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風格的古典音樂:喬治格什溫作品賞析

2022-01-05 影音新生活

喬治·格什溫是20世紀初美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他出生於19世紀末期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並駕齊驅的特殊歷史時期。就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格什溫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創造性地保留了歐洲傳統音樂的同時兼收並蓄地發展了印第安黑人音樂,形成了他獨特的音樂個性。這使他的作品成為了20世紀20年代紐約音樂文化的精髓。

今天,「影音新生活」將與大家共同賞析格什溫糅合了個性十足爵士風格的古典音樂作品。

欣賞:《不必如此》

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美國作曲家。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曾廣泛接觸和研究通俗音樂領域的各種體裁風格,寫過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數十部歌舞表演劇、音樂劇。格什溫的卓越貢獻是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他將美國大陸流行的通俗爵士樂運用在傳統音樂中,綜合了歐洲音樂藝術、爵士樂、黑人歌曲等各種形式,創造出交響爵士樂,成為美國音樂的一種特色。

格什溫天才的創造力、豐富大膽的想像力使得他的音樂創作能不受傳統的約束,衝破羈絆,從而帶來了20年代音樂劇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他的許多歌曲至今仍然是音樂會演出的保留劇目,他為音樂劇和舞臺劇創作的歌曲成為爵士樂和聲樂的經典。他的歌曲以琅琅上口的旋律而著稱,強調易記的曲調和複雜的節拍樣式。 列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do Bernstein)也曾評價:「他是美國音樂史上真正的天才」。

欣賞:《古巴序曲》


主要作品賞析:

管弦樂:《藍色狂想曲》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格什溫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樂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黑人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及和聲因素、爵士音樂的強烈的切分節奏和滑音效果,都賦予這部構思獨特的作品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格什溫在這部作品中,對那些情緒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與戲劇性,舞蹈性與歌唱性的對置,也頗具匠心。該曲在首演後影響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運用爵士的手法。並且成為了美國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

欣賞:《藍色狂想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格什溫受達姆羅什領導的紐約交響協會的委託而作,作於1928年,格什溫曾對這部作品作過如此說明:「這首新曲實際上是一部狂想性的芭蕾舞劇,它寫得非常自由,是迄今為止我所嘗試過的最新式的音樂。」作品中最有味道的是樂隊必須配備的4隻法國出租汽車喇叭和憂鬱的布魯斯,這應該說是一首既珍貴又奇特的音樂作品,非常值得欣賞。

欣賞:《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歌曲:《夏日時光》

《夏日時光》出自于格什溫的歌劇《波吉和貝絲》中,旋律活潑有趣、溫柔清新,融入了幽默感爵士感的節奏,生動形象地塑造出一位誠懇親切且有無比暖意的波吉和一位動人美麗的貝絲。這首歌曲不僅是一首美國名歌,在世界上也廣為傳唱,深受人們歡迎,人們將此曲稱為美國的《搖籃曲》。

欣賞:《夏日時光》

歌劇:《波吉與貝絲》

《波吉與貝絲》是美國黑人歌劇的代表作,此劇用美國人固有的音樂語言、獨特的音樂性表現,既有新風格又有濃厚美國民族性,創始了世界歌劇樂壇的「輕歌劇」。

這部歌劇主要以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海濱的黑人區為背景,其中有許多黑人音樂因素,由黑人歌唱家演出。歌劇開始以清亮的滑音開場,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劇中呈現的歌曲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歌曲融注了劇中人的愛恨、希望和感情,每一首都是感人肺腑之作:《夏日時光》(Summertime)、《貝絲,你現在是我的愛人》(Bess,You Is My Woman Now)等歌曲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凸現了格什溫在處理感情題材時的細膩手法。

劇中還有兩首歌曲可以說是格什溫對於黑人同情心的集中體現,《I Got Plenty O』Nuttin》和《本來不必這樣》(It Ain’t Necessarily So)都是直入觀眾心靈深處的出色之作。

1935年,《波吉與貝絲》在波士頓首演,受到高度讚揚,至今仍是美國作曲家的歌劇作品中唯一能在保留劇目保持不敗之地的作品。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格什溫在這部歌劇中巧妙地利用了和聲作為有力的傾訴感情的工具,在它的修飾下,歌曲的旋律和脈絡顯得更為清晰和突出。格什溫使用了以往所有作曲家都沒有使用過的頻繁的和聲變換技巧,非常值得創作者學習。

欣賞:《波吉與貝絲》音樂片段


結語:格什溫是一位典型的美國音樂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聽到非常明顯的自由曲風,他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把各種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也可以根據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創作原則去寫新的作品。這表明了他具有非常清晰的音樂感,其作品具有持久的藝術影響力,所以直到今天還被人們傳頌。

相關焦點

  • 爵士歌曲天才——格什溫兄弟
    ——But Not For Me 歌詞「線上音樂季」連續播出第88天曲目信息作品名稱:1.喬治·格什溫 音樂劇《姑娘迷》序曲2.弗朗克·勒瑟 音樂劇《一步登天》選段,露絲瑪利3.庫爾特·魏爾 音樂劇《街景》選段,月亮的臉,布滿星星的眼睛4.朱利·斯泰恩 音樂劇《玫瑰舞后》序曲
  • 《藍色狂想曲》與美國爵士音樂丨格什溫與格羅菲的合作故事
    《藍色狂想曲》 格什溫、格羅菲——《藍色狂想曲》與美國爵士音樂     在喬治·格什溫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裡,可以找到美國爵士音樂和感傷音樂在節奏上、旋律上和和聲上最好的擴展運用。格什溫夢想著把建立在爵士樂上的感傷歌曲帶進美國音樂廳裡來。他的第一首音樂會型的作品《藍色狂想曲》是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為模型的,就是說,是為了用全部交響樂隊伴奏的鋼琴獨奏而寫的。
  • 格什溫《藍色狂想曲》 鋼琴上的爵士風情
    當我清醒時,樂譜已經演奏到了第11頁,我只顧指揮,卻記不得那11頁是怎麼指揮過來的。——指揮保羅·懷特曼《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受到Eva Gauthier一場融合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實驗音樂會所啟發,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 有顏色的音樂 | 格什溫 · 藍色狂想曲
    今天,我們來講一位生活在100年前的作曲家,大家聽聽100年前的音樂和200年前有什麼區別呢?這位作曲家來自美國,名叫喬治·格什溫。他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和我們之前所講過的歐洲嚴肅古典音樂不同,格什溫的身上有著另一個標籤——流行。
  • 【今日名曲】格什溫《藍色狂想曲》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就像其它格什溫最受歡迎的古典樂曲,藍色狂想曲讓他建立了多產作曲家的聲譽。      早在格什溫創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懷有成為嚴肅音樂家的雄心壯志。因此,當保羅·懷特曼為組織"現代音樂實驗"音樂會而邀請他寫一部"爵士協奏曲"時,格什溫很感興趣,他一直嚮往著寫作摻有爵士樂因素的嚴肅音樂。不過懷特曼給的期限太緊,而且他早就發布了格什溫將為這次音樂會作曲、並親自擔任鋼琴獨奏的消息。
  • 暑假進入倒計時,聽著古典音樂,讓耳朵暢遊歐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美國作曲家格什溫創作的交響詩,音樂將爵士、古典相結合,創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帶有爵士風味的交響樂。 在古典音樂史上也屬於裡程碑式的作品。格什溫也憑藉這部作品,成為了美國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 當代歐美主流爵士男歌手 | 新一代美國歌曲大使:麥可範斯坦
    19歲範斯坦移居洛杉磯,在這裡他認識了伊拉·格什溫(大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弟弟,格什溫的名曲基本均由兄弟倆合作完成),並且擔任了他的助理6年時間。受到伊拉·格什溫影響,範斯坦立志成為職業爵士歌手。在經過漫長的酒吧、俱樂部駐唱生涯後,範斯坦逐漸獲得主流媒體的關注,開始有唱片公司與他接洽。
  • Gershwin, George 格什溫 鋼琴曲集 (1898-1937)
    他的理想是把爵士音樂提高到專業音樂的水平,使長期被人們看不起的美國爵士音樂能夠登上大雅之堂。他曾說:「我認為爵士是一種美國的民間音樂,雖然不是唯一的,但卻是非常有影響的一種。它可能比任何一種民間音樂的形式更為深入地浸注在美國人民的血液和情感之中。我相信,可以通過既有爵士音樂天才又有交響音樂天才的作曲家之手,它可以成為擁有永恆價值的嚴肅交響音樂作品的基礎。」
  • 卡普斯汀作品賞析系列(一)——《黎明》作品26號(Kapustin - Daybreak Op.26)
    從莫斯科學院畢業時,他不僅掌握了紮實、精湛的古典鋼琴演奏技法,且通過自學作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鋼琴小協奏曲》作品1號,由爵士大樂隊作為樂隊班底。在我看來,他是爵士音樂圈中最懂得古典音樂的鋼琴家,是古典音樂界中最精通爵士的作曲家。2016年11月22日,我有幸在卡普斯汀79歲生日當天前往他莫斯科的家中探望。在他的19世紀博蘭斯勒(Bluthner)鋼琴上,我為他演奏了幾首他的作品、以及一首即興的「生日快樂歌」。之後,我們一起吃了午飯——卡普斯汀敬了我好幾杯酒。
  • 我家孩子愛的古典音樂大師曲,我列了清單給你聽
    ▼今天的文章我主要給大家分享我收藏過的古典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全部都是mp3的版本,可以直接在文末一鍵下載。如果在古典音樂的薰陶上大家有自身的經驗,或者有好的建議,也可以跟我多多交流哈,我還在繼續摸索這條路上的舒適啟蒙之道。
  • 【好文分享】不容錯過,連鋼琴大師都推薦的經典古典鋼琴音樂!
    裡姆斯基 《野蜂飛舞》裡姆斯基·科薩科夫是19世紀末的俄國作曲家,他的作品多取材於俄國的傳說故事。《大黃蜂飛行》又稱《野蜂飛舞》選自他的歌劇《薩丹王的故事》,歌劇中王子變成一隻黃蜂去螯他詭計多端的姑媽。音樂則生動地描繪蜜蜂由遠而近,而後又逐漸飛離的情景。由於音樂太好聽了,經常被改編為各種樂器的獨奏曲。
  • 音樂快訊 | 葛萊美獎2020古典音樂類提名全名單
    )爵士音樂家溫頓·馬薩利斯為小提琴家尼古拉·班娜德蒂特別創作了這兩首作品,古典與爵士的結合,音樂飽滿深情且充滿現代感,十分美妙。演奏者簡·克雷比爾是堪薩斯城及其他地區的音樂領袖,她身兼表演者、教育家、管風琴顧問等多個角色。(專輯尚未在騰訊音樂上架)The Orchestral Organ, Jan Kraybill《天空》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廣受讚譽的作曲家麥可·託克將藍草風格融入古典音樂中,為古老而流行的音樂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 十部影響了歷史的20世紀古典音樂作品
    >原文 / 【英】Benjamin Poore翻譯 / 林楠 極度傳統的古典音樂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這裡,我們列出了一個清單,嘗試盤點十部對當今古典音樂界發展最具影響力的20世紀作品。這部作品是梅西安的代表作,展現了如何用前衛的作曲技巧,將古典音樂的和諧結構用怪異的方法展現出來。
  • 「喬治•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音樂會演出在即
    喬治•格什溫:藍色狂想曲演出: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指揮:張藝
  • 那些被爵士玩壞了的古典音樂No.2
    許多一流的爵士藝術家(或叫第三流派音樂家)以他們熱愛的爵士樂抒發對古典音樂家的的景仰之情,將經典古典名曲與現代爵士樂樂完美結合,他們將人們非常熟悉的傳統古典音樂爵士風格化,這種爵士風演繹給人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清新感、悅耳動聽的快樂感、搖擺輕鬆的律動感....但阿三估計,當初作曲的那幫傢伙們棺材板估計已經壓不住了,抒情的的音樂配上了律動
  • 除了爵士樂,薩克斯有哪些好聽的古典樂作品呢?
    其中,中音薩克斯管最為常用,其聲音圓潤柔和,音響效果與音域最接近人聲,低音飽滿渾厚、高音集中嘹亮,在古典與流行爵士領域都有著廣泛的運用。雖說它未能躋身成為交響樂團的常規成員,但依然受到眾多古典作曲家的青睞,在流行樂和爵士樂領域更是不可或缺。近期播出的《經典放送》節目中,主持人王平就帶領大家一同領略豐富多彩的薩克斯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