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不像智能硬體的智能硬體
智能硬體創業者往往把自己的產品外觀做得與眾不同,人們也願意相信,智能的東西看上去總會有些奇特。不過,呈現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編輯面前的這把吉他,無論是觀感還是觸感,都和在琴行裡銷售的那種古典的木吉他相似。前面板上的這顆開關鍵,如果不注意看,非常容易被忽略掉。從第一觀感來看,這就是一把做工相對考究的普通木吉他。
「就應該是這樣啊,你不能把琴做成一臺怪物 」,這把GEEK智能木吉他的主人,趣樂科技的創始人 CEO王正盛如此說道。在他的觀念裡,不能為了凸顯科技和功能而把產品設計得張牙舞爪。 「為了讓這把吉他看起來像一件優雅的藝術品,我們做了很多的打磨,把功能巧妙地隱藏起來,也否定了很多在我眼裡華而不實的設計。」
趣樂科技 創始人 CEO 王正盛
和雷鋒網編輯見面時,王正盛穿著短袖襯衫,頭型利落,走路很快,他隨手拿過這把吉他,簡單彈了幾段。說起產品,王正盛變得滔滔不絕。
這把智能吉他外表看來並無玄機,不過打開開關之後,吉他指板上的每一品上的 LED等都會亮起,而用配套的手機 App連接上藍牙之後,吉他進入待機狀態。
王正盛表示:「GEEK智能木吉他是全球首款與iPhone相連的吉他,可以打通趣樂科技的王牌App:軟體社區 「彈吧 」,有十萬首吉他樂譜和上百段視頻,可以直接播放。」而伴隨著樂譜的行進,吉他上相應位置的燈光也會亮起,提示演奏者當下和本小節應該如何按弦和彈奏。初學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曲譜的行進速度。
用一個配套的手機架,一端吸在吉他前面板的邊緣,另一端夾住手機,就構成了這把智能木吉他的一種完整形態。演奏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熟練程度,選擇節拍器的速度,或者調節樂譜行進的快慢。筆者注意到,在吉他缺角部位旁邊吸附一個架子,再架上這樣一個大手機,空間上顯得有些侷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撥弦的動作。儘管從王正盛的演奏中,雷鋒網編輯並沒有發現他有誤碰到手機,不過對於有強迫症的小夥伴來說,也許會選擇把手機放到面前的桌子上。
另外,配套的 App還可以實現節拍器和輔助調音的功能,通過手機麥克風可以識別當前這根弦音調到底是偏低還是偏高,稱得上是傻瓜式調弦。如果在調音界面對著手機說話,甚至可以測出你說話的音調。
配套App調音界面
在趣樂科技辦公區二樓,就有專門的一片區域,是用於錄製吉他教學視頻,由趣樂科技音樂工作室成員,原創音樂人袁一鳴上陣,用這把琴錄製定製的教學視頻,截止發稿,這個視頻教已經上線了32集,還在陸續增加中。這其中,雷鋒網編輯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小彩蛋:在觀看教學視頻的時候,視頻中老師彈奏示範樂曲,吉他上面的 LED燈也能夠同步亮起,指示實時的指法和撥弦。
這樣服務於初級和中級吉他愛好者的功能,算得上比較全面,易用性也達標。可以評價為「在認真尋找自學吉他的解決方案」。不過對於高級的吉他愛好者,這把Geek智能木吉他還能提供什麼驚喜嗎?
對於這個問題,王正盛卻馬上給出了他的回答: 」有一些吉他高階愛好者來到我這裡,他們對一些功能很感興趣,比如我的吉他可以顯示布魯斯音階,或者 日本、阿拉伯風格的音節,而且可以查詢同一個和弦在不同把位的演奏方式,這些即使是高級的吉他愛好者也不一定完全掌握的,是他們需要的。 」
記者採訪到了一位彈琴十幾年的吉他愛好者,他接觸過Geek智能木吉他,他說:對於玩琴多年的人來說,有一個很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方便的顯示出各種音階、各種和弦,了解不同音階與和弦更有利於音樂的即興、以及各種風格音樂的掌握。」
說到工藝,王正盛告訴記者,GEEK智能吉他首推的是這款單板吉他,即琴箱是由單層木板切割而成的,在業內,真正的好琴都是採用單板工藝製作的。「除了一些切割外,這款吉他的琴提裝配,部分電器元件安裝都是由工匠手工完成,包括琴柄在內的很多位置都需要手工打磨。」
你身邊總有一個想裝X卻記不住琴譜的朋友
王正盛出生於1976年,父親算是中國最早一批邁入小康的人。所以他記得兒時家裡就有各種各樣的樂器,甚至還有一臺鋼琴。受喜愛音樂的父親影響,王正盛雖然沒有刻意求師學習,也是各樣樂器都能操練一下。而王正盛真正想要求師學鋼琴,是在2009年,那時他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他創建的中視典科技已經是一家年銷售額6000萬的虛擬實境技術提供商。他發現面向成年人的鋼琴班非常少,由於時間關係,他只能報了一個兒童班,「這些學校的教室都很侷促,而且悶熱不堪,老師和我都一身汗,體驗非常糟糕」,而且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對於一個僅僅對鋼琴感興趣,想順暢地彈上幾首自己喜愛曲目的成年人,老師也強調必須按照基本功,先從基本練習曲開始,「我覺得藝術教育也應該個性化,而不是老師有絕對權威這樣一種教育方法。」退出了鋼琴班的王正盛開始自己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學鋼琴。「我發現按照自己的方式也可以練好琴,而且我發現網絡上通過自學學會的人有很多,練習曲不是必經之路」,王正盛表示。
2011年,是趣樂成立的那一年,王正盛離開了自已一手創建的中視典,「因為早期投資人的介入,我成為了小股東,投資人想要拿到公司的決策權,另外在我內心,覺得雖然這是我和投資人一手創辦的企業,但是我在這裡樂趣很少,我的工作動力只是這一筆筆生意可以賺錢,但是其中我付出了太多辛苦。」而正在那一年,王正盛的父親去世,「我覺得父親去世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開始思考,人生苦短,我應該活的更自由一些,不再強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想要在我有限的時間裡,做一些真正能讓我有樂趣的事業。」他追求的「樂趣」,就是「趣樂」科技的由來。王正盛說:「當時北京兩個字的公司名稱幾乎註冊不下來,但是『趣樂』卻通過了審核,我覺得機遇特別好。」
從最早的iOS熱門App「鋼琴譜大全」,到「吉他譜大全」,到「彈吧」音樂社區,再到研發自己的智能吉他和智能鋼琴,王正盛可謂走的是順風順水,「因為之前有一些資金積累,所以我們本來打算兩年內不盈利,不過當時我們的App安裝量超出了我的預計,我感到這個錢不賺白不賺,於是就把軟體VIP的價格提上去了。所以『趣樂』一年就盈利了。」
說到彈吉他的軼事,王正盛說:「我彈吉他就記不住琴譜,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你身邊也會有想裝X卻記不住琴譜的朋友」,而且他回憶起自己學琴的痛苦經歷,認為吉他自學是一個市場藍海,他總結了幾個自學樂器的痛點:
1網絡上教學的資源和播放器是分離的。
2學校裡不能直接彈流行曲,要按照老師的方式來,非常枯燥。
3網絡上很多吉他譜資源質量參差不齊,明明很容易就可以彈出來的和弦,非要用複雜的方法演奏,而且初學者根本沒有能力分辨那種譜子是對的好的,甚至他們都不知道究竟是樂譜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
他覺得如果有一款智能硬體能夠解決自學過程的諸多痛點,那麼這款產品一定是「趣樂」的下一個贏利點。「而且這個行業不像手機彩電汽車那樣幾十上百家的競爭,國內能做智能樂器的廠商屈指可數,因為他首先得能做好品質的吉他,國內的此類廠商本來就少,能做得好的就更加少。」
團隊裡一半以上的 「音樂人 」
「趣樂的早期核心團隊成員是王正盛在中視典曾共事很多年的老員工,大家合作非常默契」。王正盛告訴記者,「趣樂的員工,從程序猿到CEO到合伙人,有超過一半的人是會演奏樂器的。」而王正盛也吸引了很多和自己相類似的人:天馬行空,追求生命體驗。
王正盛和趣樂聯合創始人韓啟賢
韓啟賢,趣樂的合伙人,曾經就職於網易,2009年辭職徒步從北京走到家鄉北海,一路彈琴創作,寫了一本書,出了一張專輯。他還精通IC電路設計,三維模型,曾經DIY了一臺3D印表機,GEEK智能吉他的初代產品正是他獨立研發的。團隊裡的樂譜核心技術專家範蕊,曾經在創新科技工作多年,08年她曾經寫過一個開源的五線譜軟體,目前國內大部分五線譜軟體都是源自她的代碼。王正盛直言,和這些「極客」共事是非常輕鬆的,「我之前的那些痛苦,在『趣樂』統統沒有了。所以我們的吉他就叫做『極客吉他』「。
「這個團隊一起共事了7年多,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行事風格也非常了解,對各自的定位和職責也非常明確,內耗幾乎沒有,我們很少說話,只要簡單交流大家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只要埋頭幹活就好,所以我們的效率很高,下班之後大家可以回家多花些時間陪陪家人」而在閒暇時候,他們的娛樂活動也不是去聚餐,而是湊在一起彈琴唱歌。
「團隊裡我就是個打雜的,別人不願幹或者幹不了的我就來」,王正盛補充。
修一把琴遠比換一把琴難
在趣樂科技的總部,雷鋒網編輯發現了很多把吉他原形,設計上都略微有不同,而在上一代的樣琴上,還有三個按鈕,王正盛告訴記者,這三個按鍵本來設計意圖是可以遠程操控配套的 App程序,不過在這一版中已經被刪去了,琴身變成了最經典的形狀。
「這把吉他看起來非常簡單,實際上在技術上,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在說到GEEK智能吉他的技術優勢時,王正盛特意強調。「這款吉他是一體化指板。它看起來是沒有接縫的,實際上為了把電路隱藏在指板下面,技術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線路和琴頸之間有縫隙,琴弦的震動就不能百分之百地傳道到共鳴箱,影響音質,所以為了讓這些LED燈和電路不對音色造成影響,我們把縫隙全部用材料填充,所以,我們的琴其實修起來遠遠要比換一把琴更難。」
雖然維修成本極高,但是對於產品的可靠性,王正盛非常有信心:「我的琴正常使用3-10年,是沒有問題的。」為了便於質量控制,趣樂把極客單板吉他的工廠選在了北方。對於這麼做的原因,王正盛說:「雖然廣東的成本會低一些,但是這款單板吉他對公藝要求很高,我們必須要方便把控,所以會犧牲一點利潤,把產品做好。」
為了小規模試水,Geek智能木吉他已經在京東眾籌,並將會在六月上市。王正盛對眾籌的情況也表示滿意,他介紹,未來在淘寶,天貓和京東,以及線下渠道,都會發售這款Geek智能木吉他。由於拿到了國內著名鋼琴製造企業珠江鋼琴的投資,所以珠江鋼琴在全國4000家銷售終端門店都會見到Geek智能木吉他以及Geek智能鋼琴的身影,未來趣樂還會推出低端版的智能木吉他以及智能電吉他。
我們沒有競爭對手
提起國內的市場,王正盛表達了以下幾個有趣的觀點:
1鋼琴擁有量方面,歐美日家庭每百戶超過20臺,中國只有 2.5臺,吉他的擁有量絕對值要大一些,但是中美比例也大致相同。
2全世界的人性都是相通的。西方人的工作掙錢是為了在休息時間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愛好,而中國人太忙了,休息時間確是為了更好地去工作。當然這是暫時的現象。
3很多人都會安裝qq音樂,最火的節目也都是音樂選秀,我們其實很愛音樂,隨著中國人生活品質的提高,智能樂器的市場會出現一個爆發。
「我的智能吉他系列預計每年要銷售超過20萬把」,日活20萬+的音樂社區App「彈吧」,是王正盛放出豪言的重要支撐之一。在「彈吧」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良性的電子樂譜、視頻教學,以及交流社區的載體。所以對於Geek智能木吉他來說,並不缺乏種子用戶。而更關鍵的一點,彈吧幾年來積累的十萬首樂譜資源和上萬部視頻資源與吉他無縫對接是Geek智能木吉他的重要價值所在。這些已有的大規模用戶資源將會提高Geek智能木吉他的壁壘,因為複製一個生態畢竟比複製一款產品要難很多。
談到競爭對手,王正盛表示,我們在行業裡沒有競爭對手,」我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沒有發現任何的吉他生產商有過和其他類似企業的合作。當然,我們的核心技術已經申請了專利,如果有人仿製我的產品,將會有很大的專利風險,我會非常重視這件事。而且Geek智能吉他具有『彈吧』社區的支撐,並且有先發的品牌優勢,在競爭中我們一定會非常有利。」
雷鋒網發現,雖然在智能吉他領域目前沒有競爭者,但是在鋼琴領域,Geek品牌有一些對手,以「The One 一臺鋼琴」為主。對於競爭對手,趣樂COO華少表示:「我們的關係並不算競爭對手,因為智能樂器的市場足夠大,而且處在開發的階段,我們很希望能夠共同推動智能樂器市場的發展。」
很多智能硬體,面臨新鮮之後被冷落吃灰的命運,這已經成為了智能硬體的一種常態,而很多樂器也會淪為家裡的擺設。對於這個問題,王正盛說:「我相信我的吉他一定會比傳統的吉他使用率高很多,因為它在精緻工藝的基礎上更智能,更好玩。我當然相信每一把琴都有一個喜愛他的主人,並且一直用下去。不過,我同樣無法阻止一些琴最終成為擺設或者藝術品,但我能做到的是,即使這把琴成為了一件家具,它也要是一件討人喜歡的家具。 」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