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
文/叄叄
電影《八佰》,8月21日正式上映,29日,官方宣布票房已經突破16億。這也是我國電影行業在經歷疫情之後,首個獲得如此好成績的電影,觀眾一邊流淚,一邊熱血沸騰。
看得眼淚止不住地流,我們不應該忘記英雄,不應該......我是一名志願者,專門關愛老兵,看望在雲南、貴州、四川的老兵爺爺,心疼,淚目。值得,新疆疫情穩定解封,電影院開門的時候,你是首選,毋庸置疑。票房預計20億。該片獲得觀眾一直好評,並充滿期待。
《八佰》由管虎執導,演技派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等加盟,以1937年淞滬會戰為原型,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搏殺持續三個月,團附謝晉元率實際的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達四天四夜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槍炮聲隆隆,殘垣斷壁,濃煙瀰漫,屍橫遍野,焦土灼灼,電影再現了抗日戰爭的慘烈和殘酷,將士萬眾一心保家衛國的高尚情懷,和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深深打動觀眾,同時,也將還默默存留於世的抗日老兵,再一次無情地拋入歷史的塵埃,直面慘絕人寰的分離和死別。
這群耄耋老兵通過《八佰》的螢屏,清晰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
《八佰》最直接的現實意義就是拂去繁華,把那些為國家做出過巨大貢獻、被歷史遺忘的老兵慘澹的現實生活擱上了桌面,讓我們這些後世之人觸目驚心,無地自容。
從沒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從不知道,在身邊有一群這樣的老人,他們身上承載著時代的荒涼和悲痛,他們被國家和歷史忽略、遺忘,卻沉默一隅,沒有頓足哀嚎,沒有怨言索取,只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祭奠著內心永遠抹不去的悲痛,直至寂寂沒入黃土,去和他們昔日的戰友和「謝團長」報導:「團長,我歸隊!」
他們的眼淚,是這個時代的轟鳴。
有人身無片瓦,衣食無著。
有人獨居一生,家破人亡。
有人蝸居牛棚,落魄不堪。
關愛老兵,是一場急切的救贖,雖然力量淺微,但一直有人在默默無聞、身體力行地踐行——志願者們。
01陳坤關愛抗戰老兵
《八佰》又不可避免的拉扯出另一群關愛著這些老兵的人,其中,就有著名演員陳坤,他們的付出和奉獻也一直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這些年,陳坤一直在做關懷抗戰老兵的事,出錢又出力,幫了一個又一個,替老人治病,幫老人送終。
2012年1月,陳坤向「關愛老兵」捐款50萬。
2012年2月1日,再次向「關愛老兵網」捐款20萬元人民幣。
2012年5月,錄製上海東方衛視「脈動夢立方」節目,捐助55萬元善款給「關愛老兵」。
2013年,捐十萬給緬甸抗戰老兵。
文明就是一代人為另一代人考慮,只有掌握話語權的這一代人,為曾經呵護他們,但如今失去話語權的上一代人考慮,文明才能綿延不斷、生生不息。——《中國青年報》
陳坤和志願者們所做的,是不想老兵們的英勇成為時代的孤勇,所有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都該被時代被後人銘記,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脊梁,而這群默默奉獻的人,就是這個時代的脊梁和吶喊者。
02陳坤發起公益:「行走的力量」
大眾眼裡,陳坤是《金粉世家》中令人又愛又恨、卻欲罷不能的豪門七少爺金燕西,他讓我們驚為天人,也是《雲水謠》中忠於愛情的陳秋水,《畫皮》中多情的儒雅將軍王生,更是《龍門飛甲》中俊美邪魅、狠戾冷酷的西廠廠花雨化田。
叄叄真正關注他是因為一本書《行走的力量》,如果之前,我認識的是演員陳坤,那讀了《行走的力量》後,從字裡行間,我認識了另一個「行走」的有力量的陳坤:有大愛而仁義,倡導著一種這個時代奇缺的精神——積極、努力、向上。
人生就是一場行走,從春到冬,從天到地,從短促到永恆,從呱呱墜地到步履如飛,從青春到垂暮,從小家到大家,從狹窄到陽光大道,從閉塞到廣闊。
生活在忙碌中透著艱辛,日子在瑣碎中多了疲憊,人生在前行中裹挾著迷茫,我們渴求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我們在浮華名利中迷失,偶爾會內心空洞,需一顆「核」做定海神針,讓我們安定,並源源不斷地延誕出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在未來路上披荊斬棘,心無旁騖。
怎樣找到並植入內心呢?
2011年,陳坤創立發起的心靈建設類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便很好的契合了大眾這一精神需求。
「行走的力量」倡導通過「止語」行走,內觀自我、提升自己的內心力量,傳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理念。
「行走的力量」每年5、6月針對不同人群進行10—20人的志願者招募,陳坤將帶領志願者隊伍於每年7月—8月在山區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止語行走。
除此之外,「行走的力量」還舉辦慈善藝術展覽、慈善演唱會、慈善義賣、支教等活動,用多種方式傳播行走精神,並將善款給予需要幫助的組織機構。
作為「行走的力量」項目第一站,目的地選在了「世界屋脊」西藏。當年從18000餘份報名中選拔北京在校大學生志願者12人,活動籌備297天,用時11天,跨越2000公裡,實地行走平均海拔4500m以上,最高海拔5210m。
當年10天9夜的阿尼瑪卿山轉山徒步,路程180km,平均行程25km/天,途徑砂石、山地、渡河、泥濘、塌方區、冰崩區,風雪冰雹交替,最高海拔4750m,最低溫度-8℃ 。
我讀到的正好是他們圍繞阿尼瑪卿山轉山徒步的章節。
行走要求全員禁語,集中思想安靜行走,在艱苦的體力鬥爭中,人會想到很多,內心會一下豐富起來。
山靜默,世界靜止,除了自己腳步聲和輕微吃力的鼻息聲,我們感知不到任何生命的喧鬧,繁華那麼遠,遠到沉入久古的記憶最深處,浮躁散去,心自沉寂,反觀內心,不由自主地回過頭去和曾經的自己對話,你想要的是什麼?得到的是想要的嗎?失去了的讓你後悔嗎?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懦弱?
在自省中找到、認清、接納、彌補、鼓勵、調整自己,身體一邊在自然環境的極限挑戰中錘鍊,一邊是內心的禪定,二者既矛盾又和諧統一,互為因果。
身體承受達到極限,才會驀然平靜反思,反思後的內心反而坦然堅定,堅定後傳導的力量自然無懼身體所受的折磨,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無論你經歷了什麼,失去或得到了什麼,都要繼續往前走。
這個世界上,人本來就是孤獨的行者,孤獨地面對風霜雪雨,孤獨地走到人生的盡頭。
孤獨者,唯有自己強大。
陳坤帶領加入者們探尋最本真的自己,窺探自己平靜表面下的深海,去感知最好的自己。而且有一個硬性規定,想要加入的每個人都得寫出20條自我剖析,以便在行走中更好的認清完善自我,得到最大的收穫。
那種心靈探索讓人涅槃似地感動,仿佛自己也身臨其境。
陳坤不再是演員,身上沒有絲毫光環籠罩,他就一嚴格、認真、負責、平和的領隊,但他身上有股無形的力量,定心石般扎在每個人心頭,亦如獵獵風動的經幡。
如果學會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靜下來,放鬆自己,與內心對話,從中獲得正面的力量,我相信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義。——陳坤
在行走中解開心中的死結,在行走中幡然悔悟、豁然開朗,在行走中重生。
了解了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對他所做的關愛老兵或其他眾多的公益行為,就不足為奇了。
不要哭,不要讓別人聽到我們在哭。——餘華
只有真正哭過的人,才懂得哭著的人的傷悲,只有真正疼過的人,才了解疼的人的痛。
陳坤,1976年2月4日生於重慶市江北區,幼年時父母離異,陳坤跟著外婆生活,直至11歲才回到母親身邊。為幫助負擔家庭開支,陳坤在高中時就開始半工半讀,先後任印刷所打字員、酒吧服務員、駐唱歌手。
陳坤的青春從苦難中趟過,所以,在自己掙了錢,有能力的時候,他用一種高度的悲天憫人的情懷關注著弱勢群體,深刻地懂得並了解那種傷悲和疼痛,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回饋社會。
一個人的不凡不是看他自己多麼有力量,而是他在勇猛有力的拉著纖時,不忘向旁邊的同行者伸出手。
03陳坤的勇於擔當
內心強大的男人往往也是有擔當的男人。
今年已經44歲的陳坤鮮有緋聞,未婚,但有一個18歲的兒子。從兒子陳尊佑一出世到現在,其生母是誰就一直是觀眾們心頭的懸案。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說法不一而足,曾指向了和陳坤有過合作的幾個大咖級別的女演員,但陳坤閉口不談。
只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過一句話:「我的兒子只有我。」
這句話的內容極其豐富,有網友大膽猜測是代孕,或是身邊的保姆,而且有記者專門去陳尊佑生活的小區蹲點,以期證實。
不管陳尊佑的生母是誰,叄叄打心眼裡佩服陳坤。為「她」,終身不婚,為兒子,終身不娶,在娛樂圈的大染缸中,幾人能做到?
關鍵是直到如今,陳坤都把「她」保護得好好的,身份信息不曝光,生活不受影響,人生不受牽連,而陳坤自己卻18年如一日地既當爹又當媽,獨自把孩子拉扯大,爺倆相依為命,陳坤在一旁默默地看「她」幸福,獨自心酸。
什麼叫男人?
這才叫男人,分手了,不在一起了,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沒有故意誹謗、詆毀、攻擊、傷害、推諉,沒有嗚啦啦地撕逼大戰,不說前任的半個不字,依然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肩膀抗起所有的責任,保護好「她」,保證「她」的幸福。
遇見陳坤,真是「她」之幸也,就算違心給陳坤生了陳尊佑,我想,「她」也是無怨無悔的吧。
一個男人的人品和擔當,往往在愛情消亡的分手中體現得最淋漓盡致和真實。
「爸爸,小朋友都有媽媽,我怎麼沒有啊?」
當陳尊佑向陳坤問出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問的類似的問題時,陳坤內心的迷茫和掙扎也會是鋪天蓋地的。
苦難的青春、感情無疾而終、單身父親,也許,正是這一張張標籤,貼在陳坤心牆上,才促使他發起「行走的力量」,關愛他人,救贖自己。
陳坤有絕世容顏,笑開時純真如孩童,可安靜時,眼神有隱隱的憂鬱,如露珠般滴落在眼角眉梢,閃著晶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