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直接傳位乾隆,有可能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2020-12-23 舍我先生

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第二長的恰恰就是他的孫子,有「十全老人」稱號的乾隆皇帝。實際上,乾隆皇帝是為了不打破祖父在位61年的最長記錄,才選擇禪位給兒子嘉慶皇帝的,自己做了三年實權的太上皇,實際掌權時間要超過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活著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孫子弘曆(乾隆皇帝),甚至有傳聞說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夠即位,完全是因為康熙想把皇位傳給孫子。

那麼,假如康熙皇帝比兒子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還長壽,是不是他就不會直接傳位給孫子弘曆呢?就歷史情況來看,完全沒有這個可能。

首先,康熙皇帝屬於比較傳統的帝王,在他的內心更加認可父子相繼,即使他再多活十幾年,他還有兒子在世。有子傳子肯定是第一選擇,況且他的兒子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皇十四子。兒子有實力,他的優選肯定是兒子。況且傳統觀念,兒子和孫子是有區別的,子承父業沒毛病,孫承祖業一般情況下是無子。而且清初的皇位傳承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到福臨到玄燁,是完全的父子相繼,這符合正常的皇位繼承選擇,也避免添亂子。其實,皇位繼承和遺產繼承差不多,有子傳子是大多數帝王的選擇,無子才會傳孫或者採取兄終弟及,甚至像宋朝一些皇帝選擇過繼皇子的情況。

其次,一旦出現孫子即位的情況,意味著直接跨過了兒子,這實際上是朱元璋傳位朱允炆的翻版。而康熙皇帝的兒子和孫子都有實力,將不會出現靖難之役一邊倒的情況,而是骨肉殘殺。作為父親和祖父的康熙皇帝肯定是不想看到,他本身是比較希望自己的兒子們和睦的,為此廢掉太子胤礽,圈禁庶長子胤禔。康熙皇帝絕對不能自己給自己挖坑,坑害子孫。而正常情況下,年齡比胤禛小的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都有實力打敗侄子弘曆。這種情況會使滿洲貴族徹底分化成派,可能康熙皇帝辛辛苦苦鞏固的帝業都容易保不住。即使康熙皇帝再喜歡弘曆也不敢冒這種風險。

第三,康熙皇帝並不是對雍正皇帝絕對欣賞。對於雍正皇帝即位,至今存在疑點。這件事至少說明一點,康熙皇帝中意的皇子不僅僅是胤禛(雍正皇帝),根據歷史真實情況分析,還有可能包括廢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十四子胤禵。尤其這裡面的皇十四子胤禵要比胤禛小很多,如果康熙在多活十多年,胤禵正處於壯年,又有軍功,康熙皇帝大概率會傳位給他。而歷史上的祖傳孫,則大都是因為皇帝喜歡的兒子早逝,為了彌補兒子不能繼位,選擇傳位孫子。顯然,康熙皇帝直接傳位給弘曆不是這種情況。

第四,祖傳孫的結局大都不好。歷史出現過幾次祖傳孫的情況,比較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還有元世祖忽必烈直接傳位給鐵穆耳,另外比較有名的南齊武帝蕭賾傳位給孫子蕭昭業,遼道宗耶律洪基傳位給孫子耶律延禧。這幾次傳位結果除了忽必烈傳位鐵穆耳情況稍好一點外,其餘均不理想。朱允炆被叔叔朱棣奪位,蕭昭業被殺害,耶律延禧成為末代皇帝並被金人俘虜。祖傳孫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康熙皇帝有兒子的情況下,斷不會傳位孫子。

最後,即使出現祖傳孫的情況也不一定是弘曆。根據《李朝實錄》和《清史稿》等的記載,雖然太子胤礽被廢,但康熙皇帝對於胤礽的第二子也是實際上的嫡子弘晳還是很鍾愛,並且康熙皇帝遺命給弘晳封王,並且弘晳曾經是嫡孫,從小在宮中和康熙皇帝長大,感情要好於弘曆和康熙皇帝。另外,康熙皇帝兩立太子胤礽,說明康熙皇帝還是很珍視和皇后赫舍裡氏的感情,康熙皇帝極有可能選擇自己喜愛的弘晳繼位。這樣的結果還能避免廢太子胤礽在自己死後有危險。

當然,康熙皇帝能夠在眾多孫子中喜歡弘曆這個非嫡孫,還專門給弘曆的母親看過相,說明弘曆還是有過人之處的,康熙皇帝的最終繼承人成為弘曆的父親胤禛和弘曆並不是空穴來風。從弘曆對祖父的感情看,祖孫感情是非常好。作為帝王,也是歷史有作為的皇帝,康熙皇帝不會不顧及兒子都非常優秀的情況,去選擇孫子弘曆繼位。

相關焦點

  •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康熙與乾隆都是「超生遊擊隊」的代表人物。康熙一共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其中養育成人的就有24個兒子,8個女兒。乾隆一共生養27個子女,其中皇子17位,長成10人,女兒10人,長成5人。乾隆雖然不及爺爺能生養,但也有十位皇子做皇位候選人。乾隆的傳位很是風平浪靜,在立儲前夕的小顛簸也被乾隆一手解決。
  • 康熙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嗎 事實卻是恰恰相反
    正史、野史及電視劇裡都說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也許恰恰相反,應該是先看好雍正才看好乾隆的。有什麼證據嗎?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而此後,便有謠言傳出,說雍正得位不正。民間盛傳,康熙的傳位詔書上,原本寫著「傳位十四子」,但胤禛卻搶先一步,將詔書修改為「傳位於四子」。登基後,雍正又急不可耐地將十四弟軟禁在景陵,這種說法就愈演愈烈。答案是不可信。為何這麼說?從詔書上便可以看出這一傳聞的真假。按照民間說法,雍正是將詔書中的「十」字進行修改,變成了有利於自己的「於」字。但大家要知道,古代的「於」並不是現在這種寫法,繁體字的「於」寫法為「於」,絕不是簡單地在「十」字上加兩筆便能改頭換面。
  • 康熙如此重用胤禵,是否真的考慮過,要傳位給他
    其次康熙對兄弟倆的態度也不同,康熙在第一次冊封皇子的時候,就唯獨沒有冊封胤禛,理由是他「為人輕率」。要知道,胤禛排行老四,弟弟們都有了爵位,就自己沒有,別提多尷尬了。
  • 康熙的遺詔中,寫的究竟是傳位「十四子」,還是傳位於「四子」?
    並且還在康熙皇帝的靈位前面質疑雍正的皇位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最後也是通過這一系列的爭奪之後,流傳出來一個謠言,康熙原本想傳位給十四阿哥,最終被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子」。其實大家如果是想一探究竟的話,首先就應該要了解到,其實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只不過十四阿哥從小開始就是被其他貴妃養大的,所以他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親情。
  • 十三阿哥胤祥是康熙皇帝的傳位人嗎?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和真實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有所不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提到十三阿哥胤祥曾經帶兵打過仗而且還在軍隊威望極高,但是真實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卻沒有帶兵打過仗,就更別提在軍中有威望的事情了,不過這不影響一部分人對十三阿哥胤祥的喜愛。
  • 乾隆選繼位人,為什麼不立德才兼備的永瑆,卻傳位平庸的嘉慶?
    嘉慶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和珅造成的,因而乾隆一死,他就誅殺了和珅。然而事與願違,死一個和珅,並不能扭轉清朝逐步衰弱的局面。他只看得到表象,看不到實際根源。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想問,既然嘉慶才智平平,為什麼乾隆還選擇他為下任皇帝,卻不選擇更聰明的皇子?
  • 乾隆、康熙為什麼能活那麼久?都因戒掉了這一惡習!
    導讀:乾隆、康熙為什麼能活那麼久?都因戒掉了這一惡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乾隆、康熙為什麼能活那麼久?都因戒掉了這一惡習!
  • 順治帝一共有八子,康熙只是庶三子,為何順治會傳位康熙
    同年2月,玄燁即位於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並改為康熙元年。中國歷史上正常的皇位傳承,一般有三種方式,即嫡長子繼承制、兄終弟及、選擇賢達子孫,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最為常見。但順治帝一共有八位皇子,玄燁只是庶三子,而且只有八歲還談不上賢達,那麼順治帝為何會傳位玄燁?
  • 難怪嘉慶被人持刀追砍,你看看乾隆傳位嘉慶時說的這句話,太狠毒
    清朝的乾隆皇帝,恐怕是最著名的「流量帝王」,關於他的影視劇也好,民間傳說也罷,是一個跟著一個。究其原因,無外乎兩個字「有福」。早在康熙還活著時,一次他帶著小乾隆去打獵,康熙「砰」的一鳥銃,幹翻了一頭熊,然後示意小乾隆,拿著弓箭過去補一箭。如此一來,史書上必會濃墨一筆:天資神武,幼而殺熊——多牛逼!可哪料一貫聽話乖巧的小乾隆卻膽小了,不敢去。
  • 歷史上除了乾隆之外,還有哪些是爺爺親定或者默認的皇帝接班人?
    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的時候是在康熙六十年,此時弘曆10歲,康熙很喜歡這個孫子,便把他帶進宮養在身邊,享受一點爺孫的天倫之樂。而此時也正是九子奪嫡白熱化階段,弘曆的受寵無疑是四爺胤禛的加分項,但是如果要說康熙是因為弘曆才傳位給胤禛或者是欽定弘曆為「皇太孫」就有點牽強附會了,畢竟弘曆才是個10歲的孩子。要說到爺爺欽定接班人,最著名的莫過於明朝,出了兩位貨真價實的皇太孫。
  • 康熙皇帝駕崩,十四阿哥胤禵手握重兵,如果起兵造反可能成功嗎?
    康熙皇帝駕崩後,十四阿哥胤禵的確是手握重兵,很多人也在議論,胤禵如果當時不回京,而是選擇起兵造反,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類似的情況在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條件比胤禵好的人也有不少,但大多都已失敗告終,胤禵如果起兵,勝利的概率也幾乎為零。
  • 千古帝王康熙的一個錯誤舉動,被乾隆學了去,直接導致清朝沒落!
    康熙作為我國古代最後一個朝代有名的聖君,他的功績,那絕對是被後人所認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康熙帝也是不例外的有著老年皇帝該有的通病,仁慈。或許是想要維護自己晚年的形象,康熙在晚年的時候實行的都是仁政,並沒有太過於實行苛政。那其中就有這麼一件事情,康熙帝的決策可以說是失誤了,還給乾隆朝埋下了一個禍根。
  • 篡改康熙遺詔?清宮謎案之雍正是合法繼位嗎?
    康熙在廢儲之初明確有旨:「諸阿哥中有鑽營謀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容。」 所以胤禛一直小心謹慎,行韜晦之略,多次宣稱自己無冀望寶座之心。平時只與十三阿哥交好,與其他皇子、大臣極少來往。又自稱「天下第一閒人」,整日與和尚道士談佛論道,給人留下不結黨、不謀位的印象。 康熙是個明察的君主。
  • 乾隆:死於毒殺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卻是僅僅在位13年就早早的駕崩了,在清朝各位皇帝的在位時間來說算是比較短的,尤其是和康熙乾隆相比,簡直是相差無數。而且有關雍正的死因在歷史上也是疑雲重重,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呢,據《清實錄》中記載乾隆的一個做法揭露了雍正的真正死因。下面就來詳細的說說。
  • 乾隆晚年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退位之後他又都在幹什麼呢?
    乾隆退位的緣由乾隆元年,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去拜謁景陵時,想起當年康熙將他留在宮中親自教養的往事,勾起了他對康熙皇帝無限的懷念和崇敬之情,於是,他在康熙皇帝的神位前焚香默禱:「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 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歷史功績最大?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就歷史發展規律而言,康熙寬大、乾隆疏闊,兩者之間就必須有一個整飭弊政的雍正才能將大清王朝推向鼎盛。那麼,就具體歷史功績而言,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足以代表整個清朝歷史的著名皇帝,誰才是貢獻最大的那一個?有清史學者認為,「宵旰焦勞,勤於庶政」的雍正皇帝,革除了康熙朝遺留之諸多弊政;奠定了乾隆朝的社會、經濟、政治秩序;為大清鼎盛狀態的到來立下了首功。
  • 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破案了
    文 | 上官雲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ID:cns2012),原文首發於2019年12月5日,原標題為《雍正到底改沒改親爹康熙遺詔? 歷史懸案有答案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在《中國檔案珍品展》上,不僅展出了當年康熙皇帝的傳位遺詔(複製品),還有清代呼蘭府《婚姻辦法》(複製品)、清初滿文木牌(複製品)等等。
  • 康熙生前到底想把皇位傳給誰?其實,到死他心中也沒一個確定答案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過太多的朝代和皇帝。在這些皇帝中,康熙是非常少見的有作為的皇帝,甚至,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不僅在位的時間非常長,而且,學術修養跟武藝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在位期間,曾做過許多令人稱讚的政績和英明的決定。如果要說他做過最英明的一件事是什麼,那筆者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傳位。
  •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是一個「高產戶」,他一生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他能夠選擇的人卻並不多。為什麼?原因就在於乾隆太過高壽,所以他的兒子要麼就是小小年紀夭折了,要麼就是熬不過他而走在了他的前頭。乾隆的嫡子是永璉和永琮,永璉在乾隆即位之後也已經被秘密定為皇儲了,可偏偏夭折了,永琮也在兩歲的時候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