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嘴聚談《我,來自廣院》,康輝自言"那四年,我按部就班"

2020-09-05 播音中國

七載央視、八年中歐的盧靜、小課總被留堂的康輝、央視五顧茅廬的滬上名播葉蓉、現代感之範的螢屏花旦史小諾、職高攝影出身的光頭凱叔王凱……

近日,康輝抵滬出席上海書展,一來為個人近作《平均分》舉行讀者見面會,二則為同窗新書《我,來自廣院》情誼站臺。

圖據:周到上海

作者潘奕霖與康輝有著四年同窗之雅,歷時兩年訪談而成三百餘頁的對話錄,據實而作囊括10名廣院畢業出聲露臉的螢屏中人。

其中播音系獨佔9席,1人來自國際新聞專業(英語節目主持方向)。半壁江山出身廣院播本,但亦有魯健、郎永淳這類碩士研究生、播音二學位的校友代表。

《我,來自廣院》可以視為在提問者的串引下,經由這些螢屏名嘴、新秀來說講故事。加之提問者潘奕霖既是廣院播本校友,又是央視電影頻道資深主持人,這種學緣、業緣親緣性,資源富足之下讓他的對談呈現,有著外圍採訪者難以拿料的獨家信源。

專訪過程約等於文本本身。書中不加潤飾,不少對話近乎原聲帶語錄,私人化口述。讓同學康輝訝然,甚至想要刪除一些多餘口語詞彙。全書存錄的10名廣院校友,多為廣為所知、見諸報導的名嘴,但書中有著附加值的信息增量。

圖據:周到上海

看似有意無意岔開去的絮語閒話,但其中隱含著不少專業媒體人的提問技藝:正問、側問、反問、設問、追問、兩面提示,速讀10個廣院人故事錄,猶如置身十檔訪談節目的談話場,自然而然隨著串引人和受訪人的言語節奏,跟進整體談話進程。

全書按照入學廣院年份排序。身為廣院79級播音系畢業生的盧靜老師,北京人的她,與前「國嘴」羅京、李瑞英同班。大學畢業後與羅京一道被分配到央視新聞部播音組。曾擔任《新聞聯播》播音員。1983年畢業,第二年就主持春晚。1990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瑞典留學定居。1998年回國任教至今,擔任中傳播音學院綜藝主持系主任。

「我們不僅繼承了老一輩的播音傳統,有紮實的基本功,吸收了他們的思想,同時又有開拓創新。」盧靜老師在該書訪談中表示,77、78、79級老三屆廣院畢業生,是為我國傳媒界「打江山」的一代人。

圖據《我,來自廣院》

書中盧靜老師還直言,播音專業很多人不重視基本功,人云亦云,應該懂得說話藝術是社會的永恆需要,永遠不會過時。

而對於身為同學、舍友的康輝,在這種近身訪談中,也有著頗多逸聞細故。甚至愛好電影的康輝曾笑言,如果和採訪者潘奕霖換崗,他做《流金歲月》會比其更勝一籌。

圖據《我,來自廣院》

書中介紹,康輝報考廣院播音系,是全班高考文化最高分。但康輝認為廣院四年,自身不屬於典型廣院人,四年時間,沒有太多融入其間,現在回望歲月,還是沒能放開心胸,把自己封閉在慣常軌道。「那四年,我有缺失,自己選擇太少了,有點按部就班。」

康輝還認為,現今的中國傳媒大學已不是回憶中的北京廣播學院,兩者有著明顯分界線。「當年廣院亂的氛圍中,有著活力、生命力,現在的活躍度太少了,我覺著其實中傳可以做得更好。」

閒覽《我,來自廣院》恍若閃回捧讀彼時高中火熱一時的《我在北大等你》。想必這本書亦有這般取意。

前有主持人108將的世紀大同框,現有廣院播音臉隔屏風言雅論。廣院金字招牌搭配滿格播音元素,似是周末一杯茶的書影來風,讀此如有所得,陶冶情志。

作者:楊竣博 ©️播音中國版權所有(圖片除外)轉載請授權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我,來自廣院》探尋康輝、尼格買提等主持人心路
    《我,來自廣院》作者潘奕霖是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主持人、《佳片有約》欄目製片人,他召集時下廣受觀眾喜歡和關注的10位優秀主持人,暢談青春、夢想、困惑與抉擇,以訪談形式記錄了數十位畢業於廣院(今傳媒大學)的著名主持人的心路歷程。
  • 《我,來自廣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如果說哪些東西一提及便會讓你熱淚盈眶,我想它們應該會是青春、夢想與希冀。那是關乎於我們青春年少時的所有期待,是我們現如今午夜夢回時最想抓住的時光。
  • 央視名嘴太優秀了!康輝、張蕾藝考省第一,尼格買提免試進入廣院,他是王者
    作為近水樓臺、天時地利之便的慢綜藝,節目輕鬆攬獲了眾多央視名嘴主播,這些身邊同事的助力,讓節目更添話題度。《你好,生活》更是成為央視中間站、爆料臺,三五好友在此團建、互動。 近日,節目中又有了「第一」之爭:康輝、尼格買提、張蕾、撒貝寧等諸位同事在討論時,引出各自的奪魁往事。播音中國熱點求真,看看三位藝術類名嘴奪冠背後有何故事。
  • 央視名嘴康輝:剛開始主持時,不敢看臺下女生的眼睛
    「只要能在廣院舞臺上站5分鐘,以後就敢站到人民大會堂的舞臺上。」央視名嘴康輝亮相上海書展,在新書《我,來自廣院》中,他一改平日採訪者的身份,成為受訪者。這本由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佳片有約》欄目製片人潘奕霖撰寫,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新書,「挖」出了盧靜、康輝、葉蓉、史小諾、郎永淳、瑤淼、凱叔(王凱)、魯健、邵聖懿、尼格買提這10位主持人的青蔥歲月
  • 潘奕霖攜《我,來自廣院》於成都世豪廣場舉行新書分享會
    「國臉」康輝的大學青澀歲月,攝影出身的光頭凱叔王凱,華麗轉型「找鋼網」首席戰略官的郎永淳……這些故事都被記錄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主持人、《佳片有約》欄目製片人潘奕霖的訪談錄《我,來自廣院》中。18日,潘奕霖老師受邀來到成都世豪廣場舉行新書分享會,與讀者分享青蔥歲月,暢談主持人生。
  • 「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關注,央視名嘴康輝也差點被改變人生
    在康輝2019年出版的自傳《平均分》一書中,他回憶起了這段高考錄取時的波折:「如果沒有父親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寫。」央視主持康輝當年高考錄取差點被「頂替」當時,中國傳媒大學還叫「北京廣播學院」, 每個省區的錄取名額都極少,專業考試後合格的學生,能拿到一張文化考試通知單,去參加高考,文化課成績合格後才可能被錄取。如果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學生的專業成績、文化成績都合格,那就要在成績全部報送給廣院後,由學校做出最終決定。
  • 空前絕後的廣院89播音班:康輝丁克海霞生子,王雪純文清留遺憾
    近日,一段康輝21歲時的面試視頻在網上熱播,網友感慨:央視顏值擔當實錘了!在這段視頻中,康輝字正腔圓,又很有親和力,他說自己來自河北石家莊,在北京廣播學院讀書的前3年都獲得了獎學金和三好學生。康輝曾和同學葉蓉一起主持過「廣院之春」校園歌手大賽,在臺上被噓過、被哄過。康輝早早進入央視實習,但是直到畢業前的6月,康輝才拿到offer。當時很多同班同學都早就拿到offer,這也令等待央視offer的同學們特別焦急。
  • 央視名嘴「國臉」康輝給自己打《平均分》,你給自己打幾分?
    那時候廣院播音系招生是委託各省(區市)的廣播電視廳代招,每個省區的名額都極少,如果一個地方有三四個學生的專業成績、文化成績都合格,那就要全部把成績報送到廣院後,再由學校來定奪。而專業課、文化課都表現優異的康輝卻因為當地在成績報送時的「疏忽」,差點和廣院失之交臂。
  • 康輝:我在新聞聯播「不務正業」的日子
    當然,與高中就一路保送進北大、幹啥啥都行的凡爾賽鼻祖撒貝寧不同,學生時代的康輝,顯得有些普通。 高考那年,康輝報考北京廣播學院,險些落榜。1989年,康輝收到了來自天津商學院的通知書,這是他當時隨手填的第二志願。康輝一家人看到後傻了眼,那專業考了第一的北廣呢?
  • 摯愛離世成他一生的痛,康輝: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早早遂她願
    在高考那年,姐姐的同學來家裡玩耍,他是北京廣播學院的在讀大學生,他將北廣描述的頂級的好,一旁的康輝聽得津津有味,並對廣院心之嚮往。老師勸他說:「這個算什麼專業啊,這也要學四年,這個專業以後就業面太窄了,還是選一個別的吧!」
  • 北大還行撒貝寧,省考第一康輝:你和牛人之間,差的不只是學歷!
    在一期《你好生活》中,尼格買提邀請康輝、撒貝寧、張蕾、李梓萌重回校園,回到18歲, 當他問大家「你們考得怎麼樣」時, 張蕾說:「我是藝術類第一」; 小尼跟著說:「我也是第一」; 康輝笑著接到:「誰不是第一?」
  • 聚光燈下的燦爛,聚光燈外的磨礪:讀廣院著名主持人訪談錄有感
    《我,來自廣院》就是通過訪談,把10位屏幕上的名人拉進現實,讓他們講述他們的故事,讓他們總結他們的人生,讓他們來展示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來告訴我們聚光燈外的生活。北京廣播學院,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可以說是中國傳媒人的搖籃,為中國傳媒行業培養出了無數的人才,我們耳熟能詳的媒體人如白巖松,歐陽夏丹,海霞,李詠,馬思純等等,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單,當然還有本書採訪的10位主持人,盧靜,康輝,葉蓉,魯健,史小諾,郎永淳,王凱,瑤淼,邵聖懿,尼格買提。當然這10位都是在北京廣播學院時期入學的學生,他們親切的稱呼自己為廣院人。
  • 康輝:高考錄取險些被人頂替,是父親改寫了我的人生
    他眉飛色舞的向康輝講述,廣院是多麼牛掰的學校,學校的播音與編導專業在全國首屈一指。康輝聽得心潮澎湃,決定報考廣院。當時的廣院招生非常嚴格,需要考專業課和文化課。專業課初試時,康輝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加,沒想到通過初試。這給他增加了信心和勇氣。接著複試中,他力戰其他同學,率先通過複試;文化課考試也是超常發揮,成績過了那年的重點分數線。
  • 高考差點被頂替,"央視帶貨天團"老大,段子手康輝播新聞太可愛
    當時他和另外兩個人都通過了考試,其中康輝的成績在三人中也是排第一的。在填報完志願後,康輝等了很多天都沒能等來廣院的錄取通知書,反而等到了天津一所高校的通知書。康輝的父親在得知這件事後,打電話到廣院招生辦去詢問才得知,報送成績的部門只報了另外兩名同學的成績。
  • 央視一哥康輝:父親多次奔波求來大學名額,膝下無子父母遺憾而終
    高三的這一年,康輝像突然開了竅一般,開始思考自己今後的職業規劃。正巧趕上姐姐一個在廣院念書的同學給康輝講了一番自己在廣院學電視編導的經歷,這可讓康輝瞬間充滿了嚮往,進廣院就能離電視電影又進了一步,聽起來好像真的挺不錯的。
  • 央視康輝高考也曾被「頂替」,涉事的兩個女同學,後來怎樣了?
    「頂替」事件是人生的第一課康輝在自傳《平均分》一書中,回憶起了這段高考錄取時的波折:「如果沒有父親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寫。」康輝高考那年,河北省有3名考生通過專業考試拿到了文化考試通知單,成績出來後,都報給廣院,最後由學校決定錄取誰。
  • 「國臉」康輝與「播音主持」之間的不解情緣
    《平均分》這本書是央視著名主播康輝的憶舊隨筆集,講述了康輝從學生時代到「國臉」的完美蛻變。在書中,康輝如此評價自己的人生晉級路:若論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個。(今中國傳媒大學)(以下簡稱「廣院」)的高中同學,來康輝家串門,聊起了廣院,把它誇得天花亂墜,簡直就是史上最好的一所大學。
  • 《平均分》展現央視主持人康輝的成長之路
    於是帶著他去醫院仔仔細細檢查了一遍,弄得康輝當真肚子疼了起來。那之後,他倒也不敢在假裝生病逃課了。他明明有相當高的文化成績,但卻去考了播音主持的藝考,當別人都在質疑他的時候,康輝卻心想,未來如何不得而知,可我命由我,不由天啊。於是康輝大膽地選擇了去北京廣播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傳媒大學,在那個時候,他們都親切稱這所大學為:廣院。
  • 央視名嘴齊聚戶外拍大片 網友:北大保送生誤入廣院團建
    近日, 由央視打造的綜藝節目《你好生活》曝光一組節目劇照,撒貝寧 、尼格買提 、康輝、李梓萌、張蕾五位央視知名主持人播音員一起騎行去郊遊鏡頭中,央視一哥「康輝」穩坐C位,康輝的表情看上去略帶拘謹,連拍生活照都是播新聞的狀態。但這些人齊聚在一起,真的是好有愛的「一家人」 ,有網友評論說這叫「北大保送生誤入廣院團建」,因為除了撒貝寧之外,其他四個人都是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只有撒貝寧是畢業於北大,而且是保送生。
  • 央視名嘴倪萍康輝鞠萍直播帶貨破14億 還有人爬樹圍觀
    >央視名嘴倪萍康輝鞠萍直播帶貨搜狐娛樂訊 昨晚,央視名嘴康輝與倪萍、鞠萍同臺為山東直播帶貨。直播一開始,康輝便向觀眾獻上一曲改編版《好漢歌》。籍貫是山東的主持人鞠萍姐姐也以一首悠揚的《誰不說咱家鄉好》為山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