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談論自己的孩子,就是沒修養

2021-02-28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50萬家庭的故事樂園 ▲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4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小莉的話

作家咪蒙的文字我向來都很愛看,文字裡透著刀光劍影,俠女範十足。看完這篇文章,我就啟動了自省程序:我有沒有老是曬孩子的日常,以至於打擾到關注我的朋友?幸好,我自認還不是太頻繁。

朋友圈裡經常曬娃刷屏的倒也不少,我的心態都很寬容,「哪怕再理智的人,生了孩子,都多多少少有點誇孩子和秀孩子的衝動」。只不過,可能也有一些還沒有生娃的朋友,早就看膩了你孩子的哭笑玩鬧,苦於友情和面子,在你的評論裡點讚。多顧及身邊人的感受,也是有修養的一種表現吧。

每日三省吾身,總是有好處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絕對是真愛。哪怕孩子長得再平凡,在父母眼裡都是藝術品。

孩子永遠是自帶PS和柔光處理的。

哪怕再理智的人,生了孩子,都多多少少有點誇孩子和秀孩子的衝動。

畢竟,親手製造了一個小生命,容易陷入這種神奇感、成就感、新奇感中難以自拔。

就像我家唯唐幾個月的時候,胖成一個球體,堪稱「痴肥」,我當時還覺得他特別可愛。每次他一睡覺,我就凝視他的睡顏,感嘆,天啊,這麼帥的孩子,誰生的啊!

其實我真的因為生了寶寶,理性就被狗吃了嗎?

真的不知道自己孩子好看不好看嗎?

我知道的。

前段時間跟一朋友見面,他的孩子,就是標準的奶粉廣告寶寶,幼兒中的高富帥,我家唯唐相比之下一秒鐘變屌絲。

理智上我明白自己的孩子的優點和缺點,感情上又本能地去美化他——當了家長,必須在這種主觀和客觀、理智和情感之間切換。

但遺憾的是,有些家長,處於非理性的時段實在太多了,把對寶寶的誇耀、美化甚至是神化,延伸到公共空間,完全不管受眾關不關心、愛不愛、在不在意,恨不得把他孩子的喜怒哀樂弄到《新聞聯播》裡每天向全國人民現場直播——實不相瞞,這種毫無節制的行為,就會有些惹人厭了。

陳丹青在《退步集》裡說,「人得有教養。我閨女出生後,我對人大談小孩怎麼好玩,我父母就警告我不要談自己的孩子,沒教養」。

教養這個詞用得比較重,玻璃心和聖母型家長要嚴重受傷了,那好,我們換個溫和點的詞,修養。

見人就秀自己寶寶的一大堆照片,推薦人家看自己孩子冗長的視頻,強迫別人連續看反覆看,考驗旁人的耐心以及演技,萬一你家小孩長得乏善可陳,人家還得昧著良心誇他好可愛好漂亮,沒看見旁人已經一臉黑線詞彙匱乏了麼?這是沒修養;

在辦公室24小時滾動播報你家孩子的一言一行吃喝拉撒,炫耀自己孩子眼睛多大、吃飯多快、鼾聲多悅耳、拉的屎多健康,這是沒修養;

公眾論壇上明明不是專門的親子板塊,非要去發自己孩子的照片,誇自己孩子多美多帥多天使,別人說不好看就跟人家對罵,甚至詛咒別人生不出孩子,這是沒修養;

到處貼自己孩子裸照、流口水照、滿臉食物殘渣照,還自以為可愛、真性情,別人說很噁心很髒,就罵對方惡毒、沒愛心,這是沒修養;

在網上幫孩子參加各種嬰兒選美,強迫周圍所有人去幫你投票,還一次次催「多投幾次啊,叫你朋友也幫忙投票」,全然不顧對方是否願意、是否有空、是否感興趣,這是沒修養。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估計已經出離憤怒了——那是,說到他們的痛處了嘛。人家搞不好很委屈——我們犯了多大的錯啊,只是因為太愛孩子,才情不自禁的嘛。母愛父愛多偉大啊多崇高啊,怎麼能不理解不寬容不配合呢?

坦白說,我們愛孩子,很多時候都是自戀的延伸,因為孩子是父母基因的延續——很多家長曬自己孩子,跟曬名牌包、豪宅、名車沒太大區別,為的就是炫耀自家基因和教導有方而已。

沒有必要把正常的父母之愛粉飾成崇高和偉大,更重要的是,沒必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愛,過度表演給別人看,更不該把自己對孩子的愛,強加給別人。

冒著生命危險說點真話:你覺得自己孩子出類拔萃,別人可能覺得十分平庸;你覺得孩子的屎尿屁不髒,別人可能覺得噁心透了;你覺得自己孩子的事都是國家大事,別人可能覺得無關緊要。

最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你的孩子,關別人屁事。他只是你的孩子,不是全人類的孩子。

這些家長們又會預言大師附體,來幾個固定句式:「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你以後生了小孩還不是一樣」……

其實呢,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生了孩子,就變得更自我、更狹隘、更擾民的。做事情顧及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是基本要求。

持續不斷地談論自己的孩子、炫耀自己的孩子,這是過激,不是必然。

事實上,還是有不少家長,可以保持淡然、理性的態度去評價和談論自己的孩子的,比如孟非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女兒就是一普通孩子,沒看出什麼特長,什麼天賦異稟。多低調啊,多可愛啊。

我身邊大部分有孩子的同事朋友,談起孩子,也都比較克制,都做得比我好多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家長們提一下自己的孩子就違法了,就該被逮捕——我們說的是要掌握分寸嘛,談論自己的孩子,也要注意一下頻率和趣味:

不要經常主動地跟別人(除非是閨蜜、死黨這種級別的)談論自己的孩子,別人問起來,儘量簡要回答。

別人對自己孩子的長相好奇,展示兩三張照片意思一下就行了。除非對方真的特別有興趣,再繼續(有些人出於客套,還假裝有興趣,這給我們當家長的帶來更高的考驗啊)。

如果想談論自己的孩子,精選最好玩、最搞笑的部分講述——再說句刻薄話,很多家長一提到自己的孩子,智商普遍下降,自家孩子特平淡、特無聊的表現,他們都拿出來當新聞講,別人聽來真的很乏味,還得強顏歡笑,容易嗎?

尤其不和沒有孩子的人談論。

實在想談,找其他家長談,尋求共鳴或者互相解答疑惑。

我是說過,父母要盡全力陪伴自己的孩子,但這不等於說,父母應該盡全力炫耀自己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多重身份,在家裡,你是盡責任的父母,你可以用所有時間關注孩子;但到了單位,你就是一個職場人士,不斷談論孩子的事,就等於沒有處理好身份的切換。

一旦你的話題只有孩子,除了孩子之外你沒有任何興趣、愛好、觀點、信息,那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無聊的歐巴桑或者大叔了。

如果你立志於做一個討厭鬼,你壓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那你就當我是放屁吧!

—End—


▶作者:咪蒙,媒體編輯,專欄作家,文學碩士,微博@咪蒙,出版作品《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聖人請卸妝》。

▶來源:微信公眾號「咪蒙」(ID:mimeng7)。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


公眾號: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個人微信:xiaolibook4

投稿郵箱:2572924066@qq.com

荔枝FM頻率:21243

點擊「去搜索」,找你想聽的故事和文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參與文章評論

相關焦點

  • 媽媽小心:過度談論自己的孩子,就是沒修養
    見人就秀自己寶寶的一大堆照片,推薦人家看自己孩子冗長的視頻,強迫別人連續看反覆看,考驗旁人的耐心以及演技,萬一你家小孩長得乏善可陳,人家還得昧著良心誇他好可愛好漂亮,沒看見旁人已經一臉黑線詞彙匱乏了麼?
  •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坐他們後面的一位中年男士站了起來,走到她們桌前說:「請對自家的孩子稍加管束,可以麼?」其中一位女士立馬杏目圓睜,「礙著你了還是怎麼?」或許沒想到會得到這樣一個回答,中年男人拿起自家桌上一塊麵包團,往她們面前一放,「小孩把麵包都扔我們桌上了,你說礙沒礙著?」女人沒有回答,頭都沒抬,只是黑著臉對小朋友呵斥道:「別扔這麼遠!」
  •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在煩惱,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總怕自己把孩子給帶壞了。其實,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父母,就是孩子這一生最好的老師與榜樣。父母的修養裡,藏著孩子的未來,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是個勇敢正直的人,首先父母得當一個勇敢正直的人,如地鐵裡的爸爸、克裡斯特爾·潘恩的父母。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從而一點一點無聲地改變自己,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 蔣勳:培養孩子的審美力,就是養成孩子的格局和修養
    審美直接體現了一個人的格局和修養。  一個缺乏審美力的人,是沒有生活態度的,也沒有生活感知力,給再多的錢,再富足的物質,他們也過不好自己的生活。更不要談社交、禮儀、競爭力水平等等。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美育救國」的口號。  美學家蔣勳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
  •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壞話。當眾揭孩子的短,無異於將孩子赤裸裸地展示在眾人面前,任憑別人對其指指點點,把孩子的面子踩在了地上,孩子的自尊低到了塵埃裡。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父母最大的修養應該是這樣的:父母要不吝嗇對孩子誇獎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誇獎更能幫助孩子找回自尊和信心。要知道不愛表揚孩子的父母,會令孩子產生一種不良的情緒,覺得爸爸媽媽根本就不愛我,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
  • 靜定修養和養育孩子的關係之四 閆青
    老實說,剛看到老師出的題目,愣了一下。因因為太慚愧!靜定,修養,跟我這個人好像都扯不上關係啊!三年前,跟隨老師開始學習親子課,目的很簡單,學習咋教育孩子唄!結果幾次課下來,哦,原來先倒騰自己啊!說白了,就是讓自己靜下來,定下來,無有恐懼,無有要求。而作為一個沒多少靜定功夫的媽媽,我的感受是,如果沒有靜定修養,養育孩子,簡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啊!尤其是做媽媽的,因為太愛,太在乎,難免會有諸多焦慮糾結。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你不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小鳥孵化出來以後,翠鳥非常喜愛它們,生怕它們不小心掉下來摔壞,就把鳥巢移低一些。
  • 最好的修養是:給他人自在,給自己方便
    問她對簡白的印象如何,她說:「挺有才華的,可惜沒修養。」 ∞ 我問她覺得什麼是有修養,她說像白先勇那樣,讓別人有「不喜歡」的權利。臺灣主持人陳文茜與作家白先勇是好朋友。「這就是修養。寬容別人的『不喜歡』,尊重別人與你不一樣。哪怕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最昂貴的奢侈品、最美的人,也不必人人欣賞和喜歡。」朋友說。很多人,可以幫你開車門,請你吃飯,誇你漂亮,但一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就暴露出修為不夠,變得急躁、有攻擊性。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01.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苦盡才有甘來。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上了高中之後,雖然允許她外出了,但要隨時能向家裡匯報,家裡打電話過來她得立即接聽;最誇張的是,有一次她和朋友去KTV唱歌,父母打電話沒聽到,也就沒接,她媽乾脆就風風火火跑到KTV來,把她痛罵了一頓,然後鬧得不歡而散…… 瑾萱的例子,當然算比較極端,可放眼整個社會,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的現象可真不少: 大學裡下了暴雨積水了
  • 伊能靜為了女兒深夜發文舉報網友:父母自我修養就是持久戰
    在社會中,保持言語行為的善意道德,是父母最基本的修養。02為人父母就是要榜樣先行張泉靈說:「 保養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得成為什麼樣的人。蔡少芬和張晉的婚姻是娛樂圈的熱點,最近蔡少芬的育兒方式也是頻頻上熱搜。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過度保護就是傷害啊,趕緊放手吧
    哈嘍,大家好,我是專注於育兒領域的小編~今天來跟大家談一談,過度保護型的父母,是怎樣害苦了孩子的一生?大多數父母都會希望第二個孩子快點改過來吧,而第一個孩子不過就是動手能力差了一點,沒什麼主見,好像還挺聽話的,是個不錯的孩子。可是小編認為,其實第一個孩子的毛病並不比第二個孩子小。當然,小編知道對父母來說,孩子都是心頭愛,可是當孩子長期過著被你過度保護之下的生活,他要怎麼長出羽翼來,他又怎麼才能夠在山谷之間翱翔呢?
  • 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家長重視「美德教育」,可提升孩子修養
    在生活中,家長有沒有遇到過孩子突然大喊大叫的行為呢?相信很多家長對於這種行為都會非常憤怒,畢竟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不僅會影響到周圍的人,而且也會使自己顏面掃地。安小姐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有一次,安小姐帶著孩子在商場中閒逛時,孩子突然開始大喊大叫,而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竟然是冰激凌吃完了,想要讓安小姐再買一個,而且怎麼哄都不管用。
  • 水星獅子 談論自己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
    希臘神話中的水星之神就是信使赫爾墨斯。實際上我們人類的大腦和大猩猩的大腦相比較,有98%是一致的,2%讓我們是人而不是大猩猩,這就與智力相關,就是水星主管的。水星主管了風象的雙子座和土象的處女座。水星馬上就要進入代表核心自我的獅子座,獅子座更關心自己。這裡的挑戰在於,我們如何在關心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變得更有創造力,同時也變得更客觀,更有同情心。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記得過年回家的時候,鄰居大爺家的孩子也回來過年,其中一個小孫子被包的嚴嚴實實,只留出一雙大眼睛。大爺覺得大冬天的又沒太陽,幹嘛非得包的如此嚴實?於是帶孫子出去玩的過程中就摘了孫子防護。沒想到晚上回來小孫子的臉就有些輕微發紅,幾天後立馬黑了一圈,大爺的孩子還責怪大爺不會帶孫子……我在想這個孩子對於陽光如此敏感的原因是什麼?不正是家長對於孩子過度的保護嗎!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如果父母因孩子的安全而忽視了對大腦的刺激,這些聯結就會喪失或消退。 生存技能不足,抗挫和應變力差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接觸的人和環境也越來越複雜,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讓他們接觸到危險,無論大事小情,全替他們解決,只希望孩子看到美好光明的一面,順利地成長。
  • 父母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2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問題,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 熱情大方的父母,常常會教導孩子大氣熱情。就算沒有言語相告,在實際的生活中,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其實就已經默默影響著孩子了。
  • 亂跑亂跳不睡覺,孩子過度興奮怎麼破?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我家孩子為啥11點都不睡覺,根本就按不到床上,一直不停的亂動,甚至又唱又跳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缺乏睡眠,過於疲勞了,身體為了支撐他能醒著,分泌了類似興奮劑一樣的激素,導致孩子反而過度興奮。
  • 論投機客的自我修養
    擅長博弈的「理性」經濟人倒是大受歡迎。  2012年出版的「對衝基金市場奇才」(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一書集合了多位投資大佬的訪談。書中,普拉特這樣道出自己對賭徒的偏愛:「我想找的人是:倫敦時間周日早上7點就爬起來,趁孩子還在床上睡覺,登陸一家玩撲克的賭博網站,專門和那些美國時間周六晚上回到家的醉鬼玩牌。我請的就是個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