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魚秋風鍍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編|謙種素
有一種流行,叫做「李氏旋風」。
旋風所至,寸草不生,李氏出徵,一步巔峰。
沒錯,他就是李安。
一個集萬千才華與榮耀於一身的導演。
都說有個「李開復」,他用「AI技術」極大地「開復」了我們的視野。
那還有個「李顛覆」,他用「120幀技術」極大地「顛覆」了我們對於電影的認知。
而《雙子殺手》就是李安對傳統電影技術的一次「big challenge(大挑戰)」。
這部採用120幀+4K+3D技術拍攝的大片,迅速掀起一股關於電影內容與技術孰輕孰重的熱議。
如今,主流電影的播放幀數為24幀,也就是說每秒播放24個畫面,已經能滿足人們視覺對於連貫性的需求,不過幀數越高細節呈現越清晰。
只是,想要提高拍攝幀數,順利在影院上線,這對拍攝技術、經濟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影院的播放設備都不滿足播放要求。
當年48幀電影《霍比特人》就只有北美少數幾家影院上線。
不過,李安導演為了追求極致的感官享受,《雙子殺手》採用了120幀特效,超乎尋常的電影解析度與亮度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動作場面之中,很多觀眾在觀看影片時大呼過癮。
同時,這部電影的名字也別具匠心,語帶雙關。
《雙子殺手》原名「Gemini Man」,直譯為「雙子座男人」,在西方佔星學裡,「雙子座男人」孤傲任性、實力超群且崇拜單身與復仇主義,這些都跟影片主角「特工亨利」的特點吻合。
同樣「雙子座」也有「雙胞胎」之意,這與「特工亨利」跟他的「克隆亨利」的故事情節吻合。
從內容上看,《雙子殺手》秉承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基調與特色,那就是高科技、大製作、大場面;同樣的,它也繼承了美國大片的另一種風格,那就是傲慢與偏見。
片中,當亨利說出「我的政府不光騙我,還想殺我」的時候,對面的尤裡調侃到:「對,這種事情在俄羅斯是家常便飯」,美國在自黑的同時也沒忘記捎上俄羅斯。
自冷戰結束以後,美俄這對歡喜冤家之間就一直暗流湧動,克裡米亞危機更是加深了彼此的敵意,美國主流意識形態普遍唱衰、詆毀俄羅斯,這樣的大背景下,即便是自詡「民主公正」的李安導演,玩了一把美式幽默。
當然,單純的幽默,視覺衝擊並不是李安的全部。
在《雙子殺手》中,李安也深度拷問著我們的靈魂,他用小人物英雄史詩般的抗爭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斷地抗爭著命運洪流,但最終我們要徵服的還是我們自己。
片中的主角亨利是個退休特工,雖然賦閒在家,但亨利依舊保持著高超的職業素養。
比如一出手就直接幹掉了上級要求他解決掉的「恐怖分子」,精準的槍法與超一流的心理素質讓亨利在「國安局」上司面前風光無限。
但正所謂「樹大招風」,索馬利亞與葉門的戰事一結束,亨利在「國安局」上司面前就成了燙手山芋,「國安局」上司自忖難以制服亨利,就異想天開地克隆出亨利年輕時候的狀態,他們幻想著用「克隆亨利」來幹掉年長亨利。
只是他們低估了良知,低估了親情。
在正義面前,稍微有點良知的人都會有所取捨,在血濃於水的親情面前,所有的仇恨也會煙消雲散,中國如此,美國亦如此。
亨利被迫拿起武器抗爭這飛來橫禍,他與好朋友戴尼,一個同樣被「國安局」上司利用後拋棄的女特工,一起走上了反抗之路。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克隆亨利」的糾纏。
「克隆亨利」有著年長亨利23歲時的內心與精神狀態,雖然「克隆亨利」被養父克雷從小培養成冷血殺手,但年長亨利血脈裡的溫存與善良也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克隆亨利」。
一時間「克隆亨利」在「養父」與「生父」之間難以抉擇,但最終他還是痛苦地選擇與「生父」和解,向「養父」復仇。
這種電影情節,何嘗不是李安導演一生的真實寫照呢?
李安是華人導演,李安的父親是臺南一中的校長,嚴格的家風使得李安一度抑鬱。
因為學習成績差,李安被父親屢屢責罵與毆打,因為沒有話語權來對抗這種中國式的「家庭倫理」教育,李安始終在忍耐,他將對父權的敬畏藏進潛意識裡,默默地妥協著。
在李安執導的前三部電影《喜宴》《推手》《飲食男女》中,都講了父子關係,影片裡的「父親」角色普遍強勢,「子女」始終在妥協。
但妥協並不是李安的全部,李安將導演的夢想深藏心底,他表面上平靜如水,內心卻極度渴望著機遇來臨。
很快,機會來了,李安去了美國留學,美國自由民主的空氣讓李安如獲新生。
他急切地汲取導演專業知識,不斷地跟好萊塢各路導演切磋技能,並且用自己的作品一步步地證明著自己的價值,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剛開始李安玩命地寫劇本、找製片公司、等消息,均無疾而終,在不斷的希望與失望之中,李安苦熬了六年。
慶幸的是,這六年裡,李安的妻子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持與慰藉,李安的妻子賞識李安不世出的才華,在他背後默默奉獻。
正是有了強有力的支持,李安總能在苦難中堅強,在曲折中奮起。
而《雙子殺手》裡的「戴妮」一角,隱喻的正是李安的妻子林惠嘉。
人生最重要的知己與守護,莫過於自己的另一半。
有人說,美國是「大力出奇蹟」的地方,李安用自己的抗爭不斷地刷新著自己創造的票房紀錄,中國給予李安生命,而美國給了李安實現導演夢的土壤與養分。
所以《雙子殺手》中「克隆亨利」的「養父」克雷,隱喻的其實是「美國」,與之相對應的「年長亨利」,隱喻的其實是中國。
正如現在流行的「美國夢、中國造」所說的那樣,如今,中國和美國是追求夢想的人們的主流選擇,雖然「生父」與「養父」也有矛盾糾葛與利益衝突,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為年輕的一代追夢而攜手合作。
在電影中,「年長亨利」與「克隆亨利」從相遇、相恨、相知到相愛,李安導演用細膩的筆法描繪的是我們小人物的一生。
曾經有個很火爆的視頻,全片就一個感嘆:「我太難了」。
無論是在外打拼,還是在學校學習,無論是作為老闆,還是作為員工,我們每個人的身份、年齡、地位雖有著天差地別,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幸福呢?
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或許當我們窮困的時候會因為金錢發出這樣的感嘆,可當我們邁過那一步後,就會發現,新的煩惱,新的困難在等著我們。
有時候,我們是多麼地懷念從前的日子。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愣愣的,傻傻的。
可是卻不用考慮太多,不用承受太多壓力,每天過的雖然簡單,卻也充實。
我們追憶那些逝去的時光,覺得曾經的一切,再美好不過。可是真的讓你回到曾經的美好時光,你或許會發現,那時候的我們何嘗不是在抱怨日子太苦、生活太難。
如果說「年長亨利」是我們的「現在」,那「克隆亨利」就是我們的「過去」。影片中「年長亨利」退休在家,身為優秀的殺手與特工,卻只能賦閒,倒是遠離了血雨腥風的戰場,但也失去了作為勇士戰鬥一生的榮耀,所以「年長亨利」內心渴望回到「過去」。
但過去真如「年長亨利」所期待的那樣美好麼?看看「克隆亨利」吧!
「克隆亨利」有著年輕的雄厚體能與資本,但他的生活依舊黑暗,養父克雷對他的虐待與魔鬼訓練何嘗不是「克隆亨利」揮之不去的夢魘呢?
萬物皆苦,你是草莓味,只有透徹放下,才能綻放美麗。
所以「年長亨利」最終釋然了,他會不自覺地呵護「克隆亨利」,因為「克隆亨利」是「年長亨利」的青春與熱血,所有的芳華在那一瞬間綻放,「克隆亨利」是時光偏愛的美好,同樣也是李安永不凋謝的「美國夢」。
因此在影片最後,「年長亨利」與「克隆亨利」妥協,他們並肩戰鬥,消滅了敵人也過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與過去妥協,與未來抗爭,相濡以沫的是理解與真情,我想這才是李安的《雙子殺手》真正想告訴我們的真諦吧!
【排版 | 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電影《雙子殺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歡迎關注,文章版權歸砍柴書院平臺帳號所有,任何媒體平臺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