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 13
美影廠的花樣年華——實驗動畫短片的主流呈現
嘉賓:凌紓
時間:4月21日 周六 14:00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二樓多功能廳
地址:浦東新區世博大道1929號(從塘子涇路口入)
報名方式:本次活動均免費,點擊「閱讀原文」預約報名
活動當日設有現場直播 歡迎屆時收看 直播地址見文末
「動畫片跟其他電影一樣,首先故事要吸引人,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兩分鐘不到觀眾可能就要走人。」畢業於美院雕塑系的凌紓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先後擔任美術設計、編劇、導演。一部片子在文學組完成劇本後,需經由藝委會審稿、確定風格及審樣片後才定下拍攝,院校中的藝術專業學習讓凌紓在工作中與其他導演打配合時的共同語言特別多,他認為沒有好故事、好劇本支撐的經典動畫形象,即便被續寫也可能成為狗尾續貂。
《邋遢大王奇遇記》劇照 1987年
曾經的「邋遢大王」以現在的審美眼光來看,有一種不修邊幅的灑脫和不羈,也是一個十足的潮男。
美影廠出品的諸多美術片都以審美出眾、製作精良著稱,這些片子有如不同枝條的舒展構成一棵大樹,共同體現中國民族文化精神的內核。除了定位為兒童創作的片子外,許多作品都需要結合特定的時代背景細細體味,其中的許多奧義,可能只有成人才能夠讀懂。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是美影廠的又一創作高峰期,也是片種及形式最豐富多彩的階段。將近50部具有實驗精神的動畫短片,在提倡社會責任感和考慮廣大觀眾接受度的前提下,由主流方式呈現。開放年代的社會背景下,美影人在創作的過程注入了反思和探索精神,同時也被外來潮流裹挾。這個時期,多部片子緊貼時代背景,一些具有先鋒意識的短片,體現了當時創作意圖的前沿性、意與世界水平接軌渴望,「跨界」在當時是理所當然的衝動。
《眉間尺》劇照 1991年
《眉間尺》是凌紓導演的木偶片,將俠客文化、劍文化以及古人對生命、犧牲和「天下」的獨特理解融為一體。拍攝過程中凌紓曾誕生用陶俑來做形象的設想,更是採用了電影拍攝中的布光方式和鏡頭取景,無奈在成本壓縮的制度下,原本45分鐘的長度強制做成27分鐘。雖有遺憾,但這樣的創造性嘗試令他還是過了一把癮。
《猴子撈月》 1981年
1985年,《猴子撈月》獲得了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組一等獎,在沒有特效的年代裡,胡進慶獨創「拉毛」工藝形式,讓動畫形象的質感更為細膩, 使得猴子們身上光影朦朧,柔和生動,美術設計阿達,也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把猴子們設計為五彩繽紛的顏色。同年,為演繹東西方不同的造人的故事,《女媧補天》則參考巖畫的中的造型來呈現上古神話。為尋找原始社會的面貌,劇組深入雲南佤邦地域採風寫生,女媧的設計更是用裸露上半身來塑造一位母親形象。
在凌紓看來,動畫短片精心打造新意象,也帶來了新的審美趣味、情感深度和表達方式。對新主題的探索,更是它們的亮點,象徵的運用,使本來單純的敘述模式變得更多樣且耐人尋味。隨著內涵深化,美術電影技巧在不斷變化,激進、反叛、顛覆、突破、超越,這便是動畫藝術短片的旗幟。
《高女人和矮丈夫》劇照 1989年
《漠風》的劇本來自《參考消息》上關於沙漠中發現了一架墜毀的飛機報導,後改編成一個旅行者在沙漠中邂逅古戰場死去的士兵遺體的場景。《高女人和矮丈夫》改編自馮驥才的小說,荒誕的畫面提示觀眾思索兩者間的高度差距究竟用何來抹去,何以存於社會。《新裝的門鈴》用短短五分鐘來表現城市人尋找孤獨的自我與外界的心靈通道。《鹿和牛》展現了實驗動畫對形式和材料的探索。
動畫短片多採用暗示和象徵的手法,會有其不確定性、模糊性、多義性。好的動畫短片,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留下許多空白,客觀上造成多義性解讀。讓觀眾自己發揮想像力去補充並產生共鳴,得到更全面、更豐富的審美體驗。
《張飛審瓜》劇照 1980年
當我們提到動畫短片與詩歌最相近的時候,《夾子救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不光是因為它用了詩一般的旁白,更主要的是它整個影片營造了一種抒情詩的氛圍。《一隻鞋》改編自川劇同名喜劇,是我國木偶短片經典之一,劇作完整精煉,造型生動。毫無疑問,一個成熟的具有高度戲劇性和可看性的戲劇作品,也為動畫短片的改編或借鑑提供了極好的基礎。有時,戲劇本身,也可借為動畫藝術的表現形式,短片《張飛審瓜》就是採用民間皮影戲的風格,《驕傲的將軍》、《嶗山道士》中戲曲的念白,其旋律感、音樂性,充分體現了任務性格、增強動畫短片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魔方大廈》劇照
對於動畫藝術短片來說,它不再是純粹的視覺藝術,而是視聽結合、通過多種感官來感受的新綜合藝術,更符合人們感知客觀世界的願望和規律。
畢業於美院,從事過美術設計,寫過劇本,做過導演,寫過小說,曾任兩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這樣的經歷使凌紓常常從多種角度去閱讀一部動畫短片,作為動畫創作者,深切地感受到所經受過的艱辛和陣痛,對其成功和失敗的讚譽和嘆息,本次活動邀請他從創作實踐者的立場,來鑑賞、分析、探討其對於短片創作問題的關照。
【本期嘉賓】
凌紓
國家一級編劇。1964年進入美影廠。先後擔任美術設計、編劇、導演。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中國動畫學會理事。
主要美術片劇本創作:
影院片:《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中德合拍);
系列片:《阿凡提》、《西遊記》、《熊貓京京》(中美合拍)、《邋遢大王奇遇記》、《太空飯店》、《十二生肖》、《魔鬼晶片》、《精衛填海》、《聰明的笨小豬》等。
藝術短片:《西瓜炮》、《猴子撈月》、《阿凡提種金子》、《女媧補天》、《鱷魚巫婆與小姑娘》、《嶗山道士》、《蚱蜢與蝸牛》、《百鳥衣》《眉間尺》、《妖樹與松鼠》、《森林裡的金月亮》、《猴子釣魚》、《日月潭》、《海力布》、《松鼠理髮師》、《夢幻花》、《恐龍蛋》等。
導演美術片《眉間尺》。
曾任兩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
獲獎情況:
《猴子撈月》獲加拿大渥太華國際動畫節一等獎,保加利亞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神醫》獲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短片一等獎;
《女媧補天》獲法國聖羅馬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阿凡提種金子》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騰龍獎」一等獎;
《百鳥衣》獲中國電影金雞獎、廣電部華表獎;
《妖樹與松鼠》獲廣電部優秀影片獎;
《眉間尺》獲廣電部優秀影片獎;中國電影攝影學會最佳攝影獎;金雞獎提名
《魔鬼晶片》獲電視金膺獎優秀影片獎 ;
《精衛填海》獲2008美猴獎系列片大獎。
《邋遢大王奇遇記》(影院版)獲2013美猴獎系列片銅獎、劇本銀獎。
學術專著:
《舞動在G弦上的精靈——動畫編劇》(海洋出版社出版)。
《變化之美 未來之美 ——動畫藝術短片創作》(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另發表中、短篇小說、童話、獨幕劇多篇。
美術館聯合「在藝」平臺將對本次講座進行視頻直播,
歡迎各位觀眾到時收看!
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直播房間~
正在展出
反向摺疊
藝術家:黑川良一
展期:2018年3月16日-2018年6月15日(每周一閉館)
主辦: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正在展出
2018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獲獎及入圍作品展
展期:2018年4月10日-2018年6月15日(每周一閉館)
主辦: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約翰·莫爾繪畫獎、上海美術學院
票價:「2018約翰·莫爾繪畫獎(中國)獲獎及入圍作品展&反向摺疊」 早鳥聯票30元,正常聯票50元
掃碼購票
兩個展覽聯票哦!!!
民生美術文獻中心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10:00 - 18:00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地址▼
世博大道1929號(從塘子涇路口入)
(地鐵13號線世博大道4號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