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睿分享】商場設計怎樣能吸引顧客購物

2021-02-10 森睿顧問

導言:很多人認為,逛街就是走到哪兒算哪兒的事兒!假如這麼想,你可就錯了,實際情況是:有人在算計著你的逛街路線!

讓商家肯定的商場設計,就是進入商場你很容易產生購物衝動,或許你進來之前並沒有打算買多少東西,甚至你只是想從商場抄近道去另一個地方,但在商場的特定環境中,可能你會看到某家雜誌上介紹過的新產品,看到早就想買而一直沒碰到的某種商品,發現曾經不幸損壞的類似物件在角落裡呆著…,不知不覺之間,你會隨手拿起來看一看,然後埋單。 等到你走出商場,你會發現自己大包小包地買了很多計劃外的東西。

這是怎麼回事?

你一定想不到,在這一連串的偶然事件背後是商場的精心設計。包括你的抄近道行為,都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某商家說:「我並不排斥消費者借道、借衛生間使用的行為。」相反,他們將那些經常被借道的路線視作黃金路線。在這些路線上,商家會陳列最具挑逗力的主打商品。有的時候,他們會在路上設置小小的障礙:一兩個放了商品的矮櫃,讓你不得不以S型路線前進。這會延長你在商場的逗留時間,增加你與其他商品的接觸頻率,但又不至於讓你討厭。

那些隨機發放的DM也暗含心機。家居品牌特力屋每一次為新店開張設計DM時,一定會把蠟燭印在上面。創意十足又不便宜的蠟燭並不是銷售最好的產品,大多數人買過一次後再也不買了。但很奇怪,這些蠟燭印在DM上,卻是最好的挑逗符號,很多人會拿著DM衝到店裡問:它在哪裡?

很多人以為逛街只是一件隨意的事情,沒有規矩。他們錯了,事實是這樣的—在逛街背後,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商場秘密。

下面是精心挑出的10個問題,來看看謎底吧!

為什麼百貨商場總是比購物中心擁擠?

消費者感覺到的購物體驗的不同,其實正體現了百貨商場與購物中心在業態上的主要區別。

購物中心更加注重購物體驗和商場主題,面積通常要比百貨商場大。一般百貨商場的面積從幾千平米到上萬平米,很少有百貨公司的經營面積可以超越10萬平米;可對購物中心而言,5萬平方米以內的購物中心只能被稱作社區購物中心,面積在10萬平米以內的購物中心可被稱為市區購物中心,城郊購物中心面積在10萬平米以上。所以,除了從名字判斷商場的業態外,面積也是最易判斷這兩者的要素,而面積的大小是帶來不同購物體驗的直接原因。

但也不能單單依靠面積來判斷這兩者,因為畢竟也有小於5萬平米的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還有很多的不同。比如,體驗消費概念越來越多地引入購物中心,在它的業態組合裡,會有大量的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等主題項目進駐。一般購物、餐飲、娛樂的比例會達到50:32:18,或者娛樂比重更高。而百貨商場只有商品消費,極少有什麼體驗式服務項目。

另一個能感覺到的不同是,百貨商場有統一的收銀臺,消費者雖在各專櫃選擇商品,但卻是到商場裡固定設置的收銀臺繳費。而在購物中心,消費者是直接在專賣店內完成交易的,無須通過第三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別,是因為百貨商場主要是通過專櫃銷售收入分成的方式(一般提取1至4成)獲利。百貨公司統一收銀掌握每個專櫃的銷售額後,每月根據它們的提成比例進行結算,將扣除提成後的銷售資金再返回給各專櫃的供應商。購物中心則主要通過分租物業的租金收入獲利,但購物中心也逐步向提成的方向發展,租金+提成的方式正在被使用。

表現在促銷形式上,百貨更多的是通過打折或返券來帶動銷量,購物中心更注重的是在商場內舉辦一些活動聚集人氣。但這些區別正在逐漸縮小,銀泰百貨CEO陳曉東說,要把百貨做成一個類似購物中心的形式,來發展服務的外延。而購物中心也在迎合趨勢打折促銷,畢竟對於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多一些折扣比熱鬧的現場活動更能激發她們的購買慾。

為什麼同等規模的商場,一些有超市,一些沒有?

有誰願意拎著從地下超市買來的大包小包,去逛樓上的服裝店呢?事實上,只打算去超市購物的人並不會特別注意那些櫥窗裡的服裝,儘管那些衣服只需上個樓就能買到,可她們或他們更願意另外花時間去挑選、購買。萬達集團發現,雖然超市帶來了大量人流,可是給商場裡其他業態貢獻的人流卻只有10%左右。

但很多開發商還是願意將商場地下一層的大部分面積租賃給超市使用,儘管超市支付的租金只是服裝店的1/5,甚至更少。開發商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一個超市除了能輻射到周邊的住宅小區外,更重要的是,在商場建設初期引進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主力商戶,不僅能吸引大量的小租戶,還能贏得土地、銀行貸款方面的優惠和支持。

但再精明的商人也有算錯的時候。西安萬達購物中心的沃爾瑪超市,因為批文問題比商場晚開業半年。萬達發現這半年在沒有超市的情況下,商場一樣很火,它們有些後悔。

商場裡是否要設置超市?在它的發展前期,引入超市容易帶動人流是個不錯的決定。但如果開發商成熟,商場位置又很好,引入超市這個租金殺手,便顯得有點多餘了。

為什麼百貨商場一進門先看見的總是化妝品櫃檯?

和購物中心不同,去百貨商場購物,進門先看到的總是化妝品。通常商場裡購買化妝品的人不如購買服裝的多,將化妝品專櫃設在人流量大、進入商場的必經之地,容易增加它的購買機率。

因此,百貨商場一層陳列的大都是需求彈性大(可買可不買)、利潤高的化妝品,它們有能力、也願意為這個黃金位置支付商場最高的租金。加上化妝品都包裝精美、擺放整齊、形象好,無形中提高了商場的檔次。就連充滿嗅覺誘惑的香脂味也是吸引路人進入商場的秘密武器。

現在,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也喜歡將絲芙蘭和莎莎這樣的化妝品超市放在一層醒目的位置。

為什麼在商場的一層找不到洗手間?

女孩們應該都有在商場排隊上廁所的「苦難」經歷吧。遇上周末或節假日,人氣旺的商場洗手間裡總是人滿為患。甚至連不在商場購物的路人也可能排進來和你共享這有限的位置。

開發商們很快就發現,設立在商場一層的洗手間無異於公共廁所。現在,那些新建的商場會儘量避免把洗手間建在一層,這樣至少能促使消費者多逛到幾個店鋪;而稍老的商場也在努力改變此種尷尬。上海的正大廣場就是這樣,它通過改建,乾脆利索地封掉了一層所有的洗手間。

為什麼扶梯總是設在離商場大門較遠的背面?

很多新建的商場,在進門處是看不見自動扶梯的,它離入口會有一定的距離,並且背對大門。如果想去二層,你沿途將經過從正門到乘扶梯上樓處的各個店鋪,這增加了你在這些店鋪消費的機率。

那些早年建造的商場正在為扶梯的位置而煩惱。上海正大廣場的自動扶梯,就在一進門的位置,這的確方便了消費者,但對商家來說,卻可能減少了消費機率。可扶梯是當年在商場建設時就造好的,現在改變位置會有難度,只能用大面積的廣告柱和廣告板來引導客流。

正大廣場二層和三層的自動扶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客人由廣場東側主入口進入,搭乘扶梯由一層到二層後,迎面就是通往三層的扶梯。這個設計導致顧客不會深入二層西側消費。不過,正大廣場已經請來專家解決此問題,目前給出的方案是在二層舉行一些特賣會吸引人流。

為什麼會在一個購物中心裡有時會看到同一品牌的兩個店鋪?

一些購物中心裡是涵蓋了百貨業態的,這個百貨店往往是購物中心的主力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購物中心的品質。

這樣的組合有利於豐富購物中心的品牌,但也有可能出現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引進了同一品牌的現象,造成衝突和惡性競爭。萬達在寧波的購物中心和銀泰百貨合作,就發生了這樣的衝突,只能在後期協調。

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原因:超市將外圍一些鋪面出租給其他品牌使用,造成了和購物中心裡單個品牌租戶的重合。那些大型超市一般都要佔據著約兩萬平米的面積,但它實際使用的商業面積只在一萬平米左右,剩下的面積,超市以幾倍於它付給開發商的租金出租出去,拿來和自己支付的租金對衝,有時甚至會有盈餘。

為什麼那些新開的購物中心,會喜歡引進新品牌?

作為某個品牌的粉絲,你可能是為了購買這個品牌的衣服而逛了一座商場。所以,那些擁護者眾多、僅此一家的品牌就和商場的主力店一樣,起到了帶動人流的作用。

在北京來福士廣場招商時,開發商凱德商用的董事總經理蔡梅鳳就提出,希望有更多第一次進入北京甚至是中國的新品牌加入進來。所以,她特意找來了新加坡的同事合作,最後他們從新加坡帶來了兩批租戶,第一批是做服裝服飾的,另一批是做餐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這些新品牌帶來人流。

為什麼在服裝區也能品嘗到咖啡?

品牌自身對於它的鄰居是誰有著非常高的敏感度,所以,你會看到耐克旁邊總是有一個阿迪達斯,那些果汁、咖啡等飲品也都是統一放在同一層。但這幾年開發商們又漸漸發現,有時將服裝和飲料穿插放置一下,效果可能更好,這不僅能帶動飲料的額外消費,還能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

現在,當你逛街口渴時,不用再為了買一杯飲料跑到商場的地下一層或是外面的小鋪去了,一些購物中心已經將飲料和服裝混搭在了一起,比如北京大悅城的二層—星巴克就挨著一些服裝品牌。更多的購物中心則是將每層的中庭位置做成了餐飲區,讓服裝店鋪都面對中庭開放,北京的新光天地和來福士廣場就是這樣。

為什麼運動品牌一般擺放在地下或較高樓層?

新興的購物中心,通常會將一層和二層的店鋪出租給那些有知名度的國際品牌,以此來體現購物中心的整體形象,三層更多的是一些在中國有影響力的本土品牌。但同樣是國際品牌的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就不會出現在一層,而是被安排在了更高的樓層或者地下。原因是運動服飾的款式變化並不大,不管放在哪裡,它們都有更為固定的消費群。

為什麼去吃大餐或者看場電影,總是要上到商場的最高層?

在上海正大廣場建設之時,參照面積達30萬平米的曼谷Bangkapit Mfunction(iterator),看到眾多青少年在其頂層的巨大多功能廳外等待觀看星期演唱會,於是產生靈感,在九層加建了多功能廳。現在,這個多功能廳已經成為滬上大型品牌發布會、大型路演活動、明星演出的聚集地。

如何帶動商場的人流走向高層,這是開發商們在商場設計初期就會考慮的問題。通常,他們會將餐飲、電影院、遊戲廳等容易聚集人流的項目放置高層,以此消化高層的面積和帶來人群向高層流動。這些項目的招商一般都在商場建設初期完成,因為餐飲、電影院等對排煙、層高等硬體設施都有著特殊的需求,如果到後期再調整的話,會造成建造成本上的巨額浪費。

事實證明,除非品牌特別有號召力,否則那些擺放在五層的衣服總是不如一層的暢銷。而去就餐和看電影的人群消費目的性強,這些項目放在高層並不會影響他們的熱情。

那些新建的商場,餐飲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怎麼讓顧客從地下一層到最高層都會想逛,如何將他們更長時間地留在商場裡,必須有特色餐飲,它會像磁鐵一樣把人流吸到高層。」蔡梅鳳說。該公司的北京來福士廣場就將餐飲放在了地下一層和商場的五層—最高層。

=== 智慧 • 空間 • 價值 森睿管理顧問 ===

☞關注【森睿顧問】官方微信

1、打開微信—通訊錄—點擊右上角+按鈕—查找公眾號—輸入「森睿顧問」—關注

2、點擊當頁右上角「」按鈕—點擊「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3、點擊當頁標題下方「森睿顧問」—關注

☞以上資訊由森睿管理顧問公司信息編輯中心整理編輯,由森睿顧問官方微信發布,歡迎關注傳閱。

☞聯繫我們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345號東方世紀大廈1907室

電話:021-64738029

熱線:400 636 6682

郵箱:cs@racenergy.com

官網:www.racenergy.com

微博:@森睿顧問

相關焦點

  • 怎樣提升百貨商場顏值?場景化設計成為重要手段
    來源: 奇點商業資本論在這個顏值至上的時代,百貨商場較為平板的空間讓消費者極易產生視覺疲勞,入店難成為百貨最頭痛的問題。相比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大多動線簡單、沒有多中庭,因此場景化設計成為提升百貨顏值的重要手段。百貨在轉型調整時需要基於實體流量思維及社群運營邏輯的商業空間進行調改。
  • 商場機器人帶來購物新體驗
    原標題:賦能商業轉型,更有效連結運營方、商戶、消費者商場機器人帶來購物新體驗在北京大興大悅春風裡購物中心,獵豹移動商場機器人為顧客製作手衝咖啡。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攝智能服務機器人走進商場,以不斷升級的交互能力和數據能力,一方面賦能商戶,讓其具有更強的消費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給消費者提供了更智能更多樣的購物體驗,進而更有效連結運營方、商戶、消費者。最近,北京一所全新的購物中心大興大悅春風裡購物中心開業。
  • 亞洲三大時尚購物中心規劃設計解析
    ION Orchard位處烏節路地鐵站正上方,地理位置優越,從地下通道能直接前往地鐵站,商場的左右兩側分別是烏節路和烏節林蔭道,亦有區內主要公共汽車路線直達ION Orchard,交通便利快捷。在樓層分布方面,ION Orchard採用了逐層遞進的模式,將不同消費層次的品牌統一排布,讓顧客更容易地找到屬於自己消費層次的購物體驗。
  • 賞心悅目的購物中心扶梯,就該這麼設計!
    其實,這都緣於購物中心的「生命線」,也就是購物中心內的「商業動線」。在商業地產中,動線就是商業體中客流的運動軌跡。好的動線設計,能為客流提供一整套可辨、清晰的脈絡,不僅不會讓消費者暈頭轉向,更能讓他們隨著動線走遍整個商場。
  • 香港22個大商場購物全攻略!
    嘉軒廣場是喜愛義大利名牌的顧客不可錯過的購物寶地,整座商場幾乎都是義大利設計名牌的天下。這裡主要經營進口高端時尚服飾、配件等,除了義大利品牌,也有法國和亞洲品牌。  地址:中環皇后大道9號  交通:港島線中環站G出口        4、厲山大廈  歷山大廈匯聚了眾多的國際頂尖時裝品牌,商場的店堂設計前衛時尚,將品牌推廣策略融入大廈的外牆設計,大大突出了品牌的特色。歷山大廈位於太子大廈旁邊,兩家商場的種類比較相似,歷山一樓的AMANI、PRADA是最有人氣的。
  • 2019中國銷售額最高的商場,被稱中國店王,六位數都能瞬間花出去
    網購對於線下實體店的衝擊,從現在那些大小商場越來越冷清,就能察覺一二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線下商場都經歷著慘澹經營,中國就有一處商場,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商場銷售冠軍,被稱「中國店王」,在當地更是網紅地標,無數潮男潮女都會爭相打卡的地方,不是景點勝似景點。這座在網購時代依舊能「迎難而上」的商場,就是位於北京朝陽區的SKP商場。
  • 應對市場低迷 新加坡牛車水辦促銷活動吸引顧客
    應對市場低迷 新加坡牛車水辦促銷活動吸引顧客
  • 亞洲三大時尚購物中心規劃設計解析:臺灣101MALL無死角
    ION Orchard位處烏節路地鐵站正上方,地理位置優越,從地下通道能直接前往地鐵站,商場的左右兩側分別是烏節路和烏節林蔭道,亦有區內主要公共汽車路線直達ION Orchard,交通便利快捷。  在樓層分布方面,ION Orchard採用了逐層遞進的模式,將不同消費層次的品牌統一排布,讓顧客更容易地找到屬於自己消費層次的購物體驗。
  • 展櫃設計如何來帶動商場人流
    展櫃只是承載商品展示的道具,猶如家中裡的家具一樣,不但要儘量多的擺放衣物,擺設用物,也要有個性和感染力,體現一個家中的文化層面與風格,也體現一個家中的經濟實力,而商場展櫃設計也是這樣。展櫃設計逛街時候發覺,有的商場氣勢如虹,人頭攢動;有的則門前冷淡車馬稀,無人過問。這無不跟商場重點,策劃氛圍,燈光效果相關,也跟展櫃密切相關,要怎麼運用展櫃來塑造店鋪的氛圍呢?
  • 英國曼徹斯特必須打卡的購物商場 | Selfridges
    又能吹冷氣又能盡情買買買的那種。如果你不想對曼城失望,那麼來到曼徹斯特,君君私心推薦第一個需要打卡的購物地點就是Selfridges,尤其是Manchester Exchange Square,地點那叫一個方便,就在市中心,住在曼城周邊城市的小夥伴也能當天來回。
  • 購物中心如何打好「體驗牌」?
    「50:32:18」曾被認為是購物中心零售、娛樂及餐飲業態的黃金比例,目前這個比例正在被逐漸打破,零售的比重在不斷縮小,而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業態的比重在加大。萬達調整過的三個業態的面積佔比大致為:餐飲面積佔比40%-60%;服裝服飾面積佔比20%-30%;生活配套服務面積佔比 20%-25%。
  • 新鴻基地產旗艦購物商場YOHO MALL形點率先開業 打造一站式全新潮流樂活圈
    商場店鋪的室內設計則採用白色與淡木色為主調,配合空間感十足的高樓底與貫通兩層的玻璃幕牆,將室外的自然光與盎然綠意引進室內,融合柔和色調、開闊空間與自然元素,讓顧客徜徉於舒適閒逸的購物環境中,與朋友輕鬆享受休閒共聚時光。
  • 曼谷Siam Paragon:集合公園式購物、遊樂型商場於一身的購物中心
    Siam是曼谷一個時尚的購物商圈,規模很大,主要有三家商場,分別是Siam Paragon,Siam Center,Siam Discovery,後兩個前文我們分別都有介紹過(其美雲考察曼谷Siam Center:「細分市場」的勇敢者 / 其美雲考察曼谷Siam Discovery:老項目新改造把自己變成藝術品),這三大購物中心都是一個集團旗下的,地理位置上也是緊挨在一起
  • 零接觸購物,商場開啟直播賣貨
    抗疫期間,不少購物中心閉店或縮短營業時間,但消費需求仍然存在。因此,為了方便消費者以及應對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商場紛紛推出直播薦貨、線上直購、建群賣貨等方式,讓消費者「在家也能逛商場」。 近日,銀泰百貨就聯合淘寶邀請了近千名導購在家直播賣貨,實現了無接觸購物。
  • 2020年商場運營怎樣「出圈」?魔都購物中心182天品牌調改啟示錄
    隨著商場調改成為存量商業愈發重要的運營內容,上海已開業代表性商場的品牌調改也成為國內購物中心品牌調改的風向標,其調改呈現的特點和趨勢是購物中心運營者的關注焦點。(奈雪抱抱治癒館,圖源:斑馬畫報)重餐飲:雖承租能力較弱,但承租面積大,"留客"效應強,依舊是各大購物中心強化體驗、吸引消費者停留的首選業態之一。
  • 泰國解封商場歡迎購物者進入新常態
    曼谷2020年5月18日 /美通社/ -- 隨著泰國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該國於5月17日(星期日)逐漸恢復營業,曼谷的主要商場和百貨商店,如暹羅百麗宮 (Siam Paragon)、Emporium 和 EmQuartier,迎來了兩個月來的首批遊客。商場的高管們表示,遊客將體驗一種適應新常態的購物體驗。
  • 這設計絕了!「鑲鑽」的百貨商場
    這家由OMA設計的Galleria百貨商場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石材立面,為購物者帶來了日光和城市景觀。這種古怪的金棕色石頭和玻璃結構出現在首爾以南40分鐘路程的光教市,Gwanggyo商店是Hanwha擁有的豪華百貨商店專營權的第六個也是最大的分支機構,由Rem Koolhaas的建築公司OMA與韓國當地的建築公司Gansam合作設計。由於其引人注目的設計,該建築一直是城鎮建設過程中的話題。
  • 商場購物中心餐飲布局趨勢研究?
    隨著消費習慣的升級,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也正在向主題化、娛樂化的體驗型方面發展。近兩年,購物中心對於高端餐飲的爭搶熱度降到最低點,一方面由於高端餐飲經營業績差,對租金貢獻值低。另一方面,因為高端餐飲進入購物中心的物業要求高,經營面積大,並需要單獨的交通組織。這對於購物中心的工程設計要求較高,而且增加了購物中心後期業態調整難度。
  • 電影院在商場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激活市場的主流功能
    國內大多數購物中心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位於一層的商鋪的生意更好,而高樓層的商鋪相對則會顯得冷清的多。電影院作為休閒娛樂的場所,擔負著聚集人氣,吸引人流的功能。為充分發揮電影院的功能,電影院應設計在商場頂層、步行街端頭,帶活高樓層商鋪的人氣,也可達到使購物中心處處是旺鋪的效果,緊鄰電影院的商鋪,甚至比步行街中庭的商鋪還受歡迎。
  • 深圳購物中心電影院圖鑑
    、提高商場客流轉化率,而成為各大商場的標配業態。為此,入駐各大購物中心的電影院,也紛紛更新升級服務內容,以期吸引更多消費者、提升營業額。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電影票房累積達606.44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的新紀錄。而深圳2018年電影票房收入22.66億元,相比去年同比增長5.79%,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北京。那麼作為標配業態的電影院,在深圳的購物中心裡,又是怎樣的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