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這首詩把五個兒子都罵了個遍

2021-03-05 古詩詞夜讀

陶淵明在你的眼中是個什麼形象呢?

 

有點傲氣,不為五鬥米折腰?

 

有點笨拙,辛勤耕耘的結果卻是「草盛豆苗稀」?

 

有點浪漫,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仍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十足的酒鬼,一言不合就喝酒,喝完酒就寫詩,所以有了《飲酒二十首》。

 

這樣的一位父親,是否會對孩子不管不問,任由他們肆意成長?

 

當然不是,他像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

 

只可惜,這五個兒子不太成器,一氣之下,陶淵明作詩一一批評,是為《責子》:

 

《責子》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晉·陶淵明

被(pī):同「披」,覆蓋,下垂。

好(hào):喜歡,愛好。

二八:即十六歲。

行:行將,將近。

志學:指十五歲。


文術:指讀書、作文之類的事情。


垂九齡:將近九歲。


天運:天命,命運。


杯中物:指酒。

白髮覆垂在兩鬢,我身已不再結實。身邊雖有五男兒,總不喜歡紙與筆。阿舒已經十六歲,懶惰無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歲,也是無心去學習。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識六與七。通兒年齡近九歲,只知尋找梨與慄。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飲酒莫論理。

詩的前兩句作者先說自己老了:「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白髮覆垂在兩鬢,肌膚鬆弛也不再豐滿了。

 

後面是寫兒子不中用:「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總寫一筆五個兒子不喜讀書,不求上進。

下面分寫:「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舒是老大,十六歲了,而懶惰無比。「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阿宣是老二,行將十五歲了,就是不愛學寫文章。這裡語意雙關,到了「志學」的年齡而不志於學。「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雍、端兩個孩子都十三歲了,但不識數,六與七都數不過來。「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通子是老五,快九歲了,只知貪吃,不知其它。「垂」與前「行」義同,都是將近的意思。按,這裡用了「孔融讓梨」的典故。

作者將兒子一一數落了一番後,又突然看開,說「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兩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給了他這些不肖子,那也沒有辦法,還是喝酒吧。

 

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關於它的用意,後代的兩個大詩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個是杜甫,一個是黃庭堅。杜甫的意見是認為《責子》此詩是在批評兒子不求上進,而黃庭堅予以否認,作者不是板著面孔在教訓,而是出以戲謔之筆,又顯出一種慈祥、愛憐的神情。體現出作者下筆時的那種又好氣、又好笑的心情。這是帶著笑意的批評,是老人的舐犢情深。

仔細想想,現在的社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似乎是不變的風潮。

 

過多的壓力和期盼,既給孩子心裡添堵,又讓父母增添許多惆悵。

 

如果都能如詩中所言:「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那家庭想必也會無比和諧,不再有那麼多親子矛盾了吧。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最有趣的一首詩,只有十四句,卻將五個兒子罵了個遍
    很多文人都是一股牛脾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即使懟起兒子,也是毫不留情。就像東晉最出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曾做了一首詩,將5個兒子罵了個遍,讓人看了忍不住笑。這首詩就叫《責子》,全詩如下:《責子》 陶淵明有五個兒子,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 陶淵明的這首戒酒詩,連用20個「止」字,妙絕千古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有云:「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他喜歡喝酒,但家裡窮,不能經常有酒喝,那怎麼辦呢?只能戒酒。於是陶淵明鄭重其事地寫了一首戒酒詩,題曰《止酒》,止酒就是停止喝酒的意思,陶淵明在這首詩中,連續用了二十個「止」字,不斷強調自己戒酒的意志,可謂妙絕千古,讀來十分有趣。下面細讀全詩。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
  • 陶淵明的五個兒子是傻子,李白的兩個兒子是弱智,你要孩子還喝酒嗎?
    盒飯們,今天何老師在跟專家聊天的時候,專家講了一個典故,讓我非常震驚。陶淵明和李白的兒子居然都是低智商!陶淵明生有五個兒子,分別取名舒儼、宣俟、雍份、端佚、通佟。他原希望把五個兒子都培養成才華出眾、「猛志逸四海」的超群人才。但卻事與願違,五個兒子的智力都十分低下。於是,陶淵明恨鐵不成鋼,憤怒至極,寫下了《責子》一詩:白髮披兩鬢,肌膚不復實。
  • 古代名人的教子詩:陶淵明的《責子》
    陶淵明的作品,現存詩歌一百二十多首, 辭賦、散文十多篇,遍有《陶淵明集》。清代陶澍集注有《靖節先生集》。陶淵明的詩風格平淡、自然,語言簡潔、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獨具特色。 五男兒:陶淵明有五個兒子,大名分別叫儼、俟、份、佚、佟,小名分別叫舒、宣、雍、端、通。紙筆:這裡代指學習。阿舒已二八,懶惰固無匹(3)。二八:即十六歲。故:同「固」。曾本雲,「一作固」。無匹:無人能比。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4)。行:行將,將近。志學:指十五歲。《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為志學之年。文術:指讀書、作文之類的事情。
  • 「魏晉風骨」代表詩人陶淵明最出色的五首詩
    我們經常聽到「風骨」這個詞,比如「建安風骨」,「文人風骨」,但「風骨」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綜合的來說,風骨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實質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是這麼解釋「風骨」二字的:《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
  • 陶淵明到了晚年大徹大悟,寫下的這首抒情小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
    隱居在很多看來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是陶淵明不一樣,他是真正放下了一切,猶如一位苦麼僧一樣,用生命去擁抱山山水水,創作出來的作品有靈氣,一字一句極為講究,同時還有著深刻的哲理,譬如這首《四時》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
  • 種地使我快樂,田園詩鼻祖陶淵明5首最具代表的詩
    對於陶淵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中國田園詩開山鼻祖,陶淵明寫的田園詩數量最多,質量最好,成就最高。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他最為出名的五首。第一首:《歸園田居 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 陶淵明和他的兒子們
    這首順口溜是在描寫一個多子家庭的混亂狀況。其中,被十位數簡單標出順序的十兄弟,有的玩飛機坦克,有的做賣豆腐遊戲,有的在一邊津津有味地觀看。玩著玩著就吵起來了,吵著吵著又打了起來。陶淵明家一定經歷過這種鬧成一鍋粥的狀況,但從他的《責子》詩看,他面臨的問題要更加嚴峻:老大懶惰,老二的聰明沒用在正地方,老三老四到了13歲還不能數到十位數,老五整天就惦記著摘個梨摸個棗吃。
  • 這4首詩,首首堪稱教科書,有笑點,也有淚點!
    今天,要分享4首詩人寫給子女的詩,有笑點,也有淚點。陶淵明有5個兒子,孩子多了,都「不盡如人意」,陶淵明開始了吐槽模式。我的5個孩子,都不喜歡學習。阿舒16歲了,懶惰無人能比;阿宣快到15歲了,也不愛學習;阿雍阿端13了,連六和七都不認識;阿通才9歲,每天就知道要梨子慄子吃。
  • 三維陶淵明:不要說一個不在乎,二個不期望
    現在我們通常將陶淵明定義為「田園詩人」,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自明代以來,《陶淵明集》共有149種轉載版本,陶淵明在成立一千多年後,能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幾個詞來讚美他嗎?蘇東坡從未丟棄過一首詩人寫的詩,詩人是陶淵明,沒有其他詩人得到子瞻的禮遇。我最喜歡的一位國學大師錢穆曾經有學生問,在先秦時期,你最想和誰交談的三位古人?錢穆想了一會兒說陶淵明,朱熹,曾國藩。陶淵明是這三位詩人中唯一的一位。(漢學碩士錢穆。)一個人裝一個小清新不難,但裝一輩子的小清新卻很難。
  • 陶淵明的這首詩,名為《飲酒》,全篇卻無一「酒」字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喜好飲酒,其作品中就常有關於飲酒的佳句,比如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急,濃睡不消殘酒。」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而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人是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 辛棄疾很特別的一首詞,通篇都在罵兒子,卻道出了千古至理
    事實上光看辛棄疾序中所言,便能解釋他怎麼會要罵大兒子了,還可以解釋本詩會受後代人共同認可的原因。《最高樓·吾衰矣》辛棄疾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 為什麼說陶淵明是個假「隱士」?
    陶淵明的飲酒詩寫得雖然樸實,但又雋永,蘇東坡曾評價陶淵明的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筆者恭謄錄陶潛先生《飲酒》詩其中三篇,以饗讀者。《飲酒》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 王維和陶淵明的詩 誰更優秀 蘇軾給出了一個評價
    現存詩約400首,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將詩歌、繪畫、音樂相互溝通。佳作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過香積寺》《使至塞上》《觀獵》等等。為什麼說王維是陶淵明在唐代的學生?因為文學史家都認為,王維學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才成就了自己。
  •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
    陶淵明最著名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其中四個字卻幾乎人人讀錯文丨歷史小扒皮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出現的有名的詩人不止只是一兩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部分的詩詞之中,他們多為表現的就是自己懷才不遇,或者是人生處處不得志的鬱悶,他們大多都在為國盡忠,都在官場之中
  • 陶淵明最好的六首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陶淵明的六首好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短短60個字,對於人生有著深刻的解讀!
    其實陶淵明的很多作品都無比的抒情,同時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詩作中,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可能很多的詩人,他們詩作往往寫得很抒情,可是又缺少哲理,有的則是充滿哲理,可又讓人覺得會很突兀。但是陶淵明的作品則是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經典名篇,譬如他的這首《雜詩》,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 楊雨: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孩子雖然很小,但是呢也不得不跑前跑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農活。雖然這樣的生活很辛苦,但是陶淵明卻覺得非常輕鬆,非常自在。陶淵明當然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會辛勤耕耘的農民,他更是一個樂天知命的詩人。他歸隱之後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詩來描述或者是記錄他田園生活的一些真實的情況,而其中的第一首大約就是寫於他歸隱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東晉晉安帝義熙二年的春天,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 陶淵明的這首詩對田園風光和田園生活的描寫,十分生動傳神,充滿...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B.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愉悅就在耕耘的過程中。C.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明詩人不想實踐先師遺訓,只想避世隱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