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寫這本書前,陳忠實自誡,「絕不能在女人問題上犯錯」

2020-12-18 王事情

鍋鍋兒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鍋鍋兒,意為彎腰駝背,又稱羅鍋兒、背鍋兒,清初名臣劉墉就有一個很出名的綽號劉羅鍋。

一九八八年清明前後,四十六歲的陝西人陳忠實決定動筆寫一本構思已達兩年的「墊棺作枕」之作。在一個大十六開的硬皮筆記本上,他揮灑下開篇第一句話。

鍋鍋兒是他預想中的主人公白嘉軒的綽號,白嘉軒的腰杆本來挺得很直很硬,但後來被土匪攔腰一擊打斷,就這樣佝僂了下去,成為了鍋鍋兒。

寫過幾章之後,頗覺不妥,因為讀來既覺拗口,又無來由,於是他便塗掉了綽號,改以白嘉軒的本名亮相。「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就這一句話,成了後來那本名動天下的《白鹿原》的著名開頭。

也是由這句話開始,《白鹿原》進入了「香豔」的第一章。

白嘉軒是白鹿村的族長。很久以前白鹿村叫侯家村(一說胡家村),老族長要佔盡白鹿的全部吉祥,便把自己這一支改為白姓,老二那一支改為鹿姓。白鹿兩姓同根同種,合祭一個祠堂。族長之位由長門白姓繼承,傳到白秉德成了單崩兒,成年的兩個兒子被殺了一個,剩個白嘉軒又是單崩兒,這族長是板上釘釘的,沒人有資格和他爭競。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秉德老漢還在世時就為兒子張羅婚事。

娶頭房媳婦時白嘉軒才十六歲,一年之後因難產而死;二房害癆病走的,癆病就是肺結核;第三個女人吐血而死;第四個女人患了羊毛疔……

一連死了四個女人,不消說流言四起,關於白嘉軒的生理秘聞越傳越邪乎,他已經做好一輩子打光棍的打算。白秉德老漢不為所動,虧得家底厚實,又為兒子說下了木匠衛家的三姑娘。

但就在這時候,白秉德又害上了絕症而死。兩個月之後衛三姑娘進門,半年未過便半瘋半癲,最後在洗衣服時一頭栽進了澇池而死。

這個女人實際上是嚇死的,她聽了太多關乎白嘉軒的生理秘聞,「鐵打的女人也招不住搗騰」,新婚之夜她磕頭哀告放她一條生路,在他懷裡她得不到溫暖,手腳冰涼,心也冰涼,才會驚悸失足。

第六個女人胡氏美若天仙,與白嘉軒恩愛異常,忽一日夢到前五個女人的冤魂,自此日見沉鬱與消瘦,流產而死。

第一章自此結束。第七個女人進門並最終為白嘉軒生下三子一女,已經是第三、第四章的事了。

看上去沒有任何問題,但事實上讀過這一章的都知道問題大了。也不止這一章,後來田小娥與黑娃、與白孝文,也有不少性描寫。首次發表《白鹿原》的《當代》雜誌社給出的審稿意見是,「贊成適當刪節後採用」,「對於能突出、能表現人物關係、人物性格和推動情節發展所需要的兩性關係的描寫是應當保留的,但直接性行為、性動作的詳細描寫不屬此例,應當堅決刪去。猥褻的、刺激的、低俗的性描寫應當刪去,不應保留」,最後的意見是刪去約5萬字。

王朔說自己「一向有一特異功能,無論什麼書,拿來一翻,必先翻出涉嫌黃色那一段」,有這特異功能的肯定不止他一個,起碼我也是這樣的。在我十幾歲的時候,有大把可供揮霍的時間,也曾數次拿起盜版或正版的《白鹿原》進行閱讀,但每每對於第一章必定是字斟句酌惟恐漏過一字,後面的就隨便翻翻,太厚了,一次也沒讀完過——連1/10也沒讀到就扔了。

如今再讀,兄弟已是周作人先生所謂「受過人生的密戒」的人,此時已無需「雪夜閉門讀禁書」的遮遮掩掩,再撿起《白鹿原》來讀,已能不為活色生香的文字所動,漸漸能從頭至尾通讀下來。

其實,「香豔」遠不足以概括第一章,其扉頁題詞引用了巴爾扎克的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而凡是看過本書者都感到了史詩般的厚重,所以更適合它的詞語是:

宏大。

小說應該怎麼寫?

傑出的作家都有一個文學故鄉,同時也是他的文學王國,比如賈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這應該學自國外,如福克納有約克納帕塔法,馬爾克斯有馬孔多一樣。陳忠實為自己選定的疆域,就是白鹿原。

《魏書·地形志》載,「藍田有白鹿原」,在西安市東南部,南北寬20裡,東西長50裡,地勢寬闊平坦而略有起伏,順其走勢形成了一條深溝「鯨魚溝」,將原分為兩半,溝北稱北原,溝南稱南原。

傳說周平王東遷之前覓地建都,在此有白鹿出現的吉兆,於是破土動工。但不料原下沉睡了一隻千年神鯨,鯨驚而西去,在原上犁出一條深溝,這就是白鹿原和鯨魚溝來歷的傳說。

陳忠實出生在白鹿原北坡下的西蔣村,村中居民大多姓陳,少數幾戶姓鄭。《白鹿原》小說中,故事的發生地叫白鹿村,但現實中白鹿原上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村子,也沒有以白、鹿兩姓組成的村子。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和小說在這裡交匯了。

書中的白鹿村實際就是整個中國社會,是白鹿原和整個關中近百年演變的歷史。在漫長的查找縣誌的過程中,田小娥是蹦出來的第一個形象,代表的是白鹿原周邊三縣(鹹寧、長安、藍田)縣誌中那些有文字記載以來的貞潔烈婦的事跡和名字,事跡大同小異,多為守節守志,喪夫後誓不改嫁,獨自撫養幼子、孝順公婆,最終名動鄉裡,立了牌匾。這些女子連名字都沒有,夫姓加上自己的本姓,就是名字,滿紙都是諸如趙錢氏、白陳氏這種,而這就是她們的名字。

其次就是白嘉軒。陳忠實請村中的老人講一講自己所記得的村子裡的事,有人講起他的曾祖父,說他個子很高,腰杆總得挺得又端又直,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在門樓下解衣袒胸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躲起來了。這活脫脫就是一個威嚴而又迂腐的老族長形象,我們看到,這個細節在《白鹿原》中也得到了重現。

朱先生的原型則是關中大才子牛兆濂,父親在陳忠實小時候就給他講朱先生那些神話:說他偶爾夜觀星相,便知明年種何穀物;一個丟了牛的農民求他相助,他掐指一算便指出了牛走失的方位……這兩件事也同樣被寫進了書中。

接著是鹿子霖、黑娃以及白孝文等人物的形象一一鮮活,帶著白鹿原上的百年風霜走來,他們歡笑或痛哭,這些令他們喜怒哀樂背後的大事件,莫不為真正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們所一一經歷。

《白鹿原》被陳忠實視為「生命之作」,他把40餘萬字的手稿交給來取稿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兩位編輯後,一瞬間千言萬語湧到喉頭,幾乎衝口而出:

我連生命都交給你倆了。

給出去後,這部作品就開始了自己名滿四海的命運。在去成都的火車上,高賢均與洪清波兩位編輯翻開了這撂厚厚的書稿,越讀越深入。在成都開會的間隙,他們近乎廢寢忘食地讀完了全篇。這樣,人還沒回到北京,感受就反饋回社裡了。

開天闢地!」

著名編輯、先後編輯出版過《活動變人形》、《南渡記》、《塵埃落定》等名作的高賢均用這四個字形容《白鹿原》。

與此同時,遙遠的陝西西安,陳忠實懷著「出版不了就去養雞」的坦然和惴惴不安去拜訪著名評論家李星——此前十餘天,他剛給李星送去《白鹿原》手稿的複印稿。

李星剛買菜歸來,對陳忠實說「到屋裡說」,表情嚴肅如黑煞,當先而行。陳忠實心裡感覺不妙,因為平常李星都是未說話先笑。兩人來到書房,李星忽然瞪眼捶掌,喊著說:「咋叫咱把事弄成了!」

此後西安的文學圈裡就不平靜了,因為都在傳讀《白鹿原》的複印稿。李星讀過之後,又交給一位朋友讀,就一直傳了下去,到最後大家都不知道這個稿子在誰手裡。

有一天,稿子傳到西北大學中文系主任、著名評論家劉建軍手裡,陳忠實去拜訪他,只見劉建軍的書房裡攤開著《白鹿原》的書稿,衛生間裡也攤開著一部分,臥室裡也有。原來劉家人都愛看《白鹿原》,大家每天各拿一部分追讀。

這種書未出已形成轟動的盛況,後來賈平凹的《廢都》方才重現。

人民文學社領導、著名作家何啟治稱《白鹿原》為「拔地而起的藝術高峰」,畫家範曾則評為一代奇書,「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巴爾扎克都知道,斯坦達爾應該就是司湯達。

《白鹿原》持續暢銷20多年,到2006年底已達120萬冊之巨。1993年7月初版初印剛上市銷售,不到十天盜版書就充斥了市場。然而正如魯迅先生所謂「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也難以否認,的確有不少中下層讀者是衝著書中的香豔描寫去的,甚至有人以文取人,認為陳忠實也是一個浪蕩的作家。

事實上陳先生絕對是個正派人,他的人生經歷並不複雜。他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高考落榜後就回鄉當了民辦教師,後調到公社做鄉官。因為對文學的熱愛,他一直沒放棄閱讀,筆耕雖少,但質量極高,作品曾拍成電影、獲得全國性獎項。這樣他才得以成為專業作家,投身文學事業。

在他當民辦教師第三年,生活就給他上了一課。

有一天學校教師正在開會,忽然幾名民警走進校長辦公室,不久把一位擔任教研組組長的同志請到屋外。剛出去,陳忠實就發現民警把一副手銬銬在了組長的手上押走了。

後來知道,這位組長和另外一所小學的女教師有不正當男女關係,那位女老師是軍嫂,組長破壞現役軍人婚姻,這是犯罪。這位組長面臨坐牢的命運,前途算是完了,還會影響到孩子。

陳忠實想到自己,暗暗發誓:這輩子不管幹不幹得成事、能幹多大事,絕對不能在女人問題上跌倒犯罪。

此後無論何時何地,凡有女性來訪,他為免瓜田李下,必然大開房門示人。成名之後依然如此,甚至為此得罪了不少女作家。

他的作品也鮮有女性角色,即使代表作《白鹿原》中也女性寥寥,不過田小娥、冷秋月數人而已,與《廢都》中群雌粥粥之態不可同日而語。

通俗小說作者最好如古龍,人如其文,醇酒美人,任人評說。嚴肅文學作者則最好如陳忠實先生,人不如其文,耿介平實,更是幸事。

《白鹿原》的版本非常多,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下面這套央視《讀書》欄目推薦的無刪減版。藉此機會也深切緬懷已於2016年靈魂歸於白鹿原的陳忠實先生,感謝他為我們帶來這樣一部經典之作,並將他寶貴的創作經驗凝結成了《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創作手記》這本長篇創作心路歷程。先生之書,或有時可商;但對於大地的書寫,必將不斷傳承,歷久彌香。

歡迎輕戳以下連結,打開原上的世界,打開「民族的秘史」:

相關焦點

  • 陳忠實:沒有《白鹿原》,我就是一個農民
    讀小學時,恰好趕上教材改革,在語文課本中,單獨列出一冊文學讀本,裡面是各種文學作品,這是陳忠實最初接觸到的文學啟蒙。而直接激發他的文學夢的,是讀本中的一篇短篇小說,山藥蛋派作家趙樹理的《田寡婦看瓜》。陳忠實很是興奮:我們村子裡也有田寡婦這樣的人!天天都能遇到的事,也能寫進小說、上了課本?他覺得,這樣的小說自己也能寫。
  • 《白鹿原》之後陳忠實不寫了?面對質疑陳忠實回答:你懂個錘子
    1988年清明節前後,陳忠實離開居住在城裡的妻兒,獨自回到了鄉下的租屋,關在屋裡開始了《白鹿原》的創作。4月1日,農曆二月十五,陳忠實在草稿本上寫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字:「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 陳忠實寫《白鹿原》4年不成,李星諷刺寫不出就跳樓,又憋2年成功
    猶如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陳忠實從沙發上站起來,朝灞河岸走去。在關中冬天的灞河一派蕭瑟。記不清是第幾次來到灞河邊了,與往常一樣他順河岸散步。大約走了十華裡,河水拐了一個大灣,這裡是一處堤壩,路絕了。夜幕降臨,陳忠實點燃一支煙,順手引燃了河堤上的野草,歡快的火焰順著河堤朝東邊燃燒過去,在蒙蒙夜色裡蔚為壯觀。
  • 陳忠實去世 情色是《白鹿原》的封面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成名著作,小說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但可能更多人是從電影知道《白鹿原》。2012年9月,電影《白鹿原》公映,這是《白鹿原》第一次以電影的形態出現。該片導演王全安談到陳忠實說:「陳忠實最大的睿智,他知道你要衝這個來,如果給你講一個《道德經》,你能翻開這本書嗎?
  • 《白鹿原》為什麼沒有第二部?陳忠實:我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作家陳忠實一輩子只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而《白鹿原》足以讓他名揚文壇。一、《白鹿原》創作的由來1942年,陳忠實出生於陝西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這個地方屬於西安郊區,是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陳忠實說,西安東郊確有一道原叫白鹿原。北面原坡上有一條河叫做灞河,西坡有一條河叫滻河,兩條河水滋潤著這道古原。不過,小說中的白鹿原並不是寫的這個真實的白鹿原,更多的是一種藝術形態的產物。
  • 陳忠實《白鹿原》經典語錄
    ——陳忠實《白鹿原》世上有許多事,儘管看得清清楚楚,卻不能說出口來。有的事看見了認準了,必須說出來;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說。能把握住什麼事必須說,什麼事不能說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陳忠實《白鹿原》人是個賤蟲。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終於不用養雞了
    但是44歲的陳忠實並不滿足,他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寫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這本書一共50萬餘字,是以陝西中關地區的白鹿原裏白鹿村為背景,故事寫了半個多世紀的變化。
  • 陳忠實《白鹿原》為什麼那麼火?一本書寫盡人性與社會的反思
    首次出版於1993年《白鹿原》,經歷了多次修訂和刪減,洋洋灑灑50多萬字,由陳忠實歷時6年才創作完成,有人說這本書不過是多了些不可言說的X描寫,其實它更應該是人性與社會的反思!
  • 陳忠實談白鹿原:引以為榮的不是多次獲獎,而是讀者喜愛!
    1995年,陳忠實的《白鹿原》以全票通過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這時冒出一人,連連質問:「白鹿原,它到底有什麼好?」,這個人是誰?在終選上,一個老評論家陳湧發言,肯定《白鹿原》的文學價值,把翟泰豐看似周密的計劃全部打亂。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白鹿原》最終於1997年12月獲評第四屆長篇小說茅盾文學獎(陳忠實後來對《白鹿原》有所修改,但也只是枝葉)。談起這本書,陳忠實引以為榮的不是多次獲獎,不是超過千百萬冊的總印數,也不是被多種藝術形式表現。
  • 陳忠實寫「性」約法三章:不迴避,撕開寫,但絕不作誘餌
    一共百十字,這是《白鹿原》發表和出版前的唯一一篇宣傳文字。看看現在的各種新書發布活動,不能全說是「炒作」,但手段確實很多,專訪、籤售、講座、粉絲見面會……在資訊時代,必要的宣傳是不可或缺的,否則怎會有人發現你,但不能把精力過多放在宣傳上,而應放在作品的生命力上,讀者的閱讀和感受,才是對作品最大的認可和肯定。
  • 陳忠實想買本《白鹿原》,但被告知已賣光,他卻十分高興!
    《白鹿原》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真正做到了真實,敢於去揭開生活的黑暗面,也敢於去挖掘人性的扭曲點。在這本書中,沒有一個人的內心是真正統一的,大多人都是遊走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緣地帶,再正義的人,也會有自私的一面。而再反派的人,也可能會有善意的一角,根本沒有辦法去定性。
  • 《白鹿原》與陳忠實:你什麼性格,就什麼命運
    他暗暗下了決心: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而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沒有好的出身,想要跳出農門,有所作為,唯有發奮學習。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曾做過私塾先生。陳忠實幼年時期,家中木樓上有一隻破舊的大木箱,亂扔著一堆書。於是,陳忠實除了幫父母幹點農活以為,其它時間,都與他最崇拜的書為伴。
  • 陳忠實《白鹿原》中這三句經典名言,讀懂或許能讓中年人一生受用
    陳忠實先生在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創作一本死了以後,可以放在棺材裡墊頭作枕的書。如今看來,陳忠實先生確實做到了,這本書就是——《白鹿原》。陳忠實先生陳忠實先生,花了整整6年時間,洋洋灑灑寫了50萬字,描述了白鹿兩家的世代糾葛。
  • 陳忠實笑望白鹿原 那10年世外桃源的生活
    前幾天,著名資深電視主持人楊瀾要採訪,我沒有拒絕,也不能拒絕。因為採訪中有王全安導演,節目原打算做一期,因為內容太精彩,錄製完後編導捨不得刪,便改為上、下兩期播出。」       我說:「不管在什麼時候,您總是很細心,老替別人著想。」       他笑了笑,說:「咱們是老朋友,我不知道你要了解哪些情況?咱就不拘形式了,乾脆你問我答,這樣省事。」
  • 陳忠實去世,從此世間再無白鹿原
    白鹿原上人,惦記著一隻雪白的小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瑩亮剔透的白。那些年,鹿三憤怒地拿著梭鏢刃子站在破窯洞裡,冷先生永遠冷著臉,終究沒能挽救瘟疫中兩頭放花的仙草,小娥附身鹿三控訴「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白孝文衣錦還鄉,卻再也不想重新體驗蜷臥在這隻「哺育自己的蛋殼裡頭的全部美妙」了……被白鹿踏過得原野上,因罌粟的開敗,鴉片的熬製而變味。
  • 陳忠實:我為什麼要寫《白鹿原》
    節選自《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陳忠實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 陳忠實的葬禮|封面人物
    他是《陳忠實傳》的作者。「他(陳忠實)當時不同意任何人給他寫傳記。」邢小利說。對於傳記,陳忠實認為它屬於歷史,要寫就很真實,不能有虛的東西。寫也不能只寫他認為好的那一面,而不寫另外一方面,如此一來,人就不全面。可是,一個活著的人總要面對很多忌諱,很多東西不能寫。「他還有一個認識是,自己值不值得寫。」「為什麼後來又讓你寫了呢?」我問邢小利。
  •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為女性吶喊自由,影版為何飽含爭議?
    這兩種觀點孰對孰錯?影版《白鹿原》投資1億元,最後票房收入1.43億。而陳忠實先生的小說《白鹿原》從發行到現在,至少賣出去200萬冊正版。現實澆了《田小娥傳》的追捧者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02 難寫的《白鹿原》,刪減的《小娥傳》陳忠實在動筆之前就說過,他要「寫一部死後可以當做枕頭的書」。對於抱著「一本書主義」理想的純粹作家來說,這意味著他很可能要經歷「十年磨一劍」的漫長折磨。
  • 多位名家紀念陳忠實逝世三周年 話劇《白鹿原》西安再上演
    矮牆的正中鑲嵌一塊黑色墓碑,上面鐫刻「陳忠實之墓」幾個字。右邊兩排小字鐫刻著陳老的生卒年:「生於公元一九四二年八月三日卒於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九日。」墓碑左下角鐫刻著立碑時間:「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立石。」墓碑前的花束花籃透露,不久前剛有人來祭拜。我們三人立於墓碑前三鞠躬,「陳老師,我們來看您了!」  倏然間雨大了起來。沿著來路下原,再往東二三十米就是陳忠實故居,閉門落鎖而不得進。
  • 白鹿原上走一走就當熬了一次鷹
    電視劇《白鹿原》整個創作團隊敢啃這塊硬骨頭,償的是一代人的夙願。  雖然王全安導演的電影《白鹿原》在前,而且得到了陳忠實生前的肯定,但現在看來,那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蹭流量」之作,命名為《田小娥傳》更恰當,王用投機的方式肢解了這部扛鼎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