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傳統教育方面,有好多經典故事,一直激勵大家前行,可是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理解就會千差萬別,近日就有這樣一位虎爸,效仿古人做出了一些荒唐的事。
頭懸梁,錐刺股,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這已經成了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典範。咱們今天就拿頭懸梁和錐刺股這兩個當事人來說,頭懸梁的故事講的是孫敬,孫敬年輕的時候為了激勵自己讀書,不浪費時間,就把頭髮綁在了梁上,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一瞌睡就頭疼,這樣子就會珍惜時間,勤奮努力,後來果然成了儒家的大成者,享有崇高的聲譽,這足以見得這種方式對孩子成功的重要性。
另一個錐刺股就是著名的合縱連橫的主角蘇秦,在戰國年代一人掌管六國相印,叱吒風雲,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小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用功學習,每當犯困的時候,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證自己的注意力。
近日媒體上看到一個40歲的爸爸,為了逼自己的孩子學習,竟然效仿古人,把自己孩子的頭髮束起來吊到相機架上。不僅如此,還逼孩子練「鐵頭功」,用頭撞牆。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是親爹嗎?筆者要說這是他親爹,只是他把這個東西理解錯了,頭懸梁錐刺股都是學習者本人自發主動的行為,而不是父母強逼的。
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有趙括這樣的紙上談兵,當時趙括看了很多兵書,滔滔不絕,沒有人能夠辯得過他,於是趙王就把兵權交給了趙括,結果大敗,自己也死於戰場,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教育的好壞教育方法是不是有成效,關鍵還是要看受教育者本身。
愛之愈深,便會責之愈切,責之愈切便會方寸大亂,這也是導致荒唐行為的因素之一。
心理學認為,成年人的每個行為都可以從他的幼年找到答案。
事件探源:教育方式的遺傳,原來40歲的男子李某,從小就是生活在家暴中,父母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言傳身教也形成李某對教育方面的認知,當每次因為孩子教育和別人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面對外人,李某深信「自己的教育沒問題,稱自己從小就是被父母這樣教育出來的」。
教育領域流行一個詞叫階層固化,階層固化首先是教育方式的固化,要想解決問題,就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更新,這樣才能打破階層的固化。
鹿媽在此提醒,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靈魂點燃另一個靈魂,讀書學習本身就是孩子的事,最終還是要通過孩子的主動學習才能學習好,學習就想吃飯走路一樣是人生本能,通過積極引導,完全可以,強逼很可能適得其反。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出樂趣,快樂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頭懸梁錐刺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學習者本人以苦為樂,樂於這樣做,學出樂趣的典範,理解差了,真是誤人不淺。