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此重用胤禵,是否真的考慮過,要傳位給他

2020-12-23 騰訊網

德妃烏雅氏,是為康熙生育最多子嗣的妃子,分別生育了三子三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皇四子胤禛,還有皇十四子胤禵了。雖說後來是胤禛繼承了皇位,即雍正皇帝,不過在此之前比起來,胤禵就要幸福多了。

首先烏雅氏生胤禛的時候,由於位分還低,不能親自撫養兒子,於是胤禛就交由佟貴妃撫養。胤禛從小就與生母分開,導致母子間沒法建立感情,所以關係一直比較疏遠。

可胤禵出生的時候,烏雅氏已經貴為德妃,便能親自撫養他。也就是說,胤禵是生母帶大的,從小就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在不在生母身邊長大,也導致兄弟倆性格方面的不同。

其次康熙對兄弟倆的態度也不同,康熙在第一次冊封皇子的時候,就唯獨沒有冊封胤禛,理由是他「為人輕率」。要知道,胤禛排行老四,弟弟們都有了爵位,就自己沒有,別提多尷尬了。

而胤禵從小就受到父親的關注,小小年紀就跟隨康熙出巡。九子奪嫡爆發後,不少皇子都接連失寵,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等都被康熙囚禁起來,可胤禵仍然非常受寵。

康熙五十四年,康熙還給了胤禵一項特權,就是享有支取官物的權利。也就是說,平時胤禵生活上需要什麼,就可以隨時在宮中支取。雖說期限只有一年,但這一特權別的皇子沒有,足見他受到的特別關照。

三年之後,康熙還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前往青海徵討準噶爾部。康熙害怕胤禵年紀輕,在軍中沒有威信,手下會不服他。還特地下令,在胤禵出徵當天:「其不出徵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

由此可見,康熙真的很是喜歡和器重這個兒子。很多人質疑雍正得位不正,甚至說康熙的詔書原本寫著「傳位十四子」,可卻被雍正改成「傳位於四子」。雖說這種說法早已被攻破,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那麼康熙如此重用胤禵,是否真的考慮過,要傳位給他呢?

當初胤禵結束了與準噶爾部的戰爭後,正準備班師回朝,不曾想,卻傳來康熙皇帝駕崩的消息。緊接著,又傳來哥哥胤禛繼位的消息。即使身為胤禛的同母弟弟,胤禵也感到十分驚訝。

胤禵之所以驚訝,是完全沒有想到,最終會是哥哥胤禛繼承皇位。別說胤禵了,滿朝文武都感到驚訝,所以才會傳出,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另外,胤禵實際上與胤禛關係不好,他支持的是老八胤禩。

當時胤禵班師回朝,雍正帶著眾人前去相迎。可胤禵見到雍正後,卻不肯下跪行禮。還是胤禩走出來,告訴他理應下跪,胤禵這才跪下,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正因如此,讓雍正對這個弟弟很是失望。

原本以胤禵的身份,他的同母哥哥即位,他理應就是高高在上的親王才對。可誰讓他非要與雍正作對呢,所以雍正坐穩皇位後,便削除了胤禵的爵位,還將其囚禁起來。一直到乾隆即位,他才被放出來,當時已經年過半百了。

至於說康熙是否真的想過,要傳位給胤禵這件事,筆者認為沒有。康熙子嗣眾多,其實不止胤禵,基本個個都出類拔萃,要不然,也不會有九子奪嫡了。再說他如果真的想傳位給胤禵,就不會在自己晚年時期,派胤禵去打仗,怎麼說呢?

其一,打仗畢竟是件危險的事,如果胤禵是將來的儲君,萬一在戰場上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得不償失?其二,康熙已經年邁,自己都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這個時候應該把儲君留在身邊,以防萬一才對。就像當時康熙身體不好,許多事已經交由胤禛代勞,這就是有意培養胤禛接觸政事,慢慢過度皇權的做法。

由此證明,康熙並沒有想過,要傳位給胤禵。而他派胤禵去打仗,就是希望培養他,成為一個能徵善戰的大將。將來胤禛即位,他作為其同母弟弟,就好盡心輔佐。只可惜,胤禵與哥哥關係,並不像康熙想的那樣親厚。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相關焦點

  • 康熙讓胤禵做撫遠大將軍,是否有意傳位於他呢?三件事告訴你真相
    胤禵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康熙會傳位於他,就連皇八子胤禩也轉而扶植胤禵。民間傳聞將康熙遺詔「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於四子」便是胤禩搞出來的。皇十四子胤禵胤禵擁護胤禩倒並非是因為胤禩真的適合做皇帝,而是胤禩抓住了他的那點虛榮心。胤禵自詡才華橫溢,胤禩對此卻是百般迎合,當然迎合的同時也不忘拉攏。
  • 揭開康熙九子奪嫡的歷史真相——十四阿哥胤禵爭位敗北之謎
    我們知道,康熙在位時期,真正被納入過考慮範圍或者進入朝臣薦舉名單的主要就是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其他參與奪嫡的阿哥,基本上都各自加入了這幾位阿哥的爭儲集團,極少有自己派系,或多或少都與這幾大集團有過交集。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那這種說法究竟是否可信呢?答案是不可信。為何這麼說?從詔書上便可以看出這一傳聞的真假。按照民間說法,雍正是將詔書中的「十」字進行修改,變成了有利於自己的「於」字。但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於」並不是現在這種寫法,繁體字的「於」寫法為「於」,絕不是簡單地在「十」字上加兩筆便能改頭換面。
  • 如果康熙直接傳位乾隆,有可能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第二長的恰恰就是他的孫子,有「十全老人」稱號的乾隆皇帝。實際上,乾隆皇帝是為了不打破祖父在位61年的最長記錄,才選擇禪位給兒子嘉慶皇帝的,自己做了三年實權的太上皇,實際掌權時間要超過康熙皇帝。
  • 乾隆為何釋放胤禵?被雍正囚禁了13年,十四阿哥胤禵早就沒了志氣
    在當時的人看來,晚年的康熙,如此喜愛十四阿哥胤禵,甚至封他為大將軍王,帶著二十萬雄兵遠徵西北,顯然是有傳位的意思了。那麼十四阿哥胤禵此後的境遇又是怎樣呢?胤禵回來奔喪,被雍正解除了一切職務和兵權。很多人不解,胤禵手握二十萬大軍,為什麼不反戈一擊,進入中原和雍正爭奪江山呢?
  • 十四阿哥胤禵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何會被雍正囚禁?
    胤禵從小聰明過人,才德雙全,十分受父親康熙皇帝的寵愛,父親康熙皇帝每次出行塞外時,都要帶他隨行,在日常生活中,父親康熙皇帝總是給胤禵特殊的對待,胤禵這個人除了才德雙全外,性格也是特別的爽快和直接,對於認定的兄弟,也是十分重情重義,因為胤禵的這樣爽快直接的性格使得他與為人謙和的八哥胤禩頗為投脾氣,從此兩人之間,便在一起共事,感情也越來越好。
  • 康熙皇帝駕崩,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如果起兵造反可能成功嗎?
    康熙皇帝駕崩後,十四阿哥胤禵的確是手握重兵,很多人也在議論,胤禵如果當時不回京,而是選擇起兵造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條件比胤禵好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都已失敗告終,胤禵如果起兵,勝利的概率也幾乎為零。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胤禵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冊封烏雅氏
    康熙五十七年, 胤禵被封為大將軍王,奉命西徵,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康熙皇帝準備傳位給胤禵的象徵,不過康熙皇帝本身就比較重視西北戰事的,一直以來都是親力親為,只是年事已高,處理起來已經力不從心了,在諸位皇子中,也就胤禵比較有軍事才能,讓他代表自己去平叛是符合康熙皇帝需求的,這並不意味著康熙皇帝準備傳位胤禵。
  • 大將軍王胤禵在西北立了啥功勳?為何後人隻字不提?雍正毀了石碑
    可這個時候已經是康熙57年,康熙還有4年就嗝兒屁了。身體每況愈下,根本就無法御駕親徵。為此他必須要從眾多子嗣中選擇一位大將軍王代替自己出徵。這麼多兒子裡,康熙最終看上了十四阿哥胤。為什麼?因為胤禵文武雙全,當時也才三十來歲,是個身體硬朗的皇子。派他出徵,勝率要大得多。那麼胤禵有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呢?
  • "康熙晚年為何要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這一招太高明,雍正都被騙過"
    在另外一些人的看來則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康熙其實並無意傳為於雍正,傳位詔書是偽造的,康熙更屬意於其他皇子,比如老八和老十四。這兩種說法那種更正確呢?我認為是前者,原因如下:康熙一定是非常認真地想過自己的後事,在《清聖祖實錄》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日後朕躬考終,必至將朕置於乾清宮內,而等束甲相爭耳!
  •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可以說顒琰的繼位比起他的爺爺雍正與他的老爹乾隆的繼位要順利得多。那麼為什麼有為皇儲候選人的乾隆朝就沒有引發像康熙朝「九龍奪嫡」的現象呢?人均不同從康熙到乾隆,歷經了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次盛世,同時也迎來了最後一次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高潮。自從雍正皇帝因西北戰事而設立軍機處後,中國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導讀:康熙皇帝復立太子後,開始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但被復立的太子胤礽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反而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寫過江夏鎮任伯安的書信被康熙皇帝掌握後,太子胤礽決定鋌而走險,想當第二個李世民。
  • 康熙生前到底想把皇位傳給誰?其實,到死他心中也沒一個確定答案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過太多的朝代和皇帝。在這些皇帝中,康熙是非常少見的有作為的皇帝,甚至,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不僅在位的時間非常長,而且,學術修養跟武藝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在位期間,曾做過許多令人稱讚的政績和英明的決定。如果要說他做過最英明的一件事是什麼,那筆者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傳位。
  • 九子奪嫡:十四阿哥胤禵究竟幹了什麼,惹得康熙大怒,抽刀就砍
    只是胤褆有點太過心急,而且不注重方式方法,一句「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讓康熙皇帝對其徹底失望。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皇長子胤褆打算將康熙皇帝的怒火引往別處,於是他選中了當時聲望最高、勢力最大的皇八子胤禩。
  • 雍正登基後,老八胤禩下場很慘,為何老十四胤禵能躲過一劫?
    要說二人結局為什麼天差地別,主要是三點,一是二人對雍正的威脅程度不同;二是雍正和胤禵畢竟是一母同胞;最後也是為了洗脫自己「篡位」的嫌疑。雍正帝胤禛和十四弟胤禵這哥倆,雖然都是德妃烏雅氏所生,卻從小不是一條心。
  • 胤禵手握重兵為何康熙駕崩後不兵變奪位?
    雍正之所以能從九子奪嫡中勝出靠的便是計謀而不是武力,十四阿哥胤禵擁兵數十萬不假,但雍正在胤禵西徵後就真的在京城無所事事等著承接皇位嗎?這一盤棋雍正早已下了許久。康熙晚年因為自己的猶豫不決再加上太子胤礽難堪大任,這就導致其他眾多皇子紛紛開始對太子之位進行爭奪,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八爺黨和四爺黨。
  • 雍正王朝:叫板康熙還能監管兵部,胤禵的「話裡話」,你聽懂了嗎
    熱河狩獵,康熙皇帝將審理「刑部冤案」有功的皇八子胤禩刻意抬高,一個「代朕賜宴」就立馬讓胤禩立馬成為了呼聲最高的新太子人選;但在「議舉新太子」時,康熙皇帝又在佟國維的協助下,將其「繼任太子」的美夢徹底斬斷。人生遭遇如此大起大落,恐怕任誰都會接受不了。
  • 雍正登基後為何要先收拾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禵呢?
    所以說康熙也通過這件事明白了胤禟和胤禵對胤禩比較重情義,尤其是胤禵雖然挨了一頓毒打,但是,這件事情後來反而還令康熙帝感覺到他對兄弟的有情有義,並對胤禵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之後更加寵愛他。
  • 雍正王朝:胤禵拉攏鄂倫岱,只是為防範八阿哥胤禩?絕非如此簡單
    2、將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作為胤禛和胤禵之間的交易條件,雖然有著一己之私的奪嫡考慮,但畢竟是為了便於西北大軍的糧草接濟和調配。3、除了人君氣宇,康熙皇帝還需要看下皇四子胤禛對諸位勢力龐大之政敵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