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彠,武則天之父,有人說武則天的精明像她爸爸——武士彠從一個底層商人混到了唐朝開國功臣,武則天也從一個不受寵的才人混到了女皇。確實,武士彠很精明,甚至被說成是阿諛奉承的奸商。但事實上,雖然女兒武則天情人不斷,他卻是一個痴情人。
從底層商人到開國功臣
武士彠出身富商世家,家境十分富裕,但他身上卻沒有公子哥的惡習,不僅有氣節,更深沉大略。他讀了很多書,最喜歡的就是忠臣事跡,發誓要出人頭地。
按照過去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商人處在最底層。縱然你腰纏萬貫、富甲一方,可在當權者面前什麼都不是,連在農民兄弟面前,腰杆都挺不直。
大業年間,隋朝修建洛陽宮,當時武士彠經營木材生意,參與了宮殿的建設。在這期間,武士彠結識了很多高級官員,其中便有隋朝「四貴」之一觀王楊雄,楊雄的弟弟就是主管東都營建的宰相楊達。
不過,武士彠還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他就是隋朝第一宰相楊素。幸虧有楊雄等人積極出面營護,武士彠這才逃過一劫,但想要在隋朝為官,恐怕這條路算是堵死了。
大業八年(612年),武士彠又有了一次機會。當時天下大亂,武士彠意識到這是亂世出英雄的機會,於是花錢買了一個「鷹揚府隊正」的低級軍職,從此走上了仕宦之途。
後來發生的事情人們都耳熟能詳,武士彠搭上了李淵,搖身一變成了太原元從、李唐開國功臣,而且一路官運亨通,成為了武德年間的權力中樞。
三種情,還原一個真實的武士彠
1、友情——武士彠對李淵,真心相待
有人說武士彠精明,這種想法太主觀。武士彠結交很廣,但真正交心的只有李淵。曾有人勸他投奔李密,但武士彠卻坦言:「李密雖有才氣,未能經遠,欲圖功業,終恐無成。」
在他的心目中,只有李淵才是真命天子。他不但為李淵提供了經濟基礎,更在李淵起事時挺身而出,破壞了隋朝太原副守王威、高君雅的密謀。如果他是一個精明商人,恐怕也不願趟這趟渾水,可見武士彠對李淵是真心相待。
李淵是個重情之人,對武士彠心存感激。貞觀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淵駕崩。當時的武士彠已經被李世民趕出了長安,當噩耗傳至荊州,他因悲傷過度,竟然口吐鮮血,一病而亡,終年59歲。兩人的生死相隨,證明了他們的情誼深重。
2、愛情——武士彠對亡妻,守身如玉
武士彠的原配相裡氏是胡人後代,門第寒微,先後為武士彠生了四個兒子。武德三年以後,武士彠功成名就,只盼著一家人幸福美滿,豈料世事難料,兩個兒子在數月間相繼病死,一年後相裡氏也鬱鬱而終。
當時武士彠任職工部尚書,又是李淵的嫡系,不難再組建家庭,但武士彠依然為了亡妻和他的事業,恪盡職守,從未對外聲張。
當李淵聽說後,大為感動,立即下敕褒揚:「此人忠節有餘,去年兒夭,今日婦亡,相去非遙,未嘗言及,遺身殉國,舉無以比!」比起後來濫情的武則天,父親武士彠的這段感情史,足夠稱得上專情致志了!
3、情懷——武士彠對事業,矢志不渝
玄武門政變後,作為李淵的嫡系,武士彠被趕出京城任職。儘管如此,在李世民眼中,他還是一個信得過的賢臣。
貞觀元年(627年),利州都督李孝常謀反,李世民遂改派武士彠出任利州都督。武士彠為李世民處理殘餘勢力,善後工作十分出色。
武士彠寵辱不驚,不論走到哪裡,他都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各地湧現了不少歌頌他的民謠。可見,武士彠是個好官,只是因為武則天背負了精明狡詐的罵名罷了。
結語
歷史學家雷家驥曾這樣評價武士彠:如果不因人廢言,武士彠不失為一個乾材。他的發跡雖然頗富傳奇性,但是絕非僅因從龍首義而例封功臣、一個平庸的馬屁精而已。不知看了今天的文章,你有沒有更了解專情的武士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