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要去向哪裡?可能每個人都問過自己以上的問題,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希臘德爾斐神廟上就刻著一句"認識你自己"的銘文。歲月輪轉,時至今日,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依舊是我們終其一生要去完成的事情。因為人生終究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對於一個萬眾矚目的明星來說,需要認識自己嗎,也需要與自己和解嗎?從2011年前開始,演員陳坤創立了"行走的力量"這個心靈建設公益項目,就是要幫助大家同時也是幫助他自己從內心出發,認識自己。
今年是"行走的力量"十周年,此時此刻,陳坤和他的夥伴們正行走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為此,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和微博還聯合對陳坤和"行走的力量"進行了報導。在央視的採訪中,陳坤講到:在物質、科技不斷發展提升的當下,更希望關注大家內心的健康,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跟自己的內心做交流。而十年行走的積累,大自然還有一同行走的真誠的人們,不斷地在震動他的內心,這一切,浸入在她的眼神、表情之中,造就了現在的陳坤,同時也希望從參加活動的夥伴們開始,帶給更多人心理的力量。
話題回到心靈本身,一個人真正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又是多少呢?其實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生活節奏中行走著,可城市中繁忙的腳步卻將人的心帶到了一個焦慮無助的地方。
漸漸的,有的人開始奔跑追趕,有的人停在原地四處張望,企圖給自己重新找個方向。當我們面對所謂城市焦慮時,就是將過多的目光放在了別人的生活上,看到1%的別人生活中的精緻美好,就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生活99%的幸福和快樂。
"我們每個人在面對任何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靜下心來,聽聽你內心的聲音,為什麼你這麼做?"陳坤如是說。這個原打算當一名室內設計師的男人,誤打誤撞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電視劇……金錢和名利不斷朝他奔來。
一切發生得太快而顯得不真實,患得患失的情緒也逐漸讓他無法和自己和平相處。他的內心正在缺失支撐自己走下去的"核心"。
"行走的力量"就這樣誕生了,這是一場在行走中與自己相處的心靈療愈。6天5夜並不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但將所有的事情化為最簡單的動作,專注於腳下的路,踏踏實實朝著一個目的地前進時,內心收穫的平靜與安定,這是行走帶來的堅定力量。
這份力量也傳遞給了越來越多的人。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都因為"行走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在行走中獲得治癒。
紅遍網絡的那個"我是李雪琴",是在行走途中想念一碗番茄炒蛋的女孩兒;倪妮翻越了一座大山後,覺得人生中往後的每一座大山都不值得一提;周迅則在行走中,體會到了最最簡單的快樂。
堅持了十年"行走的力量"項目的陳坤,在一片質疑聲中找到了這份簡單而堅定的力量,也給更多同行者們的內心帶去了治癒和安慰。出發的目的不是抵達,而在於感受行走本身。
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關注自己的情緒,並且更好的去和情緒相處。這是"行走的力量"的初心,也是它最初存在的意義。
不戀過往,不計劃未來,珍惜當下。今年是"行走的力量"項目的第十個年頭,也是最不容易的一個年頭。疫情原因改變了行走原本的行程,但是也正因如此,才讓行走更加充滿能量。陳坤也將在行走中收穫的力量放在心裡,注入在表演上。
我們看到的是堅持了十年"行走的力量"的陳坤,看到了他變得更加從容,變得更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內心也愈發充滿能量。
享受當下的心態也賦予了陳坤越來越好的狀態,珍惜每一次享受生活和美食的機會,面對工作時便健身減肥,克制自己,為觀眾展現出最佳的表演狀態。而陳坤也不再像以前一樣會糾結於表演後的結果好壞,過去的便隨它過去,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在行走中不斷探索世界的邊界,不斷接近自己的內心。將目光往裡放,看自己的內心,隨著步伐在一呼一吸中逐漸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十年行走,陳坤找到了與自己相處最為舒適的節奏。
一場徒步行走,能夠帶來的不僅僅是公裡數,在途中的所見所感都將豐富自己的內心,行走過程比走完全程的結果更加重要。
學會更加真實包容的面對自己的情緒,不以壞情緒為恥,尊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當你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各種情緒相處時,你也獲得了自己內心更深處的鑰匙。
"行走的力量"只是一個起點,它給了你一個關注自己內心的入口,一周過去,和一群同行者的旅程結束,你與自己的終身旅程才剛剛開始。
關注自己的內心,尋找真正的自己,這就是陳坤"行走的力量"想要帶給大家的初心。不論是否能跟著陳坤的隊伍一同行走,我們都應該給自己一個出發的理由,去找尋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