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丨認識身體:探索人體微宇宙,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

2021-01-18 享書社群

認識身體:探索人體微宇宙,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

感謝加文醫生,讓人體解剖知識不再高冷,讓醫學史和神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身體內部秘密……饒毅、遲春花、紀小龍推薦!

【 編輯推薦 】

1、普通人看得懂的醫學科普書,不!故事書!

從大醫生弗朗西斯作為醫學院學生的經歷寫起,你可以跟著他成長的視角,一點點重新認識自己。身體這部複雜的機器,其運行機制是如何的?生病的時候你的身體都發生了什麼?這本書裡面都有。

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觀世界——身體」,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人類內部運作秘密……

2、人體解剖知識不再高冷,醫學史和神話故事一樣引人入勝。

加文弗朗西斯是一位走遍世界的全科醫生,他用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人們熟悉又陌生的軀殼——身體的故事,貫穿了醫學史、神話等,不僅包含了海量知識,更在字裡行間流露出醫者仁心,對生命的歌頌,以及醫學之美。在譯者細膩的再造過程中,更是凸顯了這種美。即便是常人眼中冷冰冰的手術,醫療檢查中的影像,在作者眼中都可以幻化成各種美好的景觀,不僅具有了溫度,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的藝術。

3、西方媒體好評如潮:

★蘇格蘭Saltire Literary Award年度非文學書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衛報》年度科學類選書

★《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紐約書評》、《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獨立報》推薦圖書

4、探索無止境,別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的,好奇星人的福利,腦洞青年的大愛。一部可以讓人會心一笑,又不時沉思的醫學普及佳作。跳出百科窠臼,換個視角看人體。

【 內容簡介 】

你知道博爾赫斯失明的故事嗎?

你了解《*後的晚餐》中人物的表情嗎?

你體會過眩暈的滋味嗎?

你經歷過手術後的煎熬嗎?

你注意過生命的氣息嗎?

你聽說過胎盤的歸宿嗎?

這是一部罕見的人體構造散文,帶你看見「醫生眼中的人體微宇宙」,還有那些我們天天使用卻一知半解的身體內部運作秘密……

·········

【 作者簡介 】

[英]加文弗朗西斯(Gavin Francis),1975年生於英國愛丁堡,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弗朗西斯醫生不僅是一名全科醫生,從事過兒科、產科與內科(老年科)工作,接受過骨科與神經外科培訓,還是《倫敦書評》、《衛報》與《紐約書評》的撰稿人,曾經用十年時間環球旅行,走遍了全球七大洲。他擔任過英國南極考察隊醫生,參加極地探險,也曾經在非洲與印度鄉村的診所工作。他的作品曾經入圍翁達傑獎(Ondaatje Prize)與科斯塔獎(Costa Prize)的短名單,榮獲蘇格蘭年度圖書獎。

-

【 譯者簡介 】

目  錄

第1 章 大腦 // 001

神經:高級中樞 // 003

精神:異度空間 // 012

第2 章 頭部 // 027

眼睛:感官世界 // 029

面部:麻痺之美 // 042

內耳:神秘眩暈 // 059

第3 章 胸部 // 069

肺部:生命氣息 // 071

心臟:海鷗低鳴,潮起潮落 // 082

乳房:身心康復 // 093

第4 章 上肢 // 101

肩膀:堅甲利兵 // 103

手腕:坎坷磨難 // 116

··············

前  言

如果人體是由土、水、風與火構成的,那麼世間萬物也不過如此;如果人體內流淌著血液……那麼它也會像海洋一樣潮起潮落。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我在孩提時代的夢想不是成為一名醫生,而是地理學家。地圖與圖冊為我們探尋世界美景提供了簡單實用的手段。由於我對於地理知識寶庫充滿了好奇,因此不願將生活局限於實驗室或者圖書館,並且希望能夠開啟探究未知生命的旅程。假如我能夠掌握宇宙運行的規律,那麼就可以揭開人體器官的奧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興趣逐漸從博覽世界地理轉移到探索人體奧秘上,於是我的地理圖冊也變成了人體解剖圖譜。其實從一開始,我就感覺這兩者之間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解剖圖譜中,靜脈、動脈與神經分別用藍色、紅色與黃色標註,而在我擁有的第一本地理圖冊中,山川河流、主幹道與鄉村小路也是用各種顏色加以區別的。除此之外,二者還另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類書籍均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自然界的紛繁複雜,並且其生動活潑的內容均便於人們學習掌握。

············

【 媒體評論 】

★蘇格蘭Saltire Literary Award年度非文學書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衛報》年度科學類選書

★《泰晤士報》年度選書

★《紐約書評》、《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獨立報》推薦圖書

這部作品巧妙地將人體知識通過文學與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令讀者在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中心潮澎湃。

——饒毅(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知識分子》主編)

··········

【搶先閱讀 】

第1章 大腦

神經:高級中樞

人類的靈魂構成錯綜複雜,其內在聯繫決定了我們的生存或死亡。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我19 歲那年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了人類大腦標本。它比我想像的要重一些,在灰白顏色之間透著一股冰冷的實驗室氣息。腦組織表面非常光滑,摸上去就像河床裡長滿水藻的鵝卵石。我當時不禁有些恐懼,失手將標本摔在鋪有瓷磚的地面上,並且眼睜睜地看著腦組織在自己面前支離破碎。

其實我就是在這種惶恐中開始了在醫學院第二年的生活。作為新生,我們在大學第一年所做的事情就是奔波於教室與圖書館之間,當然偶爾也會去參加各種社團與教會活動。醫學生不僅要掌握晦澀的希臘文與拉丁文術語,還要接受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力學以及數學等基礎課的強化訓練。中樞神經系統解剖是二年級的課程,除此之外各種器官解剖課均應在一年級完成。

我就讀的維多利亞醫學院位於愛丁堡市中心,神經解剖學實驗室就在這座建築的二層。在入口的石質門楣上刻著這樣一行字:

解剖學是外科學與內科學實踐基礎

其中解剖學這三個字被刻意放大,反映了這門學科在研究人體結構方面的重要性,而外科與內科等其他專業均以此為基礎。

·············

相關焦點

  • 推薦丨德國大獎人體磁力拼圖,帶孩子了解身體構造,認識自己
    這套書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人體百科常識,也能加強幼兒的自我認知,學會保護自我。拼圖就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分散卻有顏色規律的拼圖塊,能夠幫助孩子,在一次一次有趣的組合的過程中,基本能把人體內外結構大致弄明白。
  • 全球第一個「人體博物館」,遊客可參觀人體各個器官,你敢去嗎?
    人們手裡有點閒錢之後都想去見識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就可以不用局限在自己小小的朋友圈裡面,多數人去旅遊都是看美景和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人體器官博物館,顧名思義裡面全部都是展現人體的各個器官,並且從頭到腳各種組織都有。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體驗也變得多姿多彩,而全球第一個「人體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 有趣、好玩的人體百科全書,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遠離侵害
    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通過這套3D立體版的幼兒身體百科全書《我們的身體》,來探索身體的秘密!這套《我們的身體》擁有豐富的人體百科知識,解答了孩子愛問的14類問題,豐富孩子 的認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孩子只有全面認識自己,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 探尋人體構造,初識拳擊運動,精彩盡在五年級家長微課堂!
    小學校園裡五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在對各個學科的探索學習中有了更高的要求。五年級的家長們給孩子們帶來了新領域的新體驗,讓我們跟著他們的腳步,去探尋人體結構,了解合理運動如何選擇,走進照片背後的視角,聽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製造者的故事,探索語言的奧秘,再來一場拳擊的「較量」吧!
  • 【mideer彌鹿 人體磁力拼圖】在角色扮演中,認識身體、科學啟蒙
    前陣子堂姐從德國回來,給安安帶了一套國外很火的人體拼圖玩具。當時我還想,圖片上都是骨骼什麼的,能喜歡玩麼。沒想到小菇涼熱情相當大。唯一不爽的就是,裡面配的知識卡沒有中文。整整11種語言的人體知識卡,居然沒有中文,Excuse me?中國人對孩子的人體科學教育是有多不重視,導致對方竟看不到我們這十幾億客戶?
  • 人體使用手冊你知道嗎?
    每日薦書8/100:書名:《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閱讀感悟:今天特別想推薦這本書,其實是提醒自己學以致用。身體是一部會說話的機器,它會用各種不適來告訴我們它需要休整了,它會用延長使用期回饋我們對它的照顧有加。作者吳清忠,在臺灣從事人工智慧研究和研發的專家,多年以前的,由於工作過於忙碌,導致了他的健康問題發生了健康,發生了問題是中醫讓他重拾健康。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正是解剖學的誕生和發展,讓人們真正認識到人體結構和人體行動的方式,才查清了很多病因,並研發出了很多治癒疾病的技術。被誤解的人體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人體內發生的事情對人們來說十分神秘,大家不知道手臂為什麼會腫、肚子為什麼會疼等等。
  • 全球唯一「人體構造」建築,牆上印8國文字,令人震撼!
    你有想過在自己的身體裡旅遊嗎,我們經常說,去哪裡哪裡是給自己的心靈和身體一次旅行。但是你真正的了解過自己的身體嗎?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想法,既然經常去別人的城市旅行,那麼如果你去到一個景點,裡面都是人的器官,如耳朵牙齒等建築物,你是不是會感到新奇呢?
  • 英文原版掛圖丨認識自己,從認識身體開始
    Me and My Body所有的河流都朝著東方  不拒細流浩浩湯湯 只是為了匯入大海汪洋 所有的禾苗破土而出  不管酷暑還是嚴寒  都阻擋不住拔節向上孩子們一天天健康成長  從牙牙學語到進入學堂 身體和智慧一樣茁壯有一種向善的力量  有一束指引的光芒 那就是成長的方向《成長的方向》
  • 性教育系列 | 人體奇航
    探索頻道紀錄片《人體奇航》運用先進的磁共振造影技術,完全紀錄人類從異性相吸到交合、受孕及分娩的真實過程。
  • 人體那些事,別掖著,就該讓孩子光明正大地看
    製作人員採用先進技術,探索了人從幼年、青年、成年到老年的過程中,人體是如何運作的。 片中探討了感官及其運作、大腦發育、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細胞分裂、骨質硬化和更換、身體死亡等豐富方面的各種問題。 雖然這是一部介紹人體科學的紀錄片,但觀看過程可以讓人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奇妙,即便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但也絕不卑微。
  • 人體自燃,真的是「上帝的懲罰」嗎?
    今天,就由小編帶你一起探索「人體自燃」之謎吧。 +怪談故事|第9輯 人體自燃,真的是「上帝的懲罰」嗎? 看過老秦的書的同學都知道,燒焦的屍體所呈現出的狀態,是法醫初步判斷是否為他殺的依據。但不管是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現場一定會有助燃物。助燃物也常常是案件中關鍵的證物之一。但如果屍體燃燒後,死者身體的大部分都燒成了灰燼,唯獨留下一隻完整的腳,現場既沒有發現任何助燃物,也沒有其他可疑的線索,你認為這樣的現場可能存在嗎?答案是:真有可能!
  • 漫畫人體體塊怎麼畫?人體體塊的繪製教程!
    人體體塊的繪製教程!學畫畫就必須掌握人體結構,掌握人體結構就離不開爆肝練習,一直畫不好人體的真相就是練得太少啦!人體結構是人物繪畫的基礎,掌握好這項基本技能,才能讓你的繪畫效果更上一層樓,所以小編為大家找了一篇人體體塊入門基本畫法教程!
  • 人體,玫瑰
    人體,是宇宙間最神奇的結構,可以變換出無數種造型,只要你有足夠的想像力,模特又有足夠柔軟的身體,你就可以用新奇的形態去觸動觀看者的心。人之所以喜愛人體藝術,是由於藝術家借用人體語言來崇拜生命、讚美自然、歌頌青春、謳歌愛情、追求自由,
  • 攝影史筆記丨運動中的身體
    From Mosquito Camp1872第二章 十九世紀攝影文化的建立第八節 運動中的身體1、背景:攝影術的發明,使人類獲得了了解世界萬物構造與原理的利器。攝影的精確表現力與客觀性所提供的可靠證據,使得科學實驗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實驗性。
  • 人體,恣意狂放
    【德國攝影師Klaus Kampert作品】人體藝術,舞動完美人體視覺盛宴!本文收集的是德國攝影師 Klaus Kampert 的人體攝影作品。他認為自己更像一個雕塑家,他對展示外在的、可見的美不感興趣,而是在展示模特的精神和情感。
  • 喚醒人體昆達裡尼沉睡的靈量,引爆你的生命潛能!
    靈量 (Kundalini 昆達裡尼:梵文本義為『捲曲』,她是人體靈性的重要部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隱伏在中脈底部盆骨裡一塊三角形叫薦骨 ( 骶骨 ) 腔內捲曲成3圈半的能量。這好像沉睡了一般的太初能量,捲曲成三圈半,如蛇狀,潛在於脊椎骨底部三角骨的位置,這塊骨頭稱為薦骨(聖骨Sacrum),表示這是身體聖潔、神聖的部分。古代的希臘人已意識它的存在,認為是人體被火化時最後一塊被燒毀的骨頭,這是由於這塊骨頭有超自然的力量在內。埃及人也認為這塊骨頭十分重要,它是獨特力量的所在位置。
  • # 用人體解析動物骨骼?這波腦洞我服了...
    )看完之後,多妹震驚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給大家~新年伊始就碰到了一本奇葩的書。書上寫著:怎麼用人體表示動物的骨骼。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多了,哈哈哈哈。每次讀到「完成」這裡都會笑。人體で表す動物図鑑:用人體表示動物骨骼的圖鑑。
  • 人體光韻魅影,性感時尚
    非常有價值哦~【重大福利之二】關注《動力視覺》微信公眾號,回復「人體」兩個字,即可免費領取《湯加麗人體大全高清電子畫冊》《世界攝影大師人像人體攝影經典500幅鑑賞 》《紐約攝影學院教材》等二十本電子書,非常有價值哦~歡迎投稿
  • 人體冷知識:單眼皮、塌鼻梁、五短身材是我們祖先的驕傲
    認真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熟悉嗎?很多看似無用的人體知識其實並不簡單它們有的藏著人類進化的痕跡有的能幫你擺脫生活中的煩惱有的能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行為……武俠小說裡的左右互搏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