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人

2021-02-18 有書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有書子時江夏&蘇眉細細 · 主播 | 一凡

唐代詩人韓愈有一句人盡皆知的詩,是這樣說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講的是,在溫潤如酥的毛毛細雨中,遠遠看去,有一片淡淡的草綠色很是惹眼。

 

可是走近了,卻見不到幾棵草芽,也感受不到綠色了。

 

人世間的道理便是這樣,有時候,我們離某個事物太近,反而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與美好。

 

與人交往亦是如此,愛得太滿,是場災難。

 

唯有適當的距離,才是我們表達愛意最好的方式。

 

因此,對待身邊的這三類最親近的人,一定要「薄情」一些!

 

 

 「薄情」待愛人,方留得空間

 

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裡,王子文扮演的女主角安安,大學畢業後就結婚生子做了全職主婦。

老公俞非凡是個有理想、肯吃苦的富二代,白手起家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可是,安安太愛俞非凡了,上班打電話,下班追問行蹤,恨不能24小時做「連體嬰」。

一天,安安給俞非凡打電話,當時俞非凡正在錄節目,沒有辦法接電話。

等到中場休息,助理拿來手機,俞非凡發現安安竟然打了59個電話。

無奈的俞非凡,把電話回過去,還沒來得及解釋一句,安安已經急不可耐地大喊:

「工作比我重要是嗎?」

「我現在就要見到你,一分鐘都不想等。」

因為要繼續錄節目,俞非凡不得已掛了電話,結果安安立即開始收拾行李,上演了一場離家出走的戲碼。

感情就像手裡的沙,越想抓緊,失去得越快。

最終,被逼得透不過氣的俞非凡提出了離婚。

聽過這樣一句話:隔著距離看,朦朧便是美,距離太近了,連瑕疵都看清楚了,就不美了。

 

深以為然,愛人之間若是不能給對方適當的空間和自由,那麼這段關係終是要走向崩潰的。

 

最好的夫妻關係,是相互愛護,又彼此支撐;不會過度幹涉,也不會任之不管。

 

在該親密的時候交換愛意,在該冷靜的時候適當「薄情」,如此,才能給彼此之間留一些呼吸的空間,關係才會更穩定。

 

劉若英曾在《我敢在你懷裡孤獨》一書中描寫自己與丈夫婚後的生活:

 

「夫妻倆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回家後,兩個人有各自獨立的臥室和書房,只共用廚房和餐廳。」

 

也許很多人會對這樣的夫妻狀態感到奇怪,但劉若英卻說:

「這樣的距離剛剛好,心裡是親密的,生活是獨立的,互相尊重,互不打擾,自得其樂。」

 

我們常講的一句老話「距離產生美」,其實是最適合形容愛人之間應當有的狀態。

 

不必靠得太近,適當「薄情」對待,給彼此留一個轉身的距離,餘生才皆是歡喜。


 

 「薄情」待子女,方使得獨立

 

《紅樓夢》中有一句話:「訓有方,保不定日後擇強梁。」

 

大意是,辛辛苦苦教導子女,也難保他日後不會淪為強盜賊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於丹曾說過: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對子女好,並不是多加管教、事事叮囑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子女的獨立性。

梁培寬在追憶父親時,曾提到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考試,他只考了59分,內心惴惴不安,生怕回家會受到責罰,十分忐忑地將學校發的補考通知拿給父親看:

父親既沒有一絲責罵,也沒有任何安慰,冷漠的像是看了一張別人家孩子的補考通知。

 

直到後來,梁培寬才明白父親的深刻用意,「自己的事情應當自己負責」。

 

梁培寬的弟弟梁培恕對父親的教育方式也十分稱讚:

「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

 

看似疏離、冷漠的方式,實則是梁漱溟先生遠大的教育智慧,相比於課堂成績,他更在意教孩子過社會生活。

 

蒙臺梭利說過:

 

若是什麼都手把手教著,一件事接一件地管著,子女終究只能是個不能自立的「孩子」。

 

網上有一段很形象的說法:

 

8歲時孩子不能自己整理書包,18歲時不能夠獨立處理問題,28歲時給他錢買名牌鞋,就難保他不會在48歲依舊啃老。

 

話雖不好聽,卻字字箴言。

 

父母對孩子最成熟的愛,莫過於適時地放手。

 

好的父母,是能在子女需要時,給予溫暖遮蔽的羽翼,也能安心放手讓孩子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適當的「薄情」,方能使子女更快地走向獨立。

 

 

 「薄情」待好友,方守得底線

 

齊白石是賣畫為生的藝術家,他賣畫無論是誰,一律明碼標價。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辱,請照潤格出價:

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二十元;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已出門之畫,回頭加題,不應。

《張大千藝術圈》一書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齊白石有位弟子叫高希舜,當時,高希舜要去日本留學,臨行之前向齊白石索畫作為離別紀念。

過了幾天,高希舜到齊白石家中取畫,齊白石卻一直無動於衷,絲毫沒有將畫拿出來的意思。

高希舜見此,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裝著一疊銀元的紅紙包,送到齊白石家孩子的手中,齊白石這才取出一幅人物畫,對高希舜說:

該有的底線不能丟,該講清的事情不能含糊。

正如胡佩衡所言:

「先生性爽直,喜任俠,有古烈士風,故見有不平之事,即義形於色。

嘻!世之衰也,人唯利是圖,假藝術之名為自肥者比比然也。

先生心潔面傲,借挽頹風,求諸今人豈易多得哉!」

與朋友之間的相處,堪稱一門大學問,離得太遠易淡;離得太近易煩。

 

最好的相處方式應當是: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切不可破了底線,失了距離。

 

就像著名的刺蝟法則:

 

寒冬臘月,若想取暖,兩隻刺蝟就需得相偎相依,但因為渾身是刺,容易傷害到對方。

 

但若是互相拉開些距離,不但能取到暖,也能保護到彼此。

 

人與人之間,亦是如此,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在不該插手的事情上「薄情」對待,才能讓好友間的關係更加穩定長久。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對世界、對他人充滿了太多的希冀。

尤其是對身邊最親近的人,掏心掏肺地付出了全部真情,以為那一刻的美好,會貫穿往後餘生。

其實很多時候,走得太近,用情太深,反倒是一種傷害。

傷得多了,痛的久了,才漸漸懂得,「薄情」才是最好的活法。

對愛人薄情,才不會由愛生恨,感情更長久;

對朋友薄情,才不會失了分寸,友誼更綿長;

對孩子薄情,才不會「恩裡生害」,孩子更優秀。

薄情不是無情,只是比深情多了一份清醒,是更加成熟的人生態度。

「薄情」,是看透世事之後,不悲觀,不失望,不糾結,理性地與身邊的人保持恰當的距離。

也許看似冷漠,但其實是堅守自己為底線和原則,保護彼此不受傷害。

「薄情」的人,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懂得與世界周旋,拿得起,也放得下。

餘生,願你做個薄情的人,該忘的忘,該放的放,愛得淺一點,也愛得久一點。


今日福利

【迪斯尼動畫】限時免費送

✅原汁原味:50部原聲動畫電影

✅寫作金句:300段經典影視臺詞

✅詞彙累計:2000個必背高頻單詞

每天一部動畫電影、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24小時內限時0元

掃描二維碼立即領取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0元讀書之旅

相關焦點

  •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俗人
    人與人的相遇,絕非偶然,人與人的分離,亦早有安排。情深敵不過緣淺,愛得太深,到最後要麼傷到自己要麼傷到別人。人到中年,就會明白,做一個薄情之人才能成為那個無憂無慮的瀟灑之人。人這一生,無牽念便無遺憾,薄情使寒冬溫暖。無論是親情也好,友情也罷,哪怕是最讓人牽腸掛肚的愛情,都不需要太過牽掛。
  • 餘生,做一個「薄情」的女人
    別等受盡委屈甚至是徹底死心的時候才明白,愛一個人,真的不能太熱情。餘生,就做一個「薄情」的女人,把自己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誰能理解她辭職的時候做了多大的犧牲,內心有多麼的痛苦和掙扎,最後換來的呢?是老公的背叛,家人的不理解,還有對孩子教育的不成功。女人付出了這麼多,最後換來了什麼?為了家庭為了家人全心全意的付出,最後換來的卻是不理解。所以,女人餘生好好愛自己,做一個「薄情」的女人,至少不會讓自己受傷。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到六十,要對這四個人薄情一點,有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如果對一份情感太過投入、過於執著,那這份情感難以長久;而一個人,如果過於聰慧,則容易看透人情世故,體驗更多的世態炎涼,勞心費神,容易傷身。所以,做人,有時候要學會對某些人薄情一點,對一些事物,難得糊塗一點,才能避免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啊。特別是人到六十的人,更要懂得難得糊塗,更要學會對這四個人薄情一點,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到六十,要對這三個人薄情一點,有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如果對一份情感太過投入、過於執著,那這份情感難以長久;而一個人,如果過於聰慧,則容易看透人情世故,體驗更多的世態炎涼,勞心費神,容易傷身。所以,做人,有時候要學會對某些人薄情一點,對一些事物,難得糊塗一點,才能避免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啊。
  • 人為何越老越薄情,看哭了
    知乎上有人討論,為什麼父母越老越薄情,連出門送送我都不願意?高票回答是:「父母不是薄情,他是不敢看你離開,所以故意假裝懶惰與薄情。」完全被這句話戳中了。遠嫁外地的表姐,元旦放假時趁著公休回了一次娘家。假期裡,舅媽不停地嘮叨,總擺出一副嫌棄表姐的樣子。
  • 庶女復仇文:前世姐妹陷害夫君薄情,這一世,只想做沒心沒肺的人
    庶女復仇文:前世姐妹陷害夫君薄情,這一世,只想做沒心沒肺的人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了,歡迎來到百家號娛家小旋風!非常感謝小可愛們在百忙之中點開小編的這篇文章,小編真的是榮幸之至。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分享精彩的小說,希望大家都能喜歡。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下等人,薄情「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
  • 餘生,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
    她在家裡一點也做不得主,不得不做針線活貼補家用,有時候忙起來,經常做到三更半夜,苦不堪言。有時候,她偷偷幫寶玉做針線,被家裡人看見了,免不了一頓冷嘲熱諷。結詩社時,她連區區幾串錢也拿不出。每次去大觀園,是湘雲難得的休憩時光。然而好景不長,叔嬸便派人來接她,她「只是眼淚汪汪的,只是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
  • 餘生,做一個「不好惹」的人!(深度好文)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做人不能太善良,太善良人家就把你當成軟柿子揉捏,也不能太懂事,越懂事的人越不被重視,你越是省心,越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餘生,做一個「不好惹」的人!有脾氣,有稜角,善良之中帶點鋒芒。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你屬於哪種?
    凡有大作為者,必懂「情」之字,情,意味著參與人世的開始,人之所以會分成三六九等,差別就在這一個「情」字。 在這修身處世之道上,下等人最薄情,中等人都深情,上等人懂忘情。
  • 《戰狼》冷鋒: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深情的活著.
    -2-或許從小雲失蹤那一天起,尋找到她為她報仇,就成了冷鋒餘生的守望,守望出一路的悲傷與滄桑,此生念念不忘。 愛是什麼,愛就是跟你在一起,不怕死,更不怕活下去。電影最後,冷鋒終於找到了兇手。他大打出手,在最後關頭反敗為勝,用龍小雲的子彈殺死了兇手。
  • 朗誦:餘生,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
    餘生,做一個不動聲色的人作者 | 心柔 · 朗誦 | 明華攝影 | 月兒 · 編輯 | 絹子成年人的世界,總是有很多不容易。在這個世界上,多少人捨棄了自由,換來了柴米油鹽的酸甜苦辣湯,面對生活的瑣碎,人們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總是為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勃然大怒或者歇斯底裡,其實,用憤怒的情緒困擾靈魂,乃是一種自我傷害。
  • 往後餘生,做一個「聾啞」人,三不問
    人活得越久,在這個世界上便會有越多的感悟,因為看透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所以才會對生活尤為的感觸。 每個人都想要生活過得安逸,但是想要生活安逸,我們也就要學會放下不必要的人和事,往後餘生,做一個「聾啞」人,三不問。
  • 餘生,做一個「頭腦清醒」的人
    文 |晴風圖 |網絡不知道你覺得自己是頭腦清醒的人嗎?相信很多人覺得自己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可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覺得而已。只是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卻在別人看來我們非常地糊塗。比如在工作中,他們知道自己要做到生命程度,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中途發生什麼,都會一如既往地去做。比如在生活中,他們知道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不該做,於是在生活中,總是不會因為自己的衝動或者一個不慎,而出現問題。而這樣的人,也是真正清醒的人。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南懷瑾說,「報德者寡,報怨者多」。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多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
  • 這薄情的世界裡,遇見你是我一輩子的運氣
    這是一個薄情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所有的關係,到最後都是沒有關係。朋友說,他的通訊錄有5000個人的號碼,在他想要聊天,想要有人可以陪伴的時候,5000個號碼裡面,找不到一個,可以陪伴自己的人。白天的時候,自己很忙碌,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誰都圍繞著自己旋轉。只要到晚上的時候,這個看似深情的世界,卻顯示出它薄情的一面。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正是由於這樣多樣的情感交織在本就複雜的人世間,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奇聞異事,甚至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都還是建立在一個「情」字上面。痴男怨女的異性情感,舐犢情深的父母之愛,甚至是救人於水火的天下大義,都是情的不同表現形式。學者南懷瑾就將世間之情分為了三等: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以此來引發無數人的警醒。
  • 雙子座的愛情觀:易變心、薄情,像風一樣變化無常?讓人吃驚!
    雙子座的愛情觀:易變心、薄情,像風一樣變化無常?讓人吃驚!你是雙子座嗎?但是可悲的是,雙子座對愛情始終會是在一個尋找的階段,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他們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託付給別人,因為在茫茫的人海之中她們始終是在尋找真正的愛情,在無意之中傷害到很多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與雙子座談一場戀愛,會讓你永生難忘。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晚課】第221期
    王戎的回答,則是我見過關於情,最打動人的話。他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山簡。它之所以動人、之所以好,是因為講出了情的三個境界,以及這個時代的失落之殤。下等人,薄情「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
  • 薦讀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南懷瑾說,「報德者寡,報怨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