麼又什麼名為菩提心呢?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阿那律在修行之時,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跟他說了這八大人覺,後成《佛說八大人覺經》。當時,阿那律之所以請教佛陀,就是看到接近社會弘法利生的弟子與在家學佛的信徒很多,他們如何才能求得覺悟,進入涅槃,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所以佛陀說得淺顯易懂,我們初學之人,也正好因此領悟一些。
  • 《八大人覺經》講的是什麼呢?「蘿蔔開會」
    問:師父好,我們很歡喜地參加了在隆福寺舉行的河北省第七屆講經交流會,法喜充滿,身心輕安,特別是幾位法師講解的《佛說八大人覺經》,覺得對我們初學很相應,但因為沒有做筆記,回來後總是回憶不圓滿,請您再簡單的引導我們一下,感恩您!
  • 《佛說八大人覺經》十句經典禪語,句句有真意!
    ——《八大人覺經》雖然你還沒有出家,是個世俗之人,應當知道五欲的過患,不要染汙於世間之樂;常常念想著出家佛弟子用的三衣和瓦缽,當志願出家修行佛法。保持身心清白,修行佛法,即能慈悲一切眾生。三、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解綱要一、述要義《八大人覺經》,即是八種菩薩大人所覺悟的真理,覺悟究竟即是佛,因此這也是八種成為菩薩、佛的真理。二、解經題《佛說八大人覺經》佛,就是「覺」的意思,包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層含義。說,即是「宣揚」之意,包含自說、他說、默說三種形式。八,此是數字,即指經文中所說的「八種大人覺悟」之方法。大,即「大無邊際」之意,包含體大、用大、相大三個方面。人,也就是「有情」之意,含有凡情、聖情、至情三種內容。
  • 佛陀箴言:佛說首先覺悟世間無常才能逐漸遠離生死輪迴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八大人覺經》:「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註:「作為佛門弟子,應當不分晝夜精勤奮進,要以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痴、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
  • 佛陀箴言:佛說八種覺悟讓人永斷生死輪迴常住極樂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八大人覺經》:「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 2018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二十三位法師宣講妙法
    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8年7月25日上午9時,以《慈悲·圓融·宏博》為主題,圍繞如何建立信仰、如何安頓心身、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的2018五臺山講經交流會正式開講,來自五臺山各寺院選拔推薦的23名法師根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阿彌陀經》、《八大人覺經》等16部經典作精彩講經
  • 《佛說八大人覺經》學記(一)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身為佛弟子、佛教徒,應該在白日、夜晚至誠誦念以下偉大心靈者所覺悟的八條內容。「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 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學佛修行必讀的八句智慧經
    八大覺經書學佛修行必讀的八句覺悟經書,你知道是哪一部經嗎?那麼對於很多學佛修行者,除了平常我們多讀多誦的經書外,難以控制欲望的無明煩惱中,佛陀還在給我們講法中教導我們說「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佛陀教導譯文:做為佛門弟子,應當精勤奮進,不分白天黑夜,懷著一顆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痴、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
  • 佛陀箴言:佛說安貧樂道勇猛精進才能出離生死輪迴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八大人覺經》:「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連載P161-166因地心與果地覺要一致才能修行
    【略解】阿難及與會大眾,疑惑消除,解悟實相。阿難悲淚頂禮問佛:「如來責我多聞無功,那我該哪裡入門開始實修呢?」【詳解】阿難及諸大眾,聞佛開示教誨,疑惑消除,理解開悟了如來藏妙真如性的實相,身心輕安,感到從未有過的殊勝。
  • 我用了十幾年才入實修大悲咒之門
    後來表姐推崇說,佛法中有答案,於是2006年我開始在網上了解學佛,知道了六道輪迴,開始誦地藏經。但念一品就想睡覺,常常念不下去,不想念,力不從心,當時為親人受持地藏經的發心幾乎都沒有實現。各位法師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可自己始終沒達到想要的效果。因實修不行,就量力做一些可以用錢做的事,開始慢慢放生、印經、供僧、造佛像、建佛寺。2007年已建立了此生志求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終極願望,開始每天上下班路上或者記得時,念阿彌陀佛佛號。2009年有時早上會念一部阿彌陀經(覺得阿彌陀經短容易受持),結果只堅持一段時間,後又沒有做到不間斷。
  • 為何精勤實修安般念、四念住,是成就證道的唯一道路?
    大乘說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阿含經說四念住: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或說:身身觀念處、受受觀念處、心心觀念處、法法觀念處。一樣是身受心法四處,但實修觀法是天差地別!若依照「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去觀修,即落入「不淨、是苦、無常、無我」這些概念法,在概念中,不是實相真相,且無常無我概念將導致觀修者落入「空無」境界,「空無」非實相。如此觀修下去,不會見法(緣起法),與解脫越遠矣。
  • 實修法門:詳述佛陀重視的安般禪「數息觀」的方法、效果及利益!
    《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謂數息法,人多易知。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於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諸比丘修數息念,有大果報,有大名稱,可令四念處完成,四念處數數修習,可令七覺支完成,七覺支數數修習,可令智慧解脫完成。 」(《安般守意經》)「數息念,是世尊所稱嘆!
  • 修誦經卷秘法
    雲光先生云:夫經者,太上所說,人之所秉持,或修之於身,或修之於國,此乃奉經之旨也。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