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晚課】第221期

2021-02-07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點上方綠標收聽【晚課】主講:雲谷禪師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情之一字,在中國文化中最是動人心魄。君不見,多少婉轉流淌的詩詞歌賦,都是生之於情,因情而起。



《世說新語·傷逝》中載,竹林七賢的王戎兒子死了,山簡前去探望,看到王戎悲傷得不得了。
魏晉流行的是玄學,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出塵脫俗,竹林七賢又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於是山簡勸道:「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王戎的回答,則是我見過關於情,最打動人的話。他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山簡。
它之所以動人、之所以好,是因為講出了情的三個境界,以及這個時代的失落之殤。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


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


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南懷瑾說,「報德者寡,報怨者多」。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多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


讀書多、有權勢的人知識高、見識廣,自己思想解釋就越多,不願意做的時候,他會刻意加以解釋。


學問越高,思想越複雜,高學問而變成單純專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等人,由高明而歸於平凡。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



就像一首打油詩說的:


世態人情薄似紗——真不差;

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

交了許多好朋友——菸酒茶;

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


《昔時賢文》中說:「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不正是我們成年以後,世俗常態的寫照嗎?


所以,人貴在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對此,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以作為我們最好的座右銘: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而不衰,歷險夷而益固。


這說的就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來往,平常很平淡。但這並不是冷漠無情;朋友碰到困難,或生病之類的事,他就來了。平常無所謂,也許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熱情。


說到底,是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有溫度,便是有情,沒有其他。


世事炎涼,唯情可化。



中等人,深情


何為深情?這個詞,恐怕今人已經不懂了。就像有句話說的,這是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時代」。


真正懂這個詞的,是古人。古人的深情,跳動在活著的每一處。


對於親情,深情是表面上離經叛道的竹林七賢的阮籍,在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仍故作鎮定地與人下棋,卻在下完之後吐血三升的痛斷肝腸。


對於活著,深情是阮籍在人家年輕貌美的女兒死後,明明不相識卻孤自跑去大哭一場的真摯哀憐;


是在現實的無路可走、痛苦掙扎面前,駕著馬車荒野裡奔馳,遇到歧路大哭而返的茫然坦蕩;


是登上武牢山對著楚漢決戰的古戰場,孤獨嘆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深沉悲憤。



對於友情,深情是竹林七賢的領袖嵇康,以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濤公然絕交後,又在廣陵絕唱、慷慨赴死的最後,將唯一的兒子託付給了山濤的信任。


是向秀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不得不屈從做官,經過嵇康的舊居時寫下的那篇悲涼的《思舊賦》,其中多少欲說還休的追憶和思念。


對於愛情,深情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願望:


是「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相思,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刻骨,是「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的掛念,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滄桑,是「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堅定,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遺憾……


這種深情,就像木心那首詩中所說的:「從前的人,多認真。認真勾引,認真失身。」是的,深情,就是認真;深情地活著,才是認真地活著。


一個深情的人,才像個人。



上等人,忘情


魏晉時曾有過一個熱門話題——聖人到底有情還是無情?


王戎的「聖人忘情」就是當時一派的看法,認為聖人是離情去欲的。


最終為這個問題蓋棺定論的,則是玄學天才王弼的一句話:「有情而無累。」聖人有情,但是不為情所累。



這五個字道出的,才真正是「忘情」境界的真諦。我們平常人,卻要麼是薄情和無情,要麼是深情到自傷,難以自拔。


對忘情境界最詩意的表達,則是莊子的那個經典寓言:「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水幹了,魚兒暴露在地上,它們相互吹著溼氣、吐著泡沫溼潤對方。與其這樣辛苦,不如各自回到江河湖海,自在遊、快活生,而彼此相忘。


人間多少相濡以沫,世人都以為溫暖動人,其實是不得已。學會轉身和抽離,並非心中無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嘗盡了其中滋味而終於看透,於是做得到放手。



如何才能達到忘情境界?如王弼所說:


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衝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


也如莊子所說:


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聖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兩位先賢說的是同一點:順應。順應所有的遭遇,順應世間的一切。只有心中放下一切的執念,才做得到如此。


這是一種太高的境界,其實也很平實,歸結為三個字,不過就是——「不強求」。


所有的心有不甘,所有的自傷傷人,看透了,都是一種強求。所以金庸《書劍恩仇錄》裡說:情深不壽。


縱然如此,已是難得。只要真情過,不論結果,已是值得。


忘情的境界或許太高,離我們太遠。但我們之所以卑微,是因為連深情也失去了。那本是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使我們活得高貴的根本。



有人說,人可以分為三個階層:貴族,平民,流氓。區分這三者的並不是錢和權,而是一種高貴的精神。


這種精神就像泰戈爾詩中所說:「這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活著從來艱難,在經受了生活鋒利的切割和粗糲的打磨後,只要有一點光,就反射出眩目的美。不管生活給予人什麼,都會高昂著下巴坦然接受,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詩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這就是貴族。


古人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生活的打磨可以讓人更加光彩奪目,但是玉質還是石質,卻在自己。


如果人有貴賤,真正的標準只能在這裡。

相關焦點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你屬於哪種?
    凡有大作為者,必懂「情」之字,情,意味著參與人世的開始,人之所以會分成三六九等,差別就在這一個「情」字。 在這修身處世之道上,下等人最薄情,中等人都深情,上等人懂忘情。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正是由於這樣多樣的情感交織在本就複雜的人世間,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奇聞異事,甚至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都還是建立在一個「情」字上面。痴男怨女的異性情感,舐犢情深的父母之愛,甚至是救人於水火的天下大義,都是情的不同表現形式。學者南懷瑾就將世間之情分為了三等: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以此來引發無數人的警醒。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下等人,薄情「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這話什麼意思?
    不囿於其中的正誤,南懷瑾先生還在很多方面將生命的蓬勃活力展現出來,他成為很多青年人的接引人,他有這麼一句話: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值得我們再三思考。何為薄情?在新華字典中的基本解釋是:不念情義,多用於男女之愛。南懷瑾說,報德者寡抱怨者多。是不是文化程度越高就會越發薄情呢?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但同時也是片面武斷的。
  • 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深度好文)
    人世間的百轉千回,皆為一個「情」字所變,人的三六九等,也由一個「情」字驗證。 下等人薄情寡義,終食惡果;中等人情深意重,必有回音;上等人忘情超脫,淡然自若。下等人薄情寡義,終食惡果 古人云:多言者不吉,薄情者不祥。
  • 易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懂忘情,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易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懂忘情,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下等人薄情易經中說:下等人最薄情寡義。這種薄情之人,將人性最大的惡展現的淋漓盡致。人生在世,你可以不優秀、不卓越,但是不能沒有良知,更不能薄情寡義。所以做人是不是落了下等,不看出身見識,而看心靈的高度。老話說的好:貧窮時,不忘雪中送炭的人;富貴時,不忘一起打拼的人;困難時,不忘鼎力相助的人;有事時,不忘跑前跑後的人。
  • 人分三等,下等人隨波逐流,上等人坐享福報,你是哪種人?
    導語:人分三等,下等人隨波逐流,上等人坐享福報,你是哪種人?人間百態,有醜有美,雖然一直說著人人平等,但是最終依舊是不平等,人終究還是有著三六九等之分,不僅僅是高低貴賤之分,還是思想境界之分。螻蟻尚且分工明確,更何況是人,在古代皇權至上,在現代民主自由,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會有著上下之分的。在世間最主要分有三等人,下等人隨波逐流,中等人不高不低,上等人坐享福報。一、 下等人隨波逐流下等人,何為下等人,就是碌碌無為之人,當上等人高談闊論談著夢想,中等人實事求是談著事情的時候,下等人談論的卻是是非。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下等人,薄情「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無情和薄情。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南懷瑾說,「報德者寡,報怨者多」。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多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
  • 薦讀 | 南懷瑾: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兩件事:無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種存在,而是達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薄情還是深情,與文化程度無關,與讀書多少無關,而只反映著人內心的質地。就像古人那句道破人心、洞穿人情冷暖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南懷瑾說,「報德者寡,報怨者多」。
  • 下等人踩人,中等人擠人,上等人……
    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就只會踩人!他們見不得你過得幸福,一定要踩上一腳,以滿足他們脆弱的虛榮心,這樣的人,只會把路越走越窄,成為底層的下等人。- 2 -中等人擠人所以,想要做個上等人其實根本不難,只要你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三觀端正,這樣的人絕對是貴人,自然而然就是個上等人。一生不長,你想成為哪種人,由你自己決定。
  • 鬼谷子的處世謀略:上等人借時機,中等人靠能力,下等人靠運氣
    鬼谷子的處世謀略:上等人借時機,中等人靠能力,下等人靠運氣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蘇格拉底。時機有多重要?我們來講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吧。這個世界變化極快,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並沒有十分清晰的界限,或許在某個領域裡面,當風口起來的時候,下等人很快就變成了中等人甚至是上等人,而如果錯過了風口,錯過了改革的時機,那麼上等人中等人也是很有可能變成下等人的。由此可見,事業需要時機、愛情需要時機,同樣做事說話也需要時機。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一、搬弄是非的下等人所謂搬弄是非的人,簡單的說,就是那些喜歡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挑撥離間的人。
  •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論格局!
    不得不承認,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但劃分等級的標準無關乎金錢、地位,而在於聰慧、善惡、心胸。如果以處理事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有三等人:下等人,專論是非對錯;中等人,一心解決問題;上等人,格局決定成就。中國有古諺講「愛聽小語」,以及「遠重衣冠近重人」,就是說,一般的人都是用這些小事來評論、衡量一個人的高低、善惡,甚至成為了道德人格的法碼。既然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所以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
  • 下等人聊是非 ,中等人談事情 ,上等人論格局
    下等人聊是非,中等人談事情請輸入圖片描述人,是不分三六九等的。但在修身處世之道上,卻有高下之分。修養一流的人談格局,修養二流的人談事情,修養三流的人談是非。01「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俗話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 人到中年,只要你「懂」,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人到中年,將後半場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將飯吃飽,更要吃好,好日子才剛剛開始。01懂「忘情」修身處世之道:下等人最薄情,中等人都深情,上等人懂忘情。下等人薄情寡義,因為他們不會感激你對他們的好,在你付出時,他會覺得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在有利益衝突時,會摒棄曾經,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 易經說:這四種人,天生「薄情」,遇到了,儘量避而遠之為好
    關於薄情的意思,想必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薄情的意思就是指不念情義,缺乏感情。關於薄情,易經中有一句經典的話: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在我們身邊,有重情重義的人,也有薄情寡淡的人,對於重情重義的人,我們要尊敬,並且多靠近,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 薄情的人寫出深情的詩,末尾兩句令人斷腸
    在我還不知道李益這個詩人之前,便聽過「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當時覺得能把失戀寫得如此哀婉纏綿,詩人應是個深情之人。這兩句出自李益的《寫情》,全文如下: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 看似薄情,實則深情,從一而終,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的星座
    人都是普遍具有多面性的,這也正如同,很多人的真實樣子,並不是我們表面看上去那樣,也根本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唯獨時間,才能夠讓我們真正的去看清。當然,在我們這個社會上,說實話深情的人真的不多,而我們遇到最多的,都更像是薄情的一類人。
  •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我們更應該深情地活著
    村上春樹說:「你要記住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在這薄情的世界,我們更應該成為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