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旁解:孔子說,年輕的學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家裡便敬愛兄長;為人謹慎、誠實可信;博愛大眾,親近有賢德的人。這樣親身實踐後,有剩餘的時間精力,再去學習文獻。
中國過去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情形,而老師對於學生,也是要負責任一輩子的。譬如一位學生,即使高中狀元,官職宰輔,回到家鄉見到老師,即使老師沒有地位與功名,也是要對老師行跪拜禮的。現在的師生關係,特別是大學的師生關係,就值得探討了,除了點名,老師可能叫不上學生的名字來,老師上課照本宣科,下課鐘聲響起走人,期末考試完畢,雙方關係也就結束了,師生關係,商業化過度了。
中國人謹慎的榜樣,家喻戶曉的諸葛亮。「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副耳熟能詳的對聯,一是形容孔明的謹慎,二是宋朝著名宰相呂端,平時看起來笨笨的,稀裡糊塗,但是這個人是絕頂聰明的,修養好,在遇到關鍵事情時,從來不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