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也許一個「看」字,有些置身事外的意味,但如果置身其中,外行與內行差的可不是一個熱鬧那麼簡單,可能是超乎想像的代價。
講幾個故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軍南下,意欲完成一統,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卻敗了。一個被認為曹操失敗的最直接和關鍵原因,在於他採用了最不擅長的水戰。曹軍選擇將艦船首尾相連,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這一「外行」做法被周瑜抓住機會。於是,一場火燒赤壁扭轉了戰局,曹操戰船盡毀於大火,慘敗而歸。
同樣是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有一深為器重之人,但最後卻被其處死,他就是馬謖。馬謖好論軍計,雖熟讀兵書,但因缺乏實戰經驗,卻是作戰交兵中的「偽內行」。在諸葛亮北伐戰爭中,馬謖因犯兵家大忌,失守街亭,這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如果說歷史太遠,不妨說回當下。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跨界的故事,但成功並不容易。
很多IT人都喜歡聽老郭的相聲,老郭在相聲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卻屢次在電影界折戟沉沙。究其原因,或許是他並沒有對電影行業如相聲行業般專注,電影和相聲,看似都在講故事,實則隔行如隔山。
這讓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在一個領域做到內行、專注的重要性,無論是曹操在赤壁的失敗,還是馬謖在街亭的失守,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在特定領域幹了外行的事,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不夠「懂行」!
說到本文主題,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數位化轉型正在深入行業,進行深層次的數位化改造。這時,不同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企業需要的不再是通用技術的「大水漫灌」,而是針對場景化需求的「精準滴灌」。
就像打贏一場水戰需要懂行的水手、需要精通水戰的軍師,拍出一部好電影需要懂行的專業導演、編劇和演員,做好行業數位化轉型也需要能深入理解業務需求、將創新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合作夥伴。否則,數位化也只是停留在數位化本身,而很難上升到轉型的層面。
懂行的人這樣買車、懂行的人不買這些房……類似的話我們聽到看到很多,為什麼在數位化轉型這個強調技術驅動的領域,如今卻也要強調「懂行」的重要性。
總結來說,數位化轉型已經邁過了起步期,進入「深水區」。前者以信息化為代表,以管理為導向,進行的是企業局部的數位化;後者則代表數位化、智能化對企業業務模式的價值重構。進入深水區的行業數位化轉型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數位化轉型的範圍正在從企業業務外圍向業務核心滲透,數位技術從支撐系統逐步進入生產系統和決策系統,催生了更大的ICT能力需求;其次,數位化轉型的場景正在從獨立場景向場景協同轉變,從煙囪孤島到互聯互通,業務數位化要求全聯接協同;第三,對於數位化轉型的能力提供商來說,滿足企業轉型需求需要生態能力的互補,而這時的生態不再作為傳統廠商與客戶之間的「介質」,而是將多元能力融合成客戶服務能力的一部分。
進一步來說,數位化轉型不再是企業選擇嘗試的新話題,也不再止於IT部門,數位化轉型將影響整個公司的綜合市場競爭力,是企業數位化的原生能力。
尤其在黑天鵝與蝴蝶效應關聯性頻發的當下,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因此,企業管理者也更加關注於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價值呈現,並由此形成一個共識: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價值落地是這個不確定時代的唯一確定。
在不確定的時代,如何獲得確定的價值?企業需要專業領先的行業數位化轉型夥伴,攜手前行,共克時艱。
再回答上面提到的那個問題,為什麼強調技術驅動的數位化轉型更要求懂行?因為,只有懂行的合作夥伴才能理解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才能放心將自己的核心業務付託與人,才能有更廣泛的技術能力和生態合力滿足自身場景協同的數位化改造。
懂行意在懂行業,也意為某一領域的內行、專家。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專注於行業數位化轉型,激發行業創造,助力產業升級,它不僅是ICT技術的創新引領者,也是行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真正懂行的人。
日前,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懂行」形象正式發布,同時宣布「懂行·專注於行業數位化轉型」這一全新理念。「懂行」形象的發布,再次突顯了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的行業數位化轉型首選夥伴的形象。已在行業市場深耕多年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也希望以此為契機,與合作夥伴一道,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邁入新階段,助力企業在轉型中洞察行業未來,持續創造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新速度。
那麼,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這份「懂行」的底氣來自哪?
一方面,華為擁有行業市場必須的專業能力和深厚積累,「懂行業趨勢與客戶需求,懂技術創新與場景應用,懂生態發展與價值提升」,華為具備了專業領先所需的核心關鍵要素。舉例來說,世界500強中的228家,100強中的58家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夥伴,這背後源自華為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領先。製造、教育、醫療、金融、數字政府……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完成了對眾多行業的深耕,當然也離不開其完備的生態能力打造,11000多家的合作夥伴數量形成了其繁榮的生態體系,而具體到行業市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更是攜手1000多家解決方案夥伴構建了超過1200多個聯合方案,這是別人難以企及的。
另一方面,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懂行」還來自於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專注於ICT領域三十多年的企業,華為在研發、銷售、供應、交付等業務領域進行的數位化實踐、積累的經驗,也成為行業內企業學習的榜樣和對象,而將自身的數位化轉型經驗複製到行業中去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從行業發展的業務中來,加速到行業數位化場景中去,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希望攜手合作夥伴不斷將創新技術與行業場景深度融合,圍繞具體需求持續優化產品、方案與服務,從而不斷「刷新」面向未來的行業數位化轉型能力。
當然,要在愈加複雜和千差萬別的行業業務場景中做到「懂行」並不容易,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深挖行業痛點,才能積極理解、激發各行業數位化的趨勢性需求。
於是,我們看到,上到6500米的珠峰雪山,下到800米的煤炭礦井,華為人以追求「懂行」的專業精神和態度深入到了行業客戶業務場景的最深層,從而摸爬滾打出最懂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實戰經驗。
如今,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正在將這些「懂行」的經驗複製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場景中去。讓港口貨物懂得自尋門路,讓教與學不止全面、更懂千人千面,讓醫療不止於醫院,讓生產跳出流水線,讓地下石油更快現身,讓銀行與客戶心意相通……面向千行百業,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正在助力各行業跑出數位化轉型的新速度,也在讓自己和夥伴變得更懂行,進而讓越來越多的客戶更懂行業未來!
你的每一次「在看」,我都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