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格什溫是20世紀初美國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他出生於19世紀末期浪漫主義與民族主義並駕齊驅的特殊歷史時期。就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格什溫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創造性地保留了歐洲傳統音樂的同時兼收並蓄地發展了印第安黑人音樂,形成了他獨特的音樂個性。這使他的作品成為了20世紀20年代紐約音樂文化的精髓。
今天,「影音新生活」將與大家共同賞析格什溫糅合了個性十足爵士風格的古典音樂作品。
欣賞:《不必如此》
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美國作曲家。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曾廣泛接觸和研究通俗音樂領域的各種體裁風格,寫過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數十部歌舞表演劇、音樂劇。格什溫的卓越貢獻是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他將美國大陸流行的通俗爵士樂運用在傳統音樂中,綜合了歐洲音樂藝術、爵士樂、黑人歌曲等各種形式,創造出交響爵士樂,成為美國音樂的一種特色。
格什溫天才的創造力、豐富大膽的想像力使得他的音樂創作能不受傳統的約束,衝破羈絆,從而帶來了20年代音樂劇發展的第一個高峰。他的許多歌曲至今仍然是音樂會演出的保留劇目,他為音樂劇和舞臺劇創作的歌曲成為爵士樂和聲樂的經典。他的歌曲以琅琅上口的旋律而著稱,強調易記的曲調和複雜的節拍樣式。 列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do Bernstein)也曾評價:「他是美國音樂史上真正的天才」。
欣賞:《古巴序曲》
主要作品賞析:
管弦樂:《藍色狂想曲》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格什溫於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樂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黑人布魯斯音樂的調式及和聲因素、爵士音樂的強烈的切分節奏和滑音效果,都賦予這部構思獨特的作品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格什溫在這部作品中,對那些情緒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與戲劇性,舞蹈性與歌唱性的對置,也頗具匠心。該曲在首演後影響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運用爵士的手法。並且成為了美國音樂會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
欣賞:《藍色狂想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是格什溫受達姆羅什領導的紐約交響協會的委託而作,作於1928年,格什溫曾對這部作品作過如此說明:「這首新曲實際上是一部狂想性的芭蕾舞劇,它寫得非常自由,是迄今為止我所嘗試過的最新式的音樂。」作品中最有味道的是樂隊必須配備的4隻法國出租汽車喇叭和憂鬱的布魯斯,這應該說是一首既珍貴又奇特的音樂作品,非常值得欣賞。
欣賞:《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歌曲:《夏日時光》
《夏日時光》出自于格什溫的歌劇《波吉和貝絲》中,旋律活潑有趣、溫柔清新,融入了幽默感爵士感的節奏,生動形象地塑造出一位誠懇親切且有無比暖意的波吉和一位動人美麗的貝絲。這首歌曲不僅是一首美國名歌,在世界上也廣為傳唱,深受人們歡迎,人們將此曲稱為美國的《搖籃曲》。
欣賞:《夏日時光》
歌劇:《波吉與貝絲》
《波吉與貝絲》是美國黑人歌劇的代表作,此劇用美國人固有的音樂語言、獨特的音樂性表現,既有新風格又有濃厚美國民族性,創始了世界歌劇樂壇的「輕歌劇」。
這部歌劇主要以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海濱的黑人區為背景,其中有許多黑人音樂因素,由黑人歌唱家演出。歌劇開始以清亮的滑音開場,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劇中呈現的歌曲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歌曲融注了劇中人的愛恨、希望和感情,每一首都是感人肺腑之作:《夏日時光》(Summertime)、《貝絲,你現在是我的愛人》(Bess,You Is My Woman Now)等歌曲從一開始就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凸現了格什溫在處理感情題材時的細膩手法。
劇中還有兩首歌曲可以說是格什溫對於黑人同情心的集中體現,《I Got Plenty O』Nuttin》和《本來不必這樣》(It Ain’t Necessarily So)都是直入觀眾心靈深處的出色之作。
1935年,《波吉與貝絲》在波士頓首演,受到高度讚揚,至今仍是美國作曲家的歌劇作品中唯一能在保留劇目保持不敗之地的作品。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格什溫在這部歌劇中巧妙地利用了和聲作為有力的傾訴感情的工具,在它的修飾下,歌曲的旋律和脈絡顯得更為清晰和突出。格什溫使用了以往所有作曲家都沒有使用過的頻繁的和聲變換技巧,非常值得創作者學習。
欣賞:《波吉與貝絲》音樂片段
結語:格什溫是一位典型的美國音樂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聽到非常明顯的自由曲風,他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把各種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也可以根據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創作原則去寫新的作品。這表明了他具有非常清晰的音樂感,其作品具有持久的藝術影響力,所以直到今天還被人們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