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響了一大批中國文人的文學巨作,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2020-12-22 毛妹日記

《百年孤獨》從1967年出版以來,已經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

麥家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則從馬爾克斯入手,稱他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百年孤獨》被捧上神壇不是沒有原因的。

它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僅四十餘字,就將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發生的事交疊在一起。作者馬爾克斯說"這是一個想了十幾年的開頭"。

「多年以後,奧雷裡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時間的切換讓《百年孤獨》在開篇就鋪下了層層懸念,"多年以後"、"遙遠的下午"、"面對行刑隊",兩個限定的時間加上一個特定的場景,讀者在鐘擺式的時空中來回穿梭,不知不覺中就掉入了作者編織的世界當中。

影響莫言的文學巨作,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如果說《百年孤獨》的開篇吸引了眾多讀者,那麼書裡冗長重複的人名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則讓很多讀者直呼看不下去,覺得它晦澀難懂,言之無物。

疫情期間,大量時間空餘了出來,我第二次拜讀這本書。看完以後我在想,果然只有這種書才能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在我閱讀前幾頁時便陷了進去。

從文學角度分析,小說的開頭就極具考量。

他採用循環時間的口吻選擇了一個不確定的現在,既指那未來,又能溯回過去,一下子把三個時間維度包含其中,以恰到好處的戛然而止開啟了魔幻家族的百年興衰

書中大量冗長且相似的名字不僅加大了閱讀難度還容易使讀者混亂,這樣做又是為了什麼呢?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始終重複著兩個名字,不正隱喻著生命的周而復始的輪迴。開篇,結局就已註定。

書中的魔幻,如童話一般,讓你震驚又匪夷所思。吃土的雷貝卡。全鎮人患上失眠症、奧爾雷諾的神奇預言、無限繁殖的牲畜、抓住床單升天的美人兒蕾梅黛絲、連下四年的雨……它們反科學、反常識,但與現實又有著強烈的對比象徵。這就是魔幻的現實。

作者:馬爾克斯

從情感上分析,這是一個孤獨的悲劇。

重複的重複,虛空的虛空,孤獨的孤獨。

在我看來,孤獨世界分表 顯與內感兩種形式,如同家族中不斷重複的兩個名字一樣,代表兩種孤獨

一種是自己感知中因孤獨而伴隨的孤獨不被人所察覺,如超強繁殖的牲畜不斷帶來取之不盡的財富,日復一日豪情萬丈宴請著川流不息的陌生人的奧雷裡亞諾……另一種是他人眼中的孤獨,本人卻陶然如上校不聽地做金魚,做好了融化,融化了再做;如阿瑪蘭坦不停地縫製殮衣,縫好了拆,拆完了再縫。

總之,這些人將自己封閉在一個人的房間,家族中出現了許多重複的故事,但因為有時間跨度,你不會認為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家族的一種詛咒,這個詛咒就是"孤獨"。放眼古今,秦漢吳蜀魏晉隋唐宋元明清……群雄逐鹿,王朝更迭與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又有何異同?

從歷史背景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哥倫比亞以及整個拉美社會的發展都是停滯和孤獨,是一種過去、現在、未來的循環往復。

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哥倫比亞近百年的封閉落後正如同《百年孤獨》中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象徵了哥倫比亞甚至整個拉美的社會現實。在漫長的無休止的黨派之爭,封建專制的愚昧下,《百年孤獨》這個魔幻的世界蘊含了深刻的真實性和現實性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讓我重新認識了孤獨,了解了孤獨。

《百年孤獨》是我們不應該錯過的一本書,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和功夫去認真品味。同時今天的文章也是小編自己的一點小小的感悟,對於閱讀理解這本書,也只能起一個導讀的作用,大家如果對這本書感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認真讀一讀。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時,可以用思維導圖等方式整理,這樣方便認清人物,了解每個人的生平事跡和互相之間的關係。

人物關係圖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圖片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銷量5000萬冊的巨作《百年孤獨》,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它好在哪
    莫言(第一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白鹿原》作者)等在文學創造路上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而且他們表示,《百年孤獨》這本書一生至少要讀一次好評巨多的《百年孤獨》為什麼會有好多人表示讀不下去即使它全球銷量5000萬冊,那為何很多人都讀不下去呢?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讀不下去
    ,「我搏鬥了20年,終於可以離開他了,但我覺得我現在也終於可以靠近他了,因為我把中國的魔幻素材處理得和他不一樣,這個過程是如此的痛苦也如此的漫長。」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看不下去它開篇的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僅四十餘字,就將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發生的事交疊在一起。作者馬爾克斯說:「這是一個想了十幾年的開頭」。
  • 中國古代文人藏墨文化:以蘇軾為例,為何文人如此愛墨?
    一、文房四寶-墨文化 要問古人為何如此愛墨,這就和士兵如此愛槍是一個道理,在士兵的眼中槍不經是一種武器更是一種信仰,當然文人也不裡外,對於文人而言筆就是他們的武器而筆的子彈便是墨一種好的墨可以讓文人寫出好的字,所以古人熱愛墨原因。
  • 命運石之門:為何很多人心目中的神作,卻很多人看不下去?
    說到命運石之門,相信很多朋友都很想起那句「這一切都是命運石之門的選擇」這句話。而這部作品,也被某些朋友成為「石頭門」。這部作品也已經存在十年之久,而動畫化後,命運石之門也曾引起一陣火熱。然而隨著動畫的播出,命運石之門的口碑成了一個兩極存在。
  •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看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樂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中國文人為何有「漁父」情結?為何張志和的《漁歌子》備受推崇?
    當時日本的磋峨天皇,大概是看了此人的一首《漁歌子》,對大唐文化崇拜不已,對漁父的隱逸生活豔羨不已,幾次通過外交途徑,請求唐朝政府幫忙找到完整版本的《漁歌子》,後來更是仿寫了五首漁父詞,磋峨天皇的這五首漁父詞,是日本填詞史的開端。這個人的漁父詞,對中國文人的心理影響深遠。每個文人的心中,都坐著一個釣一竿風月的漁父,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在煙波浩渺五湖煙海之中泛舟的夢想。
  • 古代文學——論述(屈原對後世的影響)
    論述(屈原對後世的影響)屈原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文學家。無論是在精神方面,還是文學藝術方面,對中國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屈原的精神方面對中國後代文人有著廣泛的影響:首先,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南宋朱熹稱屈原為「忠君愛國」者以後,後世基本上都把屈原作為愛國者加以讚美,並積極學習。如文天祥,再被元兵俘虜以後,天天在獄中誦讀屈原的《離騷》,用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鞭策自己;陸遊報國無門,慨然嘆道:《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 看紀錄片中的臺灣文學大師 「他們在島嶼寫作」
    透過紀錄片,他感受到從大陸去臺灣的先生們在寫作的時候,不太有島嶼的概念,而且充滿了「大中國」的意識,他們不僅僅是寫「島嶼史」,而是寫「大陸史」。張鳴講臺灣文人在白色恐怖時期也還能寫豆腐塊養家,這讓他想到「鐐銬戴輕一點還好,如果鐐銬100來斤,人又在水牢裡,怕是神人也寫不了文章。」
  • 狹邪、情慾與文人風騷——明代青樓文化與文學
    明代青樓文化是中國女性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它代表著我國女妓文化的最高峰,是我國悠久的女妓傳統與樂籍制度的有機統一。女妓文化發源於上古時代的巫祭與酒人,代表著女妓之樂舞與飲宴兩大職業分支。這兩大分支在唐代發展為教坊歌舞妓與平康飲妓兩大群體,成為明代青樓文化的直接源頭。
  • 江戶時期的南畫:受中國二流畫家影響的日本文人畫
    政治安定、快速都市化以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為該時期的重要特徵,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葛飾北齋(1760-1849)、歌川廣重(1797-1858)等畫家的系列版畫作品對歐洲印象派創作的影響。不過在對外輸出的影響之外,江戶時期繪畫亦承載了來自其他文化的影響,例如受中國文人畫影響的「南畫」(Nanga)。
  •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飄逸風流,蔓延於崑曲中的明清江南文人氣息
    崑曲都是中國最主要的戲劇藝術,是當時各個階層的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緻而追求完美的享樂主義滲透在崑曲的戲文和演出中,同時也影響了當時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優渥的自然環境,儒道互補的精神文明——明清時期燦爛的江南文化精神江南文化不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中自我繁殖起來的,而是在地理環境影響下各種文化歷史融合的產物。同時江南文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雅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同時由於古代市民文化的影響,那種張揚個性解放的精神,都對束縛個性的封建綱常理學構成強烈的衝擊。
  • 李白大醉後寫下首肉麻情詩,很有水平,為何後世文人都不提起它?
    但這只是一時的,因為要經歷歲月的洗禮,千年來一直被人誇也不太可能。這一點,從大家對李白詩的態度就看得出來。以李白的名氣,他的水平自然沒得說,但對於其存世的千首詩作,也並不是每一首大家都叫好,甚至有不少被質疑的詩作。比如《贈汪倫》,雖入選小學課本多年,但一直有人不喜,甚至認為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就是一個不算高明的比喻嗎?有什麼意境可言?
  • 為何《總之就是非常可愛》,讓很多人非常酸,但還想繼續看下去
    但是細看各位漫友的評論,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都覺得,這部動漫實在是讓人覺得非常酸。理由是,動漫中的司和星空,這對少年夫妻,簡直活出了太多人內心想要的那種理想的樣子。 那麼,為何這部動漫讓這麼多人覺得酸,但還是會想要繼續看下去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放在如今也是神作的《命運石之門》,為何如此多人看不下去
    說到《命運石之門》,相信熟悉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部很神奇的番。看完《命運石之門》的人,絕大多數都會認為這是一部神作。但是,卻有很多人在看《命運石之門》的時候,在看了幾集後,就看不下去了。《命運石之門》為何能被稱之為神作?
  • 他只活了48歲,卻因一本書成了文學巨匠!此人我們每個人都認識
    此人我們每個人都認識,他便是文學巨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家世與清朝皇室可以說有著非常特殊的關係。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之妻孫氏是順治皇帝第三子玄燁(即後來的康熙皇帝)的乳娘,其祖父曹寅也曾當過康熙皇帝身邊的「伴讀」。康熙繼位之後,原本只是作為包衣奴才的曹家便發跡起來,康熙將曹璽封為江寧織造監督。
  • 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名純粹的文人
    前不久,《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有別於前兩季的好評如潮,這一季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因為劇情硬傷太多引來一眾吐槽。很多人看失望之餘也發出了這種感慨:「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這節目真應該交給他來拍。」的確,談到中國最了解美食的文人,很多人都會第一個想到汪曾祺。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中國有璨若星河的古代文學典籍,諸如《詩經》、《論語》、《楚辭》、《紅樓夢》。也有不勝枚舉的文學巨匠,孔子、司馬相如、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湯顯祖、曹雪芹……他們每個人都留下流傳千古的著作,也都代表了那個時代文學的風貌。不管歷史上中國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文化這條線,從未斷過。
  • 我們現代人都喜歡的女孩子為何反而成了古代文人眼裡的賤人?可悲
    你想讓我膩歪別人去,還是你不愛我了?當小豐聽了小倩的這番話之後,他也覺得自己老婆說得確實很有道理,於是,他就不顧別人的閒言碎語,從此之後就無拘無束地陪著老婆愉快地逛街了。如果這事發生在明朝、清朝,你猜會怎麼樣?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政權很多都掌握在少數民族手裡,女人是可以和男人主動離婚的。
  • 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從藝50周年,央視分享對她影響最深的文學作品
    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從藝50周年,沒想到這部文學作品對她影響最深央視綜藝頻道主持人朱迅主持的節目《我的藝術清單》,最近一期的嘉賓是國家一級演員、女中音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關牧村。今年67歲的關牧村,17歲就成為了天津歌舞團的獨唱演員,2020年正好是她從藝50周年,無論是對她個人還是一直追隨她的粉絲們而言,都是一個比較有紀念意義的年份。50年來,關牧村演唱過很多經典的歌曲,比如《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月光下的鳳尾竹》《小路》《一支難忘的歌》等。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這是虞世南所寫的《蟬》,很明顯描寫的是"蟬"這一獨特的文學意象。而縱觀中國文學史,則會發現在中國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關於"蟬"這一意象的描寫,在詩歌中更是形成了"詠蟬詩"。比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是專門描寫"蟬"的作品:"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蟬,作為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主要應用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悲秋主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