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病」馬凡症候群,泉州每年接診數例

2020-12-23 東南早報

指導醫生 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 謝江斌

■早報記者 林志安

不久前,深圳一名近視2000多度的小男孩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這種被稱為「天才病」的遺傳病引起人們的關注。記者從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了解到,近年來,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例這種近視嚴重的「天才病」患者。

一年接診四五例 少見但並不稀少

「有這種病的患者,外觀特徵特別明顯,個子比較高、人瘦長、手臂長、手指細長,所以病人一進來,我們很容易判斷有可能是這個病。」泉州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謝江斌介紹說,今年他就曾接診過一名這樣的患者。

「近年來,我們科室每年都接診過這種病例,多的時候一年有四五例。」謝醫生說,馬凡症候群的發病率0.04‰~0.1‰,少見但並不稀少。科室所接診的患者,多數在2歲到4歲之間,就診時近視度數大多在300度到500度之間,極個別達到1000多度,那已經是很嚴重的了。

據介紹,馬凡症候群影響視力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眼病而造成屈光不正;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晶體脫位,偏離正中間,造成高度散光和屈光不正,還會造成雙影;第三個原因是並發白內障。「如果晶體脫位嚴重,或者白內障嚴重,那就只能做手術;如果晶體脫位範圍比較小,晶體偏離度不是很大,那佩戴眼鏡提高視力就可以了。」謝醫生說,科室近年來的接診情況,真的嚴重到需要馬上做眼部手術的患者倒是不多。

八成患者有心血管畸形 建議長期隨訪動態觀察

謝醫生表示,現在大醫院的產科,在小孩出生時都會做健康檢查,其中就包括眼疾,這樣能早發現先天性病變,但以前比較沒有這個概念,「很多是發現有症狀了再來查,這樣就耽誤了很多患者的早期治療,有的孩子甚至拖到了十二三歲,家長才帶來醫院看。」

「如果有這個病,很小就出現近視,那麼相比其他小孩,以後會發展得更快。」謝醫生介紹,馬凡症候群是遺傳疾病,但基因不一定必然表達,也有可能隔代遺傳,「一旦得了這個病,外觀是很明顯的,家長宜早送醫,因為患者有比視力問題更為危險的病徵。接診到這種患者,我們會建議他去心血管內科做個心臟彩超,看看心臟有沒有問題。」據介紹,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青春期後常突然死於心律失常、動脈瘤破裂等,「這類患者生活中不適合做一些高強度、重體力的活和激烈運動。」

「病情的進展因人而異,就眼疾而言,有可能3歲的時候來看不需要做手術,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晶體脫離的範圍越來越大,或者並發白內障,也許5歲再來看,就需要做手術了。」謝醫生建議患者3個月到半年複查一次,並且保持心血管內科、眼科的長時間隨訪,動態觀察病情變化。

相關連結 馬凡症候群

馬凡症候群是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896年,法國小兒科醫生安東尼·馬凡對一個5歲女孩的診治過程中第一次發現並描述了該病的症狀。這種遺傳疾病會導致人體發育時缺乏一種酶,從而出現先天性缺陷。

患者骨骼畸形最常見,主要表現為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體形瘦長,頭小而窄長,皮下脂肪少等。眼部問題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等。

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但由於這種身體特徵,患者中有很多早逝的天才,例如有「小提琴之神」之稱的帕格尼尼,可以用4根手指在4條弦拉出4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釐米。20世紀80年代與郎平齊名的美國女排主攻手海曼,身材高大,被譽為當時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最終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引發心血管疾病,死在賽場上,成為一個悲劇。

相關焦點

  • 雙手過膝,手指細長——「天才病」——馬凡症候群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新聞:原本有望參加選秀進入NBA的新秀伊賽亞-奧斯汀被診斷出馬凡氏症候群,再也無法參與激烈比賽,籃球生涯徹底終結。那麼什麼是馬凡症候群呢?為什麼馬凡症候群奪去了他的籃球生涯?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天才病」——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又稱為馬方症候群,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
  • 馬凡症候群 「麻煩的天才病」 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眼科成功救治...
    「馬凡症候群患者似乎總是有超乎常人的天賦,但上天卻給予了他們脆弱的軀體。」近日,在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劉寶海主刀下,眼科團隊成功為一名伴有晶狀體脫位的「馬凡症候群」患兒實施手術,通過人工晶體懸吊術讓患兒回歸正常屈光狀態,大幅度提升了患兒視力,解除了患兒的頭暈症狀,患兒和家長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對劉寶海主任感激不已。據患兒母親介紹,患兒是在5年前被發現雙眼視力差,右眼幾乎達到失明的程度。
  • 深圳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患的居然是「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馬...
    近日,深圳一名兩歲多的孩子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因為這種病的患者常常身材高大、四肢修長,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為什麼馬凡症候群被稱為「天才病」?
  • 1.94米小夥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此病號稱"巨人殺手"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齊魯醫院醫生用了4種手術並行的方式,耗時14個小時救了他一命。
  • 馬凡症候群你聽說過嗎?
    我們要談到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病,馬凡症候群。(圖2)馬凡症候群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患者的纖維素原基因缺陷所致。纖維素原是構成彈力纖維的主要成分,其異常會造成結締組織過度伸展。這個疾病可以影響全身的結締組織,造成如晶狀體移位,導致高度近視、青光眼等;由於結締組織對骨膜的反作用力減少,導致骨骼過度生長,所以馬凡症候群的患者通常個頭比較高、四肢修長,這樣的體形從事如排球、籃球等體育活動特別受青睞,我們熟知的著名體育運動員美國女排球員海曼、男排國手朱剛、籃球運動員張佳迪等都是馬凡症候群患者。
  • 竟是患了「天才病」
    近日,這名家長帶著孩子求助國內著名兒科專家、深圳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餘加林教授,餘加林根據多年臨床工作積累的臨床思維和知識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症候群,經基因檢測後確診。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醫生竟說這是「天才病」!
    馬凡症候群患者 身材高大、四肢修長, 因為身形特點 在一些領域極有優勢, 所以也被稱為「天才病」。
  • 【警惕】號稱「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究竟是什麼?
    據報導,霍萱罹患的疾病與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都是「馬凡氏症候群」。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也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猝死在賽場上。據調查,有1/3的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於32歲以前,2/3死於50歲左右。95%的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常見為動脈瘤破裂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而猝死。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通常體格細高,四肢及指(趾)細長,這異於常人的體格,似乎是上天給予他們的禮物,令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出色。所以患此病者在某方面可謂「天才」;又似乎是對他們的一個玩笑,使這份"禮物"總是被早早"收回"。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時間:2020-11-15 16:11   來源: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 原來是馬凡氏症候群惹的禍 深圳2歲半男童確診馬凡症候群 近日,深圳兩歲多的強仔經基因檢測確診為馬凡症候群。
  • 25歲即墨小夥身高1.94米 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
  • 馬凡症候群多常見於高個子,具體是什麼疾病?主要有這5種症狀
    導語:麻煩症候群是由以為法國的醫生最先報告的,因為他的名字叫做馬凡所以由此而得名。患上麻煩症候群的患者四肢、手指還有腳趾都粗細都不均勻,所以被稱為蜘蛛人,這類疾病對於關節、視力和心臟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 馬凡氏症候群:天才體型後面的隱患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通常擁有異於常人的體格,似乎是上天給予他們的禮物,令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出色,所以患此病者在某方面可謂「天才」;又似乎是對他們開的一個玩笑,使這份「禮物」總是被早早「收回」。菲爾普斯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你伸直雙臂,比劃成字母T的樣子,而你的臂展比你的身高長,那麼你就有可能得了這種病。我的數據一直非常接近臨界點。」那麼,菲爾普斯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嗎?咱們先來了解馬凡氏症候群的典型特徵。
  • 你知道「天才病」嗎?相當可怕-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醫學,科普...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為什麼被稱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俗稱蜘蛛病,屬於一種先天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馬凡氏症候群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存在於常染色體上顯性基因引起的遺傳疾病),具有家族遺傳特點,男女發病機率相等,垂直傳播,代代發病。如患者與一正常人結婚,所生子女一半為正常人,一半為患者。
  • 2歲半娃兒近視2000多度、駝背、消瘦……原來是馬凡綜合症!
    醫院初步判斷孩子為馬凡綜合症,經基因檢測後確診。強仔終於明確了病因對症治療1歲多的娃兒已2000多度近視強仔一生下來就是個大胖小子:身長55釐米,體重4.45公斤,塊頭比普通孩子大許多。又高又瘦手指腳趾偏長像「蜘蛛指」餘加林教授發現,強仔走路時輕微駝背,再看院外眼科、骨科、兒保科的所有檢查報告,大致有了判斷:這孩子多系統的病變不會是孤立地同時患幾種疾病,一定有內在聯繫,會不會是馬凡綜合症?
  •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發病率不足萬分之一
    2歲男童近視兩千多度:確診為馬凡症候群,發病率不足萬分之一  olivia chan • 2020-11-14 10:38
  • 母子同患罕見天才病 馬凡氏症候群無法根治
    世界上有很多的罕見病,馬凡氏症候群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你了解馬凡氏症候群嗎?  母子同患天才病  今年35歲的高唐人張恆芝與10歲的兒子牛牛(化名)同時被診斷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這種相對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已經導致張恆芝體內的主動脈瘤有六七釐米大,如果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嗎?反手摸肚臍對於湘潭的陳女士來說是一個簡單到爆的動作。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
  • 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 天才病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說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別稱「天才病」,或者「孤獨症」。這種病患在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中存在很大的困難,但也有人問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患有阿斯伯格障礙的孩子通常會在特殊的領域和話題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興趣,不少父母因此而忽略了早期的引導和培養,天才病其實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 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什麼是阿斯伯格症候群阿斯伯格症候群與孤獨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疾病亞型,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其發病率高於典型孤獨症,是一種高端形式,屬於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發病率要比自閉症高,大約每一萬名小孩裡就有7位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阿斯伯格症候群一般被定義為「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