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妙招 讓宅家小孩子從雞飛狗跳到安靜專注
2020-03-30 15:51:17
|
| 字號:
A+|
A-宅家小孩子從雞飛狗跳到安靜專注有個大飛躍
家長妙招多專治「鬧騰」娃
因疫情開學延遲,孩子長時間悶在家裡,難免到處雞飛狗跳,這是不少人頭疼的問題。家有「鬧騰」娃,怎麼樣才能讓他們「文靜」下來?記者採訪了一些家長,記錄下這些專治好動孩子的「殺手鐧」,希望給有困惑的家長們一些啟發。
妙招一
練書法讓孩子專注靜心
每天下午2時,10歲的鄧熙霖都要雷打不動地練軟筆書法,短則40分鐘,長則2小時。家裡親戚都嘖嘖稱奇:從前坐不住的調皮娃,就因為練書法,變得這麼文靜了?
事情要從1月中旬說起。孩子們放假就像神獸「出籠」,平時就性格活潑的鄧熙霖更是瘋玩兒了幾天。「後來,疫情來得特別突然,學校裡遲遲開不了學。」媽媽張紅燕說,起初她還有些擔心,「孩子長期待家裡,可別玩兒瘋了收不住心啊。」
讓孩子練書法,成了媽媽的殺手鐧。
熙霖就讀的北京實驗二小平谷分校是書法特色校。這個假期裡,學校特意安排了網上書法課程,對書法感興趣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師的線上指導。
「熙霖之前就有一些篆書和隸書的基礎,我就給他制定計劃,利用這段時間集中練習。」張紅燕說,恰巧學校、市教委和書畫院都在近期組織了比賽,她鼓勵孩子好好練習,準備比賽。
聽說有好幾個比賽等著他,鄧熙霖勁頭十足。像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握筆練習的時間通常在40分鐘左右為宜。可熙霖追求完美,有時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就歇上一會兒,再練個40分鐘。
以前在學校,書法課上有老師面對面、手把手教學。放假在家,孩子們就只能對著老師發來的字帖琢磨,然後一點點臨摹。張紅燕就在熙霖練字時拍視頻,連同作品一起通過微信上傳,請老師指導。
「老師要求每周交一兩幅作品就行了。可他每寫一幅字,都一定會讓我傳給老師指點。只要老師說哪兒需要改進,他就毫不猶豫去重寫。」張紅燕回憶說,前陣子熙霖為了參加比賽,寫了「國泰民安」四個字,「他一邊等老師回復,一邊雙手合十祈禱『一定要過』,特認真虔誠。」
在學校書法老師馬娟的印象裡,鄧熙霖是個特別聰明、調皮的小男孩,在練書法之前,他有時上課都坐不住,總想跟同桌說話。可自從練上毛筆字,熙霖不但書法水平提高了,還養成了靜心做事的好習慣,各科成績都有提高。
妙招二
學做飯變身廚藝小能手
「我可能是惟一捨不得孩子開學的媽媽吧。」李亦哲的媽媽黃小玉笑著說,這個假期,兒子每天變著花樣兒給全家做飯,還會鑽研一些讓人驚喜的新菜品。
李亦哲住在朝陽雙井,今年上5年級,在學校裡是大隊委。媽媽黃小玉是個廚藝愛好者,他也從小受到薰陶,打三四歲起就開始為媽媽打下手了,打雞蛋、和麵粉、壓點心模具,都不在話下。不過,平時學業忙碌,拿手的菜品有限。
春節假期之初,李亦哲天天悶在家裡,免不了有些煩躁。再加上附近的餐廳都因為疫情而暫時歇業了,他最愛吃的一家豬排飯餐廳也關了門,這個男孩兒不禁有些失落和無聊。
「餐廳雖然關了,但咱們可以試試自己做啊,看能不能複製美味。」媽媽的一句提醒,讓李亦哲茅塞頓開。他立馬兒翻看菜譜、系上圍裙,擼起袖子變身大廚。
忙活了倆小時,除了炸豬排是媽媽幫助做的之外,醃製、做咖喱等重要環節,都由李亦哲自個兒完成。豬排飯端上桌,家裡人吃得精光,都為孩子點讚:絕不比外面的專業大廚差!
從此,李亦哲一發不可收拾。媽媽有時忙不過來,他就主動承包下做午飯的任務,鰻魚飯、煲仔飯、蒜蓉粉絲蒸大蝦等美食,都是他的拿手菜。此外,他還要時不時鑽研一些頗有難度的菜品和點心,解鎖了好幾樣兒新廚藝。爸爸最愛吃麻團和桃酥,他就照著菜譜自己鼓搗了出來。
小廚師不僅埋頭做飯,還要每天總結得失。「一道菜可能有幾個方子,我有時候嘗試好幾次,找出最好的一個記下來。」亦哲的那份兒認真,讓成年人都感到自愧不如。
小亦哲是怎麼愛上做飯的呢?這個問題,李亦哲認認真真回答了:他的興趣是源於媽媽的指導和榜樣作用,而且每次做飯,媽媽都陪在身邊,讓他感到踏實。「當然,爸爸媽媽的鼓勵和誇獎也很重要。」
妙招三
學民俗動手練剪紙
司立平一家人原本計劃春節期間出門旅遊,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安排。他7歲的女兒黃佳琪開始有些悶悶不樂,還無緣無故發了次脾氣。
得給孩子找點兒事情做。夫妻倆「頭腦風暴」了一晚上,最終決定讓女兒學剪紙:入門簡單,材料好找,可以訓練手指靈活度。更重要的是,他們居住的房山城關北街社區開設了線上「剪紙微課堂」。
第二天,司立平就外出買來了彩紙和圓頭剪刀,跟著視頻練了起來。「來,大家跟我一起把紙折好,然後畫上圖案,左手捏著紙,右手開始下剪子,動作不要求快,一定要穩……」跟著視頻裡的教學,黃佳琪第一次上手,就剪出了一朵美麗的雪花。
只上了一堂課,孩子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她每天都要練習少說個把小時,臉上也恢復了往日的神採,甚至飯量都更大了。「社區上傳的視頻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孩子很喜歡。」司立平喜出望外地說,眼下,自己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居家辦公。佳琪安安靜靜剪紙的時候,她也可以靜下心來完成工作任務。
後來他們才從居委會那兒得知,視頻中那位從不露面的「剪紙大師」,原來是出身於剪紙世家、在房山鼎鼎有名的劉玉芝。如今,社區裡和黃佳琪一樣跟著練習剪紙的家庭一共有600多戶。
別看開課時間不長,但在名師的指導下,黃佳琪不僅掌握了最簡單的花朵、喜字、桃心、雪花等,甚至還開始嘗試相對複雜的甲殼蟲、蝴蝶、多層三角形。司立平把女兒剪出來的作品精心保存在文件袋裡,還把一隻栩栩如生的紅蝴蝶貼在了玻璃上。
「等我練習好了,還要設計一幅疫情逆行者的剪紙,送給在一線奮戰的叔叔阿姨。」黃佳琪說。
妙招四
體育鍛鍊讓娃釋放精力
為了對付11歲的「鬧騰娃」健健,爸爸劉春用上了終極大招——用體育鍛鍊消耗孩子的過剩精力。
「剛放假那幾天,健健興奮到凌晨都不睡。」劉春說,眼看著作息混亂了,他坐不住了,趕緊制定了假期作息時間表,把客廳變成健身房,調動全家人每天室內鍛鍊1小時。
家裡空間侷促,太激烈的運動不但無法施展,也容易打擾鄰居,所以鍛鍊項目不得不「因地制宜」。
平時,健健和爸爸就經常去公園跑步,可眼下不能出門,劉春就開動腦筋,在客廳沿對角線花樣賽跑。「什麼叫花樣賽跑呢?就是我們賽跑的時候,雙腿之間要夾著一個氣球。」劉春說,氣球不能掉、不能破,這個力道不容易把握,這樣跑起來才有趣味。哪怕客廳對角線的長度只有十來米,這鍛鍊強度也足夠了。
每天運動3次,每次20分鐘,既有原地跳起摸高、伏地挺身、下蹲、引體向上、拉力器、啞鈴等力量練習,也有原地快跑、高抬腿跑、拳擊物等速度練習以及原地立臥撐等耐力練習。兒子一天的鍛鍊時間,被老爸安排得明明白白。
兩個月下來,健健身體結實了,飯量更好了,晚上10點準時睡覺。劉春對自己的絕招很滿意,這個超長假期,孩子沒有養成晚睡、賴床、追劇的壞習慣:「把過剩的體力精力都消耗掉,自然就老實了。」
責任編輯:趙文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