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築堡壘防線死守太原,徐向前:固若金湯?有種戰術叫攻心戰

2021-01-18 歷來都會意

1947年以後,解放軍與國民黨軍的較量已逐步完成了攻防轉換,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的戰場主動性已日益明顯,解放軍的戰略反攻階段開始。

◆1948年9至11月中國內戰形勢圖

在山西,閻錫山的五臺老鄉徐向前也正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經歷了運城、臨汾、晉中等幾個回合的較量以後,閻錫山的軍事力量被逐步消滅、瓦解,其剩餘的軍事力量也捉襟見肘,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徐向前率領的8萬解放軍正逼近併合圍閻錫山的總部—太原。

閻錫山打算死守太原,並以太原作為基地,等待國內國際的時局變化,企圖藉助國民黨中央軍的力量和當時國內外輿論熱議的美國可能發動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打敗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實現「以城復省,以省復國」的戰略設想。

為了更好的防守太原城,閻錫山在太原四周、城垣及城內街區構築了密布的碉堡,太原因此得名「碉堡城」。為了加強太原的堡壘防線建設,閻錫山專門設立了「碉堡建設局」,其用於構築堡壘防線的建築材料一西北鋼鐵實業公司生產的鋼材和太原東山水泥廠生產的水泥必須徵得閻錫山本人的同意方可使用。閻錫山認為有著如此堅固堡壘防線的太原城「可抵一百五十萬軍隊」,太原因此成為南京國民政府大力宣傳的「反共模範堡壘」。

蔣介石也十分重視太原的防禦,因為太原的得失在當時關係到整個華北的戰局。儘管蔣介石與閻錫山有矛盾,但出於穩住華北的需要,仍先後命令駐紮在陝西的胡宗南部美械部隊第三十軍和第八十三旅空運增援太原,暫歸晉綏軍序列,同時還命令西北空軍第三隊副司令易國瑞帶著幾架飛機到達太原,臨時調撥給閻錫山指揮。

雖然閻錫山對他所建立的太原環形防禦堡壘非常自信,曾這樣評價他的堡壘戰術:

「共產黨憑的是人多,用的是波浪式人海戰術。我們一定要憑藉碉堡群,充分發揮火力,做到以鐵彈換肉彈,共產黨就沒有辦法。」

但由於閻錫山在此前的幾次戰役中因過於自信而多次遭到解放軍的打擊,丟城失地,損失慘重,此時的他也不敢再掉以輕心,他強調:「地球轉動一天,工事就要加強一天。我們的工事要隨著地球的轉動而不斷加強。要把每一個主陣地,都修成能經得起一萬發炮彈轟炸的永久性的工事。」因此他要求部隊不能滿足於現狀,應繼續對防禦工事進行改造,及時查漏補缺,以便長期固守。

◆民國時期太原城垣全景航拍照(城東角度)

太原城的防禦體系經過閻錫山的經營後,擁有種類繁多的外圍堡壘據點和縱深防禦陣地以及城牆防禦工事,這使得太原形成了由各式堡壘、壕溝、暗道相結合的,互為依託的多層次、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這個防禦體系被稱為「百裡防線」。

閻錫山在太原城的「百裡防線」下洋洋自得,他說:「太原形勢像人樣,東山好比太原頭,手是南北飛機場,兩腳伸在汾河西,太原好比是內臟。」太原環形防禦體系的堡壘之堅固,堡壘密度之大,連來到的美國記者都大為驚嘆地說:「任何人到了太原,都會為數不清的碉堡而吃驚,高的、低的、方的、圓的,甚至藏在地下的,都構成了不可思議的密集火網。」

面對著鐵桶一般的太原城,徐向前在戰役初期沒少吃過虧,他開始在宏觀層面尋找太原「百裡防線」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破。

太原戰役前,徐向前原計劃從太原城東南方向突破,因為這個地區的地勢平坦開闊,從軍事角度看,易攻難守,但是閻錫山在太原城南修建了大量的碉堡,構築了堅固的工事,且有重兵把守。同時徐向前也清醒地認識到解放軍由於缺少重武器,很難取得突破,即使勉強突破了,沒有制高點,部隊傷亡也很大,很難對太原城的防禦構成致命威脅。而太原東面的東山卻是太原的制高點,如果能夠控制東山,整個太原就垂手可得。因此,徐向前決心首先拿下東山。

1948年10月5日,為搶奪糧食和打亂解放軍的攻城準備,閻錫山突然主動出擊,向太原城南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徐向前決定抓住太原守軍脫離陣地、失去堡壘掩護的難得機會,發起戰役,是為太原戰役的序幕一一小店之戰。在小店之戰中,徐向前採取迂迴包圍的戰術,在北營、小吳村、馬練營、紅寺村、鄭村、小馬村、嘉節村等地截斷了幾支國軍的退路。閻錫山損失兵力12000餘人,同時還損失了一個空運補給基地,即位於太原城南的武宿機場。

由於小店之戰把國軍主要兵力吸引到了太原城南,國軍東山防守力量相對薄弱。

在首戰告捷後,徐向前就著手進攻東山四大要塞。

解放軍根據部署對東山四大要塞發起攻擊,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代價也是巨大的。由於攻擊部署面過寬,對閻軍堡壘般的百裡防線估計不足,影響了集中兵力佔領四大要塞的計劃。解放軍非但沒有能夠完全佔領四大要塞,反而傷亡慘重,更談不上在攻佔東山以後去拓展陣地。

在得知四大要塞遭攻擊後,閻錫山命令太原軍主力回防、死守東山四大要塞。徐向前的第一次進攻促使閻錫山將其所有能夠調集的兵力集中於東山四大要塞,並要求守軍做到「守碉互援」和「加強地下戰」。

◆閻錫山(時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

徐向前在吸取了第一次進攻四大要塞「攻而未克」的教訓後,決定再次發起對四大要塞的進攻,他的這次新部署帶有「重點進攻」的意味。但四大要塞的堅固畢竟不是浪得虛名,解放軍為了攻克這些堡壘付出了巨大代價,兩方軍隊在四大要塞的爭奪戰中都傾盡全力,戰鬥之激烈,傷亡之慘重,都是當時國內城市攻防戰所罕見的。

由於解放軍參戰部隊傷亡慘重,被迫休整補充,徐向前因未能完全封鎖閻錫山的空運機場而擔心繼續進攻會促使蔣介石空援閻錫山更多的兵力,同時毛澤東出於穩住國民黨軍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的全局考慮而向徐向前發電,要求暫緩攻城,徐向前準備在拿下東山以後迅速攻城的計劃被迫推遲。

在這時,徐向前想到一個問題,太原城雖然固若金湯,但他畢竟是一座孤城,既然迅速攻城的計劃暫緩,那麼長期的攻城計劃肯定可以實施,沒必要再跟他硬拼,於是他改變戰術,採用「攻心戰」。

攻心戰是自古就有的戰術,早在秦漢之際就有漢王劉邦在該下之圍時以「四面楚歌」摧垮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的軍心。徐向前雖然人數和武器都不如閻錫山,但由於自己是包圍者,不論是前線將士還是支前民工都積極踴躍地想儘快解放太原,後勤保障問題不大,隨著其他幾路兵團陸續會師太原前線,解放軍對國軍擁有絕對優勢,徐向前這邊自然是人心士氣高漲。擁有這樣的優勢,解放軍就有了從心理上摧垮太原國軍戰鬥力的基礎。

喊話是卓有成效的一種攻心戰手段。喊話的主要對象是前線的士兵和軍官。針對士兵的喊話,徐向前指出:「我們幹部喊話,敵人士兵不相信,士兵喊話,敵人士兵相信,尤其是解放戰士喊話更相信。」熟人的現身說法比解放軍政工幹部的宣傳更有說服力,因此解放軍經常讓被俘的國軍官兵、已經身在解放區的國軍官兵的同鄉和與被圍國軍官兵有社會關係的人喊話,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攻心戰特別強調了解放軍一貫的戰俘優待政策。針對軍官的喊話是在國軍士兵大量逃亡而國軍軍官加強了對士兵的懲戒和監視的背景下進行的,策反軍官比策反士兵更有瓦解作用。策反國軍中上級軍官的主要手段是寫信,策反下級軍官主要是通過喊話。為了策動國軍中上級軍官起義,解放軍甚至動用了被俘虜的國軍高級軍官,利用他們舊的部屬關係進行策反,這裡面就包括了被俘的晉綏軍高級將領趙承緩、沈瑞和梁培磺等。

由於閻錫山長期對自己部屬進行了忠誠教育和籠絡,一般情況下的攻心戰很難撼動晉綏軍的軍心,而對被包圍狀態下的國軍,攻心戰往往能起作用,因為這主要是人的求生本能使然,在對現實不滿和對前途迷失的狀況下,優先解決自身緊迫的生存危機才是最重要的。

攻心戰不僅有前線陣地上的喊話,還有內線的策反。中共地下黨員除了搜集情報,還加強了對太原國軍的策反工作,而內線策反工作同樣需要利用國軍官兵對現實的不滿心理。這裡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策動黃樵松三十軍的起義。儘管由於黃樵松部將戴炳南的出賣而導致三十軍起義未能實現,但仍對太原國軍內部產生了很大衝擊。太原國軍還是有一些成建制的部隊起義,例如華北第一兵團敵工科長趙世樞潛入國軍第七十一師,做通了該師參謀長孟壁、副師長尤世定的工作,成功爭取了該師二一一團、二一二團的起義。

◆晉綏軍搬運物資

當然,攻心並不單單只是指對敵軍的心理防線加以突破,在對自己方的士兵時,也可以用閻敵的罪惡來激發士氣,徐向前在暫緩攻城之時,要求前線各部隊廣泛開展控訴閻錫山罪行的訴苦大會。使得廣大軍民群情激憤,義憤難平,誓死解放太原城。

在團的控訴大會上,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大娘,傾訴了她一家的苦水。她說: 「解放軍在東山跟閻軍打了一戰後,閻錫山的勾子軍到處抓兵,他把十歲的娃娃到六十歲的老漢,都騙進了『助戰隊』,那時我閨女正懷著孕,竟被騙到助戰隊去了,我女婿也被弄到鐵血師裡當了兵。自那以後,我家裡沒法過活,到過年了,家裡沒有一粒糧,沒有半文錢。我閨女實在活不下去了,就把孩子們哄睡著,一個一個地勒死,最後,她......自己也上吊.....死去了。」

大娘講到這裡,不由得嚎啕大哭起來。會場上頓時響起一片哭泣聲。

老人抹了一把淚水,又硬咽著說下去: 「我得信兒後,趕到閨女家,見大小口都死了。我當下就昏死過去了。從那兒以後,我的雙眼就全瞎了。我也真不想活了,可大伙兒勸我說,解放軍快來了,苦時快到頭了,我想也對,就摸出城,到村裡來討活路來了。」

大娘說到這裡,頓了頓,又咬牙切齒地說:「這樣的事,可不光是我一家。你們來了,可要替我們苦大仇深的太原老百姓報仇啊!狠狠地打擊閻錫山那些壞蛋!」此時,戰士們再也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全場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吼聲:

「為大娘一家報仇!」

「為苦難的太原人民除害!」

「向敵人討還血債!」

「早日解放太原!」

口號聲一聲高過一聲,激動的情緒一浪高過一浪。就是這樣,一人的仇,一家的恨,激起了廣大指戰員對敵人的義憤,化成了廣大指戰員向敵討還血債的決心。

◆閻錫山下令抓捕的青年勞動力在修築工事

在城南小店村某營的控訴大會上,貧協會的蘇旺生,一瘸一拐地走上臺,向全營指戰員控訴了閻匪的血腥罪行,他不無憤恨地說:「解放軍同志們,我原來也是一個棒小夥子,因為抗糧抗捐,被閻匪勾子軍打斷小腿,成了殘廢。」

他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提起閻錫山對我們的欺壓,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剛成年的時候,閻錫山在各村到處徵兵,規定每5個人中抽一個去當兵。在這種情況下,我也沒有逃出徵兵的厄運,被抓走了。當兵後,我找了個機會偷著跑了回來,回家的時候,正趕上他們來逼糧派款,家裡當時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我就忍不住頂了一句,誰知一個當官的上來就打了我幾個耳光。我那是實在氣得壓抑不住,也打了那傢伙兩拳,那傢伙搶起門栓就對著我的腿打來,我沒躲閃開,腿就被打斷了。」

說到這裡,蘇旺生氣得用拳頭一勁兒敲著桌子,戰士們也都眼裡噴火。蘇旺生又接著說:「後面,閻錫山見徵糧攤款不行,就下來搶。搶糧、搶錢、搶東西,什麼都搶不著就搶人,後生被抓去當兵,姑娘被搶去糟蹋。 我被打殘疾了,他們沒法抓我去當兵,就逼著我去東山給他們修工事,修碉堡。還得自己帶飯。閻錫山說這是『愛城如家』!閻錫山這個萬惡的土皇帝,害得我們老百姓實在太苦了,你們可得狠狠地揍他們,為我們窮苦人報仇雪恨哪!」

會場上,很多解放軍都咬牙切齒。接著,營教導員帶頭喊起了口號:

「天下窮苦人民是一家!」

「堅決砸爛國民黨閻錫山的反動統治!」

「一定打下太原,為人民再立新功!」

到處是斥敵的會場,到處是憤怒的控訴。一樁樁血淋淋的事實,撕裂著戰士們的心;一件件蔣閻匪軍的罪行,激起了戰士們的新仇舊恨,化作高昂的戰鬥熱情。一份份請戰書、決心書和血書,雪片似地交到了各級指揮部,整個前線部隊有的積極請戰、有的爭當突擊部隊、有的請求擔任主攻、有組織戰前訓練、有的周密進行攻城準備,呈現出無比高漲的戰鬥熱情。

1949年春,華北傅作義集團接受解放軍的和平改編,平津戰役結束,南京國民政府的全面失敗已成定局。中央軍委決定調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和第四野戰軍炮兵第一師西進,與第十八兵團等部一起會攻太原。1949年3月底,各路部隊先後到達太原城下,這樣,我攻打太原的總兵力達到了3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另有3個步兵旅、2個炮兵師,共32萬餘人,擁有各種大炮1150餘門。為統一指揮並協調各部行動,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太原前線司令部,以徐向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周士第為副司令員,羅瑞卿為副政治委員,統一指揮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以第十八兵團司令部為太原前線司令部:成立太原戰役總前委。徐向前為總前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的徐向前

此時的太原城國民黨軍在被圍困並加以攻心之下,早已人心惶惶,毫無鬥志。而城外的解放軍在訴苦大會的激勵下,一個個都鬥志高昂,一副不打倒閻錫山誓不罷休的狀態。徐向前認為時機已經到了,於是下令全面進攻太原城。

這時的閻錫山,見太原城外重兵壓境,深感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遂將太原的守城任務交由孫楚、王靖國指揮,自己於1949年3月29日乘飛機從空中逃跑。為負隅頑抗,孫楚、王靖國等將現有的第八總隊、第九總隊、第十總隊殘部,保安團、民衛軍等雜牌部隊編為「正規軍」。同時還強抓市民、學生組成所謂的「鐵血師」、「堅貞師」等,使太原守城的雜牌軍仍有近10萬兵力,並擁有各種火炮900門。其試圖在城郊諸要塞與我軍展開決戰。

1949年4月20日,總攻太原的戰役打響了。十幾路攻城部隊先後突破了敵軍前沿,繼以勇猛的作戰行動向縱深發展進攻,敵軍的城外防禦體系頓時不堪一擊,土崩瓦解。 第二十兵團及第七軍的2個師於20日2時在城北兵分3路發起攻擊。其中,第六十八軍及第七軍第十九師由城西之蘭村沿汾河兩岸直插新城、新店、芮城以東之汾河大橋;第六十六軍沿同蒲路南下,先後佔領皇后院、七府墳等地;第六十七軍及第七軍第二十師由城東北的西嶺向西攻擊,佔領了丈子頭,牛駝寨等地。當日夜即肅清了城北十里舖以北的敵軍。21日,3路部隊又攻佔了城北工廠區及享堂村地區。

第十九兵團及晉中軍區3個獨立旅於20日5時在城南也分3路發起攻擊。其中,第六十四軍及晉中軍區部隊沿汾河兩岸向北突擊,攻佔了大小王村,並迅速進至萬柏村地區,與第七軍第十九師會合,接著包圍殲滅了汾河以西敵軍:第六十五軍沿汾河東岸向北攻擊,先後攻佔了楊家堡、老軍營、西寇村、大營盤,直逼大小南關;第六十三軍及第六十二軍第一八六師在城東南肅清了雙塔寺以南及以東之敵,21日佔領了麵粉公司、民眾市場等地。

◆國民黨士兵在解放軍的進攻下,匆忙逃往碉堡裡躲藏

第十八兵團和第七軍主力於20日下午在城東發起攻擊,首先以炮火襲擊了太原「綏靖公署」並壓制大東門等地敵軍炮陣地,晚18時部隊展開攻擊,先後攻佔了剪子灣、大把溝、郝家溝、黑土港、大東關等地。

各路攻城部隊爭先恐後,勇猛攻擊,戰至21日18時,太原城周圍除雙塔寺、黃家墳兩點外,其餘敵軍全部被肅清。22日,第六十七軍與第七軍第二十師又攻克了黃家墳,第六十三軍也攻克了雙塔寺。至此,太原城外圍作戰勝利結束,共殲滅敵人12個師。

徐向前考慮,最後的攻城戰鬥,還是應儘量減輕太原市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太原為上策。於是,太原前線司令部於22日,對守城的敵軍發出了最後通牒,但頑固的敵軍拒不投降。因此,徐向前決定實施武力攻城。24日5時30分,攻城部隊的1300多門火炮向太原城發起了猛烈的轟擊。隨後,第十八兵團及第七軍主力由城東的大東門,第十九兵團由城南的首義門,第二十兵團由城西北方向發起攻擊。各部隊或以連續爆破的手段炸開城門或城牆,或使用雲梯登城。至7時40分,12路攻城部隊從四面八方攻入太原城,並順勢向縱深迅猛穿插,將城內的防禦體系割成數塊,互不支援,分塊圍殲,戰於10時太原城被全部解決。敵軍無一漏網。太原戰役勝利結束。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至1949年4月24日結束,歷時6個多月。共殲敵13.5萬人,繳獲各種火炮6283門,各種機槍6943挺,徹底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

太原之戰在前期打得艱難,徐向前改變戰略,緩緩圖之,以攻心戰對太原守軍進行各方面的分化瓦解,其大大減少了後期攻城戰時我軍的傷亡,這充分體現了徐向前用兵藝術的高超。

相關焦點

  • 太原戰役為何打得最慘烈?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
    太原戰役為什麼這麼難打?為什麼會打得如此慘烈?原因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其一、從太原自身城防角度解釋 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太原本身就是一個堡壘型城市,在此基礎上,閻錫山又構築了「百裡防禦線」,使得太原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碉堡城」,防禦嚴密到就像是一個「鐵桶」,這是最典型的易守難攻。
  • 太原戰役為何打得最慘烈?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人
    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太原本身就是一個堡壘型城市,在此基礎上,閻錫山又構築了「百裡防禦線」,使得太原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碉堡城」,防禦嚴密到就像是一個「鐵桶」,這是最典型的易守難攻。因此,整個太原城從高處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堡壘,非常易守難攻。2、太原作為閻錫山的老巢,經過其38年的苦心經營之後,城內防禦已經是固若金湯。
  •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組建了一支秘密部隊,徐向前出馬都打不贏
    而以元泉馨為代表的日本法西斯戰犯,也不甘心戰爭就此失敗,幻想著以另一種形式繼續下去,所以雙方一拍即合,糾集了1.5萬人的日軍殘部,劃歸到了閻錫山的帳下。 事實上,閻錫山的這支特殊部隊也確實給我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解放戰爭爆發後,在日軍軍官的大力整頓下,晉軍的整體素質有了不小的提升,再加上有日軍的配合,解放山西的作戰一度非常艱難。
  • 太原城破後閻錫山都幹嘛了?逃走當了七個月行政院長,後老死臺灣
    有一次,美國記者來到太原採訪閻錫山,閻錫山在其為美國記者舉行的招待會上,向美國記者和參會人員展示了500個瓶子和一口棺材。這些瓶子裡面裝的都是毒藥,棺材則是為自己準備的。他對美國記者宣稱,我閻錫山決心死守太原,與太原城共存亡,如果太原失守,我就和我的幹部們,因此都要同歸於盡。
  • 觀一座閻府院,讀半部民國史,山西閻錫山及其故居的是是非非
    閻錫山自稱是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人(三顆雞蛋指的是蔣介石,日本人,紅軍)。閻錫山於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出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現在的山西定襄縣河邊鎮),那條河叫滹沱河,河,在河的對面,有一徐姓人家,閻、徐兩家人一家富一家窮,雖沒有過多的交往,但應該還是相互有所了解的。這徐家後來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名字就叫徐向前。
  • 閻錫山對蔣介石有多忠誠不得而知,晉綏軍高層對他的愚忠可見一斑
    3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組成以徐向前為書記的中共太原前線總委員會和以徐向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太原前線司令部,統一指揮參戰部隊。3月28日,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由中共中央駐地返回西北途經太原前線,參與指揮總攻太原的作戰。
  • 徐向前自創戰法,以少勝多消滅閻錫山十萬部隊,主席:怎麼做的?
    放棄學業後的徐向前在父母的幫助下,到一家雜貨店做學徒。但徐向前希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從未動搖過,在做學徒期間,他白天盡心盡職工作,晚上不管多麼疲憊,他都會堅持拿出書本自學。後來徐向前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山西國民師範學校速成班。
  • 閻錫山跑路最高境界:給弟兄們研製五百盒毒劑,一百多人自殺身亡
    太原戰役成為國共內戰時期歷時最長、參戰人數最多、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城市攻堅戰,隨著太原的解放,閻錫山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統治結束了,閻長官最終敗給了徐帥(徐向前)。徐向前特意邀請閻錫山當年的老師,一位年近80歲的老秀才帶著他的親筆信進城勸降,閻錫山為了表示反共決心,竟然不顧師生情分將老師殺掉。
  • 閻錫山的軍工
    然而,惟有閻錫山自辛亥革命起任山西都督以來,穩握晉地大權達38年之久。不論是樊鍾秀悍兵壓境,還是蔣介石老謀深算,都不曾撼其根本。甚至他還能以山西一隅之兵染指晉、綏、察、冀及平津地區,大有問鼎中原之勢。隨著各地老軍閥的紛紛垮臺,就更顯閻錫山軍閥統治的獨到之處。
  • 築起堅實國門檢疫防線!第41架入境國際航班抵達太原
    築起堅實國門檢疫防線!▲12月19日,太原機場海關工作人員對入境旅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山西日報記者史曉波攝 山西日報記者孟婷報導:12月19日10時28分,搭載著111人由波蘭華沙飛往太原的CA738入境國際航班在武宿國際機場落地,這是我省保障的第41架入境國際航班。 自口岸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太原機場海關旅檢二科科長司良燕作為旅檢帶班科長,衝鋒一線、連續奮戰,帶領團隊築起了堅實的國門檢疫防線。
  • 聊聊晉帥徐向前
    其實,徐向前作為閻錫山的老鄉,又有師生之誼,且畢業於黃埔一期,在國共軍隊體系中都算是根正苗紅的人物。如果他願意,進一步可以在國民黨中央軍中發展,退一步到晉軍中也會有光明前程。然而他二者都沒有選,他站在了共產黨這一邊。大革命失敗後,當時的組織上本來是派徐向前去找毛澤東的,結果找了很久沒找著,這使徐失去了一個在毛身邊工作的機會。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上萬日軍受閻錫山「招安」幫蔣介石打內戰
    時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以接受日軍投降為名,將3萬晉軍集結在平遙一帶,一邊接收日軍的物資裝備,一邊準備對解放區發動進攻。 當時,山西的日軍第一軍有5.9萬人,閻錫山既想把這支部隊的武器裝備據為己有,又想將日軍殘部收編,以對抗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946年6月後,逐步改稱為「人民解放軍」)。
  • 太原戰役中,被「山西省長」留在太原的妹子,結局怎樣了?
    一九四九年四月平津戰役勝利後不久,我軍順勢發起太原戰役。那時,控制山西軍政大權38年的閻錫山,在窮困潦倒之際,乘飛機逃離太原,以商談和平的名義來到南京。因為從太原逃出來比較匆忙,加上需要穩定人心和局勢,所以閻錫山命令他的親信梁化之、孫楚、王靖國、趙世鈴、吳紹之等五人,全面負責太原的工作。除他們五人外,另有一人與閻錫山關係密切,也被閻錫山留在太原,此人便是閻錫山的姐姐閻慧卿。閻慧卿並非閻錫山的親妹妹,而是其叔父閻書典的女兒,與閻錫山同為堂兄弟。
  • 在徐向前人生最彷徨的時候,一次考試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選擇在適合自己的平臺上去努力,那樣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徐向前希望通過當一名教師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改變家庭貧困的現狀。他先後在山西省陽曲縣太原第四小學和河邊村川至中學附屬小學教書兩年多,因為給學生講解巴黎和會、辛亥革命等內容被校方辭退。
  • 徐向前元帥的一生,上學時聽聞漢奸賣國,怒拍課桌,喚醒沉睡雄師
    說來徐向前跟這個「一期」有緣,他有兩次第一期入學。後面一次是徐向前報考黃埔軍校,也是黃埔創立第一期學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黃埔一期。歷史上黃埔一期畢業生是非常傳奇的,其中將星如雲,被稱為天子門生,是後面幾期根本無法媲美的。一期學生只要能夠活到解放戰爭期間,幾乎人人都成為了大將軍,在世界範圍亦屬罕見。
  • 閻錫山有個「五百壯士」計劃,可是如何完成目標,他想出一個辦法
    閻錫山有一個《老狐狸經》。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古人行年五十知四十九之非,如能知非過壽尚有興趣,不能知非徒逝歲月耳。這句真經說的是什麼?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閻錫山在晉中失敗後,他率領晉綏軍就開始退守太原孤城,面對我軍即將展開的圍攻,他傳下命令,打造堅固的工事,建設長達百裡的防線,準備孤注一擲,開始做困獸猶鬥。打造堅固的工事被稱為是「百裡圈」計劃,該計劃是這樣制定的:沿著太原方圓百裡畫一個圈,然後在這個圈子上,修建5到6千個防禦碉堡。
  • 以擅守著稱的三晉名將傅作義,為何在太原保衛戰中只堅持了三天?
    但是,閻的這一計劃很快招致二人反對,衛立煌等堅持手下部隊經過惡戰,短時間內無法倉促投入一場更大規模的戰鬥,閻錫山見與對方爭論無果,竟然暗中命令手下執行,以造成「先斬後奏」的既成事實。衛立煌等當然不會聽他的,於是,從忻口撤下的部隊大多轉向晉南,太原外圍的防禦部隊寥寥無幾,成為了一座孤城。而衛立煌與閻錫山二人之間,也由此結下了梁子。
  • 閻錫山下山摘桃子,搶奪太原,可是上黨一戰,損失了三分之一兵力
    閻錫山有一個《老狐狸經》,裡面曾有這樣一句話:落後者淘汰,過前者碰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也很好解釋,就是在一個隊伍中,如果太落後,就會被淘汰,而太靠前,卻容易受傷,故此,還是居中比較好一點。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可是號稱將「執兩用中」的手段,搞得非常好的閻錫山,卻因為怕淘汰,而犯了一個碰頭的錯誤。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無條件投降。隨著太平洋反攻的開始,日方軍隊覺得已經山窮水盡了。面對新形勢,閻錫山心中充滿了興奮,也充滿了顧慮。
  • 探尋日本人在太原修建的碉堡群,選址太精明,還有處梅花堡
    1937年8月,在淞滬會戰打響的同時,日軍向閻錫山多年經營的山西發動了猛烈進攻。當時閻錫山的晉綏軍與中央軍、八路軍緊密配合發起了以保衛太原為核心的「太原會戰」,但最終被日軍攻陷。11月8日,日軍經過幾天的圍困戰,終於佔領了太原。從此,太原就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淪陷生活。八年佔領期間,日軍在太原修建了無數的軍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