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丨志得意滿的天人因執著而受輪迴苦報

2021-02-06 禪悟因果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鬥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到底我犯了什麼錯,你讓我的兒子這麼早死?如果他還活著,可以幫我賣魚,我哪會這樣操勞、辛苦啊!」佛陀慈悲的看著老人,而後輕輕一笑。瞬時,佛陀的齒畔產生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個市集。一會兒,一頭滿身臭穢的大豬,身體滴著屎尿,搖搖擺擺的晃過市集,眾人此時皆掩住鼻口。佛陀看見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憐憫地微笑。

  阿難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止,感覺不同以往,即恭敬地向佛請示:「慈悲的世尊!剛剛您看到老人哀嘆而憐憫一笑,現在看到搖擺行走的大豬,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難道其中有何特別的原因嗎?請世尊慈悲開示,以解答大眾共同的疑惑。」佛陀於是告訴大眾,之所以會笑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無奈於這位老人的愚痴。想想他在溪邊捕魚時,讓無可計數的生命,在他的漁網下慘遭殺害,也讓這些魚蝦,家庭破碎、骨肉相離。但是,他不曾因為魚蝦的苦,而生起絲毫的惻隱之心。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第二,過去曾經風光不可一世,能呼風喚雨,來去自如,志得意滿的飛行皇帝,今日卻只能在魚販的鬥中無助地苟延殘喘,連性命都自顧不暇。這個前世的天人,因為專修空想觀,修成了空定,卻執著這個想出來的空,無法歸於本心。雖然得壽八十億四千萬劫之久,然而,卻不能讓自己的罪業消弭,在福壽用盡時,定力也跟著消失,仍要受輪迴果報之苦!

  阿難不解的問道:「像帝釋天一樣尊貴的飛行皇帝,他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廣,為何仍不能免於業報呢?」一旁的魚此時張著空洞的雙眼,似有所感。佛陀答道:「禍福其實只是暫時的假相,並不能長久!如果因為今生的富貴而志得意滿,不知繼續培福修慧,反而逆行暴施,很快地,福報享盡,就會為自己招來無數的災難和罪報。這因緣果報,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不會因貴賤而有所區別!」

  第三個原因,是憶起過去在行菩薩道時,曾有一世生為一位三寶弟子。每逢六齋日,便會到佛寺聽經聞法,精進行道從來不敢懈怠。因為崇信三寶,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又堅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而感得在佛世出生,蒙佛說法而出家修行,從此生生世世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漸增廣,而成就無上的佛果,為世所尊。

  那時,隔壁的鄰人,從不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理,因此不學無術,四處為惡。還供奉鬼神,施放蠱魅來殘害他人。平日一有空閒,就是吃喝嫖賭、飲酒作樂。

  自此之後的輪迴中,我所生之處,都是清淨的處所,能夠聽聞佛法而精進修行,圓滿佛果。而過去的這位鄰人,則因為留戀女色,荒淫無度,又不知孝順父母,因此直至今生依舊在三惡道中輪迴,未能出離,而墮為這隻糞穢的大豬!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

省思

  愚痴的人,猶如典故中的賣魚老人,昧於因果而又自嘆於命運多舛;無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則如長壽天人,走錯路頭,福報享盡仍要墮畜生道受苦;世上剛愎自用,生活靡爛,貪好酒色而不知節制的人,終招糞穢豬身!此三者,都將生生世世輪迴三惡道中,沒於生死苦海而不得出離!

  佛法難聞今已聞!佛陀是無上大醫王,開示八萬四千醫治眾生病的法門,若能依佛的教導精進行持,定能了脫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終究必能成就無上的菩提佛果!

現在世間一切子女對父母孝順感恩,是人類共同的美好道德。6月21日,是國際父親節。隨著世界文化廣泛交流互通,父親節在中國也逐漸被越來越多人了解、接納。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三個星期日,很多人都會向父親表達孝順尊敬與感恩之情。父親,在孩子的眼中,是家庭的依靠和支柱。一個健康向上的合格「父親」,意味著要堅強,意味著要成為榜樣,意味著承擔。這樣,不僅會得到子女的愛戴,也會得到社會的尊重。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們一起了解佛陀當年的如何孝敬父親的,學習《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我們共同祝願:全天下所有的父親,節日快樂!讓我們一起為父母及法界一切如父有情吃素念佛、戒殺放生、供燈供僧 、禮佛回向 ,持清淨平等的發心,廣行善業、精進修行。祈願:正法久住、國泰民安,無有災厄!回向天下父母吉祥安樂、健康長壽、善願皆滿!《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是佛教的一部孝道經典,主要講述佛陀父親淨飯王病重期間思念王子及王孫,佛陀以神通力得知父王病危和渴望見到自己的心願後,便帶領弟弟難陀和兒子羅睺羅等人一起回王宮探視父王,一直守護在父王身邊,並為淨飯王及眾人講說人生無常之理,勸誡大眾修道。淨飯王病逝之後,佛陀與弟弟難陀、堂弟阿難、兒子羅睺羅一起為淨飯王抬棺送葬的事情經過。一、淨飯王病危之願淨飯王是迦毗羅衛國國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在位期間常以正法治理國家,以禮德仁義教導民眾,以慈悲之心關心民眾。淨飯王晚年,身患重病,四大不調,肢節疼痛,喘息不定。宰相請來國中名醫醫治,儘管名醫用盡各種方法,淨飯王的疾病始終沒有好轉。淨飯王知道自己無常將至,非醫藥所能治,變得十分煩燥,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苦不可言。一天淨飯王渾身顫抖,唇口乾燥,說話斷斷續續,淚流不止。幾位大王、大臣跪在淨飯王跟前,說:「大王本性不好作惡,積德無厭,護養人民,安居樂業。大王名聞十方,今日為何愁惱?」淨飯王告訴眾王說:「我命雖逝,不以為苦,只是恨見不到我子悉達多;又恨見不到次子難陀,他能除去世間貪淫等各種欲望;又恨見不到斛飯王子阿難,他能持佛法藏,一言不失;又恨見不到孫子羅睺羅,年雖幼稚,神足純備,戒行無缺。我如果能見到這幾個人,我雖然病篤,接近於死,也不以為苦。」白飯王對淨飯王說:「我聽說世尊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離此遙遠,大王身體虛弱,假如派遣使者前往請佛回來,由於路途遙遠,恐怕回來也來不及了。希望大王不要憂愁,掛念子孫等人。」淨飯王回答白飯王說:「我子等人,雖然相距很遠,意望不斷。我子成佛以來,以大慈悲心、神通之力,天眼徹見、天耳洞聽,救度應當度化的眾生。如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水所溺,他以慈愍心,為作船筏,而度脫之,終不勞疲。譬如有人,為賊所圍,或值怨敵,惶怖失計。不望自濟,唯求救護。依有勢者,欲從恐難而得解脫。譬如有人,時得重病,欲得良醫,以療其疾。如我今日,望見世尊,亦復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晝夜,常以三時,恆以天眼,觀於眾生,應受化者。以慈愍心,如母念子。」淨飯王臨命終時,十分思念佛陀及孫子羅睺羅等人。他知道佛陀成道之後,常以慈悲之心、神通之力救度苦難眾生。如今自己病重,佛陀當能以神通力,知曉此事,會回來探視自己。二、佛陀探望父病並說法當淨飯王病重時,佛陀正在靈鷲山,他以天耳遙聞父親淨飯王之言,就以天眼遙見父王臥病在床,身體虛弱,容顏憔悴,奄奄一息。佛陀知道父親很想見到自己和其他幾位子侄,就對難陀說:「父親淨飯王,勝於世間之王。今生重病,應當回去探望。我們應當趕緊回去,乘著父王還在世,與他相見,滿足父王的心願。」難陀說:「是的,世尊,淨飯王是我們父親,所作奇特,能生聖子,利益世間。今應當回去探望,報答養育之恩。」阿難說:「淨飯王是我伯父,聽我出家,為佛弟子,以佛為師,我應當回去探望。」羅睺羅說:「世尊雖然是我父親,棄國修道,但我是由祖父養育長大,才得以出家。因此,我應當前往,探視祖父。」佛陀說:「善哉善哉!現在正是時候,我們滿足大王的願望。」佛陀就以神足躍身虛空,好象雁王,忽然出現在迦毗羅衛國上空,放大光明。國中人民見佛到來,都流淚齊聲說:「如果國王駕崩,迦毗羅衛國王室要絕滅了。」國中人民對世尊說:「大王不久將命終,只希望如來現在前去與父王相見。」佛陀見此情景,勸說國中人民:「無常別離,古今有是,汝等諸人,當思念之。生死為苦,唯道是真。」佛陀以法雨澆灌眾人心田,以各種微妙之法,開解民眾疑惑。佛陀接著為大眾講說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其他諸佛妙法,放大光明。更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以從無量阿僧祇劫,所作功德,放大光明。其光照耀,內外通達,周遍國界,光照王身,患苦得安。淨飯王奇怪地問:「這是何光呢?是日月光、諸天光嗎?光照我身,如天旃檀,令我身中,患苦得息。我懷疑是我子悉達多來了,先現光明,示現祥瑞而已。」這時,大稱王對淨飯王言:「世尊已經來了,帶著難陀、阿難、羅睺羅等弟子乘空而來。大王應當歡喜,捨棄愁苦之心。」淨飯王聽說佛陀回來,心懷敬意,不覺起身而坐,見到佛陀來到跟前,舉起雙手,向佛陀行頭面接足之禮,對佛陀言:「唯願如來,手觸我身,令我得安。為病所困,如壓麻油。痛不可忍,我命將逝,寧可還返。我今最後,得見世尊,痛恨即除。」佛陀見到病重消瘦、形貌難識的父王,告訴難陀:觀王本時,形體巍巍,顏色端正,名聲遠聞。今得重病,乃不可識。端正形容,勇健之名,今何所在?」這時,淨飯王無限感慨地對世尊說:汝願已成就,亦滿眾生願。我今得重病,願佛度我厄。嚴飾瞿曇種,汝為甚奇特。末世說正法,無護而作護。法王以法味,灌澤諸眾生。如是後世人,我子極慈孝。人中之上寶,名達大千界。上至淨居天,獨步無等雙。佛陀說:「唯願父王,莫復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純備,無有缺減。」佛陀從袈裟中伸出金色臂膀,將手放在父王的額頭上,對父王說:「父王是戒行清淨之人,心垢已離,今應歡悅,不宜煩惱。應當思念諸經法義。於不牢固之處,得堅固之志,已經種下善根。因此,大王應當歡喜,雖然命將終了,自可寬心。」這裡,大稱王以恭敬心對淨飯王說:「佛是王子,神力具足,無人能比。次子難陀,也是王子,已度生死諸欲之海,四道無礙。斛飯王之子,阿難已服法味。佛所說法,猶如淵海,一句不忘,悉皆受持。王孫羅睺羅,道德純備,得諸禪定,成就四種道果,這四子,已壞魔網。」淨飯王聽後,歡喜踴躍,不能自已。就用自己的手抓住佛陀的手,謝謝在自己胸口上。過了一會,淨飯王又合掌對佛陀說:「我看如來,眼睛睫毛整齊不昏花,我視之無厭。我願已滿,心意踴躍,從此死別。如來至真,多所饒益。我今能見到您,並聽您說法。今日世尊,是我之子,接引過多,不見捐棄。」三、佛陀抬棺送葬淨飯王在佛陀的守護下,「無常對至,命盡氣絕,忽就後世。」眾人都「哀啕啼哭,舉身自撲,兩手拍地。解髻亂發,同發聲言,永失覆蓋。中有自絕瓔絡者,中有自裂壞衣服者,中有取灰圭而自坌者,中有自總拔其發者,中有說王順政治國不枉人民者,中有復言諸小國等失其覆護。」淨飯王駕崩,國家失去威神。這時,佛的眾弟子以香汁洗浴佛身,用劫波育髦及諸繒帛纏身,用棺槨裝殮淨飯王遺體。眾人作獅子座,以七寶莊嚴,並以真珠羅網,垂繞獅子座旁。眾人便舉起棺槨放置於獅子座上,散花燒香。佛和難陀肅立於棺槨之前;阿難、羅睺羅恭敬站立於棺槨尾部。難陀長跪,說:「父王養我,願聽難陀擔父王棺。」阿難合掌,說:「唯願聽我擔伯父棺。」羅睺羅說:「唯願聽我擔祖王棺。」這時,佛陀念及當來世人民兇暴,不報父母養育之恩,為了給將來一些不孝之人施設禮法,決定親自抬著父王棺槨。佛陀抬棺槨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一切眾山,駊騀湧沒,如水上船。」此時,欲界一切諸天,與百千眷屬都來赴喪。大眾都哀傷不已,啼哭聲震天。此時,四天王私下議論說:「瞻望世尊,為將來世不孝順父母之人作典範,以大慈悲親自抬父王棺槨,為父王送葬。」一起長跪對佛陀說:「唯然世尊,願聽我等擔父王棺。所以然者,我等亦是佛之弟子。亦復從佛,聞法意解。得法眼淨,成須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擔父王之棺。」佛陀於是允許四天王抬父王棺槨。這裡,四天王各自變身,如人形像,手擎棺槨,擔在肩上。舉國人民,一切大眾,莫不啼哭。佛陀親自手持香爐,在送葬隊伍前行走,護送父王棺槨到靈鷲山下葬。這時有數千阿羅漢以神足之力,乘虛來至,稽首佛足,對佛陀說:「唯願世尊,敕使何事。」佛陀告眾阿羅漢:「汝等疾往大海渚上,取牛頭旃檀種種香木。」眾阿羅漢聽了,各到大海共取香木。隨後,佛與大眾一起堆積香薪,將棺槨放置香薪之上,放火焚燒。這時,佛陀告訴大眾:「世皆無常,苦空非身,無有堅固,如幻如化。如熱時炎,如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諸人,勿見此火,便以為熱。諸欲之火,極復過此。是故汝等,當自勸勉。永離生死,乃得大安。」佛陀認為:人生苦空無常,如夢幻泡影,並非堅固之存在。不要見到燃燒之火,便以為熱。眾生的慾火,更甚於自然之火,大眾應當精進修行,永斷生死之苦。敦煌壁畫 佛陀出殯 力士抬棺香薪焚燒淨飯王身後,大眾一起撿拾淨飯王遺骨,盛放在金函之中。然後,在金函上建造舍利塔,並在塔上懸掛繒幡蓋及種種鈴以莊嚴舍利塔。這時,大眾同時發聲,對佛說:「大淨飯王,今已命終,神生何所?唯願世尊,分別解說。」佛陀告訴大眾:「父王淨飯,是清淨人,生淨居天。」大眾聞聽佛說淨飯王往生淨居天之後,便捨棄愁毒,為淨飯王往生善道而歡喜讚嘆。佛陀以自己奉行孝道的身教為後人作了典範,我輩佛子,當以佛陀的孝行為榜樣,作精進修行以報答父母之恩。【延伸閱讀】淨飯王是佛陀釋迦牟尼之父親。淨飯王的父親為獅子頰王,其母為喀扎娜。淨飯王有三位弟兄:白飯王,斛飯王和甘露飯王。兄弟四人均以飯命名,其原義為「乳粥」,因在當時的印度,用牛乳煮粥,是味道很美的食物。淨飯王與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覺大王的胞妹大摩耶結為夫妻,當摩耶夫人去世後,又娶其妹摩訶波舍波提,佛陀即由姨母養大。淨飯王曾百般努力,想使悉達多太子繼承王位,並曾試圖阻止太子出家,但在釋迦牟尼成道之後,則大力支持佛的弘法事業,是佛教最早的護法之一。白飯王是淨飯王之弟,佛陀釋迦牟尼之叔父。據《五分律》記載,阿難的父親是白飯王,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佛陀成道後歸鄉,阿難、阿那律、難陀、優波離等七人均跟隨佛陀出家。阿難系佛陀之堂弟,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出家後二十餘年間為佛陀之常隨弟子,善記憶,對於佛陀之說法多能朗朗記誦,故譽為多聞第一。阿那律是斛飯王之子。出家後修道精進,堪稱模範,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難陀是佛陀之親弟(異母所生),就是淨飯王跟摩訶波舍波提(淨飯王的第二夫人)生的一個兒子。難陀儀容第一,長得非常莊嚴,佛陀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信學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侯,有一位婆羅門與妻子一起過著美好的生活,後來妻子生下一位長相端嚴的兒子。他們為他舉行誕生儀式,也取了適合他種姓的名字,並用牛奶、酸奶、油餅細心餵養。他像海中蓮花一般很快地長大了,對世間各種學問,更是精通無礙。


相關焦點

  • 佛教故事:志得意滿的天人因執著而受輪迴苦報
    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第二,過去曾經風光不可一世,能呼風喚雨,來去自如,志得意滿的飛行皇帝,今日卻只能在魚販的鬥中無助地苟延殘喘,連性命都自顧不暇。這個前世的天人,因為專修空想觀,修成了空定,卻執著這個想出來的空,無法歸於本心。
  • 佛學知識丨佛教中所說的輪迴是什麼意思?
    輪迴理論源於生命的世代輪轉傳承啟發,而三世因果中業力也是主導輪迴的因,故業力不單是現世的結果,還會生生不息地延伸至來世(《正法念處經》卷七之偈曰:「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佛教因果輪迴  因果輪迴並不複雜與深奧。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擔責任,就是因果。
  • 佛教與輪迴
    我們每天打這個電波給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電波,阿彌陀佛那邊就會收到。就像我們這個廣播電臺一放射,你只要收音機一開,你就會收到這個聲音。造如是因,得如是果,你一點也逃不掉的。唐朝佛教最興盛,夜不閉戶,大家都知道因果,都知道持戒。 所以說為什麼會輪迴?有三個角度。第一,就是念頭控制不住,所以你必須要輪迴。
  • 佛教:六道輪迴中,天人轉世為人,都有什麼特徵?
    六道輪迴是正統的佛教理論。我國的道教關於人死後的輪轉投胎,開始不叫六道輪迴,有的叫過六橋,分別是金橋, 銀橋, 玉橋, 石橋, 木橋, 竹橋。死後過金橋修仙得道;過銀橋做人間地神;過玉橋做人享受人間富貴;過石橋也做人小康富足;過木橋還做人貧窮下賤;過竹橋則做畜生或者螻蟻蚊蟲等等。
  • 淺述佛教的輪迴、因果與「我」
    正是在這一兼容並蓄的發展中,中國才有了儒釋道並存的態勢,佛教輪迴觀與因果報應觀才深入民間文化。影視劇中「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臺詞是不是很耳熟?這裡,我們就先來論述下佛教生死觀的兩大基石——輪迴與因果。其一是輪迴,也就是說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始,這一世的開始是上一世的結束,這一世的結束是下一世的開始。往更大的範圍來講,就是在天道、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六道中輪迴,此生在人道,並不見得你前世在人道,也不見得你來世還在人道。
  • 佛經故事:因緣果報如影隨形 人畜輪迴舉世震驚
    編者按:今天這篇故事,出自《六度集經》,原題「佛以三事笑經」。愚痴之人,猶如經中所說賣魚老人,昧於因果而又自嘆命運多舛;無有正知正見之修行人,則如長壽天人,走錯路頭,福報享盡,仍要墮畜生道受苦;至於世間剛愎自用、生活靡爛、貪好酒色不知節制之人,終將招致糞穢豬身!
  • 佛教的輪迴原理與事實
    如此具有哲學意義的問題,每個有頭腦的人都應當客觀地、不受個人信仰左右地加以思考。他不應當很功利地輕率否認或者斷然接受,先核查事實再做出結論是必要的。我們親眼見到的許多超常心理現象,科學家們無法解釋。然而,他們並未因無法解釋就輕率批駁這些現象,而在人們內部的身心交感中,有一些未曾探尋的奇蹟,多年來已日益引起科學工作者的重視。
  • 佛教:十二因緣、第八意識
    觸緣受:受指五六歲後至十二三歲能因好惡刺激而有苦樂的感受。受緣愛:愛指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貪著聲色六塵而起愛心。愛緣取:取指從二十歲後,貪慾轉盛,固貪愛而生執著心,馳求不息。取緣有:三界叫做三有,既有善惡境界,來世必因善惡業力牽引而報應,再輪迴生死。有緣生:生指未來之世將再生六道。生緣老死憂悲苦惱:來世老而復死,憂悲苦惱永遠沒有窮盡。
  • 喜愛調戲異性,終受苦報
    終於有一天,姐夫的苦報降臨了。我們的家鄉位於林區,這年山上著火了,他去山上打火,一去就兩個多月。可萬沒想到,我老叔家的這位姐姐,還有幾分姿色,就在家裡紅杏出牆了。  是這樣的,這天在山上打火歸來的姐夫,到家後,正趕上他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也在家中,他便讓妻子做幾盤好菜招待好友。酒過三分,好友便起身走進了廚房,那時他沒在意,可他一抬頭,卻令他怒火中燒,氣衝牛鬥。
  • 大型佛教3D影片《超越輪迴》
    以下視頻為超越輪迴:如若要解脫六道輪迴,或永不下三惡道(畜牲、餓鬼、地獄),請重視往期精彩回顧文章最下面的紅色文字部分(體方法師佛教講座重要三部曲)。     以下另附推薦視頻為:《與神同行;罪與罰》《與神同行:罪與罰》該片根據韓國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金子洪在死亡後的49天裡與陰間使者共同接受地獄7關審判的故事。
  • 佛教與人生 | 佛教與輪迴
    佛教與輪迴時間:一九九0年五月二十三日地點:新加坡金文泰體育場諸位法師、諸位佛友,今天是我們演講的第三天,我們估計來聽演講的人數超過兩萬人,有的人統計至少兩萬四千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希望多少能帶給新加坡一些佛教的理念,也讓大家了解佛教不是迷信,不是消極。
  • 紀錄片《超越輪迴》從當下出發.
    2010年作為《超越輪迴》完整版和升級版的七集大型佛教文化紀錄片《從當下出發》歷時一年的緊密製作,又將隆重登場!同時,該片所採用的高清立體電影製作技術,更是造就了這場佛教「阿凡達」的視聽盛宴! 在佛教影視界前所未有、精美絕倫的高端影視合成技術的運用下,這七個開場故事不僅讓觀眾享受到了賞心悅目視聽震撼,也是將中國佛教各教派義理文化圓融統一的基礎點之一——智悲雙運、無我利他的擔當情懷自然而然的滲透進觀眾們的心田;更是讓人們從對佛教「不問今生問來世,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認識誤區中逐漸走出,開始思索人間佛教、當下出發的意義所指。
  • 陰陽師:源賴光口中的忉利天,天人來自佛教,那就是善男無疑了
    就比如此次源賴光口中提到的忉(dao,一聲)利天,天人來自忉利天,忉利天到底是什麼地方,這些種種跟善男又有什麼關係?且聽我為你慢慢敘來。PS:接下來的文字將會有忉利天的科普,以及天人與善男之間的猜想。眾所周知,忉利天這個原創來自佛教,當然日本由於大唐時期大唐文化繁盛,而大唐時期中國佛教文化繁盛,所以日本有關陰陽道等學說以及日本鬼神學說大多於佛教典故有所參考,這一點在《陰陽師》中體現得也很明顯,你看閻魔殿的設計、冥府中立的態度,椒圖這個來自中國的妖怪等等。在佛教的思想中,六道被分為三界,分別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 世上真有輪迴嗎?|引經據典21
    編者按輪迴是真有的,還是佛教編出來嚇唬壞人、讓他們不敢做壞事的?許多對佛教頗有好感的人,往往對此也不確信,認為「輪迴」是對文化程度較低的信眾說的,自己不必相信。這個問題涉及到佛教的根本目的,因為所謂「解脫」就是針對「輪迴」而言的。聖嚴法師的回答簡明而全面,很有針對性,值得認真學習。
  • 對佛教中「輪迴觀」的一點理解
    說到」輪迴「,你現在想到的是什麼?生死,對嗎?可是佛教中的輪迴觀可能並不止於此,它起碼包括三個方面。首先,佛教中確實生死輪迴的說法,認為有前世、今生、來世。佛陀在金剛經中也說到自己前世為忍辱仙人,並且給大家講了他割肉餵鷹、捨身餵虎的故事。
  • 生死輪迴,到底是怎麼回事?
    生死有輪迴,一切看造化,不管你信不信生死輪迴,在佛教裡邊,這是確定無疑的。生死輪迴,又叫六道輪迴,六道就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羅(神)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道輪迴,從來如此。佛教以為,眾生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阿羅漢)的;或已經自主生死(如聖位菩薩)的聖者之外,一切的眾生,都必須接受輪迴的限制。這個輪迴,你不要想的就是輪子在來回地轉,它並不是按照順序在轉,比如,我們認為的正常的順序是:天道、人道、阿修羅(神)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依次進行,不是的!
  • 秦國大將白起輪迴三惡道的驚世記錄
    確切地說,就算釋迦牟尼沒有創立佛教,沒有宣揚佛法,沒有講述因果緣起,因果也是明明白白擺在那裡。我們應當明白,因果不分中印、不分古今,萬世不易,正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換句話說,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的事跡也可以用因果來解讀。如果有人認為佛教沒有傳入中國,因果輪迴就不可能存在,只能表明此人不懂佛教、不明因果。
  • 古文化解釋篇之佛教菩薩說六道輪迴
    輪迴相信很多人都從宗教中聽到過,尤其是佛教中六道輪迴講的最多。想要了解它也只能換位思考,用古人的角度去看待它,只有這樣你才能理解它。首先,先說輪迴。人有男女,天地有太陽月亮。萬物也有陰陽。一年有四個季節,人會受季節的影響產生不同的行為。古人講究天人合一和萬物順應天道的原則。因為一年有四季,但不管怎麼變換,冬季過後總是春季周而復始這是不是也算是一種輪迴呢?地球以橢圓形運動圍繞太陽轉,每年都會重複同樣的路徑,是不是也是一種輪迴?地球的自轉,產生黑夜與白天,每天如此,是不是也是一種輪迴?大自然都在不停的輪迴。所以古人認為既然天道都有輪迴,那人肯定也有輪迴,這是古人認為有輪迴的理論依據。
  • 佛教故事:盤點九個輪迴轉世案 &殺生之報,殃及子孫!
    佛教故事:墮胎到底有多可怕?殺生之報,殃及子孫!
  • 佛教中的「天龍八部」指的是什麼?
    大家聽過「天龍八部」很多是因為金庸的小說不過,「天龍八部」這個詞本身卻來自於佛教天龍八部是佛教中八類與人不同的眾生分別是: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因以「天眾」和「龍眾」為代表故稱為「天龍八部」「天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