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句「臣妾做不到啊」迅速霸屏各表情包和各社交平臺圈,《甄嬛傳》裡的臺詞以及宮鬥地內容堪比古裝劇的教科書,而一些女演員也因《甄嬛傳》打了個漂亮翻身仗又有多少女演員放棄良機看著這大紫大紅的神劇從指尖溜走。然而在還未開播之初誰又能想到《甄嬛傳》會如此爆火呢?
在鄭曉龍影視手冊裡新一期內容中,原導演鄭曉龍以及原編劇王小平也對什麼樣的影視劇才能成為爆火劇做了分享,對於曾經出自兩人之手的《甄嬛傳》似乎也從兩人的對話之間摸索出一些另外的視角。
那憑什麼《甄嬛傳》能夠爆火?
在一部影視作品裡編劇與原作者是一塊基石,沒有這兩位大框架在支撐任由導演如何執導都找不到合適的方向,編劇是築基導演是建房,演員就如同石子水泥最後才把這一部劇給建造好。
這樣一來編劇的夯實力就不能不去關注,包括選角、劇本創作、審美觀點等等都需要編劇開始操勞,例如選角色人物方面:演員是既定的但是劇本是可修改的。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裡某個角色被某位演員飾演得十分傳神好似那個就是這位演員的原型一般,但實際上「創作無法隨心所欲,劇本需為演員調整」。
所謂的劇本需要為演員調整不是什麼都依靠著這位演員的脾性來展開創作而是要做到:觀眾要相信這個人物,觀眾要有代入感。
用王小平的話來說則是:一般導演說這個人物需要調整,但基本上還是我們編劇服從於一個選定的演員,然後就會發現中間是有一些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影響如果非逼著她夠是會影響這部劇它的質量的所以我們就會調一下,這種調就讓在觀眾接受這個人物的時候相對來說可信度更高更舒服。
在劇本創作方面:最大程度給編劇發揮自由不局限於市場上的標準化大數據衡量。我們看到一部劇時發現開頭精彩結尾爛尾都會大罵編劇的爛編劇的差從而導致這部劇就是一部爛片,但我們卻不想到現在編劇為了提高收視率好似莫名都有了各自的KPI,隨時波動的影視收視率排名榜也不知影響多少還在創作劇本即將面世的著作,因此大多數編劇的爛還因資本方為了能夠吸引眼球做出不合適宜的決策編劇為了滿足個別需求只能限制自己的創作權限,話語權少那麼爛劇的可能性就高。
在鄭曉龍影視手冊裡王小平揭露了編劇與資本方「奪權」的不對等關係:編劇有的時候被人指責說這個是爛劇,是因為編劇爛其實對編劇來說他有的時候很無辜就是因為不是他能決定一個項目的他是不由自主的被人推著走的,如果他還想要這個活的話,接這個項目的話,接這個劇本不是由他說想寫成什麼樣就能寫成什麼樣的。
而《甄嬛傳》恰恰在演員角色扮演與劇本創作上都避開了雷區,鄭曉龍在開始選角時看重的是這個演員是否就是這個角色的感覺,外貌驚豔與否不是唯一評判點感覺對了才是最佳人選。
同樣包括劇本創作雖然《甄嬛傳》是一部架空了的歷史故事但其劇中的人物個個有血有肉每一位都是極其鮮明的對比,她們是後宮的一群人但她們又並非是單一性的個體。所以在《甄嬛傳》裡我們有種看角色看人生的感慨。
一部劇拿給不同的導演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就不一樣。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以及運用人的技巧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圈子一直流傳一句話:鄭曉龍導演很會調教演員。此前並不能理解導演如何「調教」演員,直到在《演員請就位2》某一期無意看到陳凱歌拿著臺詞一句又一句地以不同的聲調來讓演員念同一句話,頓時發現臺詞的停頓點不同速度快慢不同都能讓劇情演繹變得更精彩,層次更多。
《甄嬛傳》每一位人物都有如此鮮明的個性都是離不開他的「調教」,再有沒過多的資本去左右他的評斷只是單純通過感受到這個故事,對於鄭曉龍來說一個關於人的故事裡去拍不同人的另一面,是因為人是千差萬別的,個性也是千差萬別的去捕捉這一絲絲的不同才是考驗導演實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鄭曉龍的作品之所以會是爆款產品除了他只做他喜歡的故事還有一點就是,不會去相信所謂的大數據來指導創作。
大數據時代靠數據說話,但很多時候數據是因為人為的偏好所造成的數據偏差,文學作品是感性下的創作是司馬行空下的情緒釋放,運用一個事後對某個事件進行統計是不能稱之為「爆款劇」。
文學具有差異性數據是對這個事件進行補充製造熱劇不能只看數據而是要看這部劇的內容能打開什麼新世界的大門,這樣看到的劇受到歡迎才是爆款劇而不是從一開始就複製前邊熱劇的套路也把這稱之為熱劇。
很慶幸《甄嬛傳》有它自己的原創性保持了鄭曉龍一如既往追求故事感人的標準,正是這樣的追求與從故事裡追求人性才能讓《甄嬛傳》變得大紫大紅。
在大數據統計裡發現:女性是家中掌握遙控器的主要人員,因而很多爆火的熱劇都以女性是否喜歡此類題材而作為評判標準。
在家中女性獨處的時間相對於比男性要多,在追劇方面女性也佔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劇集是否火爆很大因素在於題材是否可以打動女性並且符合她們的口味。
《甄嬛傳》的評價有好有壞,好的是我們能從形形色色的妃子後宮看到不一樣女性在封閉的大環境下如此把生命的張力給釋放出來,壞的評價則是屏蔽掉現實古代的後宮增加了過多的厚黑學,即便兩者評價爭議不斷但至少在這部劇裡我們能從這些女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另一個模樣,所折射出來的東西也就是我們在外部環境下掩蓋的真實想法。
其實一部好的劇最能打動人心的是內容,就如鄭曉龍導演所說:
影視創作具有特殊性,敢於去創新也要了解人性,人性的各種各樣的方方面面按照這樣的大認知去表現人物的話,觀眾就能感受到這些東西,他在人性當中都能了解的是大眾這種人性的概念,那它就很容易得到觀眾的響應和回饋,也就會容易帶入這種情感,所以我覺得這很重要。
《甄嬛傳》恰恰抓中了以上三點,不爆火沒有任何理由。
文:愛吃巧克力的朵拉
寫文不易,切勿抄襲,一旦發現絕對維權
我是愛吃巧克力的朵拉喜歡以小眾視角看影視,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噢❤️
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