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棄「江鮮之名」揚「綠色美名」 看全國首個...

2020-12-24 新華報業網

  金山網訊 8月16日早上6點,退捕「上岸」的周廣喜再次「出江」。這位有著40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漁民,如今的身份是護漁員,主要工作是巡江,清理非法網具和三無船隻。

  看著熟悉的水面在晨光中美如從前,60歲的老周有一些留戀,卻不遺憾。他說,自己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技能,十來歲就跟著父母打魚,但是「做人得明事理」,眼看著長江裡的資源越來越少,不禁捕不行!於是,他響應號召帶頭「上岸」,並加入了護漁隊伍。

  楊世建烹飪河豚魚

  此時,鎮江市揚中春滿源大酒店的特級河豚烹飪大師楊世建,已經開車到了菜場。親自挑選肥美的養殖河豚,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沒有『江鮮美味』的光環,我們依然能製作出『舌尖上的美味』!」80後楊世建信心滿滿,「一是我們有豐富的烹飪經驗,二是從選材到烹飪,都會更加用心。」

  鎮江揚中是全國首個「江鮮之鄉」。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後,從老漁民、河豚烹飪大師,到整個江鮮島,他們都在改變。而這種改變深刻卻又不著痕跡。

  先從老周的改變與不變說起。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揚中段已進入事實上的禁捕狀態。揚中全市274名持證漁民全部退捕上岸。在此過程中,當地政府聚焦漁民最關心的補償安置、轉產就業等情況,除了獎補一筆資金外,還在基本養老保險等方面予以扶持,為漁民提供轉產就業培訓。揚中市農業農村局漁業社支部書記唐聖前以周廣喜為例,退捕後,政府按照5.4萬元每人的標準,補助他和老伴以及兒子、兒媳繳納了養老保險金,同時一本合法捕撈證補貼4萬元、漁船和漁具補貼8萬餘元。「目前,揚中全市退捕漁民全部在岸上安家,社會保障、醫保覆蓋率達100%。」

  「明事理」的周廣喜說:「對個人、家庭來說,退捕上岸是大事,但是有政府有政策,我們不擔心。事實上,生活質量沒有受影響。」出江護漁一天,可以給他帶來200元的收入。而他也見證了更大的變化:禁捕半年,江裡的魚明顯增多,前天早上巡江,他看到有魚往水面上跳了。這樣的畫面,他已好多年不見。

  採購完新鮮河豚魚的楊世建,心滿意足。他經營的春滿源酒店曾是「揚中市江鮮特級名店」。如今,他撤掉了菜單上所有的「江鮮」。但是他製作美味的信心並未改變,「現在養殖的水產,味道很不錯,這也是我的底氣。」

  江之源養殖基地

  位於鎮江揚中三茅街道永和村的江之源漁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養殖基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刀魚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早在2014年,江之源就啟動了長江刀魚大規模養殖計劃,長達3年多的「養殖記」,在突破了江刀人工繁育、活體捕撈運輸等難關後,取得成功,通過模擬江水環境,保證了養殖刀魚的規格、色質與野生刀魚接近。

  不只是江之源,目前揚中30多家規模水產養殖企業都在轉型。揚中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高峰介紹,這些企業通過飼料精緻化、管理科學化、水質優質化,實現「仿生態」,養殖出更鮮美的水產。「生態環境改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雙管齊下,養殖魚蝦的品質一定不亞於『江鮮』。」

  也因此,自2015年起,鎮江揚中就開啟了江鮮節慶的文化轉型之路。今年第十七屆河豚文化節期間,揚中市博物館、陳履生博物館群相繼建成開放,以「品揚中河豚、感受島城文化」為亮點的「揚中一日遊」別具特色。「從江鮮美食到江島文化,節慶看點的轉變,折射的是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反映的是揚中人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的擁護和支持。」前來參加江島文化節的相關人士如是評價。

  從靠水吃水,到共護綠水。揚中的綠色轉變,遠不止「江鮮」層面的顛覆。為生態留白,為發展添綠,是揚子江中綠色小島,對「長江大保護」最生動的實踐:在汙染防治上做減法,嚴肅整治「散亂汙」企業和入江排汙口,今年查處生態環境損害問題6起,對7名責任人實施誡勉談話,對3家單位進行通報;在生態修復上做「加法」,每年新增綠化500畝以上,築牢生態保護防線;在綠色發展上做「乘法」,推動全市產業按照高質量發展導向轉型提升,上半年,全市共籤約項目55個、總投資11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6個。

  「十年禁漁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的關鍵之舉,揚中雖有『江鮮之鄉』美名,但在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上決不打折扣、不搞變通。」揚中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巫曉輝說,確保長江禁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昔日「江鮮之鄉」,有實力揚「綠色美名」。(朱婕 孫薇 吳延華)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棄「江鮮之名」揚「綠色美名」 看全國首個「江鮮之鄉」如何保護長江
    揚中是全國首個「江鮮之鄉」。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後,從老漁民、河豚烹飪大師,到整個江鮮島,他們都在改變。而這種改變深刻卻又不著痕跡。先從老周的改變與不變說起。今年1月1日起,長江揚中段已進入事實上的禁捕狀態。全市274名持證漁民全部退捕上岸。
  • 【地評線】荔枝視評:守護「一江清水」,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彰顯了黨中央守護「一江清水」的堅定決心,也必將激勵更多人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奔流不息的萬裡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從《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及10個專項規劃印發實施,不斷完善規劃政策體系;到破解「化工圍江」、整治非法碼頭、治理汙染、修復溼地,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再到近年來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增速總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踐充分表明,長江經濟帶正化身為祖國大地上嶄新的「綠飄帶」「黃金帶」,也正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習近平時間|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中國最長的河流,覆蓋沿江11個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的經濟帶,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如今的長江兩岸,每天都在演繹著人水和諧共生的故事。上遊、中遊、下遊共飲一江水的「長江人」,相約守護著這條綿延萬裡的「共同的家」,共畫美麗和諧的新時代長江萬裡圖。《習近平時間》推出「奮進新徵程」系列,今天播出《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 守護一江碧水,唱響生態綠色之歌
    5年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擔負起「守護好一江碧水」的責任,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書寫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答卷。「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對這樣的國之大者,我們必須心中有數。
  • 南通篇:破立並舉,高質量打造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唱響新時代長江之...
    他考察時強調,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南通。
  • 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然奏響!長江經濟帶這五年有什麼變化?來看這份...
    危化品企業退到安全距離,入河排汙口全面排查整治,增殖放流重建野生種群,長江流域全面禁捕……5年來,沿江各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四川篇:上遊的責任「四川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切實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四川篇章。」——四川省委書記 彭清華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四川牢記。五年來,四川不斷以實際行動呵護母親河生態安全,持續奏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 邁向新時代,唱響自信之歌
    前不久,一首在音樂界引發極大關注的《自信之歌》,正是中國自信的生動註腳。3月15日,國內第一首以「四個自信」為主題並取名《自信之歌》而創作的歌曲正式上線。這首由福建知名詞作家唐炳椿作詞,著名作曲家董林慶作曲,著名作曲家、武警文工團藝術指導劉琦編曲,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青年歌唱家張英席演唱。
  •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王鵬)「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為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12月5日至18日,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開展「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在全國多地唱響新時代的雷鋒之歌。
  •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岸線保護,還江於民還綠於民
    提升沿江經濟含綠量雨後漫步長江南京江寧段,江風習習,天空一碧如洗,眺望江中小島子匯洲,滿目蔥翠,令人心曠神怡。包含新濟洲、子匯洲等5座江中小島在內的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長江江蘇段最上遊,也是南京市「離野生動物最近的地方」。
  • 《唱響新時代》節目在清水錄製
    >9月2日,清水縣軒轅湖青山環繞,花團錦簇、熱鬧非凡、處處洋溢著歡樂和喜慶,中央電視總臺2020年《唱響新時代這是兒女們心中期望的歌。」《中國龍》更多的融入了清水本土文化元素,30名意氣奮發的少年們龍騰虎躍的武術表演與60名激情豪邁的軒轅兒女的軒轅鼓舞相得益彰,唱響了清水兒女滿腔的愛國情、報國心、強國志。
  • 萊州:文明之歌!全民唱響!
    萊州:文明之歌!全民唱響!今年11月份,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經複查確認,我市以全省第3名的成績,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唱響新時代》節目在清水錄製
    「我們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國,這是兒女們心中期望的歌,這是兒女們心中期望的歌。」中國像一條巨龍,挺立在世界的東方,清水是軒轅皇帝的誕生地,歌伴舞《中國龍》更多的融入了清水本土文化元素,30名意氣奮發的少年們龍騰虎躍的武術表演與60名激情豪邁的軒轅兒女的軒轅鼓舞相得益彰,唱響了清水兒女滿腔的愛國情、報國心
  • 安徽樅陽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拆除更換含江鮮等詞店招
    樅陽縣位於長江岸邊,轄區內有數十公裡長的長江岸線,不少江河湖泊通江,漁業資源豐富且質量好,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消費者,非常偏愛樅陽的淡水魚尤其是江鮮、江魚、江蝦,轄區內魚類交易活躍、食用廣泛。6月28日,全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後,樅陽縣市場監管局聞令即動,堅持問題導向,打出一套推動長江「十年禁漁」市場流通環節監管「組合拳」。「長江『十年禁漁』市場監管工作屬末端治理,面對的市場主體眾多,必須向他們廣泛宣傳,贏得其理解支持才能順利推動。」樅陽縣市場監管局局長謝咬信認為。
  • 平度之歌 唱響新時代
    人文詩畫之鄉,有龍吟浪卷,鳳舞雲翔。瀚海弄潮,創新大度,旌旗獨樹飛揚。甘露普天降,眾民心歡暢,帆鼓徵航。不悖初心圓夢,協力鑄輝煌。七絕•鄉村春樂圖二首戎祖林(安徽•馬鞍山)1.農婦逛街暖暖春陽酬大愛,災平心喜路車開。
  • 央視《唱響新時代》走進陽江海陵島錄製
    9月8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唱響新時代》主題節目走進美麗的海陵島現場錄製,歌手們和本土演員同臺演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陽江海陵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伴隨著熱情的《唱響新時代》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帷幕。
  • 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國家大劇院唱響「小康之歌」
    12月23日晚,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主辦,協同全國多個省區市音協和老中青音樂家共同創作並推出的大型主題音樂會《小康之歌》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隆重上演。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夏小湯執棒,中國電影樂團擔任現場伴奏,北京音協合唱團、天使童聲合唱團擔任現場合唱。
  • 央視「唱響新時代」主題節目在民勤錄製
    8月3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唱響新時代」主題節目在民勤縣新時代生態文明實踐防沙治沙基地進行現場錄製。  此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張舒越主持,在熱情洋溢的開場曲《美麗中國》中,演出拉開帷幕。
  • 主持人高子涵 唱響青春旋律 青春之歌2018全國校園跨年晚會
    2018全國校園跨年晚會光陰的時速 在加快,一閃而過 沒有等待,年輕的我們踏著年輕的節拍,不用什麼對白 一起來……《青春之歌2018 ——全國校園跨年晚會》準直播彩排拉開序幕~2017年12月25日,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演播基地,伴隨著原創開場歌舞,《青春之歌2018——全國校園跨年晚會》準直播彩排拉開序幕。
  • 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丨一江碧水綠滿瀟湘 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
    編者按: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五年來,湖南自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換擋提速,有力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李近朱:《話說長江》主題歌並非《長江之歌》
    隨著《話說長江》不斷的播出,片頭曲已經深入人心。在播放最後一集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決定為片頭製作完整曲調,並開始向全國徵集歌詞。詞作者 胡宏偉1953年生人,瀋陽老爺們。當他得知央視決定徵集歌詞的時候,出於自己對片子和長江的熱愛,他一口氣寫下了《長江之歌》的歌詞:「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