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頭條發表的文章,現轉發至此。
民樂,中國特有或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音樂形式的總稱,因其體系紛繁、歷史悠久、題材與風格豐富且別具中國特色以及音樂思想深厚且人文情懷獨具東方神韻,而自成一體又別開生面影響廣泛且深遠。
然而,由於歷史厚重、固有音樂哲學、審美情趣與傳統以及地域或偏見,讓民樂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總顯得「落伍」、「老套」甚至缺乏活力等,而無法再現民樂輝煌。因此,民樂創新,與時俱進,適應當代科技與文化傳播手段日新月異,就十分迫切。
民樂創新之道在樂在趣。樂回答音樂本質,趣則回應音樂必須具備時代特徵。否則,創新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當下,民樂最大問題是創作急需湧現或造就一大批曲目創作人才,而不是固守著《二泉映月》,賞著《春江花月夜》,吹著《歡樂歌》,執念《廣陵散》。而是需要勇於償試,結合當下樂的觀念、樂的載體、樂的形式、樂的受眾、樂的傳播方式與手段,自覺融入時代對美的追求對樂的哲思,創作新曲,進而造就經典。
其次,當下信息化與即時性,技術層出不窮,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曰趨個性與人本,民樂在樂器、演奏方法、傳播工具與表演方式等方面,更需要充分考慮時代特徵,而不是固守著穿漢服彈琴才顯正統風雅的觀念甚至愚昧到復古才叫傳承。解決之道還是在樂,民樂首先是音樂,音樂本質首先是樂,是讓當下大眾喜聞樂見民族樂器所發出來的音樂。
再次,民樂創新之道更在於趣。為什麼西洋樂器更流行?為什麼西洋樂器更受大眾喜歡?除了近代中國落後並遭受屈辱一百多以來所形成的文化自卑等原因以外,不得不承認西洋樂器在趣方面有獨到的優勢,尤其在塑造音樂品格、傳播音樂文化、表達音樂思想、實現音樂品味等方面無不佔盡優勢,概括來講,音樂情趣的優勢極大發展了西洋樂。
所以,民樂創新之道在樂在趣。樂之創新,民樂內容、演奏載體、表演主體及形式就能與時俱進,活躍於當代,為時代受眾源源不斷提供音樂之美。趣之創新,生活觀念與方式、民樂形式與傳播方法、民樂文化品味與格局、民樂人文情懷與音樂思想,就能愈發引起大眾對民樂之趣更接受更喜歡,當然必定更傳播與文化自信。
泓厓子兮專注民樂與藝術,歡迎關注服務號。
泓厓子兮 於鷺島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