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習近平強調的這20個字大有深意

2020-12-25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 (萬鵬、吳兆飛)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偉大抗疫精神?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我們積累了哪些重要經驗,收穫了哪些深刻啟示?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偉大抗疫精神豐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涵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20個字高度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偉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內核是什麼?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一時代精神?

「在全民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以錘鍊和升華,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築起新時代的精神豐碑。」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盧黎歌認為,偉大抗疫精神是戰勝疫情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法寶。生命至上體現著中華仁愛傳統,是抗疫精神最為顯著的特徵;舉國同心是國家治理優勢和中華民族團結偉力的有力彰顯,是抗疫精神的突出特徵;捨生忘死的意志、尊重科學的態度以及命運與共的擔當都是應對疫情的制勝法寶。偉大的抗疫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華民族在經受巨大考驗時迸發出的偉大精神,豐富著中國精神、民族精神的內涵,必將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澎湃勢能。在抗疫中寫下不朽篇章的中國人民,也必將在前進道路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磊表示,偉大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壓不垮,愈挫愈勇向前衝的真實寫照。深刻理解並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必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密切聯繫。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凝聚出強大合力,偉大抗疫精神必將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理解偉大抗疫精神應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內核。」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會峰認為,生命至上,體現了這次抗疫鬥爭的價值追求,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舉國同心,是一種團結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捨生忘死,是一種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舍小家顧大家,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用大愛護眾生。尊重科學,是一種科學理性精神,科學抗疫、理性抗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是一種擔當精神,在這場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大災難中,全體中國人民和衷共濟,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中國的抗疫鬥爭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中國的抗疫鬥爭,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在這場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盧黎歌認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之所以能夠取得現階段的重大戰略成果,離不開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也離不開為抗擊疫情付出艱苦卓絕努力的所有個人和群體。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彰顯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張會峰表示,黨中央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是排兵布陣的主帥;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捨生忘死挽救生命,是衝鋒陷陣的勇士;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建立起了抗疫大戰中強大的「人民根據地」;中國的抗疫鬥爭是全球抗疫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大愛和擔當。除了上述幾方面的努力之外,統籌兼顧、協調推進,讓經濟發展穩定轉好,讓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的努力也非常重要。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確保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的重要舉措。」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何志敏在採訪中告訴記者,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疫情得到根本控制的政治保障。在疫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的背景下,黨和政府立足全局、著眼大局,及時作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出臺一系列惠民政策,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

六點經驗啟示生動闡釋抗疫鬥爭的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王強表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就在於不斷在實踐探索中總結經驗,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輕裝上陣,乘勝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召開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目的就是總結經驗,收穫啟示,弘揚英雄精神,走好新徵程。

張會峰認為,這次抗疫鬥爭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既是對綜合國力的考量,也是對理念、制度與文化的考量。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受住了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六點重要經驗和深刻啟示,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黨的領導力、政府的執行力、文化的凝聚力、制度的保障力、人民的向心力還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有力保障。這些經驗和啟示,也為我們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這一系列經驗啟示是我國能夠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奪取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的『秘籍』『訣竅』。這些重要經驗和啟示,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奮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寶貴精神財富。」盧黎歌談到。

相關焦點

  •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 如何踐行多邊主義?習近平強調這16個字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 如何踐行多邊主義?習近平強調這16個字 2020-09-22 16:00:17   來源:人民網
  • 聯播+|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習近平反覆強調這四個字
    今年以來,在會議、國內考察等重要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及鄉村振興,都會反覆強調「有效銜接」這四個字。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交匯的特殊時期。「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是基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重大判斷,也是對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指引。
  • 讀懂習近平陝西之行,有這7個「切入口」
    原標題:讀懂習近平陝西之行,有這7個「切入口」新華網金佳緒【學習進行時】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這次考察,行程安排別具深意,成為讀懂總書記此行的重要「切入口」。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解讀。
  • 相聲進直播是隨波逐流,還是挺立潮頭?
    百餘年來,幾代相聲人殫精竭慮,努力讓相聲逐漸發展成深受民眾喜愛的文藝樣式之一,箇中曲折,著實不易。回溯相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進程,不難發現,相聲始終緊跟時代變遷的腳步,不斷地調整、適應,充分體現了其自身天然具備的靈活性與開放性。舉例來說。
  • 「習近平主席傳遞的信息具有宏大格局」
    本報記者 王雲松攝  ●習近平主席強調攜手合作、互利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這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以及各國人民的共同需求。  ●合作與協商才是解決當前人類所面臨挑戰的正確方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習近平主席繼續強調堅持開放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鑄就大國重器,習近平強調這些關鍵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把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完成好。大國工程關乎國家富強,國之重器關乎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論述,黨建網微平臺與您共同學習體會。
  • 小細節大內涵,習近平江蘇之行蘊含深意
    新華網 金佳緒  【學習進行時】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這是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總書記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他今年以來第13次國內考察。考察行程中,有許多細節耐人尋味,蘊含總書記的深刻考量。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 習近平安徽考察 強調了這幾件大事
    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新華社合肥8月21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 海拔2600米的橋梁,400多年屹立不倒,至今不知如何建造
    尤其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橋梁,歷經風雨依舊屹立不倒,讓人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有一座橋就修建在海拔2600米的高空之上,400年過去依舊能夠正常使用,至今為止不知道如何建造的。沙哈拉之橋就是一座修建在高空之中的橋梁,它就位於葉門阿姆蘭省沙哈拉村,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 第一觀察 | 習近平為何強調「鋼」與「氣」
    然而,正是在這種極不對稱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毫無畏懼的精神氣概,「雄赳赳、氣昂昂」踏向戰場,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第一觀察|習近平為何強調「鋼」與「氣」
    然而,正是在這種極不對稱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毫無畏懼的精神氣概,「雄赳赳、氣昂昂」踏向戰場,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 人人喊打的彈窗廣告,為什麼能屹立不倒?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Marketing Land文章,為你一解彈窗廣告屹立不倒之謎。而這,恰恰就是彈窗廣告的有用之處。網絡營銷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在於如何讓用戶注意到你的廣告,而橫幅廣告最大的弊端就是它極易被忽略(banner blindness)。如果你的廣告沒有以某種方式中斷用戶體驗,人們通常就不會注意到這則廣告。然而彈窗廣告強行迫使用戶關注,就像YouTube廣告和電視廣告一樣。
  • 「用什麼勇立潮頭,回饋偉大時代」——貴州大學學生分享《習近平與...
    12月3日,貴州大學舉行《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座談會。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貴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出席座談會,該校各職能部門、各學院負責人以及校學生會、校研究生會、青馬工程培訓班優秀學員等100餘人參加。
  • 「十六字訣」,習近平對年輕人提出了新要求
    「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這十六字,不禁讓視點君想起了習大大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同師生代表座談時,對當代大學生提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真經」。從「八字真經」到「十六字訣」,習大大對當代年輕人有哪些新的期許?  「志存高遠」:  習大大不止一次對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提出殷切期望。
  • 不遵循商業規則的鄭爽,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
    8月21日她在生日直播中,突然落淚,表示整場直播都圍繞商品會讓她有疲憊的感覺,不太喜歡。並表示銷售業績與她無關,這是她的直播間,要以她的方式進行。也登上了熱搜。這已經不是鄭爽第一次因為情緒問題上熱搜了。
  • 勇立潮頭擔使命
    跨越40年,特區精神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對此,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秋明體會深刻。40年來,深圳教育奮勇向前、勇立潮頭,完成了從農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助推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
  • 《德雲鬥笑社》成績單出爐,各項數據刷屏,郭德綱這4個字有深意
    《德雲鬥笑社》成績單出爐,各項數據刷屏,郭德綱這4個字有深意 《德雲鬥笑社》第1季已經播完了。德雲社本來就十分火,而這個節目的導演也是金牌綜藝導演演嚴敏。說他是國內綜藝節目的天花板一點也不為過。他導演的《極限挑戰》第1~4季從默默無聞的小透明一路逆襲成國民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