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箴言:佛說安貧樂道勇猛精進才能出離生死輪迴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八大人覺經》:「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作為佛門弟子,應當不分晝夜精勤奮進,要以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痴、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第三要覺悟到:心若永遠沒有滿足,只是一心追求得到更多,就會不斷增長罪惡;菩薩卻不這樣,早已懂得知足常樂,安貧樂道,一心追求智慧。第四要覺悟到:懈怠放逸之人,命終以後墜落地獄。應當時刻警惕,勇猛精進,破除各種煩惱惡賊,降伏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就能出離生死輪迴,脫出五陰三界牢獄。」《八大人覺經》全稱《佛說八大人覺經》,後漢安世高譯。

相關焦點

  • 佛陀箴言:佛說首先覺悟世間無常才能逐漸遠離生死輪迴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註:「作為佛門弟子,應當不分晝夜精勤奮進,要以至誠之心誦念使人擺脫愚痴、走上覺悟之路的八種大智慧。
  • 佛陀箴言:佛說八種覺悟讓人永斷生死輪迴常住極樂
    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八大人覺經》:「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註:「以上所說八事,是諸佛、菩薩、大人擁有的覺悟。
  • 佛陀慈悲開示,跟阿那律講明了這八大人覺,修佛之人要認真領悟
    阿那律,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出家後修道精進,立誓不眠,因而罹患眼疾,至於失明,天眼漸開,終成第一,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阿那律在修行之時,請佛陀慈悲開示,佛陀就跟他說了這八大人覺,後成《佛說八大人覺經》。
  • 精進為降魔的根本(星雲大師)
    佛陀往昔在因中修行時,捨身飼虎,割肉餵鷹,這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精進犧牲之心,豈是那些批評佛教是消極的人所能想像體會得到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徧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若沒有精進的精神,何能做到?地藏王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不是大仁大智的精進精神嗎?
  • 佛說無我,那又是「誰」在輪迴?
    正因為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才推動著原始佛教向前發展出許多意見互有分歧的流派。佛陀在世的時候,對這類問題時一律不予回答的。佛陀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毫無意義的「戲論」,都是惑人的迷魂陣,就像傀儡戲,像熱帶森林,像荒蕪的沙漠,是束縛人的枷鎖,使人困惑、沮喪、憂悔、痛苦;它們不能使人得到寂靜、智慧和解脫,對修道及消除煩惱,是毫無用處的。
  • 為什麼稱念文殊菩薩名號,勝過稱念百千億諸佛名號的功德?
    另:在《大寶積經卷第六十·文殊師利授記會》中佛說:「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接著佛又說:「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在這段經文中,佛說稱念文殊師利菩薩名者,其福勝過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
  • 人日說人頂天立地,憶念勇猛梵行三勝
    佛陀在《雜阿含經》卷16(442經)(大正2,114a21-c19)中說:「生惡趣者多,生善趣者少」。在生死流轉中,有情眾生生在惡趣地獄、餓鬼、畜生道的多如大地土,而生在善趣「人、天、阿修羅」道的有情眾生卻少得如爪上的灰塵。即使有生在善趣如天上,長期受樂,等到天福享盡,從天殞沒,又是墮落到惡道的有情多。
  • 佛說阿彌陀經析.190 佛陀把餘下未解脫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
    我們的剛強難化,讓佛陀打掉牙肚子裡咽,於是佛陀在最後的時間,把餘下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把這十之一二的眾生託付給地藏菩薩,並且敦促其他大菩薩、大鬼王、天王護衛我們,幫助地藏菩薩,就在那麼難得的機緣,連救度母親的事情都沒有下文了,而對這餘下的眾生救度要求是:一讓他們都升天,不要落惡道受苦;二是讓眾生都能遇佛授記。這二個標準完全和地藏菩薩救度標準不一樣,地藏菩薩為什麼哭得稀裡譁啦的?
  • 生死輪迴,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死有輪迴,一切看造化,不管你信不信生死輪迴,在佛教裡邊,這是確定無疑的。生死輪迴,又叫六道輪迴,六道就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羅(神)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輪迴,從來如此。佛說,眾生之死亡,只是指某一期,某一道中生命形式的消失,人們離開這個這一期,這一道的世界,卻離不開輪迴不息的六道,生命仍將延續,所做的種種業力,也將跟隨並影響著眾生,包括我們。要想理解這個問題,你首先在腦子裡要擺脫人死以後會變成鬼,人死如燈滅,人有靈魂等等的日常觀念,所有的這些觀念在佛教裡都是不成立的,人死以後不一定成為鬼,人死燈未熄。
  • 精進學佛的八種方法,福報功德無量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初次講法,至此佛、法、僧三寶具足,隨後便遊歷四方,宣揚妙法。一日,在講法圓滿後,他決意回鄉度化父母,在故國城北的薩盧園中,他莊嚴具足、清淨安詳的相貌,不僅令淨飯王深深攝受,也讓釋迦族的六位王子——拔提、阿那律、阿難、拔咎、金毗羅與提婆達多,淨心踴躍,歡喜非常。他們皈依佛陀,成為了僧團的一員。
  • 有地藏菩薩的地方就有幸福安康,佛陀親說
    這時,地藏菩薩以妙偈讚嘆佛陀之後,與其眷屬持無量妙香花、種種寶飾撒於佛上,變出寶蓋,住於虛空之中。為聽佛法,於佛前儼然而坐。一切參與法會的大眾,皆能看到地藏菩薩如此妙行,感到非常稀奇,得未曾有的快樂,各自持種種上等妙香花、寶飾、衣服、幢幡蓋等,撒於地藏菩薩之上,而為供養。皆如此說:「我等今日能得如此利益,皆因佛陀神力,能親自瞻仰、禮敬、供養如此大士。」
  • 輪迴故事~一個做過佛陀五百次媽媽的婦女!
    五百次的媽媽        一次,佛陀與僧眾正在路上行走,遠處走來一位老婦人,她看見佛陀的莊嚴法相後,心頭猛地一抖,怔怔地呆立在那裡,之後不顧一切地趨向佛陀,口裡哭喊著:「兒子、兒子啊…….」
  • 佛教故事丨志得意滿的天人因執著而受輪迴苦報
    自此之後的輪迴中,我所生之處,都是清淨的處所,能夠聽聞佛法而精進修行,圓滿佛果。而過去的這位鄰人,則因為留戀女色,荒淫無度,又不知孝順父母,因此直至今生依舊在三惡道中輪迴,未能出離,而墮為這隻糞穢的大豬!
  • 佛教故事:志得意滿的天人因執著而受輪迴苦報
    自此之後的輪迴中,我所生之處,都是清淨的處所,能夠聽聞佛法而精進修行,圓滿佛果。而過去的這位鄰人,則因為留戀女色,荒淫無度,又不知孝順父母,因此直至今生依舊在三惡道中輪迴,未能出離,而墮為這隻糞穢的大豬!
  • 三種觀想打破色關,出離生死輪迴(印光大師)
    楞嚴經上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來就是為了出離生死。若不痛切地除去這個毛病,生死就沒法出離。即使是念佛法門,雖然可以帶業往生,然而如果淫慾的習氣根深蒂固,就會與佛隔離開來,難以感應道交。要想斷絕這個禍患,不如把一切女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怨敵、和不乾淨的人。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佛法教導止息苦的方法佛陀的教法引導人們止息生命的「苦」—煩惱的苦及生死輪迴的苦。集諦—苦的原因是什麼呢?「無明為父,貪愛為母。」透過三學的修持,我們將得以淨除煩惱,解脫輪迴之苦,得證滅諦。《沙門果經》中停止輪迴的方法首先,修學須以信、戒為基,作為引入定慧的方便。戒(梵ZIla,音譯尸羅)是善的習性。它是人類自覺應該做的,不論有沒有佛出世,不論有沒有受戒,都有「尸羅」(如《大智度論》卷十三說:「尸羅(秦言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佛所說諸法,其根本不離「因果」,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天道有輪迴,不信你抬頭看看天,試看蒼天繞過誰。  你的命運是你自己因果的顯現,行善有福德,作惡有天收,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菩薩只幫助成就人的善願,決不會成為作惡之人的「幫兇」。自己的因果自己背,自己的惡業自己了,佛菩薩的神通也敵不過你自身的業力。
  • 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他亦隨佛出家修行,後來成為得道的阿羅漢。曾為阿提目多比丘解答過有關方便修習「七覺分」的問題。在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之前,優波摩那也做過佛陀的侍者,後又與阿難一起照料佛陀晚年的生活(羅睺羅在佛陀之前入滅)。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經故事:因緣果報如影隨形 人畜輪迴舉世震驚
    編者按:今天這篇故事,出自《六度集經》,原題「佛以三事笑經」。愚痴之人,猶如經中所說賣魚老人,昧於因果而又自嘆命運多舛;無有正知正見之修行人,則如長壽天人,走錯路頭,福報享盡,仍要墮畜生道受苦;至於世間剛愎自用、生活靡爛、貪好酒色不知節制之人,終將招致糞穢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