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3號大型歷史電視劇《喬家大院》在熒幕上大放異彩,故事講述了在國弱民貧的清朝末年山西祁縣晉商喬致庸為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從一介書生成為一代晉商之首的傳奇經歷。
山西祁縣喬家堡村的在中堂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取景地,始建於1756年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居民建築風格的古宅,而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叫喬家大院,而電視劇《喬家大院》的故事正是以這座建築裡的真人真事為藍本,追憶的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
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主角喬致庸自幼父母雙亡,由大哥和嫂子撫養長大,然而出生商賈世家的他卻一心想走入仕途,後來兄長不幸去世留下瀕臨破產的家業,喬致庸只得放棄學業挑起家族重擔,歷史上喬致庸確有其人,他出生於1818年是山西祁縣喬家的第三代傳人,正如電視劇裡面所反應的那樣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棄文從商使喬氏家族起死回生,在電視劇《喬家大院》裡面發生的故事最初是誰發掘的呢?從故事到電視劇《喬家大院》走過了一條怎麼樣的不凡之路?這還得從張藝謀的一部電影說起,1991年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熱播,而電影裡面的取景地山西喬家大院因為這部電影也變得遠近聞名,但其實張藝謀只是借用了喬家大院的景,故事是根據蘇童的小說改編的,這就讓許多觀眾誤以為正是喬家的故事,這給喬家的後人帶來了很多誤解。
喬燕和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總顧問,更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是喬家大院的第七代傳人,喬燕和的父親本來就有把這個喬家的傳奇故事拍成電視劇的想法,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正本清源的意念也就更加強烈了,然而讓喬燕和想不到的是從有了這個想法到實現它,這一過程竟然達到了十五年之久,這期間喬燕和經歷了各種坎坷,從找不到編劇到找不到投資,喬燕和一次次的碰壁,後來已經幾乎快要放棄的她碰到了海軍政治部創作主任朱秀海,朱秀海通過在山西當地的走訪以及與晉商歷史學家喬家後人的溝通下,終於完成了劇本的創作,然而劇本完成之後卻因為資金問題遲遲無法開機拍攝,後來恰逢央視要做一個宣傳誠信的電視劇,一下子就看中了這部作品,一舉購買了《喬家大院》的首播權,電視劇還沒有開拍,央視就購買了首播權,這對於喬燕和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然後接下來誰來導這部戲就成了頭等大問題。
當時以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人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界導演領軍人物,在挑選導演時很多人認為這樣一部晉商題材的歷史大戲當然要從這幾名有資歷有名氣的大導演中來選,然而喬燕和卻選擇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一位女導演——胡枚。實際上導演胡枚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同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8級畢業生,雖然畢業後她也拍攝了幾部電影,但是卻沒有給她帶來票房和名氣,那麼胡枚為什麼會成為喬燕和認定的不二人選呢?
這是因為導演胡枚有著和喬致庸一份相似的品質,那就是對夢想的堅持,然而胡枚一開始的電影之路並不順利,由於一直默默無名為了生存,她只能涉足商業性的電視劇,四處拉活接拍廣告,一拍就是十年之久,這對於曾經一心想拍攝出大片的導演來說落差之大可想而知,直到1997年她的人生發生了一次重大轉折,1997年春天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總製片人劉文武突然找到了胡枚,並且把《雍正王朝》的劇本交到了胡枚手裡,然而當時在競爭這部戲的導演職位人當中已經有11個人了,但是最後劉文武卻把導演《雍正王朝》這塊肥肉交給了當時並沒有任何名氣的胡枚,而這隻因為胡枚很關鍵的一句話「胡枚說這部作品很難得,希望要珍重這部作品,即便不是我拍,找不到一位好的導演拍,請不要拍,別把這部作品毀了」,胡枚很自信的認為只有她能拍好這部戲,就是胡枚的這番話讓劉文武對他刮目相看,徹底打動了總製片人,最終決定將《雍正王朝》這部男人戲交給首次挑大梁的女導演,然而胡枚的確沒有讓劉文武失望,1999年《雍正王朝》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以後,創下了央視收視的高峰包攬了該年度所有電視劇獎項的大獎,胡枚在電視劇拍攝當中獨有的女性視角和細膩讓喬燕和對胡枚異常的喜愛與敬佩,一心想讓胡枚出任《喬家大院》的導演,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胡枚竟然拒絕了出任這部作品的導演。
胡枚認為無利不起早是商人的本性,完全沒有必要做成一部大戲,就這樣胡枚與這部作品擦肩而過,然而讓胡枚想不到的是三年後的一天,著名製片人孟凡耀突然找到了她,再次將《喬家大院》的劇本交到了她的手裡,當胡枚再次看到《喬家大院》的劇本時候她大為吃驚,她說這個戲已經三年前就找過她了,怎麼還沒有拍呢?她以為早就拍完了,孟凡耀說喬燕和大姐特別喜歡你的戲,非得讓你拍,一等就等了三年,此時的胡枚雖然被喬燕和的堅持所感動,但她依然不能理解為何要拍攝這部商業題材的電視劇,於是她來到山西的喬家大院想要感受一下自己曾經不理解的晉商精神,究竟是什麼?
在喬家大院的每個門上幾乎每個門都有一塊匾額,而這些匾額有「知足閣」「為善最樂」「筆鋤齋」等等大多都是教育喬家後人為人處世之道,匾額中蘊藏著的為人處世之道讓胡枚感到很震驚,於是她做了大量的關於山西商人的調研,穿梭在大量的歷史資料中,喬家第三代傳人喬致庸在胡枚的腦海中日漸清晰,喬致庸一生堅信中庸之道,是一個有民族資本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商人,他認為經商首先要重視誠信第二要講究道義第三才是利益,喬致庸的傳奇故事讓胡枚找到了創作衝動,她終於體會到了晉商成功的根本,就在於「誠信」二字,這正是現在社會商人必不可缺的觀念,因此他要呼喚這種精神,她要接拍《喬家大院》電視劇。
帶著一種敬畏之情胡枚開始了《喬家大院》劇組的籌備工作,為了拍好這部作品胡枚特意找來了金牌攝影師池小寧,接下來就是進入了選角色階段,在劇中女二號江雪瑛是喬致庸青梅竹馬的戀人,然而現實生活當中卻根本沒有江雪瑛這個人,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所增加的喬致庸與江雪瑛、陸玉菡三角戀的感情戲,其實是喬家第七代傳人喬燕和提出來的,真實的歷史上喬家的家規十分嚴格,第一就是不許納妾但喬致庸一生卻娶過六個老婆,其實都是因為這六個太太都沒有喬致庸活的時間長,全部都在他去世之前去世了,他每次都是在太太去世以後再續娶一房,他實際沒有納過妾,喬燕和認為祖爺爺喬致庸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經商,犧牲了很多感情上的東西,所以要在電視劇當中豐富先人的感情生活,那麼會找誰來要演悲情的江雪瑛呢?胡枚一下子就想到了演過很多苦情戲的馬伊琍,讓胡枚沒有想到的是馬伊琍看過劇本之後居然拒絕了胡枚。
原來馬伊琍認為劇中的江雪瑛太過柔弱,她心目中的江雪瑛應該是受過傷以後變成堅強的人,胡枚對她說我會改好它,於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電視劇裡喬致庸的初戀降江雪瑛雖然愛著喬致庸但更恨他,一生都在報復他,馬伊琍再次看到劇本以後,她被江雪瑛這個角色深深吸引了當即接下了劇本,經過篩選其他的角色也都一一定下來了,然而主角喬致庸的扮演者卻難倒了胡枚,在當初選角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只有像唐國強、陳道明等等這樣一些演過很多大戲的人才能夠把喬致庸演好,作為實力派演員如今的陳道明已經功成名就但在2005年出演《喬家大院》之前,陳建斌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演員,甚至根本沒有出演過任何古裝戲,更別提這樣一部時間跨度長達七十年的歷史大戲男主角了,於是當時很多人建議胡枚考慮其他更有名氣的演員,但胡枚依然很堅持,她堅持的理由是什麼呢?
胡枚覺得陳建斌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演員,只是缺少一個好的機會,他的形象很有親和力,不是特別的彪悍,也不是特別的英俊,笑眯眯的待人謙和,但他又有那種商人的狡猾和聰明,雖然當時還有很多人反對胡枚還是力排眾議地當即決定由陳建斌來扮演全劇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喬致庸,而讓導演想不到的是電視劇開拍之後陳建斌不僅氣走了與自己演對手戲的演員,還差點氣走全劇的女主角,劇中的女主角是當時已經出演眾多大戲的蔣勤勤,而讓她始料未及的是剛一進《喬家大院》劇組就哭著要辭演離組。
2005年3月《喬家大院》劇組順利開機了,為了反應當年的真實情況,胡枚選擇在了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實景拍攝,然後開機沒多久就發生了讓胡枚十分頭疼的事情,男女主角陳建斌和蔣勤勤之間爆發了激烈的矛盾衝突,蔣勤勤還甚至一度提出辭演,在拍戲現場蔣勤勤和陳建斌水火不相容,蔣勤勤是一個對劇本異常認真的人,而陳建斌卻喜歡臨場發揮經常改戲,這讓蔣勤勤經常處於一種毫無準備的狀態,比如有一場戲講的是喬致庸因為懷念初戀的女友獨自跑到書房睡了一覺,讓蔣勤勤扮演的妻子陸玉菡獨守空房,第二天陸玉菡找到喬致庸興師問罪,原劇本是喬致庸見到陸玉菡內心十分愧疚送她回到房間,陳建斌一時興起卻擅自改了臺詞而且還改的和原著大相逕庭,陳建斌當時講的很投入也很真實攝影師池小寧注意到了蔣勤勤的表演也進入到了一個非表演狀態,他立刻把鏡頭往前推推到了蔣勤勤的特寫上,把蔣勤勤半張嘴有點懵有點可愛的樣子完整的記錄下來,當導演胡枚一喊停,這場戲一遍就拍完了,正當胡枚為這場不經意當中完成的表演而感到高興的時候,製片突然找到導演說蔣勤勤她哭了,她演不下去了,就當蔣勤勤幾乎崩潰的時候,導演胡枚耐心地對她做起了思想工作,她把蔣勤勤帶到監視器旁將剛剛拍攝的那段戲回放給她看,胡枚告訴蔣勤勤剛才那一段表現的非常好,蔣勤勤說可自己還什麼都沒有演呢,胡枚卻說我要的就是這種自然的狀態,她超過了所有的表演,在導演的勸說之下冷靜下來的蔣勤勤最後還是留了下來,調整心態的蔣勤勤逐漸的適應了陳建斌臨時改戲的作風,拍戲戰場變成了即興的方式,擦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蔣勤勤覺得越演越過癮。
導演胡枚慧眼識珠選中了陳建斌,而陳建斌也不負眾望在戲中作為一個商人他將正義、誠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演繹的是淋漓盡致,據央視官方所提供的數據顯示電視劇《喬家大院》北京地區的平均收視率高達9.95%,穩坐全國收視的冠軍。喬家大院濃縮了晉商發展的傳奇歷史那就是誠信經商,弘揚「以天下為己任」的情結,而《喬家大院》電視劇的拍攝和播出正是對現代商業社會的警示和對現代商人的良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