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想這個「外行」是如何打動「內行」扎進醫療行業的?
一轉眼,聯想的醫療業務已年滿20,並且「嫁為人婦」一年多了。不久前,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開幕,安想攜智慧醫廢管理系統正式推向湖北市場,正在智慧醫療行業開疆拓土。
從聯想集團中一個不起眼的小業務到與平安集團強強聯合,未來甚至還有上市的可能,聯想的醫療走到這一步,二十年來的徵程並不容易。那麼聯想這個「外行」是如何打動「內行」扎進醫療行業的呢?
避難從易,曲線前行(1999~2016)
對於大多數人的認知來說,聯想還只是一個賣電腦的,然而,其實聯想進軍醫療已經超20年了。
早在1999年6月1日就有光明日報的一則新聞,講的是聯想最新開發的醫療集成系統受到了專家關注,這套由聯想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和聯想醫學影像系統組成的系統引進了國外最先進的技術,充分考慮醫療市場需求,綜合了聯想集成豐富的軟體開發與集成經驗。此兩套系統目前已在醫院適用且效果顯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聯想就已經邁向醫療行業並且成功向市場推出相關的產品。
此後十年,聯想的醫療進軍較為緩慢,這一時期也是中國高速發展的十年,聯想主要精力還是放在PC業務的擴張上。
變局出現在2010年。
一方面,在2009年底,我國啟動衛生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3521工程」,中央和地方財政都將加大對醫療的投入,因此一些企業紛紛開始瞄準醫療市場,包括東軟集團、用友網絡、華為等大型公司,而聯想在這個市場已經耕耘超10年了,這樣大的機會豈能白白錯過。
另一方面,2010年聯想集團開始進入發展新階段,其銷售額已經是中國第一,但是增長不再像之前那麼順利。在其披露的2010年年報中,關於銷售額有這樣一段描述,「產品平均售價的降低抵消了部分個人電腦銷量的增長」,並且進一步指出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銷量增長放緩至12.4%,這表明聯想開始進入降價促銷的階段。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產品的出現,進一步衝擊了個人電腦的發展節奏與空間。
基於以上兩大背景,2010年楊元慶開始提出PC+,開始拓展多元化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醫療。
但是,聯想作為一家賣硬體(服務器和電腦)的企業,想要大舉切入醫療行業是非常難的。一者,醫療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個的電腦或者伺服器,那麼軟體開發乃至生態圈的構建就成了一個更高難度的問題,聯想並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優勢;二者,我國醫院主體還是公有的,管控比較嚴,產品要拓展進大型醫院的壁壘是非常高的。
面對此兩大難題,聯想的答案是使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也就是說把關鍵難題給繞開,從側面出擊。對於前者,聯想選擇與軟體解決方案商整合,去跟優秀的醫療行業ISV(獨立軟體開發商)以及IT服務商制定整合的解決方案;對於後者,聯想選擇的是避開公立醫院的主陣地,選擇民營醫療機構作為拓展的主方向。
「螳螂財經」以為,這種「避難從易」的決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聯想醫療的方向與未來。
2011年聯想投資與天圖創投完成了對伊美爾整形美容醫院連鎖集團近2億元人民幣的聯合投資,雙方各出資1億。聯想目的是借助伊美爾完成融資後將快速拓展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從而更大程度上將其硬體設備拓展至民營醫療機構。
2012年初聯想做出戰略決斷,宣布全面進軍醫療行業,並且成立獨立的醫療部門。此後,聯想還繼續加碼民營醫療,包括投資拜博口腔醫療集團等。
聯想之所以下決心擴大醫療行業的投入,可能更多還是考慮到集團發展背景的,因為2012年是聯想營收增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2012年~2013年聯想集團的營收增長從30%以上這一高速發展等級下降到10%~20%的中速等級。從發展的角度講,聯想需要增加公司的利潤增長點,而醫療市場前景廣,應該是一個合適的方向。
(——截自東方財富軟體)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