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吧,小孩也吧,夫妻也吧、同事也吧
你說出難聽的話--我不爽的感覺--我說出難聽的話-你不爽的感覺-你說出更難聽的話-我更不爽的感覺-我說出更難聽的話-你更不爽的感覺,如此不斷的循環下去,必然會朝著更壞的態勢發展。
這樣的惡性循環,每轉一圈,惡化程度就會加深一點,每轉一圈,惡化程度就會加深一點,這也是所謂的惡性循環。
對這樣的惡性循環,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實在是到處都在上演這樣的惡性循環,不說別人,就返身觀察自己而言,自己是否也經常掉進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呢。如何跳出惡性循環呢?每個人都有心但最後往往卻無力!如何終止惡性循環呢,對一個系統思考者來說,他們會如何去思考呢?他們會如何去行動呢?
跳出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其實是很難的,如果你不意識到隱藏在這個循環背後的【結構】,如果你不把這個隱藏在背後的【結構】給顯化出來,那麼,想要擺脫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是很難的。
下圖就是這個惡性循環的結構!
一旦意識到了這個結構,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打破這個循環呢。
從自己開始吧,」我說出很難聽的話「,引發了你不爽的感覺
因:我說出很難聽的話果:你不爽的感覺因推動了果,就構成了連接
因推動果,構成了連接,我們把【這些有關係的連接】組成了一個【反饋迴路】,整合起來就如下圖
迴路只有兩種,一種稱之為調節迴路,另外一種稱之為增強迴路
增強反饋迴路作用是不斷放大,增強原有的發展態勢,自我複製,象滾雪球一樣,可以是良性循環,也可以是惡性循環。趨向【一個目標】進行調節或校正的作用,並將它引導至目標狀態我們稱之為調節迴路。我們可以識別出,這個嘴巴裡的戰鬥,就是一個增強迴路,而且還是一個惡性循環的增強迴路。
要是能夠把惡性循環的路路變成良性循環的迴路,那就太好了。要如何轉變呢,不得而知,不妨開始尋覓槓桿點。
當視角轉向自己,從」說難聽的話「變成」說好聽的話「,會啥樣呢,這會不會成為一個槓桿呢。
我說出好聽的話--你感覺很爽--你也說好聽的話--我感覺很爽-我說出更好聽的話-你感覺更爽-你說出更好聽的話-我感覺更爽,如此不斷的循環下去,必然會朝著更好的態勢發展。
迴路,還是那個增強迴路,只不過一個是惡性循環,而另一個是良性發展。惡性循環把自己不斷地捲入地獄,而良性循環把自己送進天堂。進天堂、地獄都是用到增強迴路,通過增強反饋,不斷加強原先的趨勢。但我們改變了因,影響到了果,而果又作為因,繼而改變了之後的果,整個迴路就這樣從惡性循環變成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