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門羅獲諾貝爾文學獎沾了莫言的光?

2021-01-08 騰訊網

[導讀]2013年10月10日晚,諾貝爾獎委員會將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相比於莫言之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在中國獲得了廣泛關注,各家媒體都進行了大篇幅報導。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

一、愛麗絲·門羅沾了莫言的光?

距離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名單公布前半小時,愛麗絲·門羅的《逃離》在亞馬遜中文網站的銷售榜上排名2000位之後。

這本書曾令愛麗絲·門羅贏得2009年布克國際獎。在這個獎金額(6萬英鎊)僅次於諾獎的國際文學大獎中,獲得者卡達萊、阿契貝的作品中文版銷量寥寥,菲利普·羅斯略好,菲迪亞·戴維斯的書甚至沒有中文版,在中文網絡中也很難找到相關詞條。

此前,曾有公司想出版愛麗絲·門羅的其他短篇小說集,但他們從版權方得到的答覆是:中文版權早被別人買走了,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出版。

隨著愛麗絲·門羅獲獎的消息傳來,5分鐘後,《逃離》在亞馬遜銷售排行榜上已攀升至第11位,且處於全面斷貨中。

也許,在未來相當長時間裡,莫言會成為一個標誌物——在他之前獲獎的作家,其作品在中國圖書市場上只能略熱;而在他之後獲獎的作家,作品將迅猛躥紅。

這意味著諾貝爾文學獎已不只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的Party,還蛻變成為一樁公共事件。人們追捧它,不完全是為了感受藝術之美,而是想在「大事件」中留下一點身影,用買幾本書的方式,證明自己也曾參與其中。

在這場狂歡中,三種人註定是勝利者:出版商,文青和推手們。我們很容易通過特徵性語言將他們區分出來。

人生苦短,怎能錯過經典?(出版商)

今夜,我們都是加拿大人。(文青)

你是關心文學多一些?還是關心文學獎多一些?(推手)

公共事件的最美好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個集體裝逼的機會,人人都獲得了用半肉麻方式抒情的權利,這或許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不明覺厲」之處。

二、後莫言時代,該選擇怎樣的腔調

我們不能埋怨諾獎,因為生活太乏味、夢想太遙遠。

不論愛麗絲·門羅獲獎與否,明天早晨你都要去擠地鐵,見到老闆時都要戰戰兢兢,生活其實並沒有本質的改變。我們一邊對客戶滿臉堆笑,一邊在背後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他祖宗八代;我們依然會發愁於工資太低,房租金高;我們仍會東張西望,在跳槽與堅守間踟躕難斷……

必須承認這樣的現實:對於生活,我們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們能改變腔調。

前莫言時代,每到10月第二或第三個星期四,這樣做就是Nice:

典型的歐洲文化偏見。

中國作家離世界太遙遠了。

真懷疑評諾獎的那些老頭子們懂不懂什麼叫文學。

他們懂中文嗎?馬悅然寫100個漢字得錯20個,還另外免費贈送兩個病句。

意識形態優先!他們評的是文學獎?

中國作家是另一支中國男足,他們懂什麼是世界文學嗎?

神馬東西,果取關。

總之,表達出你神聖的憤怒,因為那是掩藏焦慮的最佳面具。有憤怒,才能在氣勢上壓倒別人,才能顯得高高在上,才能讓人覺察不出你的心虛,才能讓你顯得更加孩子氣……

而後莫言時代,玩法就完全改變了:

就是個文學獎而已,得獎能說明什麼?

得不得諾獎與創作水平是兩回事好不好……

文學是文學,幹嘛非要和政治掛鈎?

我們該讀書了!

中國短篇小說至少落後世界20年!

卡夫卡也沒獲諾獎,是他更需要諾獎,還是諾獎更需要他?

不就是個文學獎嗎?有什麼可議論的?樓主吃多了撐的……

闊了而不變臉,等於沒闊。人一富,就有了裝達觀的義務,否則當窮小子時的心理不平衡,到哪裡去找補?

莫言獲獎時,平媒不拿出8個版來,簡直就是缺乏新聞敏感的鐵證。至於愛麗絲·門羅,4塊版就不錯了,她的中文譯本少得可憐,又沒怎麼看過,該說點什麼好呢?人人一臉凝重嚴肅,因為心中都有一個沉重的問號:門羅是誰?

大家的想法驚人一致:趕快到亞馬遜去買本書,補課……

於是,明日之格子間中,竟是《逃離》之天下。

三、脫離了傳統,無以談門羅

中國人讀小說常常就作家談作家,但事實上,每個作家都是傳統下的蛋。

杜甫讚美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庾信、鮑照被大多數讀者忽略了,於是,我們重新塑造了一個與文學傳統無關的李白。他不再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而是豪邁、誇張的代表,乃至被後來的「老乾體」作者們奉為鼻祖。假如李白再生,讀到今天這些大膽、劍拔弩張的「詩」,相信他會毫不猶豫地再度死去。

單獨看愛麗絲·門羅沒有意義,如果不讀奧康納、羅恩·拉什、高特羅、卡佛、布考斯基、陶爾、馬拉默德、理察·福特、契佛、雪莉·傑克遜等等,我們就無法了解她究竟在寫什麼。

在今天的世界上,為女權而發聲的作家太多了,可他們並不都是愛麗絲·門羅。寫短篇小說的人同樣太多了,要與他們區別開,才是真正的愛麗絲·門羅。

世界文學是一條大河,愛麗絲·門羅不過是其中一瓢飲,一旦置入杯中,她就成了死美人,就失去了生命力,她的所謂優點也就不成其為優點了。

現實的困境是,我們對這條大河並不了解,不知道它的方向,不知道什麼在驅動著它前行,不知道它為什麼要流淌。

文學註定是一件與生命相關的事,是因為那些發自內心無法撫平的痛,讓我們勇敢、真誠、坦率、隱忍,乃至愛。文學將我們與前輩的思考與傳統緊密地連接了起來,正如愛·摩·福斯特(《印度之行》的作者)在《小說藝術面面觀》中說的那樣,可以把人類的情感與境遇分成不同房間,那裡面,不同時代的偉大作家們正在共同創作。對於孤獨,李白可能是一種描摹方式,而薩特又是另一種方式,而所有這些描摹,最終會讓我們真正讀懂文學,也讀懂我們自己。

愛麗絲·門羅和任何一位偉大作家一樣,都是我們讀懂自己的一面鏡子。但前提在於,你有沒有直面自己的勇氣。

四、讓文學繼續嘲笑

當理性不成熟時,一切都是含混的:物理與化學不分,歷史與神話不分,思想與信仰不分,法律與道德不分,政治與小說不分……

毫無疑問,愛麗絲·門羅的獲獎推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媒體更願從文學本身去看問題,努力將文學剝離出來、單獨觀照,這和莫言獲獎時的喧鬧迥然不同。

沒有了狂熱和抱怨,沒有了穿著馬甲的民族主義,也沒有了各式各樣的陰謀論。這一方面說明愛麗絲·門羅確實眾望所歸,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社會的進步。當然,這也因為她太陌生,網友們不敢亂張嘴。

在現代社會中,小說作為背負傳統的一種思想方法,必然會被擠到角落裡。但是,它絕不能停止冷嘲熱諷,絕不能選擇沉默,絕不能喪失說風涼話的能力。

一個好世界,必須要有批判的聲音。沒有批判,就會腐敗。這世界並不圍繞文學而運轉,文學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文學的美與這個時代的理性主義基調格格不入。因此,它是制衡「有用」敗壞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

文學不應成為有用者和裝飾者,而是要成為嘲笑者。這嘲笑讓我們心靈成熟。

把文學還給文學,這是後莫言時代最令人賞心悅目之處。沒有口號式的激情,沒有誇張的喜大普奔,文學終究是清淨的事業,這樣挺好。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是她!速覽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
    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父親拒收贈送的別墅,捐出「莫言舊居」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的父親主張將所謂的「莫言舊居」拆掉,但由於當時有人借住未能如願。莫言獲諾獎後,政府要出資修繕「莫言舊居」時,父親卻不同意。 2012年10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的父親再次以他的質樸贏得了許多尊敬,但在所謂「莫言舊居」的問題上,父親的主張卻令人費解。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品銷售怎麼樣?快來看看書店推薦
    北京時間10月8日傍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據記者了解,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後,各大書店都會將獲獎作者作品陳列至推薦處,採購部門也會加大該作者書籍的採購。那麼,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品究竟銷售怎麼樣?哪類書籍最受歡迎?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被稱為當代文壇「四大才子」之一的張一一是國內知名的青年作家,他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發表了質疑之聲。 也有傳聞,在此屆諾貝爾文學獎尚未揭曉的時候, 他就向評委們直言不諱的表明了自己足以代表中國當代文壇獲此獎項。
  • 美國女詩人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一起回顧歷年獲獎者
    中新網10月8日電 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頒獎方稱她的「詩意之聲」能夠「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1年諾貝爾獎。
  • 路遙:我們不能小看「諾貝爾文學獎」,不能得不到就說不好
    路遙在陝北的窯洞地暗暗發誓:我要在以後寫出更大的作品,真正地向諾貝爾文學獎進軍。看來,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文人心中的殿堂。諾貝爾文學獎儘管是世界上文學領域最高的獎項,也備受全球推崇,但因為大家的見解不同,諾貝爾文學獎也一直備受爭議,但不可置疑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始終是文人們最終的追求目標。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被罵「叛徒」?八年來首次回應太心酸
    2012年,莫言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本是一件喜慶的事情,沒想到卻給莫言之後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爭論和非議。大眾對莫言的爭論,除了質疑他不夠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外,最大的槽點就是莫言刻意醜化中國人,以此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甚至被人罵是「叛徒」。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莫言,認識他,一是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在國際上獲了電影大獎,是中國人第一次獲這樣的獎。那會兒,我十歲左右,父親在擁擠的人群中就像在洪水中,苦苦掙扎了許久,終於搶到了兩張電影票,跟隨父母進到了電影院。
  •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嗎?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問題在於,現今世界,反權威的潮流愈來愈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文學作品獲獎的理由,可以有許多,不過,最核心的標準有二。其一,是作品的文學性。
  • 美國歌手鮑勃·迪倫獲2016諾貝爾文學獎
    【觀察者網綜合】瑞典文學院剛剛宣布,75歲的美國民謠詩人、藝術家和作家鮑勃·迪倫(Bob Dylan),獲得2016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鮑勃-迪倫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其「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從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迪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近年來她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小說家、詩人。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獲獎者名單 諾貝爾文學獎歷代作品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 書單|2010-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推薦
    雖然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的陌生,但是格麗克在當代詩人中早已享有盛譽,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看這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不難發現,似乎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都在安利一些在大眾眼中的「爆冷」文學家。所以今天螺螄君也去收集了從2010年到2020年中的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一些作品,讓我們一起來充充電吧!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魯克,世紀文景再成幕後贏家
    諾貝爾文學獎注重文學性和貢獻性,獲獎者的作品大多是純文學類作品,再加上思維和表達習慣的差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在國內的讀者數量並不突出,但得獎對作家的作品銷售仍然會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尤其是2012年莫言獲得此獎項以來,「諾獎作家」的名號更加響亮了。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總結了好的家庭教育的6大特徵,讀來令人深思。1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圖片均為博雅公學所攝,文章來源於網絡)往期精彩回顧①②③原標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閱讀原文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出爐,有多少知名作家成了「陪跑王」?
    在琳琅滿目的世界文學獎項中,諾貝爾文學獎可謂是其中影響力最大、權威性最高的,知名的作家會因此廣為人知,作品備受關注,銷量隨之爆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出爐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菲利普·羅斯最被看好的年份有兩個,一個是1993年,一個是2013年,但是這兩個年份的諾獎分別授給了美國黑人女作家託尼·莫裡森和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1985年幻想小說《使女的故事》的發表,令她一舉成名,獲提名普羅米修斯獎和星雲獎,以及英國文壇最高榮譽布克獎,《使女的故事》也成為20世紀最經典的幻想小說之一。有著逾五十年歷史的布克文學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參考,布克獎官網曾發布了一篇題為《奧爾加通往諾貝爾之路》的文章,文章列出了一份由布克獎走向諾貝爾獎的作家名單,其中包括印度裔英國作家V.S.奈保爾(V.S.
  • 莫言:大器晚成的作家,埋頭寫作40年獲諾貝爾獎,為何招人謾罵?
    你認識莫言嗎?作為我國目前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作家,自獲獎來就收到了無數人的關注。像我們熟悉的《紅高粱》《豐乳肥臀》《蛙》等等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張藝謀就憑藉《紅高粱》一炮而紅。2012年,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中國本土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 但是他沒想到這次獲獎之後迎接來的是嘲笑和謾罵!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魯迅先生拒絕參與諾貝爾文學獎評選魯迅是盛開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一九二七年,瑞典有位考古探險家通過劉半農,想擬提名先生為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劉半農寫信徵求先生意見,但遺憾的是卻被先生回絕了。理由是於自己、於國他和梁啓超都不配獲得那批豐厚獎金,中國當時也沒有人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