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2020-12-28 騰訊網

中國有璨若星河的古代文學典籍,諸如《詩經》、《論語》、《楚辭》、《紅樓夢》。也有不勝枚舉的文學巨匠,孔子、司馬相如、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湯顯祖、曹雪芹……他們每個人都留下流傳千古的著作,也都代表了那個時代文學的風貌。不管歷史上中國經歷了多少個朝代,文化這條線,從未斷過。

若說到當代文壇,恐怕還沒有一個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的代表,筆者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也答不上來這個問題。

但當代文壇還是有一件令國人振奮的事情,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此獎項的人。

這對於當代文壇來說,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但這件事的後續卻有些意外。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何沒有成為全民偶像,反被很多人罵?

文人相輕

自古文人相輕,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每位作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傾注的心血不亞於養活一個孩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每位作家都認為自己的作品很好,除非一個人的作品在藝術上真的能夠達到爐火純青的起步,能讓所有的人都額首稱讚。

當然在當代文壇上,文人相輕的風氣不重,尤其是在國際上,即便是為了國家的尊嚴,為了整個文壇的體面,也不會耍此脾氣。

誰都想憑藉自己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壇上打破零記錄的人。這一方面源自於為國爭光,畢竟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也有光輝燦爛的文學史,當代文人有義務也有責任為中國的文學上添一個國際的獎項。

另一方,每個作家也都渴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認同、被更多的人閱讀,若能獲得一項國際大獎,無疑就是最好的廣告。

被稱為當代文壇「四大才子」之一的張一一是國內知名的青年作家,他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發表了質疑之聲。

也有傳聞,在此屆諾貝爾文學獎尚未揭曉的時候,

他就向評委們直言不諱的表明了自己足以代表中國當代文壇獲此獎項。誰知組委會最終將文學獎的獎項頒給了莫言。

當然也不是完全否認莫言在文學上成就,能夠獲得此獎項,至少說明了莫言的作品還是有人欣賞的。在沒有人一個人的成就能夠讓所有人心悅誠服的時候,把獎項頒給莫言就相當於否定了其他人的作品藝術成就,問題的關鍵在這裡。

再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的莫言勢必在國際上也颳起一股熱潮,莫言的作品就作為能代表中國的文學作品出現在世界讀者的面前。

而莫言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則儘是醜惡之態,我們不否定中國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有很糟粕的部分,但這畢竟只是一小部分。

莫言在作品中誇大了這一部分,更加醜化了這一部分,有種諂媚西方文學的嫌疑。

作品存疑

話又說回來,莫言在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有多少人讀過莫言的作品?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變自莫言的小說,在此之前又有多少人知道是改變自莫言的作品?

莫言獲獎的那一年,正是筆者研究生畢業的那一年,作為當年專業第一畢業的研究生,對莫言獲此殊榮,筆者也表示難以置信。

當然,筆者的難以置信僅僅是代表一個普通讀者的看法,作為一個專業學文學的學生,文學史上提到的作家及其作品,還是認真閱讀過的,但莫言的作品讀過之後,似乎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在得知莫言得獎以後,筆者又從圖書館把莫言的著作借了出來,準備重溫一遍。

《檀香刑》讀完之後,令人作嘔,文字的魅力在於可以把一件事情描述讓人仿佛身臨其境一樣。《檀香刑》中關於刑法的描述,可以說是刷新了筆者對刑法的認知。

換句話說,這本書讓筆者看到了一種比死更可怕的事情,那就是生不如死,那種對生命和精神的折辱,人性惡的一面徹底的暴露了,亦或者說是激發了。

看完《檀香刑》以後,好幾天走不出書中的陰影,以致於筆者決定再也不看莫言的書,不想再一次讓自己陷入到那種情緒中。

以往讀書愛做摘抄筆記的筆者,讀完《檀香刑》以後,並沒有做隻言片語的摘錄,讀後感也沒有寫,但如今回憶起來,暗中被噁心到的感覺仍然有。

莫言獲獎的事情在中文學生圈掀起了一股看莫言作品的熱潮,也有人讓筆者推薦幾本,但筆者選擇了不推薦,因為筆者並不認為莫言的作品有多麼高的文學藝術成就,他僅僅是用自己筆描寫了封建社會和他所成長的那個社會的陰暗面,主題上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藝術手法上也談不上多高明,

所謂的魔幻現實主義,在某種程度就是滿足部分讀者的獵奇心理。

獎項背後

中國現當代文壇缺少標杆式的人物,以致於有些人甚至直呼民國之後中國再無才子,反觀中國現當代文壇似乎也確實如此。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也需要一些能與之匹配的文學作品來展現當代中國人之精神。在屢屢被提及的文化自信中,汲取養分的往往都是古代文學典籍,現當代文壇出現了空白。

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人歷來比較關注的一個獎項,此前獲獎的亞洲作家都是日本的,相較於一個彈丸島國,諾大的中國卻無一人能扛起當代文學的大旗,實則是一大憾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滿足了人們的諾獎情結,但也有許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獎項的背後。

筆者在修《影視藝術》這門課的時候,老師曾專門講過一節課,那就是西方電影中的中國符號,概括起來無外乎都是那些代表這著落後的符號,比如男性的太監形象。

影視劇作品也好、文學作品好,都有著強大的傳播功能,除了部分專門研究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專家學者以外,更多的外國人在選擇中國文學作品時,

往往是根據知名度來選擇。

而莫言的系列作品極少有描寫中國正能量的東西,

他的筆觸多描寫的是人性的醜惡與不堪,但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並非是這樣。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但也高於生活,如果莫言的著作隨著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而在世界範圍內普及,

那麼勢必會讓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形象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不好的印象。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生活有千姿百態,文學作品作為高於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自然也可以有形形色色的主題,但無論如何去寫,都不應該過度的誇大其實,因為過度的誇大其詞就是失實。

小結

文學作品成就的高低,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客觀的標準來衡量,只有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汰和洗滌,優秀的作品才能從多如泥沙的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代文壇也未必是空白,多如牛毛的文學作品需要經受時間和考驗,最終才能吹盡狂沙始到金。

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何沒有成為全民偶像,反被很多人罵?

因為人們沒有從他的作品中看到想看到的東西,滿足於獵奇心理的描寫,與三俗小說又有何異?

莫言的作品可以看,但似乎沒有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莫言獲得此獎項以後勢必會引起熱議,只是沒有想到輿論居然一邊倒,他看似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實則是失去了廣大讀者的心。

註:本文觀點全為作者一家之言,並無其他影射之意。

相關焦點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被罵「叛徒」?八年來首次回應太心酸
    2012年,莫言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本是一件喜慶的事情,沒想到卻給莫言之後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爭論和非議。大眾對莫言的爭論,除了質疑他不夠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外,最大的槽點就是莫言刻意醜化中國人,以此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甚至被人罵是「叛徒」。
  • 愛麗絲·門羅獲諾貝爾文學獎沾了莫言的光?
    [導讀]2013年10月10日晚,諾貝爾獎委員會將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相比於莫言之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在中國獲得了廣泛關注,各家媒體都進行了大篇幅報導。也許,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裡,莫言會成為一個標誌物——在他之前獲獎的作家,其作品在中國圖書市場上只能略熱;而在他之後獲獎的作家,作品將迅猛躥紅。這意味著諾貝爾文學獎已不只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的Party,還蛻變成為一樁公共事件。人們追捧它,不完全是為了感受藝術之美,而是想在「大事件」中留下一點身影,用買幾本書的方式,證明自己也曾參與其中。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文學圈自古都有「文人相輕」,莫言的批判也是從文人圈子裡面開始的,一開始從文學愛好者古川、北風等開始,共同公開發表了《中國民間人士反對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公開信》,要求諾貝爾文學獎取消莫言領獎資格,就此掀起了一場文學界對莫言的大批判。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父親拒收贈送的別墅,捐出「莫言舊居」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的父親主張將所謂的「莫言舊居」拆掉,但由於當時有人借住未能如願。莫言獲諾獎後,政府要出資修繕「莫言舊居」時,父親卻不同意。 莫言的父親是個質樸而安守本分的人。從人民公社成立之初就擔任大隊會計,一直當到80年代中期。按說大隊會計不需要下地幹活,但他卻一直堅持白天下地幹活,晚上記帳算帳。並且,在三十年如一日的會計工作中,莫言的父親沒記一筆錯帳,沒貪汙一分錢,被同行譽為「萬筆清」。
  • 路遙:我們不能小看「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得不到就說不好
    路遙在陝北的窯洞地暗暗發誓:我要在以後寫出更大的作品,真正地向諾貝爾文學獎進軍。看來,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文人心中的殿堂。諾貝爾文學獎儘管是世界上文學領域最高的獎項,也備受全球推崇,但因為大家的見解不同,諾貝爾文學獎也一直備受爭議,但不可置疑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始終是文人們最終的追求目標。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是她!速覽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
    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截至到2019年,共有116人獲得該獎,包括101位男性作家和15位女性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也就是說,在歷屆得主中,歐洲人捧走了超過7成的諾貝爾文學獎盃。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電影當時基本沒有看懂,沒看前覺著應該獲獎,看了之後突然迷惑為什麼會獲獎;當時只是記住了活剝人皮的場景和高粱地裡男女主人公讓人臉突然紅起來,接著影院的觀眾突然騷動起來的情景。多年以後,才知道是根據莫言作品改編的。二是因為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不止一次說,諾獎對他的生活影響很大,周圍的人沒有反應過來,他自己也沒有做好準備。但是,他內心還是無比愉悅的。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部小說集《晚熟的人》,讀後感受頗深
    距離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8年時間了,那時候我還在上學,幾乎把能找到的莫言所有作品都讀了一遍。到現在還有印象的只剩下一些小說的題目和《紅高粱家族》的大致情節,在所有被時間衝淡的記憶中還留下了高密東北鄉這個地名。2020年8月,莫言出版了獲獎後的首部小說集,我用一周的時間看完了。再次感嘆,讀書真的是一種人生捷徑。
  • 經典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何與諾貝爾文學獎差一步?
    轟動了文學界,轟動了無數青年,工人,農民,也讓路遙獲得了國內文學界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通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照,可以說直到今天,這部小說還在影響著很多人,更不必說剛剛問世的時候鼓舞了多少人。很多青年因為它獲得了奮鬥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知道了人為什麼要活著,人該怎麼活著,人為什麼要擁有理想,為什麼要堅持自己的理想。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家庭教育指導」日漸成為學校的一項重要職能。老師、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和共享理解,共同為孩子提供有愛有成長的環境。那麼,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呢?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總結了好的家庭教育的6大特徵,讀來令人深思。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那些鼎鼎大名的陪跑者們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法規規定,被提名人名單從不向公眾發布,被提名人本身也不會得知自己被提名。提名記錄封存50年。這些「陪跑」作家均由業內預測或者各博彩公司對於獲獎人員競猜的賠率榜而來。
  • 茅盾文學獎丨新作:莫言《莫言散文全編》觸及人的靈魂,觸及時代的病灶.
    而且我希望大家都記住,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農民的後代。——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 佩爾·韋斯特伯格■莫言是一位詩人,一位撕碎程式化的宣傳海報,把個人從湮沒無名的芸芸大眾之中提升起來的詩人。莫言的想像飛越於整個人類的存在狀態之上。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嗎?
    那些為此而爭得面紅耳赤的人,不如節省點時間,去認真讀一讀吧。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問題在於,現今世界,反權威的潮流愈來愈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文學作品獲獎的理由,可以有許多,不過,最核心的標準有二。其一,是作品的文學性。
  • 莫言:大器晚成的作家,埋頭寫作40年獲諾貝爾獎,為何招人謾罵?
    從1981年公開發表第一篇小說《春夜雨霏霏》開始到如今,莫言寫高密的家鄉,寫故鄉的人和歷史,只是很多人不會想到這麼一個連初中都沒上完的農村孩子日後竟然能夠獲得國際大獎,而且是國內首位作家獲獎。莫言:四十年埋窗寫作終獲諾獎為何會遭國人謾罵?
  • 武俠小說界,金庸成就如此之高,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導讀:很多人評價金庸的小說更像是商業作品,他的小說面向市場,面向讀者。說到金庸,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對於武俠小說,金庸重新定義了他。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定讀過金庸的武俠作品,當然根據他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數不勝數。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民謠搖滾歌手拿下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何方神聖?
    據說點上方藍色字「無故事」 關注公眾號之後的人,都變得和這次16年文學獎得主一樣傳奇了哦~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魯克,世紀文景再成幕後贏家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瑞典當地時間10月5日下午1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美國當代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6位女性。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銷售怎麼樣?快來看看書店推薦
    據記者了解,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後,各大書店都會將獲獎作者作品陳列至推薦處,採購部門也會加大該作者書籍的採購。那麼,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究竟銷售怎麼樣?哪類書籍最受歡迎?近些年人氣最高的還是莫言的作品,不僅是《蛙》《豐乳肥臀》等作品,包括今年8月新上的《晚熟的人》也是目前該區域售賣最好的。今年獲獎者比較冷門,其相關詩集還沒有到貨,從受眾來看,其實小說更受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