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天策府》:一次堂·吉訶德式的嘗試

2021-02-07 廣東藝術雜誌

還在求學階段,我就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遊《劍網3》。我通過遊戲中的俠義豪情,舒緩對畢業和未來的焦慮。

 

那時候,「我」是天策府的一名小兵。

 

多年後,我有幸進入了廣東粵劇院,成為了粵劇藝術的一員新兵。

 

有天,彭慶華老師聯繫我:「你不是喜歡玩《劍網3》嗎?我和朋友有個大膽的想法……」

 

就此,《決戰天策府》創作之路開啟了。



《決戰天策府》,取材自網遊《劍網3》,立足於粵劇傳統藝術,面向對粵劇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的潛在觀眾群——遊戲玩家和中國古風愛好者,一切都是不曾有過的跨界新嘗試,既擔心不被觀眾認可,也擔心行內爭議,大家憑著一腔熱血,摸著石頭過河。我作為項目統籌和粵劇編劇參與其中,體驗著苦與樂,也見證了笑和淚。

 


從一開始,我們對這部戲就有相當明確的定位:要打造的是一部為目標新觀眾打開粵劇「大門」,讓他們有興趣一窺究竟,從而走進粵劇、接觸粵劇甚至喜歡上粵劇的作品——先把他們「引」進來,咱們才有可能「走」出去——所以,這部戲的一個核心是「跨界」,從網遊到粵劇、從粵劇到網遊,從表演中引導、發掘、培養觀眾,從觀眾中又反哺、啟發、影響到表演……如何搭建一道合理得當的跨界對話之橋,是我們從一開始,也是一直思考著的。

 


《決戰天策府》全劇時長2小時,講述的是「安史之亂」期間,天策府統領李承恩在遭遇大起大落後重新振作,率領各大門派英豪,力抗叛軍,保衛大唐江山的故事。在創作過程中,我和編劇玲瓏問情、野火大鴻群策群力,並聯合各位主創老師,根據遊戲設定多番推敲、調整,才最終落實了故事的框架,並且在一次又一次演出的觀眾反饋中,吸取精華,反覆修訂。

 


作為一名粵劇編劇,我感覺自己更像是一名園丁:修葺枝葉,使其適應舞臺演出需要;添土施肥,使其更有粵劇味兒。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場《男兒為國》同名主題曲的創作經歷。

 


在最初的創作設想中,我們就計劃以「潛移默化、層層遞進」的方式,把粵劇味道滲透給觀眾——比如序幕,唱段偏武俠風格,熱血激昂,引人入勝,而在每一個場次的鋪排中,漸漸加重粵劇的比重,使其越來越深厚,而又能讓一開始對粵劇不太了解、甚至自覺不太適應的觀眾回味。到了這重頭戲的一場,正好是我們把劇情以及人物推向高潮的時刻。

 


第五場《男兒為國》,對主角「李承恩」來說,是他完成了人生信念轉折的重要節點。從一呼萬應到天策被滅,從意氣風發到頹喪失意,他失去了所有。在少林寺渺渺鐘聲中,回首痛殤情感,前塵盡棄,有愧疚,有失落,有破滅,愴然孤寂,熱血仍未涼。

 


有鑑於此,這個唱段先由變奏的粵劇牌子《水仙子》引入,悲愴悽然——「思憶兩茫茫,轉眼間心如秋霜……」,再過渡到《俺六國》,表明李承恩在聽到鐘聲後有感而發的心跡:「心似灰,怕聽鐘鼓跌宕,一迭聲震破悽涼滿腔。釋迦語,十方皆可引航,偏渡不過我煎熬痛殤,盡翻悲笳血浪。」

 


從鐘鼓中況味悲涼,再由連續的南音唱腔中敘說前塵往事:「別矣年少輕狂,志承家國望。心寄望,血淚盡染汗衣,戍邊大唐……想我竟然誤信奸人謊,兵困危城,還遭禍降,慘染山河碧血,碧血成行……」因為剛愎自用、誤信他人,李承恩做出了錯誤判斷,也讓天策府吃盡苦果,其中還牽連到他從未曾開始卻銘刻於心的一段感情。唱段中,我們以《悲秋》旋律作為基調,抒發李承恩的痛愧於心:「嘆嬌顏,獨悲愴,紅塵俗世中最難忘……」在回首所有、失去所有之後,李承恩捫心自問,天下之大,何處是岸,何日才能光復故土,還河山一片安寧。為此,作曲老師戚鏗重新編寫了一段「生聖人」(註:粵劇界對「新曲」的代稱),巧妙地把全劇主旋律再次重現,把李承恩的痛悔和壯志凝聚其中,將氣氛推向高潮。



《決戰天策府》之《男兒為國》歌詞:

 

(作詞:馮敏儀;作曲:戚鏗;編曲:陳揮之;主唱:彭慶華)


這首主題曲「出生」的時間比較晚,大概是在全劇首演前不到一周,用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寫成,卻寄託了我對「李承恩」這個人物在此情此景的一種解讀。面對失敗,他難辭其咎,但孤膽奮起、再挽山河、重振天策,他也義不容辭。他是鐵血愛國的統領,更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此生盡薦玄黃,仍不負英雄柔腸。



跌跌碰碰,《決戰天策府》不知不覺已經面世第六個年頭,經過不斷的修改打磨,即將在3月29日為觀眾們呈獻的,已經是劇目的5.5版了。



身處在這個團隊之中的第六個年頭,身為小兵的我一直心存感激和期盼,臺上臺下、臺前幕後,大家因為熱血而聚首一堂,心懷赤誠,紮根傳統,探索未知,像真正的騎士那般坦蕩面對成敗,然後再總結前行。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

 

追夢,從來不老,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


《決戰天策府》宣傳片


演出資訊:



文/馮敏儀

圖片和視頻由廣東粵劇院提供


相關焦點

  • 粵劇"決戰天策府"
    其中由廣東粵劇院傾力打造的《劍網3》主題粵劇決戰天策府將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劇場開啟搶先版的首場試映,誠邀關注!廣東粵劇院小七定妝照廣東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團副團長及當家文武生彭慶華將聯同一眾優秀青年演員呈獻粵劇排場戲《秦瓊賣馬》以及《武松大鬧獅子樓》、《八大錘》、《風雪山神廟》、《大明悲歌》、《戰巴丘》等精彩粵劇折子戲,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粵劇院取材於3D武俠網遊巨作《劍網3》的新編粵劇《決戰天策府》搶先版演出也將在本次專場下半場首次亮相。
  • 決戰天策府上東方衛視了!
    劍網3題材粵劇《決戰天策府》登上東方衛視喝彩中華舞臺,一展傳統文化魅力!華麗激情的舞臺表現、傳統戲曲與遊戲相結合的新穎形式獲得了四位觀察員——徐帆、王珮瑜、霍尊、程雷的一致認同!盡誅宵小天策義,長槍獨守大唐魂!國家一級演員彭慶華飾演的「李承恩」,還原了李局的英勇善戰的動人魅力。
  • 馬林斯基芭蕾《堂·吉訶德》,僅三天可見!
    這是你離馬林斯基《天鵝湖》最近的一次!與此同時呢,《堂·吉訶德》又有足夠的空間讓舞蹈演員炫技。沒看夠《天鵝湖》揮鞭轉的盆友,你們可以繼續在《堂·吉訶德》中過癮。Evseeva曾經主演過《仙女》、《海盜》、《吉賽爾》、《舞姬》、《胡桃夾子》等,但是她演繹最多的作品,還是《堂·吉訶德》。在聖彼得堡,Evseeva有著「舞團最好吉特莉」稱號,是本地觀眾公認的最適合演繹《堂·吉訶德》的女演員。除了擁有極高的肌肉素質、爆發力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旋轉技巧以外,Evseeva在《堂·吉訶德》的表演風格上極具個人色彩。
  • 永遠的堂吉訶德 全球觀
    其實,我本人就是「堂吉訶德式」騎士小說的「受害者」。童年的一段時間,我從幼兒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那個放動畫片的頻道。當熟悉的主旋律響起,我就知道,《堂吉訶德》來了。被堂吉訶德吸引,首先是那段超長的片頭主題曲,氣勢恢宏。精美的畫卷,向我展示了異鄉風情。然後,就是那個瘦瘦的、穿著緊身鎧甲不斷向前衝的騎士——堂吉訶德,還有那匹經常喜歡笑話他的瘦馬。沒有人告訴我這部動畫片的原著和原委。在我眼裡,堂吉訶德就是俠義的化身,他永遠向前衝,眼睛裡永遠是路見不平與行俠仗義。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 張芳梅與您分享《堂·吉訶德》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 張芳梅與您分享《堂·吉訶德》 2020-12-08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 迅 |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1]魯 迅十六世紀末尾的時候,西班牙的文人西萬提斯做了一大部小說叫作
  • 莫斯科大劇院《堂·吉訶德》,240張高清影像放映票免費秒殺!
    4月22日將放映的《堂·吉訶德》,來自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已經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在此後的每個月,我們還將有機會看到世界各個頂級劇院、交響樂團、芭蕾舞團的作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如果說莎士比亞的劇作是現代戲劇的開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便是現代小說的開端。
  • 耶魯公開課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本期的《耶魯公開課》,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這一堅持了近一年的專欄的最後一期,選擇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作為收官之課,探索蘊藏在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與骨感現實的激烈纏鬥。課程介紹《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門課程共24講,每講在1小時左右。
  • 「影評」墜落的堂吉訶德
    短片只有11分鐘,始於一場奢華的美食宴會,終於一次次墜落的人性。長片《飢餓站臺》在劇情和立意上進行了延伸。同時在影片中還能看到《心慌方》和《雪國列車》的影子,不過本片把從前的隱喻全部明示,把血淋淋的現實拿給觀眾看。看完本片之後久久不能下筆,殘忍血腥的場景在電影中並不稀奇,但拿開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之後,不禁恐懼。我們似乎也在這樣的監獄中。
  • 他用交響詩講述《堂·吉訶德》的故事
    擅長寫作英雄與哲學等深奧音樂的理查·施特勞斯,在這首風趣的交響詩《堂·吉訶德》(Don Quixote, fantastic variations for cello & orchestra, Op. 35,TrV 184)中,也很成功地創造出諧趣幽默的音樂。這首作曲家的第六部交響詩寫作於1897年,而次年作曲家又寫作了他另一部著名的交響詩《英雄生涯》。
  • 馬林斯基芭蕾舞團領銜主演經典芭蕾舞劇《堂·吉訶德》,演繹愛情與冒險!
    當一部文學巨作遇上芭蕾藝術世界經典芭蕾舞劇《堂·吉訶德》以其歡快動感的舞步和音樂演繹愛情與冒險將於12月27日在臨沂大劇院精彩上演芭蕾舞劇《堂·吉訶德》 改編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創作的同名經典小說《堂·吉訶德》,由路德維希·明庫斯作曲,馬裡烏斯·彼季帕編舞。
  • 餘隆演繹《堂·吉訶德》東方明珠百視通高清+VR現場直播
    閉幕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演出曲目為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以及理查·施特勞斯《堂·吉訶德》。東方明珠百視通IPTV、OTT、BesTV app手機客戶端、東方有線、SiTV等平臺以「高清+VR」的方式對該場音樂盛典進行全程直播,讓更多無法到達現場的觀眾,感受如同「親臨」般的演出效果。錯過的觀眾,還可在之後的一個月內在平臺上點播觀看。
  • 丨宋襄公和堂吉訶德:時代洪流下的抗爭終成幻夢
    Jules David所畫的堂·吉訶德與桑丘二、越過重重阻礙,他找尋著一種可能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曾經感嘆道:「堂吉訶德是一個可悲、可嘆、卻不失可愛與可敬的人物。」另外,驕傲的堂吉訶德還提出行俠仗義的口號,願意為貧苦的人打抱不平,即使他並不具備相應的能力,但起碼也能夠帶來一些共鳴,甚至起到安慰效果,這就已經足夠好了。於是偉大的騎士堂吉訶德橫空出世了。「我是曼查的騎士,名叫堂吉訶德。我的職責就是遊歷四方,除暴安良,報仇雪恨。」
  • 切·格瓦拉:南美山林間的堂吉訶德——評《玻利維亞日記》
    《玻利維亞日記》[古巴]切·格瓦拉著 郭昌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文:張偉劼理想主義情懷與實幹精神兼具,切·格瓦拉被很多人看成現代的堂吉訶德,與甘地、特蕾莎修女這樣的聖賢一同照亮這個越來越缺乏本真和激情的渾噩世界
  •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四—考研筆記63
    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四——考研筆記63學生李清文 編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內容豐富多彩,藝術結構獨特,諷刺手法高超、語言運用嫻熟。關鍵是它的現實主義意義,考試要考。而且這兩個形象往往是在對比中刻畫的,如一主一僕在外形上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個騎馬一個騎驢;內在方面堂吉訶德從入迷到清醒,桑丘從頭腦簡單到複雜等處處構成鮮明的對比,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與諷刺手法融為一體,使得行文風趣,增加了情節的生動性。三、在表現手法上,小說巧妙地運用了諷刺藝術,採用了對比、幽默、嘲諷、誇張、戲擬等手法。
  • 耶魯公開課丨《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品讀一部藏在喜劇外殼下的人文主義「聖經」
    本期的《耶魯公開課》,也是耶魯北京中心這一堅持了近一年的專欄的最後一期,選擇耶魯大學西班牙和比較文學系斯特林講席教授Roberto González Echevarría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作為收官之課,探索蘊藏在塞萬提斯筆下理想主義與骨感現實的激烈纏鬥。
  • 經典名劇《堂·吉訶德》選段
    點藍字關注我 ↑↑關注千夜舞蹈官方公眾號,第一時間獲取精彩視頻、課程信息、奇聞異事等,請點擊標題下千夜舞蹈或直接添加帳號:qianyedance 關注今天給大家帶來經典名劇《堂·吉訶德》第三幕!
  • 想知道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事和認識堂吉訶德,戰風車學習案告訴你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奇事,認識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了解堂吉訶德大戰風車的奇事,認識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學難點:感知作者敘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 【影評】墜落的堂吉訶徳
    短片只有11分鐘,始於一場奢華的美食宴會,終於一次次墜落的人性。長片《飢餓站臺》在劇情和立意上進行了延伸。同時在影片中還能看到《心慌方》和《雪國列車》的影子,不過本片把從前的隱喻全部明示,把血淋淋的現實拿給觀眾看。看完本片之後久久不能下筆,殘忍血腥的場景在電影中並不稀奇,但拿開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之後,不禁恐懼。我們似乎也在這樣的監獄中。
  • 《飢餓站臺》:從堂吉訶德到彌賽亞,為何他的結局還是失敗?
    五年後的2013,現代類型片大師奉俊昊又打造了一部《雪國列車》,在兼顧了故事性與世界觀的同時,完成了一次很成功的影視化階級寓言。《下一層》的表達無疑是精準且有力的,但受限於篇幅,影片在有限的時間裡淡化了對階級色彩的描繪,引發思考的兩次停滯也很快便被某一形象的再次進食而攻陷,從始至終沒有一人嘗試過「打破」和「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