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看門道:天時地利註定了今年的金馬獎是臺片揚眉吐氣年的一屆

2021-02-09 正點觀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都影視圈(ndentmart)金馬頒獎,行內盛事。普通觀眾關心誰得獎,誰穿的漂亮,而對參賽電影了如指掌、熟悉行內生態的影評人們卻能從獲獎名單中看出不少門道。南都特約臺灣影評人麥若愚、大陸影評人木衛二(曾擔任金馬獎初審評委)在昨晚金馬獎頒出後,寫一寫他們看到的整體局勢,以及各個獎項背後的境況。看完他們的觀點和思考,你或許會對本屆金馬獎知道更多,能獲得的樂趣也多一些。

「整體局勢:臺片大年,港片羸弱,陸片掙錢」

今年因為臺灣兩位重量級藝術片導演侯孝賢、張作驥的伏櫪出擊,造成金馬獎多年來少見的臺灣電影大勝的局面:《聶隱娘》拿下五項大獎,《醉·生夢死》拿下女配角、新演員、剪輯、音樂四項,己經把臺片的贏面穩固,《百日告別》再拿下影后大獎(林嘉欣)更是錦上添花。雖然除了侯孝賢、張作驥,臺灣導演的接棒人仍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適逢這兩位大導演都推出了足以領軍的藝術片,天時地利註定了今年的金馬獎是臺片揚眉吐氣年的一屆,說白了,今年不贏更待何年。

大陸電影市場今年有《捉妖記》突破25億人民幣,《泰冏》的續篇《港冏》票房也相當優異,讓大陸片在市場範疇笑傲江湖。但金馬獎畢竟強調藝術性,大陸片靠馮小剛、賈樟柯、萬瑪才旦、畢贛、徐皓峰、周浩等六位導演也穩住了七席獎項,維持住大陸片近年在金馬獎的優質盤面,其中四位導演分別拿到影帝(《老炮兒》)、原著劇本 (《山河故人》)、改編劇本 (《塔洛》)、動作設計 (《師父》),說明大陸導演才華的全面與多樣。但是像《塔洛》與《路邊野餐》這種純藝術型式電影,幾乎不太可能在大陸商業市場立足。

今年是純港片體質較弱的一年,在《麥兜》拿下最佳動畫片獎之外,只有靠年度最優的《踏血尋梅》與杜琪峯首度嘗試結合舞臺劇歌舞型式的《華麗上班族》支撐住大局,但它們也只拿到男配角與美術設計兩個獎。港片往年在金馬獎最具優勢的項目是動作設計獎,今年雖然仍有《殺破狼2》這種從頭打到尾、武打花招與難度不斷創新、動作讓人目不暇及的傳統港式動作片,但它已被金馬遺棄,敗給大陸片裡更講究武術門派與真實細節的《師父》。

看到第52屆金馬獎獲獎名單,第一印象就是平衡,圓整,幾乎沒有冷門,更沒有特別有爭議的重要獎項獲得者。

「最佳影片+導演:侯導實至名歸,其他皆大歡喜」

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理所當然的成為52屆金馬獎最大贏家,這部今年兩岸三地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拿下最佳劇情片、導演、攝影、造型、音效五座大獎實至名歸,遺憾的是林強的音樂沒拿到獎,而拿到造型獎的黃文英也應該再添一座美術設計獎。


侯孝賢和《聶隱娘》佔盡天時地利,沒有太多贏不了的理由。

在技術層面上,《聶隱娘》展現的外在形式華麗迷人,而內在部分,角色的人性與感情糾結無奈,無論美學與意境,都是今年華語片之首。侯孝賢十年磨一劍的深厚功力,也帶來臺灣電影在近十年的金馬獎最巔峰的榮彩。《醉·生夢死》講母子關係與邊緣人性的愛恨情痴,重回張作驥最拿手的社會探究題材。相較於《當愛來的時侯》的些許溫暖,《醉·生夢死》呈現的是迷惘與狂亂,基調非常悲悽。其中同志感情戲,我認為不如大陸片《烈日灼心》深刻。

提名金馬獎最佳影片的五部電影,《刺客聶隱娘》拿走了分量最重的兩個,但以侯孝賢這麼多年不拍華語片,加上為拍攝這部電影耗費的前期籌備,後期拍攝的漫長周轉,侯老在臺灣又是德高望重,也很難想像,如果不給出兩個大獎,無以彌補他坎城上臺時掛在臉上的真實失落。


其他四部影片,《山河故人》拿了最佳原著劇本,《塔洛》拿了最佳改編劇本,《踏血尋梅》的白只拿了最佳男配角,《醉·生夢死》的呂雪鳳摘得最佳女配角。前兩部電影在形式風格上別出心裁,後兩部電影大膽出位劍走偏鋒。這樣的獎項分配,也稱得上皆大歡喜。畢竟,張作驥是困獸猶鬥,翁子光又極盡能事,萬瑪才旦初來乍到,贏得觀眾口碑的賈樟柯卻總會引發評委們的爭執。他們在打拼了幾十年的侯孝賢面前,不僅是晚輩,更是晚晚輩。評價電影,並非論資排輩,但在電影所能引發的影響力上,包括侯孝賢今次對過去作品的重大突破,這都讓《刺客聶隱娘》處在一個不能不拿的尖峰地位上,贏面太大。

「最佳男主角:馮小剛實力強勁,段奕宏提前受屈」

馮小剛在《老炮兒》裡的京城六爺戲份貫穿全場,連珠炮的京腔對白與不服老的腰杆架勢,這個老混混角色有如量身打造。尤其是他與李易峰之間的父子親情戲,他把早年愧對如今想補償的情感拿捏得細膩寫實又極富戲劇性,一般導演在幕後都會教戲或親自示範演戲,但馮小剛在《老炮兒》裡的表演足以說明他是一位能在幕前做專業好演員的導演。


和鄧超相比,段奕宏(左)的表演似乎更出色,卻無奈被忽略

評審投票內幕顯示,鄧超在《烈日灼心》的票數還不如李鴻其(《醉·生夢死》)與董子健 (《德蘭》)兩位新人。我認為覆審提名就出現了問題,男主角提名捨棄在《烈日灼心》表現最搶眼的段奕宏,以此避免終審時可能會有評審拿鄧超與段奕宏做比較。

馮小剛拿影帝的問題,無非很多人覺得他是玩票,對他的界定還是導演身份。但實際上,中國導演裡面,擅長演戲的絕不只有姜文、徐崢他們,從張藝謀到侯孝賢,他們本身也是能演戲的好料。一旦消除這種困惑,那麼,馮小剛在《老炮兒》的角色吃重,野心勃勃的戲份無疑是獎項(以及票房)的強有力爭奪者。更因為他處於全然不同的位置,也令評委會有一種全新的考量眼光。據聞在評審團投票中,他就是一路遙遙領先。



馮小剛演《老炮兒》外界看似玩票,還真的秀出了他的表演實力。

「最佳女主角:林嘉欣險中求勝,舒淇先天吃虧」

今年女主角競爭其實不強,影后林嘉欣則是險中求勝。林嘉欣當然是好演員,但林書宇在《白日告別》對她痛失愛人的感情與心境的處理,偏向內在壓抑的平靜,觀眾能否投入到她的表演則見仁見智;張艾嘉是老戲骨,在《華麗上班族》又演又唱,與周潤發老謀算計,與陳奕迅感情針鋒,流暢精彩,但張艾嘉拿獎的宿命就像華語界的梅麗爾·斯特裡普,即使她比其她女星都強,但總會有「無法自我超越」這類評價出現。


林嘉欣在這次的影后競爭中,可謂險中求勝。

舒淇在《聶隱娘》中遠距離透視田季安 (張震),其肅殺中又帶同情的眼神很強,可惜戲份太少又多是長鏡頭或遠鏡頭處理,其表演不容易被看到,這在評論演技上先天吃虧。趙濤在《山河故人》有少女愛情、中年親情、老年追憶三段感情戲,其中以第二段最洶湧最動容,父親驟然過世的悲痛、從小分離的兒子回老家奔喪要修補母子關、趙濤與父與子的三代親情戲演到讓我落淚,可惜第一段的少女戲平淡,第三段雪中舞蹈只驚鴻一瞥。

林嘉欣的《百日告別》,在我業已看過的四部電影裡面,表現最好的無疑還是趙濤,然而,評委認為林嘉欣的表演更有層次變化,加上她本身就金馬寵兒,那麼,頒給這樣一位不斷成熟的中生代女演員,好像也不至於無法服眾。

「最佳新導演:藝術片大曬,大陸獨立電影亮方向」

評審團在新導演獎上捨棄《左耳》這種商業元素與藝術氛圍兼顧、又是演員蘇有朋成功轉型的市場賣座電影,頒給考驗觀眾接受度的《路邊野餐》,說明今年評審團的完全以藝術片為主。



新導演獎給了《路邊野餐》,說明今年評審團的完全以藝術片為主。

賽前我最關心的一個獎項,其實是最佳新導演的選擇。我自然認定,按照金馬這七八年來吹的風,這個獎項會給畢贛《路邊野餐》。不過,由於《左耳》等商業片存在,評委也可能會扭轉趨勢。好在,畢贛極其順利地拿下了獎項。


臺灣演員李鴻其拿下最佳新演員獎,為臺片大贏的局面「添磚加瓦」

包括畢贛在內的許多年輕中國導演,他們從南京的中國獨立影像展,北京華語青年影像論壇、FIRST青年影像展等平臺慢慢走出。這個過程,確實有些寂寞,也可能無人知曉,面對主流市場的擠壓,得到的評論關注也極其有限。儘管我從不認為,獨立電影一定比院線電影好看,但不得不說,這些年給我驚喜的,往往還是這些鮮活、生猛、不遵從市場規則的迷魅影像。然而,由於影展的存活機會不斷被扼殺,現在金馬則進行了一次更有曝光度的褒獎,或許,這也是獨立電影的新方向,來到海峽對面。

「最佳紀錄片獎:臺片輸了這一項乃「最大的痛」」

周浩執導的《大同》拿下最佳紀錄片獎,應該是臺灣影人尤其是紀錄片業者心中「最大的痛」。臺片十年前聲勢跌入谷底後靠紀錄片翻身,而每年臺北電影節最大獎百萬首獎都由紀錄片獲得 ( 直到今年才被劇情片《醉·生夢死》扳回),這兩年在臺灣做商業上映的紀錄片數量創新高,今年入圍的《灣生回家》也進入十大票房賣座,但金馬獎卻一再揭露大陸紀綠片無論選材的社會角度、導演的敘事手法都更勝臺灣紀錄片一籌。


來自中國大陸的紀錄片《大同》(上)贏了臺灣的熱門作品《灣生回家》(下)讓臺灣影評人最為心痛。

最佳新導演獎給獨立電影的機會,也體現在周浩等獨立紀錄片導演身上,如果他們更積極主動,挺過這段冰河期,那麼,這些電影,理應獲得更多關注和榮譽。

「最佳動畫片獎:這部《麥兜》並非該系列的佳作」

動畫片在金馬獎連續從缺多年之後,今年有《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與《麥兜我和我媽媽》兩部強片競逐,《大聖歸來》挾大陸整體電影工業蓬勃強勢帶動下的動畫高水平回歸,但最後仍不敵《麥兜》品牌系列蟄伏多年後重回溫馨感人的情感面。

雖然覺得動畫片《麥兜我和我媽媽》不是麥兜系列的佳作,但也不反感。

「遺憾:段奕宏、金燕玲、張譯、管虎、曹保平……」

遺憾是有的。比如,表演獎項最大遺珠是《烈日灼心》連男主角入圍都沒進的段奕宏,以及《踏血尋梅》裡演苦情悲情母親、演技爐火純青的女配角金燕玲,張譯從去年的《親愛的》到今年《山河故人》都被金馬獎忽略掉。


《山河故人》的張譯沒有入圍男配角提名也頗為讓人失望

再比如,《老炮兒》的導演管虎的與《烈日灼心》的曹保平都沒有獲得導演獎提名。曹保平更是從上部片《狗13》就被金馬忽略。其實也不難理解,金馬要包容兩岸三地華語片,僧多粥少勢必只能雨露均沾。

最後來溫習一下段奕宏在《烈日灼心》裡的演出,看如果他入圍有可能打敗馮小剛嗎?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我們

「南都影視圈」

相關焦點

  • 店長:內行看門道!
    店長:內行看門道!8月25號,王女士買了一條鑽石項鍊,上面鑲了41顆鑽石,後來聽朋友說見過這個款式的項目,但並不是王女士買的這個價格,過了幾天王女士又在另外一家店裡買了一條同樣款式的項鍊,兩條鑽石項鍊很相似,但是價格卻差下了1000多,而且新買的這條項目上面還多鑲了兩顆鑽石,王女士懷疑店家欺騙了她,於是上門討要說法,可是一位店長表示,內行看的是門道,其實兩條項鍊是不一樣的,考慮到客戶體驗
  • 《圍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所謂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錢鍾書自己說過:在這本書裡,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他就是玩心大起,寫一本書嘲諷中國傳統意義的文人。便是看不懂錢老先生的真正意味,文字的奇峰迭起足以讓我們覺得淋漓酣暢。我們講詩的時候說到過「西崑體」最是晦澀難懂,因為「西崑體」用典多而艱深,不是普通人能讀懂的,才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感嘆——並非西崑體不好,而是太高深難懂。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咖啡展你怎麼看?
    2020年臺灣臺中咖啡展,比往年的時間都要晚一些,原因當然大家都知道囉!臺灣沒什麼狀況,但進展館還是要量體溫、帶口罩。這麼熱的天氣,外頭毒辣的太陽當頭照,也阻擋不住大家對咖啡的熱愛。展會裡面人潮滾滾,熱鬧的不得了。
  • 金馬獎禁令頒布後!臺媒叫囂臺片超強大,看到入圍名單後我笑了!
    文I李李8月初,國家電影局正式發聲明,宣布禁止大陸影片和從影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金馬獎後,之後,大陸電影片方以及相關的明星紛紛表態,全力支持電影局的決定,與此同時,香港幾部大片也決定取消金馬獎的評選活動,其中就包括今年非常熱門的電影《掃毒2》,由劉德華、古天樂主演的這部影片今年在內地也取得了超
  • 今年金馬獎,臺片大逆襲,以及我們的首輪預測都出來了
    今年的第54屆金馬獎,應該說,是屬於臺灣電影的一屆!而找去年的最佳男配角得主林柏宏來宣讀入圍名單,也是別有深意吧(去年金馬獎最重要的幾個核心獎項中,臺灣地區只有林柏宏一個獨苗)林柏宏念今年的最佳男配角的時候,臺下就挺唏噓的,他也有意識地頓了一頓才宣讀
  • 大陸暑期檔競爭白熱化, 唯一臺片上映兩周前疑似跳票【臺片一周】
    方序中以面對電影,每個人都是"配角"的概念出發,藉由金馬四大主軸的代表人物李安(導演,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侯孝賢(導演,金馬電影學院院長)、鞏俐(演員,金馬獎評審團主席同樣的,金馬55的標準字,也採用陰影手法襯託字體樣式,更增添了光影漸層,傳達出任何光體的耀眼,其實都需要背後影子的厚實推動,也意喻著時間和過程的堆棧,讓金馬55更加絢麗奪目 2018金馬影展將於11月8日至25日舉行,10月1日公布金馬獎入圍名單,10月27日影展開始售票另外要熱烈恭喜安叔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終身榮譽獎
  • 精釀啤酒設備清洗—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精釀啤酒設備清洗的重要性(1)精釀啤酒發展非常快速,因此對釀造過程的環境衛生和無菌化要求越來越嚴,無論是生產現場的環境衛生,還是精釀啤酒設備的清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內行看門道,這些知名導演2019年看了哪些佳作
    回顧2019年,全球影壇都出了不少好作品,不少媒體也相繼推出了自己評選的年度十大。美國影視資訊網站IndieWire另闢蹊徑,連續第四年向多位著名導演發出徵詢函,邀請他們評選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年度佳作。而且,所列不限於2019年誕生的新作,只要是他們在這一年中看了十分喜歡的電影,都可以列入;甚至於也不一定只能是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悉數不限。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為電影創作者,且讓我們一窺這些知名導演的視角和口味又有什麼獨特之處。
  • 自稱臺片超強大!一部新加坡影片卻入圍六大獎項,金馬獎自打臉?
    今年傅榆言論所帶來的後果來了,之前,國家電影局正式宣布禁止內地藝人和影片參選第56屆金馬獎,此後,內地的影視製作公司以及藝人演員們就紛紛切身實地的支持電影局這一決定。於是包括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劇情片《一秒鐘》,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領銜主演,廖凡、萬茜特別出演《南方車站的聚會》;以及由王小帥執導,王景春、詠梅領銜主演,齊溪、王源、杜江、艾麗婭、徐程、李菁菁、趙燕國彰等主演的劇情片《地久天長》全都宣布退出今年的金馬獎評選活動!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解楊柳青元宵節燈展每組燈的寓意
    看花會、逛燈展、品年味。每年的元宵佳節,到楊柳青看燈已經成為了京津冀百姓約定俗成的、必去的「遛百病」項目,而元宵節燈展也早已成為了西青區展示文化發展的重要名片。今年,為了把元宵節燈展辦得更加有意思、有特色、有內涵、有新意,西青區將整體燈展的設計基礎理念定義為「五個現代化天津」,主題為「魅力西青」。通過燈展突出展示全區社會事業發展成果和「創建文明城區」的主旋律,把年畫文化、精武文化、運河文化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彩燈的創意設計之中,充分展現西青區在新時期「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新徵程上的新城市形象。
  • 俗話說,金馬獎欠的影后,金像獎幫你還!【臺片一周】
    》觀影,曾美慧孜全程坐他旁邊,他卻渾然不覺,後來看了新聞照片才發現是曾美慧孜不過觀影團在西門町碰到了曾美慧孜,黃豆豆和這位半年後的金像影后同框(請注意背景是當時還在宣傳期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於是「劉以豪」和「陳意涵」合影了)
  • 它在《海王》降臨前,搶下了今年臺片票房冠軍!【本周臺灣院線新片】
    《比悲傷》11月30日在臺灣上映,只用了九天的時間,票房就破億,創下近年來臺片最快破億紀錄。成為今年繼《角頭2:王者再起》、《花甲大人轉男孩》之後,第三部破億的臺片林孝謙導演前往男主角劉以豪新戲片場探班,更拿出九宮格讓劉以豪抽,抽到什麼就要做什麼,結果劉以豪抽到的是要給五百位觀眾「愛的抱抱」!
  • 【11月臺片前瞻】
    金馬剛剛公布了今年幽默又自嘲PROMO短片,由去年金馬最佳劇情片《血觀音》導演楊雅喆為本屆金馬獎典禮主持人陶晶瑩量身打造,意味著被稱為「華語奧斯卡」的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一天一天近了!>11月2日,撐起今年金馬獎臺灣電影半邊天的《誰先愛上他的》將在臺灣正式公映
  • 金馬獎2018:美好的意外,都不意外,撫平的到來,沒有遲來
    今年金馬獎似乎也卯足了勁,要給這些話題與問題一個答案。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兩座最佳主角獎,以及兩座劇本獎中,除謝盈萱憑藉《誰先愛上她的》摘得最佳女主角桂冠,其它五大獎,基本被內地三強《大象席地而坐》《影》《我不是藥神》瓜分。
  • 這可能是大陸影人的最後一屆金馬獎了...
    誰能想到,一個藝術盛會,最後能落得一個「中國一點都不能少」Slay全場的結局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大陸影人的最後一屆金馬獎」吧。鞏俐作為本次金馬獎評審團主席,身穿Givenchy 2019春夏系列金色禮服亮相紅毯,珠寶則是配戴Boucheron的Ricochet漣漪耳環,舉手投足仿佛在釋放「老娘來了,無關人等請退下」的信號。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懂行」最重要
    老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也許一個「看」字,有些置身事外的意味,但如果置身其中,外行與內行差的可不是一個熱鬧那麼簡單,可能是超乎想像的代價。講幾個故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軍南下,意欲完成一統,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卻敗了。一個被認為曹操失敗的最直接和關鍵原因,在於他採用了最不擅長的水戰。
  • 嘿,張藝謀竟然從未得到金馬獎...
    文|臺片所原載公號|映畫臺灣關於第55屆金馬獎的28個冷知識第55屆臺灣金馬獎提名一出,引發了各種小範圍的熱議,但焦點還是在大陸影片看上去大包大攬,「超儷害」夫婦入圍,《影》席捲12個提名,之類的話題上...
  • 第55屆金馬獎揭曉,大陸電影人的時代終於到來!(文末附完整名單)
    就在昨晚,2018年第55屆臺灣金馬獎頒獎禮落下帷幕。雖然此次頒獎典禮沒有網絡直播,但依舊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與往年相比,這屆金馬獎堪稱卡司陣容最為強大的一屆。除了金馬影帝影后的10位入圍演員全員出席之外,執委會主席李安聯手評審團主席鞏俐,此前獲得兩屆金馬影帝的劉德華、惠英紅、劉嘉玲、張震、洪金寶、胡歌、陳奕迅等也都作為嘉賓出席了典禮。
  • 內地電影人拒絕參加金馬獎,今年的金馬獎會停辦嗎?
    一年一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即將到來,不過今年的金馬獎註定不平凡。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今年是第56屆。金馬獎歷史悠久,藝術氛圍濃厚,在華語電影圈具有獨特的地位。因為其強大的權威性,金馬獎一直是兩岸三地電影人交流的重要平臺。
  • 餘文樂是最愛臺灣的港星沒有之一【臺片一周】
    看到餘文樂結婚的消息,才驚覺他今年主演的《春嬌救志明》,在金馬獎是零提名反而是根紅苗正的1905網和時光網,還能找到這部電影的詞條(原因吧,如果你有幸找得到這部電影,看第一場戲就明白了)參演的《血觀音》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